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1:13:42
朱 健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1)">
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充分认识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对于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是非常必要的。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是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都十分重视、加强和不断改进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从而为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党的事业持续推向前进提供了根本保证。
如果没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在古老的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就不可能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使之成为救国真理的正确主张。从1840年起,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形成了束缚中国发展进步的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昌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看世界,从西方思想库中寻找救国的武器,但一切旧思想都无济于事。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中国人认识到,中国与俄国的国情有许多相同之处,俄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能够取得改造社会的胜利,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然而,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真理,这只是前进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这个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晚年尽管曾从理论上论证过落后的俄国越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他仍是以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为前提的。而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必然有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未曾遇到过的,也不可能从经典作家的“本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时起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国情”相结合,才能成为“拯救中国的导星” (《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398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在与形形色色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论战中,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中国特殊的近代社会,激烈抨击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论证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开辟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路。正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恰恰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
如果没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就不可能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摆脱和克服城市中心论的影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极其落后和特殊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进行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但是,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以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贯彻这一基本原则,经典作家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各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来解决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由于时代及认识的局限,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提出了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这一正确主张,但由于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是肤浅的,对中国的国情还不能从本质上去把握,还没有正确地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各阶级的地位,在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如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意义估计不足,提出了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认识不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照搬十月革命开创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等等,从而导致中国革命遭到两次大的挫折。在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科学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成功范例。
如果没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在推进国家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就不可能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伟大事业。面对十分贫穷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顺利实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目共睹的成就。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取得这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丰硕成果和重要标志。
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党员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应对形势的挑战,经受住各种考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要肩负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少有的社会变革,正处在一个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一般性矛盾和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的矛盾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时期,正面对全球经济动荡与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叠加在一起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要适应如此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按照党的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僵死化、凝固化,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固步自封,自我陶醉,而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宏观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谋划和推动改革与发展。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长期经受住面临的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重要前提。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对干部的教育,促进干部的学习无疑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才能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关键在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
不断学习与善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不断学习是基础,善于学习是根本。没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就无从谈起;没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作茧自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具有特殊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在很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中都将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必须不断反对教条主义,不断从人类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不断从人民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正因为如此,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善于学习,就我们党当前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对待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正确对待人民的首创精神,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与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回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的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世界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的认识,还有许多客观规律有待后人去发现、去阐述,即使是那些已经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带有普遍真理性的认识,也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一切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凝固起来,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从而损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真正的坚持,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灵魂的阉割。纵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那些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乃至改革开放具体举措的责难,大多假马克思主义之名。3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否一脉相承,诸如此类实践与理论上的争论,或明或暗,时起时伏,始终没有停止过,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也不会停止。要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就要进一步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解放思想,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继续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在全党真正树立起实践的权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自觉性。我们党号召解放思想,就是要从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历史上,教条主义曾经使我们党吃过大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每向前发展一步,都是突破教条主义的羁绊取得的。“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世界眼光,大胆借鉴和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有益的理论观点和经验,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之一。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资本论》第1卷第8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这句名言生动地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这正是欠发达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理论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还比较落后,迫切需要积极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一切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做法、经验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怎样对待社会主义,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这些问题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关系改革发展全局的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新时期在学习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借鉴国内外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切理论和经验,尤其是有关反映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理论和经验。借鉴一切有益的理论和经验是促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不竭动力。不拘泥于某一学派的具体论断或特定国家的个别做法,而是立足国情,坚持开放思维,对有价值的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体制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合理取舍,择善而从,是不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善于学习的主要表现。我们决不能照搬那些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体系,但对于其中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观点和体制设计,则可以也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分析、借鉴和吸收,使其成为能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而不相抵触的有益成分。邓小平早就深刻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借鉴国内外经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经验,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冲破“左”的思想的束缚。
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自觉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核心是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党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成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宝贵经验。与其他任何社会历史一样,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人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自己的创造活动体现着历史主流的人民群众,其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活力所在。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等就会脱离实际,实践和理论创新就不可能跟上时代步伐。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我们要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突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立足国情,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辛探索中开拓前进。如果没有人民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许多建设和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许多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历史不会忘记,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用实践交上了第一份合格答卷。当年小岗村18户农民迫于贫穷和饥饿冲破姓“资”姓“社”思想束缚的大胆创造,与各地广大农民要求从根本上纠正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改变自己在集体经济中的地位,解放农业劳动生产力,尽快摆脱农业生产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呼声汇成一股洪流,为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确定一切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先行试点到逐步推开,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方法。60年来的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在各项事业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不论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还是每一项重大建设和改革的决策措施方案出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的有力推动分不开的。作为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最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凝结着广大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