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其人其名质疑 - 艺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39:28
曹雪芹其人其名质疑
《红楼梦语》:“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
记住:“不照正面,只照背面。”
说来不怕世人笑话,平生爱读《红楼梦》,竟是从“猜”书中“空空道人”之“谜”启蒙,从“索”书中“东鲁孔梅溪”之“隐”起步,从“听”书中“曹雪芹”之“曲”入迷的。
这不是“猜笨谜”吗?否!自古“无曲不文章”,“曲笔”不是“笨谜”。劝君切莫良莠不分,玉石俱焚!《文心雕龙·隐秀》云:“秘响旁通,伏采潜发。”听细微的响声从文字侧面传来,看潜伏的幽光在词意深处闪烁。赏奇文曲笔,悟“隐”中藏“秀”,“通灵”开智,何“笨”之有?怕只怕有人不识“隐”和“秀"!
《隐秀》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前贤深知书中“隐秀”之“工巧”,教诲谆谆,言犹在耳,足以振聋发聩!
《程乙本》引言云:“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好一个“吞吐虚实”!
《戚序本》序曰:“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又曰:“如捉水月,只把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庻得此书弦外音乎!”好一个“弦外音”!
《红楼梦》书中原文,更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提醒:开篇即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第二回又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第五回进一步强调“取了《红楼梦》原稿来,先闻其稿,后听其曲”。第十二回更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字字句句已明确“吞吐虚实”,口口声声已暗示“弦外有音”,岂能以“笨谜”视之?
记得,国庆十五周年之际,我去北京中山公园游园,见到一则新雅奇特的灯谜:谜面无字,高悬两张白纸,“猜红楼梦人名”。白纸无字,“空”也,两张白纸,“空空如也”!猜人名,“说人”也!我猜“空空道人”,夺魁获奖。就是这次“游园”惊“梦”,引发了我闲来爱读这“空空说人”的《红楼梦》的兴趣。
我发现:书中把这最先亮相登场,最后飘然而去的“空空说人”,说成是“说你空空,肚里果然空空”。所谓“说你空空”,即“说你这人空空”。而“肚里果然空空”,则似玄机妙语,难参难悟。
后来,见《红楼梦》第八回《题顽石幻相》,有“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句,才恍然大悟:佛家称世人“幻相”为“臭皮囊”,儒家称庸人“躯壳”为“酒囊饭袋”,俗语称“母体”为“娘肚子”、“皮袋子”。所谓“肚里空空”,即“皮袋子空空”,“酒囊饭袋空空”,“臭皮囊空空”,或曰“幻相空空”!
再看第六十三回,贾敬死去,道士说他“脱去皮囊,升仙去了”!也是说“空空臭皮囊”,另有“本来真面目”,“幻相”另有“真相”!宝玉如此,贾敬如此,书中所有人名皆如此。特别是书中谈“《石头记》的缘起”所提到的“空空道人”、“东鲁孔梅溪”、“曹雪芹”这三个连袂而出的人名,都是“空空说人”,都是“背面”隐有“真面目”的”空空臭皮囊”!都是有“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隐秀”奇文!这是我“猜”书中“空空道人”之“谜”启蒙后的“千虑”之“一得”!
说来真叫“无巧不成书”,见到名居“曹雪芹”前列的“东鲁孔梅溪”,在我的脑海里,猛然传出一条已尘封六十年的信息:十一岁高小毕业时,语文老师曾在墙报上出过一则隐语:梅溪,射古书名。小学生“读书”识事“不多”,又没有“悟道参玄之力”,真是“不能知也”!老师说:这是以“古人名”隐“古书名”。梅溪,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别号”,是姓“史”者“言”其“己”,即“史言己”!“言己”合而为“记”。古人名海溪,隐古书名《史记》!
儿时恩师的教诲,埋藏心底半个多世纪,而今才闪现一道灵光:“梅溪”隐《史记》,“人名”隐“书名”。也许就是前贤解悟“东鲁孔梅溪”的导读吧,“梅溪”之前的“东鲁孔”,有何“重旨”、“复意”?能否识其“独拔”、“卓绝”之“巧”呢?
“东鲁孔”,是前辈文人对山东至圣先师“孔子”的专称。旧时读物《幼学·文事》曰:“孔子作《春秋》,可别解为将古人名孔子,“当作”古书名“《春秋》”。“东鲁孔”隐言《春秋》。原来“东鲁孔、梅溪”,是以两个古人名“隐”去两部古书名:《春秋》、《史记》。所谓“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乃是隐言:“要将《春秋》、《史记》四字题在《风月宝鉴》书上”。换句话来说,就是:“要把《风月宝鉴》当作《春秋》、《史记》来读”。于是,从“索”书中“东鲁孔、梅溪”之“隐”起步,首先走向了对“曹雪芹其人其名”的“质疑”之路。
我想:假如听不到有“细微的响声”从“梅溪”二字的“侧面传来”,看不到有“潜伏”的幽光在“东鲁孔”一词的“深处闪烁”,只是依照表面文字(“照正面”),竟跑到“山东曲阜”去查“孔府家谱”,从而“考证”出一个“真有其人其名”的“孔子的第几代孙”曰“梅溪”者来,再从哪座“空空山”中,或“空空庙”里,“考证”出一个道号曰“空空”的“道人”来,岂不是“缘木求鱼”!
联想到与“空空说人”,“东鲁孔梅溪”连袂而出的“曹雪芹”,是否也应作如是观呢?那个既听不到秘响旁通,又看不出“伏采潜发”,“只照”文字“正面”,“不照”词意“背面”去“考证”出来的“曹寅的孙子”,是否也有“缘木求鱼”之嫌呢?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一!
谈到“东鲁孔梅溪”隐言《春秋》、《史记》,有的人总觉得“有点玄”。这真是“留心学到古人难”!
举世推崇的《戚序本》序曰:“《石头记》一书,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其殆稗官野叟中之盲左腐迁乎”!这不就是把《石头记》一书比作《春秋》、《史记》吗?尤其是将作者誉为写《春秋左传》的盲人文豪左丘明,写《史记》的受过“腐”刑的太史公司马迁。并说“作者“是一位在“野”的“老叟”。(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青年花花公子。)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二。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末,黛玉讽刺刘姥姥是“母蝗虫”,书中赞赏她:“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语,撮其要,删其繁,加以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所谓“《春秋》的法子”,就是“《春秋》、《史记》的法子”,“盲左腐迁的史记”。请问:谁人的“自叙传”,敢以《春秋》、《史记》自誉?哪个写言情小说的作者,能与“盲左腐迁”相提并论呢?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三。
所谓“加以润色,比方出来”,就是用“比喻”、“隐语”、“微词”、“曲笔”、“假语村言”、“游戏笔墨”、“敷衍出来”!书中那个从开头至结尾,都与“说人空空”、“臭皮囊空空”的“空空道人”形影不离的“曹雪芹”,书末也曾声明是“假语村言托他如此如此”,哪会真有其人其名呢?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四。
为此我曾向一位文友讨教:《红楼梦》作者是谁?他一字一顿地说:“曹雪芹”!并说:“这是写在书本上的!”我提出:“书本上怎么写着作者不知呢?”他反而惊奇地质问:“书本上有这话吗?”看来,疏忽之处,人人难免。
我说出了第一百二十回结尾空空道人总结全书的结束语:“原来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我认定,书本上写着的“曹雪芹”,无论你把他说成是“作者”、“抄者”或“阅者”,都不过是“游戏笔墨”,“敷衍荒唐”,都在“不知”之列。
有人说:“你这一说也只是一家之言”,我却认为:书本上说是“作者不知”,胜过“千家万家”的“千言万语”。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五。[/size]
此帖于 2009-08-30 12:31 被 赤城龙关 编辑.   赤城龙关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赤城龙关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08-20, 00:38   #2 xhm62
中级会员  
注册日期: May 2005 帖子: 525 声望: 12 好文章!
好文章!只是第一百二十回结尾,不必采信。

你能够从空空道人的名字上悟得一点什么吗?   xhm62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xhm62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08-20, 19:15   #3 赤城龙关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Aug 2009 帖子: 2 声望: 10
还有,清乾隆朝首屈一指的《红楼梦》版本收藏家程伟元,他收集了“藏”书家抄录传阅三十几年的“坊间缮本以及诸家所藏秘本”,经“详加校阅”,排印了百二十回《红楼梦》甲、乙本。《程甲本》序云:“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他也毫不苟同“书外”流言“相传”,只认同“书内”原文所“记”。
细想“诸家所藏秘稿”一语,似乎弦外有音:“秘稿”必须“保守秘密”。作者姓名,应是“绝密”,哪会在书中“泄密”呢?事实上,各种版本原文,都是“不具作者姓名”的。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六。
其实,无论是“索隐、“考证”,还是“评点”,各家学人,都曾看出“书中人名,无一真有其人”。都曾认为“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全是化名”。而且人人都曾作过许多因“隐”求“秀”的疑“猜”和探“索”。例如:靠谐音将“吴玉峰猜为”无御封(未受皇封);凭空想将“自鸣钟”敲了四下,猜为“曹寅”的“寅”字。唯独对书中的“曹雪芹”其人其名,既没人见到“重旨”、“复旨”之“工”,更没人悟出其“独拔”、“卓绝”之“巧”。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书中正面文字曰“曹雪芹”者这个“空空幻相”,这个“新就臭皮囊”,其“背面”的“本来真面目”是什么?
请“取了《红楼梦》原稿来”,“先闻其稿,后听其曲”吧!第九十三回有一张揭露“贾芹”丑闻的“匿名揭帖”曰:“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这个打油诗,一开头就把“芹”字斩断为“草斤”,即“草头、斤”。这“贾芹”之“芹”,即“曹雪芹”之“芹”也!我就弄不明白:尽人皆知皆说的“作者曹雪芹”,何苦要如此诋毁自已这个“芹”字:“断头”不够解恨,还要骂声“草”头。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七。
所谓“匿名揭帖”,是“不具作者姓名”的“民谣”,也是“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的“游戏笔墨”。洽是“不具作者姓名”的“隐秀”小说《红楼梦》的缩影。“听”得懂“芹”字的“弦外音,才“听”得出“曹雪芹”之曲,才“听”到准《红楼梦》的“主旋律”。
书中将“芹”字拆为“草头斤”,是特意唤醒读者:“芹”字是“文字游戏”,请“照书中”这样“玩”。“草头斤”即“卄斤”。引想到旧制老秤:“一斤为十六两”,“卄斤”合“三百二十两”。又想到古围棋谱记着:将“三百二十”写作“三卄”。心中豁然开朗:若将“三百二十两”写成“三卄两”,恰是合成一个“满清”的“满”字,妙!
琢磨“匿名揭帖”,也是双关妙语:“照正面”是“不具作者姓名”的“揭帖”,“照背面”则是“藏名揭帖”,“揭帖”中“藏匿”着一个朝庭名“满清”!妙极了!
更使人入迷的,是“贾芹拾来(揭帖)一看”,便“只管磕头,满眼流泪”。终于把这个“满清”的“满”字,用“画龙点睛”法,在贾“芹”的“满眼”中“点”出来了。
据《康熙字典》解字:“雪”,“除”也。“雪芹”隐言除满。将芹斩为“草头斤”,即除此“草”寇之“头”,除“草头王”。
“曹”,是“分曹射复”之“曹”,“曹”者“众人”也。原来,“照正面”是“曹雪芹”,“照背面”乃“众除满”。“曹雪芹”是隐语,不是人名。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八!
三百六十年前,明清两朝互为敌国,汉满二族曾兵戎相见。“清”已“灭明”,“汉”要“除满”!《文心雕龙·谐隐》云:“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这“曹雪芹”隐“众除满”之“曲笔”,定是明末清初的汉族文人中的“君子嘲隐”所“化”!绝不是出自“乾隆盛世”早已变化汉满恩怨的“汉军旗人”的手笔!况且这“不照正面,只照背面”“通灵”,“隐秀”奇文,也决非“自叙”、“写实”的“自然主义杰作”!此为“曹雪芹”可疑处之九也!“曹雪芹”之“疑”不“质”,书中百“疑”难“释”。
晋陶潜诗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坚信:迟早会有“疑”义相与“质”的那一天到来。
(书中“曹雪芹”之“重旨”、“复意”极“工”极“巧”,另文详述。)
此帖于 2009-08-30 12:37 被 赤城龙关 编辑.   赤城龙关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赤城龙关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08-20, 21:46   #4 癞头和尚(cxb3045838)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Jul 2006 帖子: 176 声望: 10
引用: 作者: 赤城龙关 还有,清乾隆朝首屈一指的《红楼梦》版本收藏家程伟元,他收集了“藏”书家抄录传阅三十几年的“坊间缮本以及诸家所藏秘本”,经“详加校阅”,排印了百二十回《红楼梦》甲、乙本。《程甲本》序云:“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他也毫不苟同“书外”流言“相传”,只认同“书内”原文所“记”。
细想“诸家所藏秘稿”一语,似乎弦外有音:“秘稿”必须“保守秘密”。作者姓名,应是“绝密”,哪会在书中“泄密”呢?事实上,各种版本原文,都是“不具作者姓名”的。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六。
其实,无论是“索隐、“考证”,还是“评点”,各家学人,都曾看出“书中人名,无一真有其人”。都曾认为“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全是化名”。而且人人都曾作过许多因“隐”求“秀”的疑“猜”和探“索”。例如:靠谐音将“吴玉峰猜为”无御封(未受皇封);凭空想将“自鸣钟”敲了四下,猜为“曹寅”的“寅”字。唯独对书中的“曹雪芹”其人其名,既没人见到“重旨”、“复旨”之“工”,更没人悟出其“独拔”、“卓绝”之“巧”。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书中正面文字曰“曹雪芹”者这个“空空幻相”,这个“新就臭皮囊”,其“背面”的“本来真面目”是什么?
请“取了《红楼梦》原稿来”,“先闻其稿,后听其曲”吧。第九十三回有一张揭露“贾芹”丑闻的“匿名揭帖”曰:“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这个打油诗,一开头就把“芹”字斩断为“草斤”,即“草头,斤”。这“贾芹”之“芹”,即“曹雪芹”之“芹”也,我就弄不明白:尽人皆知皆说的“作者曹雪芹”,何苦要如此诋毁自已这个“芹”字,“断头”不够解恨,还要骂声“草”头。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七。
所谓“匿名揭帖”,是“不具作者姓名”的“民谣”,也是“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的“游戏笔墨”。洽是“不具作者姓名”的“隐秀”小说《红楼梦》的缩影。“听”得懂“芹”字的“弦外音,才“听”得出“曹雪芹”之曲,才“听”到准《红楼梦》的“主旋律”。
书中将“芹”字拆为“草头斤”,是特意唤醒读者:“芹”字是“文字游戏”,请“照书中”这样“玩”。“草头斤”即“卄斤”。引想到旧制老秤:“一斤为十六两”,“卄斤”合“三百二十两”。又想到古围棋谱记着:将“三百二十”写作“三卄”。心中豁然开朗:若将“三百二十两”写成“三卄两”,恰是合成一个“满清”的“满”字,妙!
琢磨“匿名揭帖”,也是双关妙语:“照正面”是“不具作者姓名”的“揭帖”,“照背面”则是“藏名揭帖”,“揭帖”中“藏匿”着一个朝庭名“满清”,妙极了。
更使人入迷的,是“贾芹拾来(揭帖)一看”,便“只管磕头,满眼流泪”。终于把这个“满清”的“满”字,用“画龙点睛”法,在贾“芹”的“满眼”中“点”出来了。
据《康熙字典》解字:“雪”,“除”也。“雪芹”隐言除满。将芹斩为“草头斤”,即除此“草”寇之“头”,除“草头王”。
“曹”,是“分曹射复”之“曹”,“曹”者“众人”也。原来,“照正面”是“曹雪芹”,“照背面”乃“众除满”。“曹雪芹”是隐语,不是人名。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八。
三百六十年前,明清两朝互为敌国,汉满二族曾兵戎相见。“清”已“灭明”,“汉”要“除满”《文心雕龙,谐隐》云:“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这“曹雪芹”隐“众除满”之“曲笔”,定是明末清初的汉族文人中的“君子嘲隐”所“化”,绝不是出自“乾隆盛世”早已变化汉满恩怨的“汉军旗人”的手笔。况且这“不照正面,只照背面”“通灵”,“隐秀”奇文,也决非“自叙”、“写实”的“自然主义杰作”。此为“曹雪芹”可疑处之九也。“曹雪芹”之“疑”不“质”,书中百“疑”难“释”。
晋陶潜诗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坚信:迟早会有“疑”义相与“质”的那一天到来。
(书中“曹雪芹”之“重旨”、“复意”极“工”极“巧”,另文详述。) 观点奇巧。:)   癞头和尚(cxb3045838)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癞头和尚(cxb3045838)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08-21, 14:25   #5 红楼猛醒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6 帖子: 136 声望: 11 书中将“芹”字拆为“草头斤”,是特意唤醒读者:“芹”字是“文字游戏”,请“照书中”这样“玩”。 __________________
A RUDE AWAKENING   红楼猛醒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红楼猛醒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08-22, 08:40   #6 红楼今雨
斑竹  
注册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北京 帖子: 1,282 声望: 10 对曹雪芹三字的解谜很有意思,置顶了。 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红楼梦》作者问题,我建立了一个博客,欢迎网友们指导。地址为:
http://hongloujinyu.blog.sohu.com/   红楼今雨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红楼今雨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09-05, 13:15   #7 苦丁
资深会员  
注册日期: Jul 2005 帖子: 2,133 声望: 48 芹拆为满清太牵强了。
如一定要联系清,不如把“斤”读作“金”直接。
此帖于 2009-09-05 17:36 被 苦丁 编辑.   苦丁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苦丁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09-10, 18:22   #8 苦丁
资深会员  
注册日期: Jul 2005 帖子: 2,133 声望: 48 芹的繁体字是“草斤”,而不是简体字的“二十斤”。   苦丁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苦丁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10-01, 20:22   #9 白文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Jun 2005 帖子: 43 声望: 10 只知石頭是作者藏身
既是猜謎,只有作者才知道答案正確與否了?
戚序所云“如捉水月,只把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看是寶玉房中的“麝月”與“襲人”,卻也是樓主質疑的“曹雪芹其人其名”。   白文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白文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10-02, 09:09   #10 白文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Jun 2005 帖子: 43 声望: 10 嘲學秦
引用: 作者: 赤城龙关
《文心雕龙·谐隐》云:“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嘲諷師學秦皇也。   白文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白文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11-15, 12:14   #11 99kill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8 帖子: 43 声望: -175 观点新颖,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欠妥.
索隐派其实抓住了书中一大思想,排满.   99kill 查看公开信息 查找 99kill 发表的更多帖子 2009-12-27, 21:58   #12 灵山卫
一般会员  
注册日期: Dec 2009 帖子: 367 声望: 630 引用: 作者: 赤城龙关 还有,清乾隆朝首屈一指的《红楼梦》版本收藏家程伟元,他收集了“藏”书家抄录传阅三十几年的“坊间缮本以及诸家所藏秘本”,经“详加校阅”,排印了百二十回《红楼梦》甲、乙本。《程甲本》序云:“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他也毫不苟同“书外”流言“相传”,只认同“书内”原文所“记”。
细想“诸家所藏秘稿”一语,似乎弦外有音:“秘稿”必须“保守秘密”。作者姓名,应是“绝密”,哪会在书中“泄密”呢?事实上,各种版本原文,都是“不具作者姓名”的。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六。
其实,无论是“索隐、“考证”,还是“评点”,各家学人,都曾看出“书中人名,无一真有其人”。都曾认为“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全是化名”。而且人人都曾作过许多因“隐”求“秀”的疑“猜”和探“索”。例如:靠谐音将“吴玉峰猜为”无御封(未受皇封);凭空想将“自鸣钟”敲了四下,猜为“曹寅”的“寅”字。唯独对书中的“曹雪芹”其人其名,既没人见到“重旨”、“复旨”之“工”,更没人悟出其“独拔”、“卓绝”之“巧”。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书中正面文字曰“曹雪芹”者这个“空空幻相”,这个“新就臭皮囊”,其“背面”的“本来真面目”是什么?
请“取了《红楼梦》原稿来”,“先闻其稿,后听其曲”吧!第九十三回有一张揭露“贾芹”丑闻的“匿名揭帖”曰:“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这个打油诗,一开头就把“芹”字斩断为“草斤”,即“草头、斤”。这“贾芹”之“芹”,即“曹雪芹”之“芹”也!我就弄不明白:尽人皆知皆说的“作者曹雪芹”,何苦要如此诋毁自已这个“芹”字:“断头”不够解恨,还要骂声“草”头。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七。
所谓“匿名揭帖”,是“不具作者姓名”的“民谣”,也是“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的“游戏笔墨”。洽是“不具作者姓名”的“隐秀”小说《红楼梦》的缩影。“听”得懂“芹”字的“弦外音,才“听”得出“曹雪芹”之曲,才“听”到准《红楼梦》的“主旋律”。
书中将“芹”字拆为“草头斤”,是特意唤醒读者:“芹”字是“文字游戏”,请“照书中”这样“玩”。“草头斤”即“卄斤”。引想到旧制老秤:“一斤为十六两”,“卄斤”合“三百二十两”。又想到古围棋谱记着:将“三百二十”写作“三卄”。心中豁然开朗:若将“三百二十两”写成“三卄两”,恰是合成一个“满清”的“满”字,妙!
琢磨“匿名揭帖”,也是双关妙语:“照正面”是“不具作者姓名”的“揭帖”,“照背面”则是“藏名揭帖”,“揭帖”中“藏匿”着一个朝庭名“满清”!妙极了!
更使人入迷的,是“贾芹拾来(揭帖)一看”,便“只管磕头,满眼流泪”。终于把这个“满清”的“满”字,用“画龙点睛”法,在贾“芹”的“满眼”中“点”出来了。
据《康熙字典》解字:“雪”,“除”也。“雪芹”隐言除满。将芹斩为“草头斤”,即除此“草”寇之“头”,除“草头王”。
“曹”,是“分曹射复”之“曹”,“曹”者“众人”也。原来,“照正面”是“曹雪芹”,“照背面”乃“众除满”。“曹雪芹”是隐语,不是人名。这是“曹雪芹”可疑处之八!
三百六十年前,明清两朝互为敌国,汉满二族曾兵戎相见。“清”已“灭明”,“汉”要“除满”!《文心雕龙·谐隐》云:“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这“曹雪芹”隐“众除满”之“曲笔”,定是明末清初的汉族文人中的“君子嘲隐”所“化”!绝不是出自“乾隆盛世”早已变化汉满恩怨的“汉军旗人”的手笔!况且这“不照正面,只照背面”“通灵”,“隐秀”奇文,也决非“自叙”、“写实”的“自然主义杰作”!此为“曹雪芹”可疑处之九也!“曹雪芹”之“疑”不“质”,书中百“疑”难“释”。
晋陶潜诗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坚信:迟早会有“疑”义相与“质”的那一天到来。
(书中“曹雪芹”之“重旨”、“复意”极“工”极“巧”,另文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