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观点评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05:51
陆岷峰
共3页 [1][2][3]
字号:【大中小】
(淮安市商业银行,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商业化的战略举措而得以推广,但也因此引起理论界、实业界甚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这一论题的正、反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评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7-0027-05
一、问题的提出: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出的话题
198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围绕市场化、商业化、国际化的目标不断推进,自198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人民银行职能;1993年12月政策性业务从原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来;1999年国有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剥离;2004年,竞争性的银行间市场已初步形成。为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的步伐,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截止2006年元月底,累计达到18家,境外机构的投资总额近180亿美元,境外机构投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资本总额约占中国银行业资本总额的20%。[1]
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不仅成为金融实际工作者议论的话题、理论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甚至成为2006年“两会”期间争论的议题。因此,正确地评价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金融行为,对于商业银行的健康、稳步发展,对于我国金融事业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观点展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利弊观点分析
(一)正方观点: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利多弊少,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正方认为,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因为在国内寻找资本难以引发制度上的根本变革,而引进国外资本则能够带来新的生产力要素,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赞成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也决定着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是我国商业银行运行中存在的管理水平低、不良资产比率高、缺乏竞争力等问题的制度根源。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强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由于其深层次的原因,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引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的国际一流金融集团,可以带来新的生产力要素,有助于中资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也可使股权多元化,有助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2]从现有案例来看,单一入股比例超过5%的境外投资机构一般都派出代表进入银行公司董事会。1999年IFC入股上海银行之后,美国人蓝德彰JohnLanglois 担任上海银行外方董事,蓝德彰强烈主张要把审计委员会从监事会下面分离出来转向对董事会负责,反对银行不顾资本金的约束盲目扩大资产规模,这些理念在当时引起的碰撞和反应是非常强烈的。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上海银行而言起到了完善公司治理的作用。[3]
2.内部管理加强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够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约束机制,促使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加快改进不足之处,与国内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境外战略投资者大多是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更具备抵御行政干预的天然优势,是国内机构投资者所不及的。上海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提出了探索信贷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借助国际金融公司和汇丰的技术援助以及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诊断,探索贷款多级分类管理办法,开发出了贷款风险的多级分类风险评级工具,进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由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的12.79%下降到4.99%,2005年上半年不良资产率进一步下降到4.88%,已经回落到安全线范围以内,低于《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4]
3.商业银行稳定发展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使我国金融业改革少走弯路,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是向国外银行业学习的便捷、有效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学习成本,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可以使中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向着全面、科学、有效的方向迈进,向银行输送先进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在银行流程再造、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和薪酬激励机制等领域为中资银行带来了先进理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印度在银行业开放过程中,有条件、大胆地引入战略投资者,其银行改革取得国际公认的良好效果,银行利润增长率居世界首位,金融系统较为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完善,金融市场竞争力增强,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净利润较高。[5]
4.商业银行创新步伐加快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动力不足,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有限。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引进国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加快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结构优化进程;并有利于加快吸收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和技术,促进银行业业务开拓创新。工行与高盛集团的合作,将引进其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经验和技术,可以较快地创新发展自己的投资银行业务;与安联集团的合作,将有可能成立合资银行保险公司,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开展银行保险业务;而在银行卡这一最具潜力的新金融业务领域,工行将借助于美国运通公司的优势和经验,迅速拓展和创新银行卡业务。这些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从建行、中行、交行和工行等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的实际效果来看,几大行在零售银行、银行卡、中间业务等业务创新发展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2005年这几家银行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明显提高。截至2005年年底,工、中、建、交四家行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4.43%、5.4%、3.8%和2.5%,而工行的经营利润达到902亿元。[6]
5.资本金补充论。资本充足率偏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的难题,一方面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迅猛扩大,另一方面可供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来源供应严重不足,而随着金融对外全面开放的时限和按国际惯例实行同一监管标准监管中、外银行硬约束的临近,通过境外资金补充资本金不失为见效快的最优方案之一。同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也为IPO的成功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由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加盟,直接提升了资本市场对我国商业银行乃至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上市银行的投资价值,为今后补充资本金符合监管要求奠定了基础。
(二)反方观点: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控制权的流失,进而会使我国经济发展陷入受制于人的风险之中,多有不宜
反方认为:在国际分工已十分发达的现代世界中,许多需求可以通过交换或贸易得以满足,但惟有金融和国防是不行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商业银行不宜引入战略投资者,反对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
1.危及国家金融安全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简单地从公司治理角度来讲,似乎有利于完善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但银行的公司治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公司治理。银行业事关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国家金融安全风险角度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会将我国落后的金融中介机构过早地暴露在国际竞争的漩涡之中。虽然金融全面开放五年过渡期即将逝去,但商业银行在网点覆盖、人员数量、客户占有上的比较优势,使得外资银行并不能够轻松凭借技术、管理和业务优势轻松取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胜利。如果外资银行借助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获得部分商业银行的控制权,那么其相对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将会使我国经济命脉面临受制于人的危险。国外资本(外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其更长远的目标是要控制我国的金融企业和金融产业,最终达到影响我国经济的目的,一旦如此,后果非常可怕。阿根廷就是反面典型的例证,战略投资者通过蚕食鲸吞的办法逐步收购了阿根廷十大私营银行中的九家。当2005年金融危机时,这些战略投资者以偿还母行贷款、增加分红或出售股份等方式向国外转移资金,使得阿根廷国内银行支付能力下降,加剧了危机。由阿根廷的金融现实来看,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无异于饮鸩止渴,既已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何以再谈银行的稳步发展。[7]
2.管理创新无助论。2007年以后,进入我国的银行将更多地以独资银行的形式存在,也必然包括当前各个银行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所设立的各个分支银行,那么,这些战略投资者银行的嫡系分支将和在我国的旁系分支参股的中资银行 发生面对面的争夺,包括市场和高端客户群。这些战略投资者首先要努力控制参股的中资银行,如果不能,也将会通过各种渠道把该银行优质客户群提供给其嫡系分支机构,在此之前,这些外来战略投资者很难会无保留地把中方想得到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提供给所参股的中资银行。从常规情况来看,外资机构只能入股低于20%,各外资机构入股的总和不得超过25%,不在绝对控股的前提下是很少有人会把自己先进的方法传授于人,更何况还是竞争对手。
3.法人治理成果得不偿失论。按照现在的金融股权出售进度,不出五至十年,我国金融企业的股权将有一半以上被外资获得。金融企业改革仅靠上市、注资、引资,并不能真正改善治理成果,这从我国1600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机制、体制的深刻变革,仅依靠上市融资是无法建立运行高效率的现代商业银行。因此,转变机制比上市融资更重要。骆德明博士认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法人法理结构,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金融机构管理制度的创新,也需要法治环境的配合,绝对不是外资参股之后就能够形成的。
4.股权贱卖论。商业银行吸引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补充资本金以符合监管的需要。但银行业是高垄断性行业,高垄断意味着高利润。外资入股参股我国的金融企业,从主权国家的角度分析,外资是以虚拟的货币符号换取我国金融企业现实的股权甚至控制权,并分走巨额财富。其过程是:外资投入内地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美元或其它外币,而这些仅仅是代表财富的符号,外资并没有动用实际的物质资源。商业银行的外币资本金并不能用来放贷款,只能用于境外国债投资等,获得很低的利息回报。以平安保险为例,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分别以3500万美元投资平安保险11年共获得了9.7亿美元的回报,但获得的3500万美元资本金购买美国国债,11年只能取得大约2000万美元的收益。以3500万美元的资本金赚取我国9.7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且仍将长期控制着股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刘崇献认为:银行业是具有非常高的资金杠杆效应的特殊企业大比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只能造成巨额利润的流失。[8]
三、观点评析: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引进过程中不断完善
笔者认为:(1)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并存在,都有利弊二个方面,没有绝对的优也没有绝对的劣,只不过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时利多弊少,或时弊多利少,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也不例外。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利多弊少也可能利少弊多。(2)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对或是错,要与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情况、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结合起来,脱离环境条件来对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评价显然有失公平。(3)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主要动因是因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2006年底金融市场要对外资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它是解决商业银行尽快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的战略举措,一方面监管当局要按照国际标准对商业银行实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而另一方面国内资金条件不具备,同时商业银行引资有可能解决风险管理等一系列弊病。从近期看,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利多弊少,但是否商业银行都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在引进过程中要立足长远,做好化弊为利的转化工作,并如何做到在引进中完善,这倒是每个金融工作者都应思考的课题。(4)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国内银行带来先进的制度、技术、人才、资金、产品的同时,也潜伏一些负面的问题。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内外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惨痛的失败事件。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实行谨慎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推进。
四、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宜采取的策略及措施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战略
1.战略投资者并非必须是境外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称呼来源于国外的证券市场,是相对于上市公司发起人的称呼,指的是能与上市公司大股东长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机构投资者。1999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对“战略投资者”有了明确界定。《通知》规定:“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称为战略投资者。”对于国内那些拥有先进管理经验,富有极强管理能力的团队都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因此,商业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要采取多样化的政策,不能局限于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于那些国内的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商业银行同样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引进,而且在引资数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应优先引进国内的战略投资者。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有内资合作者而无海外战略投资者并且取得十分成功的金融企业,如: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联。招商银行既没有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没有到境外上市,却是国内外公认的一家好银行。在招商银行成立以来的15年间,创造了足以令我国骄傲的银行业奇迹,并连续四年荣膺“世界25家最佳资本利润率银行”。中国银联同样创造了我国金融业的奇迹,保卫了我国银行卡业的经济版图。
2.引进外资与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引资只是改变股权结构,引智才是商业银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投资的引入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况且在引进好的经验同时也可能引进坏的管理方法。通过间接渠道也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要靠自主创新来解决,不是通过别人赏赐得来的。
商业银行的所有制形式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商业银行经营成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地方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影响、受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影响、受政策风险影响、受内控制度的影响、受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影响等。
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在物的形态的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有的差别仅仅是同质的资本在不同的机制下(不同人的运营下)才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形成不同的运营机制就是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公司治理设计,吸收世界上一切有利于资产增值的管理机制。因此,是否是中外合作资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度的设计。
(二)在引资方式上,可以探索通过银行管理权借助市场化授权的方式来完善银行治理
从招商银行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完全可以建立起金融产业的治理结构。可以通过银行管理权借助市场化授权的方式来完善银行治理,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可以通过优秀的商业银行管理团队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多家“银行产业管理公司”;由各个“银行产业管理公司”提出具体的银行管理方案,包括高薪引进境外各级管理人才等,并通过市场化竞标,把委托行的管理权包括人事任免权交给中标的“银行产业管理公司”;由委托行的股东拥有所有权并行使完全的监督权,中标的“银行产业管理公司”行使完全的经营管理权,即通过市场化授权的方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政府和银行分开;如果委托行的股东没有出让和稀释股权,可以享有完整股权所带来的利润,而“银行产业管理公司”可以按照约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费。在合同期满之后,委托行股东可以通过招标,重新遴选更优秀的管理公司。外资金融机构可以挟带管理经验和技术在“产业管理公司”的层面上进行合资合作,从而避免商业银行股权的丧失。
(三)在步骤上,要因时、因势,有计划的引进战略投资者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在自然资源、技术资源方面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不牢牢把握金融主导权,可能会在国际竞争中失利。而且不能仅仅把我国最好的金融机构、最优的金融资源与外资进行嫁接,商业银行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时应坚持审慎原则,且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准入原则和标准,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地域布局上要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规模结构上向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倾斜,金融机构质量上要向相对较差的银行倾斜,以发挥资金在整合商业银行资源中的作用。
(四)在实施对策上,不同商业银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引资策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分为各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策略不同,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策略和目的均不相同。不同的银行经营情况差别很大,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至于引进国内股东还是外资股东,则依具体情况来定。东南沿海地区商业银行处于市场竞争激烈地区,引进外资股东的管理效用很高;而外资股东的管理效用对于中西部商业银行较低,引进外部股东完全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在考虑治理能力的前提下谁的价低就考虑谁。
相比而言,股份制银行很少有国际战略意图,其发展战略主要是赢得国内市场份额。但由于股份制银行在规模经济和客户资源发面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在地方业务上又不如城市商业银行具有本地优势,而且股份制银行业务集中的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正是外资银行未来争夺的重点,因此股份制银行要实现战略目标就必须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现有城市商业银行100多家,已经引进外资重组的商业银行所占比重不到10%,而且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如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浙江城市商业银行,他们占据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城市,外资入股这些银行更重要的是看中他们所在的城市。另外,必须注意到,先期完成重组的上海银行已经突破了城市的束缚,以图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这似乎也告诉我们单纯的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外资股东的意义并不明显,其当务之急并不是一味追求海外资本,而是要充分运用国内资源,通过引进民营力量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联合与内部整合,进一步增强整体实力。对于那些没有实力发展为区域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则不应指望外资股东能带来多大的管理效用和业务创新作用,而更应该注重传统角色的回归,服务于本地中小企业,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不失为一种最优的选择,如何在引进的过程中按最佳的目标而努力、最坏的结果来设计制度是广大金融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唐双宁.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 促进中外资银行双赢[N].经济日报,2005-11-03.
[2] 2005光华国际论坛.成思危谈了商业银行改革的问题[Z].
[3][4] 巴曙松,华中炜.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是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最佳路径[J].新财富,2005,(11).
[5] 曹红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急需改进的若干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5-12-30.
[6] 卓尚进.引资收获多赢之果[N].金融时报,2006-02-24.
[7][8] 丛亚平.外资略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版图告急[J].董事会,200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