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 收复洛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8:11
河洛春秋 洛阳历代战役系列(17)
刘裕北伐 收复洛阳
记者 孙钦良

不少人认为东晋政权软弱,实则不然,东晋北伐从未停止过,公元416年刘裕指挥晋军收复洛阳,随后灭后秦。
上篇说到,前秦辅国将军王猛采用攻心战术,用劝降信攻占了洛阳。他临终前,告诫前秦君主苻坚不要轻易进攻东晋。但苻坚不听,吹嘘自己有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江中,就可以阻断江水,此即为“投鞭断流”典故的出处。可在这次“淝水之战”中,苻坚惨败,前秦瓦解,后秦崛起,建都长安,随后便攻占了洛阳。
东晋看到洛阳沦为后秦的地盘不甘心,要收复失地。当时东晋能揽下这宗瓷器活儿的,首推刘裕。
刘裕老家在彭城(今徐州),其曾祖父随晋室南渡。刘裕的父亲早死,家境贫困,幼年的他曾靠卖草鞋糊口。后来他从军,成为东晋北府军的军官。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有了一次机遇:东晋内部有人反叛,晋廷派将军刘牢之去镇压,刘牢之请刘裕为参府军事。刘裕克敌制胜,屡立战功,升为建武将军,脱颖而出,成为一员虎将。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东晋相国桓玄篡位称帝。刘裕起兵,击败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后,让刘裕任车骑将军、徐青二州刺史、兖州刺史、录尚书事等职,刘裕渐控东晋朝政,同时敢于担当,于公元409年率军除掉了南燕政权,接着西进,收复巴蜀。
到这时,刘裕已经为东晋收复大片国土,只剩下一个后秦,还在长安、洛阳一线苟延残喘。后秦宫廷兄弟相残,喜欢窝里斗,这给刘裕灭掉后秦创造了条件。关于这场战役,《洛阳大典》中有记述: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八月十二日,刘裕亲率大军,自建康(今南京)出发,往北进发。十月,晋兵攻克阳城(今登封东南)、荥阳,两城秦军皆降。晋将王镇恶、檀道济会师于成皋,然后继续向西,准备攻打洛阳。
当时镇守洛阳的是后秦征南将军姚洸,其麾下只有4000多人,晋军攻势凌厉,姚洸感到难抵晋军,就派人到长安求救。秦王得报,一面派阎生率3000轻骑驰援洛阳,再派1万步兵火速跟进;一面调集山西境内秦兵南下,声援洛阳。
可是后秦内部矛盾重重,大战在即,军政大臣竟然拉帮结派,还有人暗中与晋将檀道济接洽,准备投降。其实当时洛阳附近本有3支后秦军队,一支在偃师东南防守,一支在巩县西南防守,还有一支在巩县东线成皋、虎牢一带,若合力抵抗,定能支撑一阵子。可这些后秦将领,看到晋军均不抵抗,纷纷投降。
刘裕看到战事进展顺利,命令诸军一鼓作气,前去包围洛阳。说来也怪,洛阳这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但历次战争都是先在洛阳外围展开,待把周围的“包子皮”吃完了,才来撕咬洛阳这座核心城市。
实际上这也不奇怪,中国历史上的东西之争,都是沿着长安、洛阳、荥阳这条中轴线展开,细看这条线上的山河布局,大致是我国秦岭、崤山以及河洛川地,而洛阳正处于其核心位置。由此看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来攻占洛阳,不只是因洛阳是个政治符号,还有地理上的缘故。譬如战国时期秦国兼并山东六国以及东汉末年关东州郡讨伐董卓之战,都在这条线上开打,都是在洛阳的肌体上动刀。
这一次,东晋收复洛阳之战,功劳最大的当属檀道济。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现在拐回来说说战役初期的情况:东晋军队分4路进军,檀道济为冠军将军,既然是冠军将军,那就要打先锋。另一个打先锋的是王镇恶——瞧瞧这名字多牛!镇恶,镇恶,镇压恶贼,名字都带着正义性,谁还敢惹?
于是檀道济、王镇恶同为先锋,各引一路兵马沿淮水、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发。檀军先抵达河南项城,这里的后秦守将姚掌不战而降。檀军接着进攻新蔡,却遭到后秦大将董遵的顽强抵抗。檀道济生气了,亲自督战,下令猛攻,破了城,杀了董,接着攻克许昌,擒获后秦大将杨业以及颍川太守姚垣。
至此,战役初期的两个目标许昌、洛阳已经拿下一个,只剩洛阳这块肥肉了,檀道济很高兴,他鼓舞士气,在阵前大呼:光复旧都,拿下洛阳!晋军将士中多有洛阳人,其祖辈都是从洛阳逃到南方的,如今眼见能光复旧都,都异常兴奋,作战积极性很高。檀军乘胜前进,一路势如破竹。
这时,对于后秦来说,情势已十分危急了,征南将军姚洸在洛阳得知,晋军已到荥阳了,越过巩县便是洛阳,洛阳城岌岌可危矣!于是他急向关中乞求援兵。后秦赶紧派出援兵,星夜赶赴洛阳救援。可援军尚未到达,檀道济已越过巩县,并会同其他军队死死围住洛阳。
姚洸这时颇伤脑筋:按说,已有援兵在路上,但等他们赶到洛阳,黄花菜都凉了,而晋军攻城即在当日,还不如趁着孤城未破,顺水推舟献出洛阳。可是不战而降,面子上说不过去,于是他在晋军攻城后,带人稍稍做了些抵抗,接着便把4000兵卒集中起来,让他们放下武器,自己则走出城门,降晋了。
东晋收复洛阳!随后,东晋军队继续西进,破潼关,入长安,把后秦彻底灭掉了。
这正是:兵家争斗本无常,你方唱罢我登场;攻城略地一晌梦,强者背后还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