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定制服务需二次确认,防“失手成患” (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5:54
中国移动:定制服务需二次确认,防“失手成患”
同时提出八项承诺,涉及业务透明、公正和服务便捷多个方面


( 2007-01-16 09:30:0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一位手机用户通过手机短信向红十字会捐款,并收到回复信息。(资料照片)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冯晓芳 张舵)你是否曾经莫名其妙地订购了包月信息服务?或者因为一时操作失误错订了移动信息服务而陷入难以退订的烦恼?2007年这些问题将会避免。
中国移动15日宣布,即将实施功能更强的服务定制客户确认制度:对于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的服务,在收到客户订购请求后,向客户发送请求确认信息,只有经过客户再次确认后才为客户订制业务。
从2007年3月1日起,中国移动还有4方面的服务更加透明:对于点播类移动信息服务,在已实现网站和手机上网点播费用提示服务基础上,客户在当天首次短信点播时,中国移动将发送费用提示信息;对于客户免费体验的业务,免费体验期满后,经客户确认才为客户订购;中国移动所有客户通过网站、营业厅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都可查询到最近5个月(不含当月)的话费清单,同时,话费清单、账单将更加清晰易懂,中国移动将提供帮助客户理解账单的说明信息;中国移动免费提供移动信息业务月使用费的短信提醒服务(发送“DZXXSF”到10086即可定制)。
另外,2007年5月17日起,客户通过手机访问网站,中国移动通信将向客户推送收费提示页面,并对此之前产生的流量费用予以核减。
据悉,此次中国移动共提出了八项承诺,涉及业务透明、公正和服务便捷三个方面。
收费误差将双倍赔偿
此外,从3月1日起,中国移动对“先使用、后付费”交费方式的用户,在停机前主动提醒;对“先预存话费、后使用”交费方式的用户,停机前进行余额提示。在“话费误差、双倍返还”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收费误差、双倍返还”,对于多收的各类费用,包括信息费等,都予以双倍赔偿。
中国移动表示,“做一流企业”是中国移动的目标,而提升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做好技术、计费、网络等多方面准备,确保实现服务承诺。 坚决杜绝“不对等条款”
手机用户最头疼的“不对等条款”很快将退出市场。从2月1日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将启用新版入网协议,所有条款均经信息产业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认可,坚决杜绝“不对等条款”。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徐达15日说,不对等协议一直以来是电信消费者的关注热点。维护消费者权益,要从公正做起。新入网协议将以公正为原则,实实在在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用户可转发不良信息投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从3月1日起设立专线受理不良信息。届时,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可将收到的不良信息转发至“10086999”,或直接拨打10086举报。通过这一办法,中国移动将协助相关部门对手机不良信息进行治理。
此外,为了给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全国所有中国移动营业厅将实现“免填单”和“一台清”,营业厅排长队现象将大大缓解。目前,中国移动许多业务可通过短信办理,从6月起,通过手机还可以查询话费总额和余额、积分,还可以办理增值业务、修改服务密码等。对于用户对中国移动的投诉,中国移动承诺100%回复,并且首次回复时限不超过48小时。
(记者冯晓芳 张舵)均据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01/16/content_5611392.htm
中国移动:定制服务需二次确认,防“失手成患” (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公众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双双“不及格”(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过期牛奶制点心,日食品巨头引咎辞职(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兰大二院建两栋楼,原院长胆敢成箱收钱(新华每日电讯 2007-8-1) 愿“短信获罪”成故事(新华每日电讯 2007-3-5) 愿“短信获罪”成故事(新华每日电讯 2007-3-5) 留学生活何能奢靡(新华每日电讯 2007-7-1) 住经适房开宝马奔驰,是否应知耻(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1) 新华时评:治安小案,如何在推诿中成“大案”(新华每日电讯 2008-1-31) 新华时评:等消费者成了专家,无良商家早赚足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4-21) 出口食品需有检疫标签,违规将进“黑名单”(新华每日电讯 2007-7-11) “百元电脑”问世,虽为美元也够便宜(新华每日电讯 2007-2-16) 网络陷阱“机关”重重,日本有“法”填平(新华每日电讯 2007-4-16) 朝鲜迎来“太阳节”纪念金日成诞辰(新华每日电讯 2007-4-16) 九成民意罢免不了“败家村干部”,谁是后台?(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3) 污染大户成“明星企业”的现实逻辑(新华每日电讯 2007-7-6) 胡锦涛:反腐要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新华每日电讯 2008-1-16) 福州房价高涨:开发商熟门熟路又奔二线城市(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3) 风景纷纷被圈被卖,疑似公共利益被“巧”取(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6) 电子眼像“钓鱼”,能不怨声载道?(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6) 招商引资来的富商,“资产”只有1美元?(新华每日电讯 2007-4-2) 某些行业协会热衷搞评比,目的就是捞钱(新华每日电讯 2007-7-1) 香港公职人员小心得像奥运会上的运动员(新华每日电讯 2007-7-1) 杭州:酷暑办“冰雪风暴”,真有电啊(新华每日电讯 20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