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矿产开发投资风险及对策建议|自然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8:16

境外矿产开发投资风险及对策建议

  境外矿产开发投资风险及对策建议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视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和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但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走出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本文重点分析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投资的风险及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矿山企业海外投资有切实的帮助。

  一、“走出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观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史,任何一家公司的国际化战略都是企业顺应历史环境的必然结果。

  1、我国矿产储存现状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对促进国家经济发、提供就业和保证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经过几十年开采,我国已发现和可以被利用的储量急剧减少,铁、铜主要矿产的消费量与储量增速比呈负增长,后备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已危及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危机矿山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报告,我国目前已有2/3的矿山呈现老化状态,保有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矿山资源枯竭。据预测,2010年前后将进入我国大中型矿山关闭的高峰期,届时全国25种主要金属矿产大中型矿山的数量,将从目前的415座减少到188座。有色金属主力矿山产能消失近5000万吨;冶金矿山将丧失生产能力约3600万吨。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矿产资源的消耗急剧上升,资源短缺的局面日益严峻,据论证,到21世纪中叶,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除煤以外将全面短缺。初步分析,到2020年,我国15种支柱性矿产中有10种以上依赖进口,总的矿产对外依赖程度将达到20%左右,成为世界矿产净进口大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以铜业为例。铜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其需求变化反映了制造业的兴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铜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近10年来,我国铜消费的平均增长率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2.4倍。2002年,中国的铜消费量占到全球铜消费量的17%,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而我国铜矿资源短缺,目前可开采储量仅占全球的5.7%,2004年进口依赖度达到了70%。电力行业是我国铜消费的半壁河山,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投资急剧增长,势必进一步加剧我国的铜需求矛盾。据预测,2010年,我国铜产消之间的缺口可能会超过500万吨,高于2004年的300万吨。

  而且,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秉赋较差,特别是矿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大大降低了我国矿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只有铜、钨、钼、镍4个矿种的大、中型矿山的产量在全国占居其矿产量的主导地位,而煤炭、铅、锌、锡、锑、铝、稀土、磷、硫、铁、锰、铬13个矿种的小型矿山的产量占其全国产量的40%-60%, 小型矿山无序发展,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局面,在全国各省份各矿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2、国际矿业发展新特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矿业的全球化已成为国际矿业发展新特征。由于本国找矿难度增大,成本增高,加上受环境保护制约和土地准入的法规限制越来越严。西方发达国家到某些勘查开发投资环境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矿产勘查活动明显增加。1999年西方矿业公司到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地区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25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跟上矿业全球化的步伐,纷纷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制订更为宽松的外国投资政策;推进矿业私有化,以适应国际矿业资本的投向,增强矿业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矿业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矿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加强核心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矿业公司兼并浪潮席卷全球。据统计,1990-1999年,交易额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全球基本金属业公司兼并案合计达135件,交易额共计278.2亿美元;金业公司的兼并案达146个,交易额共计283.15亿美元。

  通过兼并重组,世界矿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根据瑞典RMG1997年对世界矿业公司的排名,32家矿业公司的矿产产值总额占全球矿产总产值份额的50.38%。根据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的原料集团公司(RMG)2000年统计,目前参与世界矿业经营活动的公司约有8000家左右,但矿山产量的大部分仅由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在世界50强大矿业公司排行榜上,最大的25家公司中,美、加、澳、英和南非的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占19家,其控制产量占25家公司总产量的78%。在 金属矿产中,4家公司控制西方总产量的75%;10家公司分别控制西方国家铅和锌总产量的58%和51%;10家公司控制70%的铝土矿、铜矿和铬铁矿的产量,及60%的铁矿石产量和镍产量。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矿物原料,受我国矿产资源条件的制约和下游加工业自身效益提高的要求,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考虑,我国矿产品的供需格局必须从"国内生产为主,进口为辅"向"立足国内,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转变。我们必须要按照资源全球化的现实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合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建立自己的海外资源基地。是否有充足的后备储量,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开发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关系到矿山企业生存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走出去”是企业继续发展的迫切的自身需要。

  二、境外矿产开发投资风险分析

  既然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继续发展,所以“走出去”的首要任务是为了增加价值,这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决不能为了走出去,而不顾及代价、不考虑是否对投资者有好处。

  矿产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在自然界中,绝无雷同的矿床,因而对它的寻找、探明以至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本身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而境外矿产开发投资,作为一种国际商务行为,又具有更大的商业风险。一般看来,境外矿产开发投资主要有以下风险:

  1、 矿产资源风险

  实施境外矿产开发首先要研究矿产资源的可靠性。我们要更新观念,从经济角度出发,摆脱原苏联固体矿产储量规范标准的束缚,按照联合国和所在国矿产储量规范标准认真审查。大型跨国公司在进行矿产资源风险评价时一般站在全球的角度,以统一标准对全球矿产资源开发风险进行排队,从而筛选出投资项目。而我们却常常以中国的矿产资源为评价依据。中澳合资恰那铁矿资源就曾遇到过这类问题。恰那铁矿是我国第一个境外开矿项目,审定储量2亿吨,比我国铁矿资源要好得多。但矿石品位低,矿体分布面积大,延长10公里,2亿吨储量要用25个露天采场采矿,运距长,所以在澳大利亚算是条件比较差的。幸亏我方在合作设计和谈判中及时发现了问题。经过谈判,澳方作出了让步,在协议中同意用其拥有的汤姆普赖斯、帕拉伯杜和恰那矿3个矿在海港的混合矿(块矿Fe64%,粉矿Fe62%)作为保证条件,向中方供矿。这样中方就获得比恰那矿铁品位高了1~3个百分点的混合矿,而不是其原有的Fe60%~61%的铁矿石。提高了经济效益。 2、投资环境风险

  投资环境包括所在国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巴西等投资环境是比较好的,但更多的国家,如非洲等国,我们去投资时就必须认真分析其投资环境,必要时做好风险规避措施。

  例如,2001年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与科特迪瓦矿业开发公司拟合资开发科特迪瓦的LAUZOUA锰矿。我国锰矿资源不丰富,每年大量进口约200万吨以上。科特迪瓦锰矿储量244.74万吨,平均品位39.38%,投资787万美元,预计年均销售收入966万美元,可获利115万美元。中方为此投入进行了地质勘探和锰矿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但意想不到的是,科特迪瓦出现了内乱,至今战火不息,项目只好暂停。再如前几年我国拟合资开发几内亚和塞内加尔境内的铁矿。西非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是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世界上第三个高铁矿基地。西非铁矿储量有几十亿吨,矿石质量超过澳矿,大体上与巴西矿相当。几内亚与利比里亚交界处的宁巴矿区,储量15亿吨,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厂商都拟投资建矿,我国对此也有极大兴趣。为此,原冶金工业部曾安排专家组专门进行了勘查。可是后来,政治环境出现了变化,塞内加尔和利比里亚纷纷与台湾当局建立了外交关系,此项目只好暂停。

  由此可见,投资境外矿产,首先要认真研究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可以依靠我驻外使馆提供信息,必要时也可亲自调研。

  除了政治风险,经济环境是投资环境中另外一个主要风险因素,特别是法律法规风险。法律法规的是各国主权的象征,因此我们到该国投资时,必须研究并遵守其法律法规。

  例如,1993年首钢花1.2亿美元收购了马尔科纳铁矿,并承诺还要向这座铁矿投资1.3亿美元。但由于不了解当地法律,特别是对南美地区的劳工法律缺乏了解,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该项目仅仅能作到收支平衡。加上不断受到抗议和罢工威胁,该项目还给中国在南美的声誉带来严重损失。为此,朱镕基总理曾有专门批示,要求境外开矿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法律方面的问题,不得留下后患。

  此外,由于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领域还基本上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汇率变动风险也应成为企业海外经营中加以特别关注一项经济风险。

  总之,到境外去投资开矿,除了要求经营者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学会利用国际规则和惯例在国际市场浪潮中搏击的本领。

  三、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他们大多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为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并通过“以合作求发展”的战略,与国际投资机构、大型跨国矿业公司及资源公司加强合作,大力推进跨国矿业公司以不同方式广泛地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如前西德联邦地质调查所(BGR),与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合作,现已成为西德在国外进行探矿活动的中心。日本建立了金属矿业事业团,以对探矿事业开展必要的贷款工作。法国的地质矿物调查所(BRGM),是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此外,他们还通过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多种手段,全方位鼓励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例如前西德就曾拨给联邦地质调查所4000万马克进行国外调查,此外还拨给技术合作费用约3000万马克,以支持联邦地质调查所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调查和技术合作。由于矿产资源生产国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使企业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加上矿山建设周期长,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的不易估计,这都会影响民间企业对开发国外矿山的积极性。为此,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了投资保险制度。并对部分矿种实行探矿补助金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建矿不可急功近利,要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考虑到我国矿山企业的现状,我们应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在项目审批、资金筹集、税收制度、外汇管理、投资保险、资本运营、财务管理、进出口方面经予扶持和鼓励,并加规范,吸引外商来华特别是到西部地区投资勘查、开采矿资源。并通过与外商的合作合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人员。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规范投资和经营行为,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础信息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矿山企业到国外勘查,开采优质铁、锰、铜、铬、钾盐等矿产,建立稳定的国外供应基地,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经营的时候,首先要搞好市场调查,研究矿石价格走势和上游原材料供应的变化趋势,对开矿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既要看到有利条件,更要注意不利条件,一项一项排除不可行因素,突出项目可行性。此外,要学习国际商务知识,要注意投资国的法律问题,必要时要不惜重金邀请外国律师,以防上当。

  总之,矿产企业的海外投资,决不能再走企业分散、要素分散的老路。从管理看,不仅要建立一般的现代企业制度,更要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从主体看,不仅要继续鼓励单个企业走出去,更要大力推进企业强强联合走出去;从目标上,不仅是从国外找到紧要的资源,还要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建立更多的可靠的战略资源基地。因此,矿山企业必须锐意创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选自《国际工程与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