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报告的弦外之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0:08
2009/08/06 18:20:38
中国货币政策报告的弦外之音崔宇      8月5日,中国央行发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基调,即“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但短期内央行在“适度宽松”和“动态微调”之间,究竟会如何取舍和操作,仍是一团迷雾,这也引发了周四沪深股市下跌。
    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报告,除了要关注在“内容提要”和“货币政策形势”这两个部分措辞的微妙变化外,还要关注的是“专栏”部分,对于货币政策的真实走向往往可以从这里找到蛛丝马迹。从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文章来看,由于央行对于外需复苏非常悲观,下半年或许还将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对基础建设行业的中长期贷款来保增长,“动态微调”还不至于让市场上整体的流动性骤然收紧。
    从2003年开始,中国货币政策报告中就加入了“专栏”部分,除了一些货币政策基础知识的普及,更多的是对于市场热点问题的解读和回应。与货币政策报告正文枯燥的数字和生硬的官方语言不同,专栏文章往往观点比较鲜明,构成了货币政策报告的弦外之音,不容忽视。
    比如,在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时期,市场对于央行是否会直接打压股市疑虑重重,2007年8月8日,央行发布了200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国外央行人士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观点”这个专栏中,央行用两个大标题直接了当地表明“资产价格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目标”,但“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这取决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是否给宏观经济产生通胀或通缩的压力。随后的事实也证明,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中国央行都没有推出直接针对股市的政策。这对于目前的中国股市也有借鉴意义,如果没有现实的通胀压力,即使股市出现泡沫,央行或许也不会贸然出手,更主要的原因是央行对于股市的影响极为间接和有限。
    再比如,由于2008年上半年中国先后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再加上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破产潮,而央行当年6月份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在2008年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通过“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的专栏,央行表露了“忏悔之心”,决定将货币政策彻底转向,事实上,也正是2008年第三季度末央行开始放松信贷规模控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
    在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在“中外利率体系比较”的专栏中,央行认为尽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至了0-0.25%,比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2.25%低了很多,但实际上中国与美国的利率水平比较接近,利率并没有大幅下调的空间,因为国家之间的利率比较应选择性质和期限相同的利率。比如,美国1年期大额定期存单利率为2%-2.5%,与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基本相当。事实上,在2008年下半年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之后,2009年迄今就再也没有动用过利率工具,还可以判断的是,对于中国央行来说,美国的利率水平变化将是央行调整利率的一个重要参考。
    在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在“正确认识价格指数”的专栏中表示,判断价格走势要仔细区分通货紧缩和去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以及通货复胀。去通货膨胀指的是在较高通货膨胀之后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此时,许多前期快速上涨的商品价格可能快速回落。与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不同,通货复胀指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方式刺激经济,导致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可以看出,在2009年央行并不是太担心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而是认为只是会存在去通货膨胀或通货复胀的过渡时期现象,这也为央行下半年继续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埋下了伏笔。
    在刚刚出炉的2009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专栏是“中长期贷款投向分析”,尽管学界普遍担心主要针对基础设施业的中长期贷款将挤压民间投资并强化既有的投资拉动型增长,但在专栏中央行仍然坚持认为“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向扩内需保增长重点领域倾斜,有利于促进投资需求增加和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可以看出“保增长”在央行政策目标中的地位。而且,央行随后在“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外需变化”专栏中还表达了对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担忧,并表示要积极应对外需变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在外需不振的背景下,央行下半年或许还会延续上半年的调控思路,即通过投资来“保增长”。
    如果把货币政策报告中的正文比作旋律,那么其中的专栏就是美妙的和声。也许旋律显得单薄和枯燥,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你听懂了和声,就会大体明白了未来的走势。基于央行对于外需继续下降的“前瞻性”判断,可以看出下半年央行的“和声走势”是继续保持货币扩张,即使出现了资产价格泡沫和轻微的通货膨胀,也不会采取利率工具,通过动态微调回收流动性也只是敲山震虎罢了。==========  关于宏观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微调  +++++++++++++++++++++++++++++++++++++++++++++++++++++++++  
  这句话本身就很明白不需要解释:  
  【微调】是货币政策今后一段时间要采用具体手段,既然是微调那么宽松政策无疑是延续的。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现有泡沫市场的宏观【稳定】,局部调整可以,但是不能破,如果认为这是打压那就正好相反了。因为不用打压以这种快速上涨的方式进行很快就会爆掉,因此,此时调控是为了保护市场。  
  【市场化】的含义更是再次明确“各位放心,今天没有第三只手,也不会再有5.30,市场自己决定一切,股市有企业和投资者来共同决定,房市有市场来决定价格,我们不会出手打压的”。地基下没有看到市场之砖,竟然盖出一个市场大厦来,叹服!  
  既然方向是定了的,考虑到泡沫积累,即使是微调,相关政策带来震荡也在所难免,但主线依旧是极力维持稳定,不折腾,别给我暴涨暴跌。
  泡沫经济最怕什么?一定是政策的急剧转向;
  国家此时最怕什么,就怕破,股市楼市人野一个挂了就都挂了,股市破了融资就完了,楼市破了更是灾难性的结果,因此这是给投资投机者发的一粒安眠药。  
  至于微调货币和其他实体的关系可能就是我前面说的应该会在控制资金流向上会下些功夫,但是效果很难判断。===========  欧元也受不了对美元一直升值,这样对欧元区的出口也是一种打击,英国宣布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让欧元也跟着贬值,呵呵-新一轮赛跑的发令枪已打响.楼主,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另外请问楼主,美元这么贬下去对美国也没什么好处,毕竟咱们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美元作为各国的储备货币,也是它成就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要是大家对它失去信心,美国损失岂不更大?若是,那美国至少应该有所动作才是,但目前我并没有看到!是我的理解有偏差?还是有了动作我没看到?   
  +++++++++++++++++++++++++++++++++++++++++++++++++++++++++++  
  从08年底开始我们确实出现了通缩,但是我们的通缩是假通缩,全社会不是没钱,而是不花钱,我们的通缩是社会分配格局和产业结构内在矛盾造成的怪胎  
  美国是实实在在的通缩,泡沫蒸发的财富是全社会的,从国家到个人,他们想消费也无力消费,前段时间信用卡危机就很典型,这和我们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一定要阴谋的说他要黑我们那两万亿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如果他国内流动性充足,大量投放货币国内矛盾带来的政治风险一定比那两万亿要价值的多。因此,投放货币第一目标是给全社会注入流动性,然后才是美元贬值本身产生的国际掠夺,以及对国际贸易中的本国就业市场的保护。  
  贬值对美元信誉肯定有影响,但是经济基础数据稳定复苏后一定会回收的。美元的信誉再怎么受损,短期内是没有替代货币的,什么超主权货币在可预见的将来纯属放屁。回到金本位?更不可能,因此,联储把握住度就行了。
==================  想听一下您对学者何新和他的言论“展望今后5--10年,中国人已经该有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苦到什么程度?对下层社会,生活可能会十分严峻,以至许多人发生类似上个世纪60年代那样衣食无着的艰难状况也难以避免。”的看法?  
  ++++++++++++++++++++++++++++++++++++++++++++++++++++++++  
  这次危机最终不过是加重我们的生活负担而已,不会形成什么绝对的生与死的危机。中国社会如果有什么绝对的危机就是老龄化危机!而且这个危机几乎不可避免:  
  1、资源、环境、社会生产方式等限制因素共同决定我们现在计划生育政策持续的必要性。  
  2、目前的人口红利让我们用最耗劫的资源利用方式、最大利润剥削的用工方式、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快乐的“富裕”着。  
  3、回头看看发达国家?大多是在人口红利阶段贮存了财富,建立了比较合理的生产方式,确定较低熵值的社会生产关系,即使这样今天的欧洲都无力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困扰,拿英国为例,GDP现在必须净增长1.5%左右才能中和不降低生活水准的老龄化财富需求。  
  我们准备了什么?我们不但没有给老龄化社会准备点什么,而是在预支所有可以预支的东西,因此,我感觉真正的危机还没到来,当然十年内也不是最严重的时候,有测算显示最严重时老龄人口可以达到4.5亿左右。  
  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2020年)
  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2050年)
  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2100年)  
  那个危机将是一种宿命式的危机,强大到任何人都无能为力!  几十年后当我们老而不死时,也许能回忆到今天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