威伯:艳照门:网络世界的“雪灾”(新京报 2008-2-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7:03
艳照门:网络世界的“雪灾”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2-13 8:03:10 · 来源: 新京报

■ 视点
中国南方一场猝不及防的雪灾降临时,香港娱乐明星们的私生活不雅照片曝光网络,成为网络世界的另一场“雪灾”。从前人们的口头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现在却不得不加上“网络知”。
艺人不仅靠演技获得观众追捧,获取市场价值,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形象:面子。面子既是审美形象,也包括道德形象,一个艺人面子有多大,市场价值也会有多大,艳照门事件却从另一面揭示出相关定理:面子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受到的伤害也会有多大。
这是一个摄像无所不在的时代,它可能藏在天花板上,也可能安装在手包上,还有手机甚至打火机中,都藏着永远睁开着的窥视之眼,这些电子眼在瞬间就完成了数字化存贮,并为网络传播与无限复制留下了伏笔。外在的星空、内心道德律都令人敬畏,还有就是网络,因为它们都一样“无限”。有些艺人没有敬畏内心中的道德律,他们以为圈内游戏只是玩过就成为过去,而留下一些影像也只是丰富闲趣。殊不知,在当今世界,不能尊重内心道德律的人,必须无条件敬畏另一种力量,它就是网络的力量。
笔者并不是站在网络传播不雅照的传播者一边,那些恶意传播者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与惩罚,我们要看到的是,网络的弱点、人性的弱点、技术的弱点,都在艳照门前遭遇了雪灾。明星们的不雅私生活被曝光,他们内心充满痛苦,这证明他们的行为侵犯了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也伤害了社会道德价值观。他们一时的纵乐是因他们人性的弱点,事后有当事人自称当时“很天真”、“很傻”,但他们当时却很娱乐很尽兴。当时他们是被私欲牵着走,人性的漏洞未设防线,结果必然失守。
也许是电脑在维修过程中泄密,也许是友人泄密,它似乎还提示艳照门始作俑者,朋友靠不住,电脑靠不住,甚至自己也靠不住,香港警方动用了数百名网络警察与技术人员,调查境内外相关网络服务器与相关人员,尽管有一些进展,但艳照传播者却有意在与警方进行一场看不见的较量。他们还在通过技术手段突破警方防线,成功上传更多的不雅照片,而这些网络黑客们,又何尝不是社会病态的表现与成果?他们在通过这种恶意传播获得心理快感,获得成就感,获得一种竞技过程的娱乐,也许他们还可通过网络炫技获得市场利益。
转载不雅照片的网站,也是艳照门事件扩大化的重要一环,它们并不会着力删除这些不雅图片,因为这些图片会带来点击率,而点击率正是网站的生命力。还有网民,如果没有庞大的窥探者、好奇猎艳者,这些不雅图片也不会在网上形成雪灾。网站的弱点、网民的弱点都形成网络雪灾的一环又一环,环环相扣,形成巨大的网络力量,对社会道德价值理念形成一次巨大冲击。
网络雪灾已经形成,灾害的后果大家也都可以看见,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修复创伤。我们看到有香港艺人站出来,坦然面对家人、粉丝、公司还有公众,后悔自己过去的作为,并发誓要努力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而香港警方也在尽一切努力追查艳照门事件的“幕后元凶”,通过法律对其严厉惩罚。而传播过艳照的网络与欣赏过不雅照的网民呢?其实从人性的弱点来说,偷窥者与转载网站应该与始作俑者一样,也有廉耻之心,也有道德之律,但我们在看到他人痛心痛苦之时,自己要修复的是什么呢?
这是2008年的第一场网络“雪灾”,社会要做的应该是预防类似的事件发生,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第二场甚至更多的网络“雪灾”。
□威伯(北京 学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8/02-13/011@080310.htm
威伯:艳照门:网络世界的“雪灾”(新京报 2008-2-13) 叶祝颐:雪灾之时,刺眼的景观灯都该关闭(新京报 2008-2-2) 贺军:应正视雪灾对经济的影响(新京报 2008-2-1) 杨耕身:“城管”:正视网络定义后的民意表现(新京报 2008-4-8) “飞鞋袭布什”游戏火爆网络(新京报 2008-12-18) 雪灾,会带来新的忧患吗? 阿飞:婚姻登记的“生意经”(新京报 2008-2-20) 赵勇:雪灾考问脆弱的“景观思维”(南方都市报 2008-2-13) 赵勇:雪灾考问脆弱的“景观思维”(南方都市报 2008-2-13) 十年砍柴:让网络更好助推民主(新京报 2008-3-19) 王琳:尊重网络民意请从“华南虎照”做起(新京报 2008-4-27) 网络现"备注"考生名单 公务员考试被指有黑幕(新京报 2008-6-3) 社论:总书记在线交流:重视网络 关注网民(新京报 2008-6-21) 曹林:公款按摩网络曝光:谁来监督“监督者”(新京报 2009-2-18) 2008年初的的冻雨雪灾灾难 熊培云:“权力通吃”下的“拆迁株连”(新京报 2008-1-13) “雷龙之国”的民主实验(新京报 2008-1-13) 社论: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新京报 2008-1-2) 周文翰:免费只是博物馆革新的第一步(新京报 2008-2-1) 庾向荣:孩子,你们的“潇洒”刺痛了我(新京报 2008-2-4) “不起眼的事”也不能敷衍塞责(新京报 2008-2-4) 毕舸:“西丰事件”:舆论监督的“立此存照”(新京报 2008-2-6) 杨耕身:刊登官员电话的报纸何以畅销(新京报 2008-2-19) 赵勇:恶俗是恶俗者的通行证(新京报 20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