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媒体五宗罪(转帖)--袁袤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9:38
2007:中国媒体五宗罪
潘洗尘
我们正置身一个被媒体淹没的时代。那些虚假的、刻薄的、轻浮的、艳俗的、臭气熏天的声音、影像或纸张,不仅招摇过市,而且还肆无忌惮地污染着我们的视觉和心灵——
虚假消息的炮制者
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大多有着较强经济想象力的媒体还主要是依托贩卖垃圾苟存,其害处也只不过是破坏人们的“心灵环保”的话,那么从2007年开始,遍及传统电视、报纸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的新闻造假运动的此起彼伏和方兴未艾,已把媒体做为一种工具也好一个产业也好最后的那点儿可怜的尊严和公信力都破坏怡尽。
“纸箱馅包子”事件不仅把媒体的制假贩假风潮推向了极致,同时也让人们进一步认清了媒体的嘴脸:没有道德底线,更不用说职业操守。人们以往对媒体的依赖和信任在2007年一下子降到了零点之下。2007年7月,北京某电视台连续报道了用废纸制作的肉馅包子已流入早点摊的“新闻”,一时间,北京市包子摊包子铺门可罗雀民,市民惟恐避之不及。纸葙馅包子给市民心理带来的“包子”恐慌,直到7月18日该电视台发布正式消息称 “纸葙馅包子”为该台记者自编自自导自演的虚假报道,当事者已被刑事拘留才渐渐平息。据该电视台的公开报道和解释,制造“纸箱馅包子”假新闻的记者是该台的一个“临时人员”,而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媒体单位都严重超员而且人浮于事,却几乎家家还都争先使用“外聘人员”,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着实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深思。
垃圾信息的贩卖者
媒体的过多过滥和盲目贪大求洋,是我们这个原本资源紧缺的时代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现在,就连一个二、三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恐怕也要动辄就是数十种报纸和广播、电节目频道,为了填充时间和版面,每天不得不东拼西凑地堆砌大量的重复信息和各种垃圾,这不仅造成着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对所有主动或被动的受众造成着严重的视觉和心灵污染。
恶俗文化的传播者
2007年8月11日,重庆卫视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终于被忍无可忍的广电总局勒令停播。其实,类似像《第一次心动》这样恶俗的节目远不止重庆卫视一家独有,也不仅仅是电视独有。其实,近些年来恶俗文化的尘嚣日上,媒体可谓功不可没,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几乎国内所有的媒体都“趋之若骛”。因为要吸引眼球,因为要收视率要发行量,所以从性交易、变性、脱衣、炫富、包养、到网络红人、名人口水、名人出书等等无一不成了媒体最津津乐道之事。
全民娱乐的引导者
躲不开的娱乐版和娱乐节目,每天为我们的生活注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元素。从“快乐男声”到“红楼选秀”,从杨二车娜姆到芙蓉姐姐,似乎娱乐就是我们这个生活的全部。既然青少年都渴望去当一夜成名而又可名利双收的李宇春了,谁还有耐心去寒窗十年苦读?仿佛就在一夜间,我们就堕入了一个全然没有了承诺、担当和坚守,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比谁更无耻的时代。媒体,就这样以强奸的方式,强行地改变着我们下一代的价值观也慢慢地改变着我们这一代的价值标准。
不以无耻为耻、反以无耻为荣,这就是全民娱乐带给我们必然结果。娱乐吧,再娱乐个十年八年,也许中国所有问题就都得到了彻底解决!也许,这是当年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们也不曾想到的结果。
消费主义的鼓吹者
在财富上追求“暴富”、“快富”,在情感上追求“快餐式” 爱情,在消费上追求消费无度和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当我们对消费主义做完概念描述的时候,几乎也就等于给时下的媒体画完了一张像:消费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不正是我们的媒体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极力鼓噪着的吗?更何况,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每天还会硬塞入我们的听觉和视觉中大量的消费广告,整天不是这里在“热卖”就是那里在“抢票”,殊不知,过量消费,其实对目前的中国是有百害而无一力的,它也使我们的社会正变得日益地伤痕累累……
我们怀着难以抑制的悲愤和悲伤,无奈地注视着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古老民族,在虚妄的“疑似现代化”的泥潭中弥足深陷。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的后人,将如何回望和描述我们正身处的这个时代:一个物欲横流、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一个公平原则被无情践踏的时代,一个责任感、道德感和理想、情操严重缺失的时代,一个肤浅扼杀深刻、轻飘飘的时尚解构有质地的经典的时代,一个面包取代爱情、感官刺激消弥心灵感受的时代,一个虚伪掩埋真诚、庸俗遮蔽高尚的时代,一个可以制造政绩、制造明星、制造新闻、制造俊男靓女的一切皆可“制造”的时代,一个人人都在追名逐利追腥逐臭、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时代……总之,历史将无论如何也不会再以粮食、树叶、理想、溪水、草和阳光等等这些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境象和词汇来记录我们的这个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