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治安小案,如何在推诿中成“大案”(新华每日电讯 2008-1-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27:42
新华时评:治安小案,如何在推诿中成“大案”


( 2008-01-31 09:39:0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呼和浩特案发地辖区警方敷衍塞责,是失职甚至渎职的。只有当全社会都能够自觉地来维护一个公民的正当权益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才能得到维护
呼和浩特市大江南北大酒店最近发生一桩怪事:一女子在酒店如厕,被一身穿酒店员工服的男子用手机偷拍。这事本不复杂,也不难办,却因为受害人求助的当地“110”和辖区派出所出警迟缓、办事马虎、敷衍塞责、懒散推诿,致使此事在当地似乎成了一件怪事、一桩疑难案件(新华社1月17日报道)。更可气的是,办案者竟要受害者去捉拿嫌疑人!
这起案件本不该成为疑难案件。如果案发时酒店见证人员能够配合受害者呼救,就可以当场抓住嫌疑人;如果当地“110”及时出警,也能够快速捉住嫌疑人;如果赶到现场的警员要求酒店方当即出示店内录像,也可以很快将嫌疑人捉拿;如果警方认真深入调查,也能通过向目击者查询,顺藤摸瓜地找到嫌疑人;如果警方动真格地、较了真,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酒店方“抹掉了”的录像“失而复得”……所有这些原本可以变成现实的“如果”,至今都没有变现。
之所以出现这样尴尬的情况,是因为当地警方的马虎、推诿。甚至记者前去办案派出所核实了解有关情况的时候,还发现该派出所不少办公室的门关着,走廊里等待办事的群众找不着管事民警,守在办公室里的民警却“不管事”,不是守着电脑上网就是瞪着眼抽烟。当班所长更在值班室仰靠着椅子、两条腿高高地放在对面的办公桌上,与两个民警抽烟闲聊,加上不穿警服,怎么看都不像警察。
就这样,一起小小的治安案件,如今变成了要设立“专案组”还办不了案、当地市民街谈巷议的“大案”,以至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维护,正义得不到伸张。作为拿着包括受害人在内的纳税人供奉薪金的当地警方,在这件事情上,是失职甚至渎职的。有关方面有必要就此事举一反三,下决心治一治部分机关的懒散推诿病;对失职渎职者,还应追究法纪责任。
如今受害者仍在继续向有关部门投诉,并表达了追究到底的决心:“偷拍严重侵犯我的隐私权,一定要抓住这个流氓!”我们支持她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希望社会各方共同来支持她维护权益。因为,只有当全社会都能够自觉地来维护一个公民的正当权益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才能得到维护。 (记者汤计 张丽娜)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30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01/31/content_7531558.htm
新华时评:治安小案,如何在推诿中成“大案”(新华每日电讯 2008-1-31) 新华时评:天门城管罪恶之拳,痛彻天下良知.(新华每日电讯 2008-1-10) 新华时评:等消费者成了专家,无良商家早赚足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4-21) 基层干部冷漠推诿,年轻农民惨死车底(新华每日电讯 2007-6-11) 小事“舆论发酵”成大事,看如何引导(新华每日电讯 2008-2-17) 新华时评:腐败大案背后是日常监督缺失 新华时评:住房保障,莫拿经适房当“花瓶”(新华每日电讯 2007-3-8) 新华时评:特困县砸大钱祭祖,“别有用心”易得不偿失(新华每日电讯 2007-5-21) 新华时评:10倍于投资的公路收费,进谁兜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6-29) 新华时评:执法权当私器,“三乱”借“治超”还魂(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4) 公共信息,如何成了某些人的“私财”(新华每日电讯 2006-11-27) 拖车漫天要价,“病”在行政垄断(新华每日电讯 2008-2-29) 新华时评:痛定思痛 警钟长鸣 新华时评:痛定思痛 警钟长鸣 广电总局公布违规影片《苹果》的处理情况(新华每日电讯 2008-1-5) 根除城管“暴力执法”,必须“釜底抽薪”(新华每日电讯 2008-1-15) 胡锦涛:反腐要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新华每日电讯 2008-1-16) 官员热读EMBA,纪检应问问学费(新华每日电讯 2008-1-25) 磁悬浮争议:期待又一个互动样本(新华每日电讯 2008-1-29) “天上掉馅饼”边防民警不动心(新华每日电讯 2008-1-17) 中国移动:定制服务需二次确认,防“失手成患” (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兰大二院建两栋楼,原院长胆敢成箱收钱(新华每日电讯 2007-8-1) 谁宠坏了郭晶晶们?(新华每日电讯 2008-2-26) 开幕式:很中国,很世界(新华每日电讯 20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