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异化”的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8:37
电大教育“异化”的反思
韩景文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韩景文)
编者按 为活跃开放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气氛,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开放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推动开放 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遵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则,本刊特辟“学术争鸣”栏目。热忱欢迎读 者就开放教育,尤其是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的办学优势和教学特色等“热点”问题各述已见,展开讨论。
本期“学术争鸣”专栏刊登了大连电大韩景文先生的文章《电大教育“异化”的反思》。作者针对当前电 大教育中某些“异化”现象,例如沿袭班组教学、扩大专职教师队伍、加大面授时数、所谓“严格学籍管理” 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希望电大系统内外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员工能紧紧围绕该文涉及的电大 办学优势和教学特色等“热点”展开深入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认识,以理论共识指导办学实践,为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开放大学作一份贡献,使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来临 。
* * *
我深深地感到,电大的工作有时很顺,有时又很艰难。为什么呢?回过头来看一看,哪些路走对了,哪些 路发生了偏差,甚至“异化”步入了“误区”,将来的路应该怎么走?认真地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就 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新教育形式的出现
在传统面授教育出现某些局限性的时候,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又经历了一场新的变革:19世纪中叶,起源 于英国校外学位制的、以函授文字教材为主要手段的近代远距离教育诞生;从本世纪60年代起,远距离教育又 发展到了以视听教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远距离教育阶段;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多媒体通讯和计算机时代,远距 离教育又进入到当代远距离教育阶段。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即在全 球掀起了一股兴办远距离开放教育的热潮,它意味着世界高等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育的新时代业已 开始。
在世界出现远距离开放教育这种形式,绝不是偶然的,是通讯技术的更新与飞跃、教育手段的发展与进步 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民主化、平等化逐步深入人心的客观要求。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 出现,当然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现象。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诞生意味着我国在发展传统面授高等教育的同时,借鉴了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发展 现代化的非面授的远距离开放教育。至此,我国传统面授教育一花独放的局面已经结束,开始进入到传统面授 教育与现代非面授教育并行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在初创时期,曾有一个生机勃勃的良好开端,人们对她也充满信任和企盼,把她看作“ 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1979年1月11日国发14号文)到1985年,全国电大网共有4万多个社 会办学单位,在校生达到102万人,其中正式生67万人,自学视听生35万人。应该说,在这以前电大办学效益是 比较高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但是,由于在兴办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时,没有与世界远距离开放教育相接轨;对中国开放教育的应有模式 和样态探索得不够,因此在某些做法上与教育史的发展规律不和谐,出现不少开放不彻底的东西,最突出的问 题是在电大教育中出现了“异化”,这种“异化”正束缚着电大前进的步伐。
二、电大教育异化的主要表现
电大创办初期是有过一定的辉煌。然而,电大的路子后来似乎越走越艰难,甚至出现了“异化”现象。其 主要表现有:
(一)沿袭组班教学
随着社会的变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技术的进步,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教学活动要让位于学习活动,教育的重点将放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自学原则上,而 不是放在教学原则上。正如库姆斯说的那样:21世纪学生将用以读为主替代过去以写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已 经由课堂面授为主,由教育唱主角,改变为以自己攻读为主。受教育者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由“别人教育” 变成了“个人自己教育”。因此,这种教育必然是自主的、远程的和开放的。
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学生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杨·阿姆斯·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按年龄 分级组班,经过德国教育家约翰·菲力特力赫·赫尔巴特所提出的“传统教育”理论而进一步确立起来的“班 级授课”制的“组班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的学习将要走向自主化和分散化。远距离开放教育就是使教育由 点扩展到面,又由面发展到立体,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城市普及到乡村,实现“处处是教室,人人有书读 ”这一宏伟目标的最佳形式。学生将突破时空限制,在“分布很广”的空间里,按照教学计划所提出的要求, 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需要,“自己设计程序”,然后自选课程内容、自选学习进度,自选学习 形式、自选学习时间、自选学习地点,进行分散化的学习。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将是家庭。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校 长韩完相认为:这时“国家要成为一所‘学校’,家庭要变成一个‘教室’”。教育又回到“家庭”中去了, 但这绝不是原始“家庭教育”的复归,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差别的。
中国电大诞生以后,本应扬弃“班级授课”和“组班教学”这一形式,然而没有这样做,而是延续和全面 承袭了传统教育的“组班教学”制,提出“电大学生一律实行编班学习”的要求。
远距离开放教育的出现,本来是把学习的控制权由“传统教育”的教师手中,归还给学习者手中的一种革 命;也是为了解决“学习化社会”中出现的广大求学者渴望知识,而又不能集中学习的这一矛盾的一种教育变 革。相反我们却认为“入学考试”、“组班教学”是有别于它国开放大学的中国式的开放教育的特殊做法,而 使自己走入了“误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电大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开放的不彻底性。
由于组班教学,学生就要集中在电大和教学班里统一授课,这样就必然会出现居住地偏远和经济不及,以 及工作不能脱身,统一上课有困难的学生无法问津的问题,使他们失去了入校学习的机会,这种人又可能是众 多的。更重要的是电大失去了开放性和分散化学习的优越性。
(二)扩大专职教师队伍
传统大学的教学质量来自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向课堂要质量;可是远距离开放教育的质量却来自于媒 体的制作水平和播放效果。在开放教育机构中,教师则是“配角”、“中介”、“指导者”和“协调者”,而 不是课堂上的哲人,这是当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观念。开放大学校部(如中央电大)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优秀 教师的,但这些教师,其中包括教授,主要任务不是上面授辅导课,而是组织文字教材的编写和音像媒体教材 的制作。地域学习中心(如中国省以下的各级电大)绝不该配备专职教师,而大量的辅导教师,应聘请兼职的 。学习中心不养专职教师,这已是世界上开放大学的共同做法。
中国电大建立初期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后来由于受传统学校模式的影响,而一味强调教师队伍 建设,搞教师规划,并把教师队伍建设视为“可以持久地成为电大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这样又使中国电大 教育步入了另一个“误区”。
试想,中国电大所开设专业如此之多,是一所不能再综合的综合大学,怎么能配齐如此之全的教师队伍呢 ?
由于地方各级电大都强调配备教师队伍,而调入的这些教师对远距离开放教育又不适应,习惯于面授教学 方法,容易走传统高校的教学老路;又由于一再强调每门课程一定要有一位责任教师,又误认为责任教师就是 这门课的面授教师,因此出现了一个教师曾同时开出跨学科的多门课程的不良后果;再加上经济利益和职称评 定的驱动,也必然会把辅导课改为面授课,甚至全部扔掉音像课。这样做一方面不仅教师的工作量无法控制, 影响了电大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更为可惜的是,加速了电大这种教育形式个性的丧失。
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电大不电”,“远教不远”现象的发生,是与电大层层扩大教师队伍有一定关系 的,因此要想保证中国电大远教的开放性,控制地方电大教师的数量也是战略措施之一。
有了教师队伍以后,电大又普遍采用弹性工作制,教师不坐班,这种做法显然也是有悖于远距离开放教育 的。开放教育在教学方面,一定要时时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为开放大学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中心。 开放教育所面对的是学习者个体,而不是群体,必须随时接待个体学生,解答他们学习中的疑难,帮助他们解 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还经常从教师那里得到安慰和鼓励。远教工作者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上完课就回家怎么能完成远距离开放教育教师所承担的任务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又一个新的教育观念 ——“学生中心说”,应该首先在远距离开放教育中体现出来。
(三)加大面授时数
远距离开放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是教师与学生的分离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物质实体与学生的物质实 体之间不是直接地面对面地接触,而是分离的。就是说,远距离开放教育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的物质实体 远离受教育者,在空间上,教学信息的输出点与接受点之间,是有很大的跨度的,甚至是大空间;在时间上, 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与信息接受者不一定是同步进行的。开放教育即使包含一定的面授辅导,其比重甚小, 不起主导作用。
只有实现教与学的分离,才能使教育从空间、时间、教师的限制中解脱出来,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益;也 只有实现教与学的分离,才有远距离教育相对于近距离教育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回复,由于省、市电大教师队伍的迅速增加,电大教学逐渐不是通过“多媒体 ”来完成,而是向传统高校靠拢,又是通过人际关系,以教师的自然实体,以口头语言,以教师为中心的近方 位教学来实现了,于是在中国电大体系中便普遍出现了用面授课代替辅导课,甚至代替音像课的现象,使电大 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成为一个概念,而不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这是电大“异化”的主要发生点和主要表现。 正是电大的这种“异化”才改变了电大本来的发展方向和特殊性质。
电大已经开始异化,可是我们却没有勇气去正视它;不仅如此,甚至有一些人还在继续认为“千方百计抓 好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是对的。这样,我们仍然还在自觉和不自觉地继续忙碌于“误区”之 中。
电大曾一度有所发展,成为一种新事物,就是因为它是立足于“多媒体”,实现了“远距离”,体现出“ 开放性”。电大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本应扬长避短,保持个性,但是传统的办学模式、教学观点、教学途径、 教学手段,尤其是传统的习惯势力,不断侵袭着甚至严重地束缚着电大这一新的教育形式个性的发展和新品格 的出现。
电大的个性是不能借鉴的,需要自己去培养,要培养就得和传统教育观念进行决裂。在电大出现的媒体教 学与面授教学的“错位”,就是传统教育观念回复的突出表现。对电大出现加大面授时数的这种“近视”现象 和短期行为,已经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了,因为它不仅影响和束缚着电大的现在,甚至还会葬送电大的未来 。
(四)所谓“严格学籍管理”
远距离开放教育机构,对学生将不是什么“严格管理”,而是要树立起对学生认真服务的思想,所以远距 离教育工作者必须摆脱传统教育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优质服务。
在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中已经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教育的个性化,——尤其是成人教育这一特点更为突出。 未来将用个性化的教育取代传统的集体化教育。这种教育制度,是根据个人能力、情趣、性格,以及每个人不 同的学习目标,提供适合个人程度的课程的教育制度。在有效的注册时间内,学生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停 学,什么时候再学习,以及学习什么课程,进度如何,在哪里学习,完全由学生自由决定。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诞生了一系列新类型 的学校,他们尝试把教育过程从学校转移到家中,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学校正规课程的不足,而且“也可以说是 对各项强迫教育法的一种直接反抗”。对强迫教育法的丢弃,是教育民主化和平等化的一个现实要求。
中国电视大学应成为奈斯比特所提出的那样的学校,也应是教育民主化和平等化的最好体现者。在电视大 学里,应率先建立起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更进一步体现出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然而我们操作得不理想 ,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社会的这种进步精神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相反却提出了僵化的传统式的学籍管理的要求 ,比如出现了三考次不及格就令其退学;每学期某门课程的到课率低于百分之多少就不准参加期末考试,以及 上课点名等强迫教育的做法,这又使电大不知不觉步入了“误区”。
远距离开放教育本应更加注意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个性化和分散化,因为这是和现代化教育思想——尊重学 生的主体性是相互对应的。这种个性化、分散化、自主化和民主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来说,是“最伟大的个 性解放”。
随着远距离开放教育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学生中心说”将被进一步确认。因此,远距离 开放教育机构,不应该如同传统高校那样对学生的到课率、出勤率等方面作硬性的规定,进行所谓“严格学籍 管理”;相反却应该为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分散化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所提出的上述看法,是为了抛砖引玉,百家争鸣,其目的是通过讨论把我们电大建设得更好,真正朝着 远距离开放大学的正确方向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