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视学习 更加善于学习 更加崇尚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5:08
更加重视学习 更加善于学习 更加崇尚学习 ——十位专家学者谈学习 张进中 单 庆 2010年09月27日16:44   来源:《党建》 更加重视学习 更加善于学习 更加崇尚学习--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文化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建设“十人谈” 
  【读书园地】党员干部学习园地 
  【特别专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高端访谈】学习型党组织权威访谈系列

  访谈嘉宾

  李君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朱铁志:《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

  江金权:中央政策研究室

  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

  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

  季  明: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贺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张志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姜 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员

  秦 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近日,本刊特别策划并采访了10位著名专家学者,请他们畅谈如何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进一步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更加重视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李君如: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写过两句自勉自励的座右铭:“山水同乐,又仁又智”;“学思相兼,不罔不殆”。这是我在怎样做学者、怎样做学问的问题上获得的体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从创新的角度讲,会不会“学”、“学”得怎么样,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要“学”,开放要“学”,不学难以创新,难以发展。因此,这样的“学”,必须有“思”。就是要有问题意识,有思考、更要有思想。如果了解了一些社会问题、掌握了一些书本知识后,而不进行认真的思考,甚至不会思考,即使勤奋好学,也难以完成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认识过程,甚至会越学越糊涂。反过来,如果只是苦苦思索,甚至胡思乱想,而不勤奋好学,不认真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即使不断萌发所谓的“思想火花”,也会一事无成,甚至陷入认知的误区而不能自拔。所以,“学”的过程应该同时是“思”的过程,“思”的过程也应该同时是“学”的过程。这样的认知过程,就是“学思相兼”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罔不殆”。

  江金权: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我国改革进入攻坚的新形势,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眼界和境界、能力和素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勤于学习是党员干部加强修养、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工具。革命导师和领袖都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古今中外一些成就大事的人也都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因此,党员干部只有终身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获得领导智慧、提升精神境界,才能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朱铁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决策,这是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又一次在党的会议上提出学习问题。由“社会”到“政党”,表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关注全社会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而且更加重视执政党在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把党中央对学习的迫切需要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变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一句话,如何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所在。目标不管多么远大,意义不论多么重大,如果不能变成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一切都是枉然。

  杨金海:“学习”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太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经历,而且差不多每天都在学习。然而,当我们仔细追问一下“什么是学习,如何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熟视无睹的问题。在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学习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学习”这个概念古而有之。《论语》的首章首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中国古代哲人对“学习”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动物那里已经有了萌芽。小鹰学飞就是著例。但人的学习远胜于动物,人不仅要直接从父母那里学习本能性的生活常识,还要通过“文字”等符号工具从社会文化的海洋里学习古人或同代人的各种知识。人的学习,不仅为了生存,还为了追求一种高尚的境界,把自己培养成为君子。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还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聚会、辩论,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增长学问,此乃人世间之大乐趣。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理解王羲之的《兰亭序》所传达出的那种绝妙的学习方式、思想境界和人生旨趣了。

  季明: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关键是抓问题。只要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促使我们在研究重大问题中带着问题学习。

  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随之而来的许多重大现实问题需要做出回答。理论工作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仅凭一腔热情和已有经验无法应对复杂艰巨的新形势新任务,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责任牢记在心,把学习的使命摆上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

  姜辉:学习是自然而然的境界。怎样看待学习呢?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可谓多样多彩,学习是责任,是信仰,是力量,是动力,是阶梯……视角不同,侧重不同,表达也自然各有千秋。依我看来,赞同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也就是说,学习如衣食住行,应是自然不过的事,是天经地义的事。

  严书翰:应从多种角度理解学习的内涵。随着文明的提升,社会的发展,学习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提倡人们从多种角度理解学习的内涵。有的人把学习看做是一个目标,如活到老、学到老;有的人把学习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人把学习作为是一种手段,如成了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前进路上的“加油站”,等等。此外,还要提倡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来把握学习内涵中的某些要素,比如学习的态度、经验和方法等,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张志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新发明、新创造、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党,切实加强学习是大势所趋、更是历史必然。我们所提倡的建设学习型组织,目的就是通过培育一种善于学习的组织类型而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党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个人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和社会立足。
【1】 【2】 【3】 

 
(责任编辑:赵健)
相关专题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 李君如专栏
· 张志明专栏
· 秦宣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