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知识分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1:35
http://blog.cersp.com/81650/1133534/track.aspx
在我有限的个人经验中,一个没有经过良好的学术训练的人,往往难以摆脱狭隘和肤浅。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你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了在学问上继续深造的机会,从而有可能加入到一个新的群体之中,赋予你一种新的角色意识,那就是知识分子。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处世风格。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但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每一个老师,不管他称职还是不称职,都希望他的学生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这样一类人:他除了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之外,他还能够对超越个人和个人所归属的小团体的私利的公共事务予以真诚的关注。知识分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人;既不是“一言可以兴邦”的谋士,也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他们是关照着脚下的路并时常仰望天空的人,是可以运用自己的智识和良知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人。
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并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要成为知识分子,首先得具备一个学者的素养,这包括问题意识、文献意识和方法论意识。至于对本专业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的必要性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传统读书人比较强调博学,而不够重视创新,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明显不足,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落后的一个原因。
作为知识分子并不一定要具有圣贤人格,但知识分子有区别于社会其它群体的显著特征,用萨义德的话说,就是“能够面对强权说出真理”。所以,知识分子区别于研究人员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学术节操。他自觉地拒绝充当任何利益集团的“会说话”的工具,他惟一服从的只有真理和内在的良知,从而彰显其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这并不是说知识分子没有自己的私利,也不是要知识分子彻底放弃个人私利,而只是说知识分子要有自觉的社会担当,要自觉地去守护社会的核心价值。这就难免在我们的内心产生冲突,承受这种冲突所带来的痛苦,这也许是作为知识分子应付出的一种代价。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我们有可能更真切地认清我们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地提升着生命的境界,并有可能最终达到至善。
追求生命的意义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特征。在我看来,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这其中有三个变量:影响的广度、对人影响的深度和影响的积极程度。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就是这三者的乘积。而生命的意义是我们对于生命价值的内心体认。一个追求生命意义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生命境界的人。
茫茫人海中,按其生命境界可分为三类人:
一类:为生计而奔忙的人;
2类:摆脱了生存危机,甚至可以说生活富足,但在为种种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
三类:为自我实现而不懈努力的人。
这类人当然也是衣食无忧的。硕士、博士倘能就业,生计当是不成问题。那究竟你是成为第二类人还是第三类人,就取决于你个人的自我求取了。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也是讲自我修养和崇高人格的,如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但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内圣外王”。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的人格理想,一是要求过高,二是目标过大,动辄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与我们今天讲的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和自我实现是大有区别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民主越来越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謿流的今天,“全球视野,本土意识,批判精神,民间立场”日益成为知识分子的学术取向。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有良好的愿望就可以确立的,它需要伴随学识的积累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有道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成名应成万世名”。这话当然也有要求过高、目标过大之嫌,但作为与大家共勉我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表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了。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只能在种种内在与外在的局限中做一点有缺憾的事情,能够有所执著、有所追求就好。愿这三年的学习生活真正有助于大家学问和生命的成长,在成为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希望和大家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深深地祝福大家!
(本文是肖川教授在07级教育原理硕士、博士研究生迎新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