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4:22
太和县科技进步情况汇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我受王县长委托,代表县政府将我县开展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情况,向考核组汇报如下。
一、太和县基本概况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国土面积1822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67.5万,耕地172万亩。境内有京九铁路、漯阜铁路,南洛高速、105国道、308省道,颍河水道穿境而过,县城距阜阳机场37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太和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科教文卫事业发达,有国家、省、市示范学校37所,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十一年全市第一,县中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创三级医院已通过验收,县人民医院是全国二甲医院并在争创三甲。太和县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快速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主攻工业,繁荣三产,强农固本,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依靠科技,强力推进,奋勇争先,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2008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2.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2亿元,双居全省第一;进出口总额7641万美元居全省先进;18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惠及全县人民。我县先后被授予“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普法先进县”等荣誉。
二、太和县科技进步情况
为贯彻国家科技部《关于开展市(县)科技进步考核 推动科教兴市(县)工作的通知》精神,太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工作,始终把科教兴县战略摆在首要位置。自2006年起,我县启动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以此全面推动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
1.党委和政府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情况
成立了“太和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县长为全县科技进步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科技部门的工作汇报,制定推动太和县科技进步的政策和办法,解决科技进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07年8月3日和12月6日,县委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县科技局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工作和《关于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起草情况的汇报,出台了《太和县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共太和县委、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两个政策性文件。2007年,县政府第1次和第4次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增拨科技研发经费和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工作、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重大问题;2008年,县委第37次和第44次常委会议,听取了县科技局关于推动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等情况的汇报,肯定了科技工作的成绩,调整了“太和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步伐;2008年县政府第13次和第17次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县科技局关于当前科技工作和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科技工作要坚持为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一手抓项目,一手抓研发,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会议决定,成立太和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科技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根据需要可及时追加经费,由县财政予以保障。
2.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与履行职能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县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县科学技术委员会,2006年机构改革时,按照“三定”方案,设置太和县科学技术局,是主管科技工作的县政府组成部门。目前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健全,职能配置合理,班子和干部队伍精干、充满活力,能正确履行科技工作宏观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圆满完成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县科技局编制12人,现有在职人员16人,内设办公室、综合计划股、科技管理股、技术市场管理股四个职能股室和地震办公室;配备了车辆、电脑、打印机,加入了政府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各乡镇都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和科协主席,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有兼职办公室主任,各行政村都选配有科技副村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配有科技副经理(副厂长),重点企业还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全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几年来,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开展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活动,推动了全县的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根据部门职责,一是制定和组织实施了县级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科技优先发展领域,选择对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组织力量进行攻关;二是对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进行扶持和服务,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科技产业的发展;三是做好科技成果的鉴定、奖励、管理和应用工作,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四是开展科技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五是管理和实施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科技创新示范乡镇建设等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六是抓好防震减灾工作;七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县科技局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7-2008年度在省、市科技工作考评中获得先进奖,在2007、2008年度全县政府机关年度考核中分别位居第五名和第四名。
3.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自2000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太和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安徽省地方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和《太和县乡镇科技工作考核标准》等文件,建立了太和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制定了考核量化指标和评分标准,以考核促进工作的开展。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把推动科技进步作为重要任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切实发挥领导作用,关心和支持科技副乡镇长的工作,为基层科技工作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科技投入;推动产学研结合等。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抓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力推动了全县的科技进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4.科技进步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县委、县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工作方针,科技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同时,立足太和县情,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本县科技进步的具体法规文件和政策措施。先后有:《关于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若干问题的决定》、《太和县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2-2010)》、《太和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太和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关于贯彻落实<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成果产业化的决定>的意见》、《中共太和县委、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发展规划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太和县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实施方案》、《太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及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工作实施意见》、《太和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太和县农村科技带头人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县政府将上述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领导和实施单位,由县督查部门督促检查上述科技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和任务落实;县人大常委会还组织开展了对《科技进步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县政协组织对实施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目前,全县拥有民营科技企业43家,从业人员5590人,资产总额10.52亿元,年技工贸总收入2.9亿元。全县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至2008年共完成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25项,其中通过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的17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的3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特、二、三等奖的14项,批准授予县科技进步奖18项。2007年和2008年两年全县累计申请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得授权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5.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及落实情况
县委、县政府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并结合太和县实际,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太和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县级领导干部与专家联系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选拔管理太和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完善了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到2008年,先后采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方式,选用了8名科级领导干部,配合阜阳市委组织部公开选拔了2名副县级后备干部,选拔了1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先后两批分别选派了31名干部到乡镇挂职任科技副乡镇长,选派了19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锻炼;二是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学校培养、岗位培训、名师带徒、个人自学等活动,培养和造就各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三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县委组织部、农委、科技局、劳动局、科协等单位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双培双带”等;四是创新用人机制,努力做好人才引进和使用工作。对高层次人才,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策,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鼓励企业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引进人才。到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招聘和引进人才348名,全县公开招聘教师和医护人员1095名,招聘农业科技人员632名;五是加强人才管理,建立奖励制度。县政府设立了太和县科技进步奖,2006年至2008年度,两次召开全县科学技术大会,奖励和表彰了18个科技进步项目及其项目完成人。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初步建立了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营造出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6.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素质纲要工作例会制度及其工作情况
建立并落实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实行例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召集人为县委、县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书记和副县长,联席会议主要是听取各部门科普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安排部署科普工作任务,统筹协调科普工作的全面开展。2007年8月15日县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听取了县科协关于召开太和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准备情况的汇报,及时调整了太和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太和县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2008年12月5日县委九届第44次常委会议听取县科协关于科普工作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汇报,为科协解决了科普经费不足等重大问题。建立并落实了全民素质纲要工作例会制度,全民素质纲要工作例会实行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全民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会议根据全民素质纲要工作实施及开展情况而定,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召集,听取实施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中的重要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
7.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及活动开展和产生成效情况
县委、县政府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乡两级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一是县投资与太和中学结合建成了“太中科技馆”并投入使用,年接收参观学习的学生达万人以上。二是县科协与科技示范乡镇投资共建科普画廊3个,长100多米,利用画廊宣传科学知识,每15天更新一次内容,每天观看人数达千人以上,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了科技意识。三是科技、文化、教育、农业、卫生等多部门投资共建科普图书室100个,分布全县31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受益农民达50余万人。四是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与专业技术协会共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示范基地45处,每年接待全县中小学生和大专院校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达万人以上;安徽恒进农业发展公司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每年接待达6000人以上;全县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新技术达60项, 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100%。
8.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
一是建立了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以各类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为辅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成了《新麦18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的引种示范与推广》等成果并获科技进步奖。二是建立了以专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贝克联合制有限公司等为主体的医疗卫生、新药创制、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完成的《双脱氧硫代胞苷水杨酸盐合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产品销售收入3059万元,利润达1392万元。三是建立了以安徽六本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体系。该公司于2008年承担了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小麦胚芽油及天然VE超临界CO2提取技术研究》项目。四是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创建技术研发机构。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实施了 “五个一”工程,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新药创制技术研发中心;安徽联谊药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联谊新药研究所,使企业核心竞争力逐年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显著。五是加强了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建设。目前全县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已发展到156个。六是加强了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太和县科技信息网上联县委、县政府网、阜阳市科技信息网和安徽省科技信息网,下联31个乡镇,形成了城乡联通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信息获取、发布和交流搭建了平台。
9.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使用领域和方式及其产生成效情况
太和县建立了以政府科技投入为主导,企业科技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新机制。县级科学技术经费,每年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由县科技局、财政局按照《太和县科学技术费用管理和使用办法》统一管理使用。2007、2008年两年度县级科学技术费支出分别为291万元和305万元,分别占当年本级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下决算支出的1.21%和1.198%。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主要为两大块:一块是科学技术事业费,主要用于保障科技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履行职能,开展服务及日常活动等;另一块是科技研发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县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实施;用于我县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配套经费;解决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2007年科技研发费用146万元,用于县级10个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配套经费;2008年科技研发费用148万元,用于县级12个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配套经费。目前全县23个科技项目,实施顺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2008年度,分别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经费为5456万元和7996万元,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民办科研机构及民间用于科技发展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
10.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开展及产生成效情况
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生产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制定和实施了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如《太和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关于实施科技发展规划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等。二是支持和帮助企业申报、争取、实施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县内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与合作工作。四是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促进技术贸易活动。2007年、2008年度全县共有长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太和县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分别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14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18项,转化各类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46项。2007年、2008年全县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1680万元和2245万元。
11.本地区科技进步工作特色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情况
科技进步为太和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形成了自己的科技进步工作特色:一是健全了科技工作领导机制,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增强了科技进步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树立全局观念,实行部门联动,加强工作协调,整合科技资源,形成推动科技进步的合力。三是注重政策配套,使科技、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开展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活动以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8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2.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0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02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50.1亿元,粮食总产达96.2万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以上,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竞技体育成果斐然,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审计统计事业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持稳定。
虽然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满怀信心,但是从高标准、严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欢迎各位专家审查、批评、指正;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太和县能够顺利通过科技进步先进县的考核验收,早日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