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越自卫还击战想到的几个作战指导问题(转自中华网论坛) - 艺苑论坛 - 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57:57

    从对越自卫还击战想到的几个作战指导问题
                                       (作者许天文系原广东省军区副参谋长)
 
为了认真吸取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经验教训,广州军区在各参战部队自下而上进行作战总结的基础上,于1979年10月至1980年7月,采取作战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分五批将团以上的干部集中在一起,围绕十多个典型案例,让参战部队的干部现身说法,与会人员进入情况,设身处地进行研讨评议,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大家感到,这次自卫还击作战,我军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部署,广大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英勇顽强,敢打敢拼,打出了国威,军威。胜利完成了保卫边疆,惩罚、教训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的光荣任务,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同时也应看到,部队二十多年没有打仗,广大指战员尤其是基层指战员缺乏实战经验,一些中高层指战员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囿于传统战法,思想不够解放,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在作战过程中暴露许多问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利的教训,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都是十分宝贵的,都应认真记取,我作为军区机关的一名参谋,曾随部队入越参战,又参加了五次作战交流会的全过程,耳闻目睹,感同身受,获益匪浅,有些经验教训将相伴终生,永远不会忘记,在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我有幸接触了一些过去难以触及的资料,的到学校领导、教员的教诲、启发,使我对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毕业前夕,我就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作战指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毕业前夕,我就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作战指导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期盼得到批评指教。

一、 确定作战目标,不应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应以攻占重要地区(有战略价值的政治。军事、经济目标所在地)为主。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区为主要目标",这是我均在革命战争年代取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但自卫还击作战,不同我军历史上所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甚至也不同于五十年代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战争的政治目的很有限,1979年春天进行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目的是打击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气焰,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因此,这次战争对越南是"教训式"的,"惩罚性"的,目的很有限,为了达到这个有限的目的,作战的确被限定在与我接壤的越境内浅近纵深;参战的主要是陆军各兵种和民兵,空军不过境飞行;作战时间是15到20天。我国与越南陆地边境已划定,没有陆上领土争端,不需要占一块地盘作为谈判的筹码,但为了达到"教训""惩罚"的目的,又不能不把攻占越方某些重要地区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第一,以攻占重要地区作为主要目标,能对敌产生重大的压力,在国际上也能产生重大的反响,有利于达成作战的政治目的。凉山是越北重镇,省会所在地,距边界线不过二十公里,有铁路、公路通往首都河内,向来被越南是为首都的门户,战略上具有重大的价值。3月4日,我军攻占凉山,越南当局极度恐慌,第一军区前指仓皇后撤,克夫机场紧急疏散转移,并宣布全国总动员,从南方急调部队加强河内外围防御。而在此之前,我虽占了越北十多个县城,歼敌数万,越南当局尚能沉得住气,还叫嚣要打第二个边府战役,让中国军队尝一尝失败的滋味。

  我军占领凉山,对世界舆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国际的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说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没有做到底的事,让中国人做到了。中国人有决心有能力说话算数,以自己的行动戳穿了所谓"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神话,凉山的攻占,大长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志气,大灭了霸权主义的威风,对世界反霸斗争也是巨大的鼓舞和支持,监狱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国政府随即于3月5日郑重宣告从越南撤军,攻占凉山,成为这次作战胜利里的主要标志。第二,以攻占重要的确为主要目标,任务明确,指标过硬,便于组织计划和协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发挥进攻作战的综合效能。

  敌重要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政治。军事。经济设施的现状。我比较容易了解,并且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这种可知因素多,可变因素少的情况,便于我对作战进行筹划和指导。一旦确定了攻占的具体目标,也就确定了作战力量和作战目标的相对位置,有利于各种力量的协同配合,保持作战重心的相对稳定,就能够使战争机器的各个部件正常运转,增大作战的整体效能。相反,如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由于敌人的狡诈和可变性大,作战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的确捕捉目标,抓住战机,这不仅对组织计划带来许多困难,增加作战实施的难度,而且弄不好还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丧失作战的主动权。高平地区作战,敌人以部分兵力守点卡口,主力化整为零,变军为民,行踪诡秘,我一些主力部队沿着交通线被拉来拉去,寻机歼敌,表面上看似乎占据了主动,实际上是疲于应付,不但战果不大,稍不留神便被敌人咬一口,遭受不小的损失,另外还有大量部队用于交通线和战场外沿的警戒和防御,不能直接投入进攻作战。

  尽管战场总兵力我军占却对优势,但仍觉不够用,不得不一再增兵,处于进攻地位的我军反而时时感到被动之感。第三,地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攻占死的可以调动,抓住活的,收到占地歼敌的双重效果,如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有生力量是活的,位置可以变动,数量可以增减,聚散更是无常,敌人可能摄于我强大而后退,分散,躲避我进攻锋芒,我作战空间限定在边境地区数十公里纵身范围内,敌人向后退了我不能躲,敌人不上来我打不着,敌人分散了我也难以抓住,有劲使不上。我在高平的确着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先后投入了十多个师,反复散网搜剿。敌在该地区没有必守的重要目标,数千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仅有一个多师的兵力分散打游击,而位于太原的敌主力部队却在圈外观望,不与我交战,致使我始终未能得到大量歼敌的机会。相反,我以攻占某些重要的确为主要目标,就不仅有了用武之地,还使敌人欲退不能,迫使敌人上钩。就范。我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凉山,敌人不仅在该地部署重兵防守,而且还从纵深派兵增援,这就为我攻城歼敌造成了重要条件。由此可见,以攻占敌重要地区为主要目标,不仅使作战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而且攻占敌重要地区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统一的。况且,这种对敌有生力量的消灭是随着地区的重要而增值的。如果不能攻占凉山这样的重要地区,我即使在其它地区再消灭他几万人,对于恶霸尤其是无赖的越南当局,也不会感到特别痛心。因为他尚有较大的战争潜力,尤其是人力资源并不匮乏,对世界舆论也不会产生重大反响,两伊战争打了多年,双方都说每次战役消灭多少兵力,人们对这种掺了大量水分的战争宣传听腻了,不感兴趣了,而一旦某个重要地区被攻占,则立即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把它作为判断战争形势的主要依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 把握作战进程,不应自恃力量雄厚、忽视"顶点"效应,而应适时攻防转换,见好就收

所谓顶点效应,对于进攻者来说,就是它的优势在作战中能保持或增长到最大限度的时刻,这个时刻就是进攻的顶点,超过"顶点"再继续进攻,"所得到的就不是新的利益,而是耻辱了",这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阐明的一个重要论点。它揭示了战争中普遍存在的一条客观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条规律并没有多么深奥的哲理,也不难被人们认识和掌握。但中外战争史告诉我们:正确认识并运用这条规律引导战争走向胜利的明智之士不胜枚举,违背这条规律遭受惩罚而导致战争失败的也大有人在。我军重视"顶点"效应的传统,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问题是面对较弱的对手,在自卫还击作战的局部战争中,我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供使用,战争的时间、空间规模有限,因而人们对"顶点"效应就不如过去那么看重了,其实,这正式在局部战争战略知道上令人忧虑的所在,一次战争的"顶点"效应是由该战争所进行的战役或战斗的"顶点"效应累计而成,但局部战争的"顶点"效应往往就是一次战役,甚至是一次战斗的"顶点"效应。对这一次战役战斗的顶点效应处理的不好,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千古遗恨。那种认为国家大,战争潜力雄厚,打局部战争可以忽视"顶点"效应的想法,显然是有害的。怎样正确处理局部战争的"顶点"效应?我认为:第一,不能轻敌,要正确估计敌我双方的作战能力,做好应付困难局面的准备。即使我力量占优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也要进行周密细致,扎实充分的准备,1979年春天进行的那场战争,我军在战前较短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弯子转的太急,准备又是仓促的,不够充分的。

  尤其是部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轻敌情绪未能及时克服,这对后来的作战影响很大。许多同志对敌人二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停止过作战的现状认识不足,对敌人进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军相结合的体制,采取分区防御,凭险固守与分散游击相结合的作战特点认识不足,对在敌性异国作战可能遇到的困难认识不足,对我军的作战能力认识不足,反而认为敌人不堪一击,我大军压境,一扫而过,准备"包饺子","吃肥肉",反而把注意的中心放在防止敌人逃跑上。高平地区作战,我将两个军的主力用于迂回穿插,断敌退路,只是正面攻击兵力不足,为了防止敌人逃跑,正面攻击又采取了平分兵力,处处攻击的部署,好像我军的机动能力,攻击能力,保障能力都很强,根本不存在"顶点"问题。纸袋战斗打响前,军委指示要打大仗,打恶仗,部队才有所警觉,但调整部署已经来不及了,大的结果,高平地区我军兵力由 个师逐渐增至 个师,作战时间由原定的 天逐渐增延至二十八天,亦未能达成速决全歼的目的。高平的确作战的"顶点"效应,不仅是延长了高平地区的作战时间,而且由于大量兵力被牵制,也影响了整个还击作战的进程。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第二,审时度势,量敌用兵,注重作战效益,从总体来看,我强敌弱,"杀鸡用牛刀",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物资保障比较充分。但由于部队多年未打仗,许多指挥员包括高级指挥员,对作战物质的消耗补充心中无数,计划不周,加之运输保障跟不上部队浪费现象严重,往往到了战斗的节骨眼上,出现缺粮少弹的状况,降低了作战效能,另一方面,对初上战场人员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心中无数,赋予任务多从需要出发,较少考虑实际可能,不善于适时组织部队调整,把握进攻的节奏,也是使一些部队作战效能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担任高平以西徒步穿越的某师,上级要求战役发起当天"日终"前插到指定位置。但穿插全程约90公里,山路,小路占了大半(有几段是从无路的山林中穿过),即使沿途没有敌情,要求一个师14个小时(这个时间并不是指令中明确规定的,而是我从部队发起进攻至"日终"推算出来的实际时间)走到也是不现实的。部队为了按时赶到,一再轻装,途中不断遭敌袭击,伏击,仅靠随身携带的粮弹连续行军6昼夜,人员极度疲劳,物资难以补充,伤员难以救治,作战能力急剧下降,遭受了很大损失。

由此可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既要强调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劳累,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同时在指定作战计划时,又要桌子考虑人员的体力和精神衰减程度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赋予任务要力所能及,并留有余地,还要合理掌控作战进展,控制人力物力的消耗,把握进攻中停顿的时机,适时组织休整,补充,换班,才能使部队既完成主要作战任务有保持较强的后劲,始终处于主动的有利地位。

  第三,把握时机,在进攻到达顶点前攻占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目标,并实施组织攻防转换,结束作战。正当我军主力在高平酣战之际,越军准备以两个师的兵力向凉山方向反扑,企图阻止我下一步在凉山地区的攻击行动。我军得知这一情况,决心不待高平地区作战结束,抢在敌人反扑之前发起了对凉山的攻击。经过五天激战,我军占领了凉山地区,打过穷奇河,造成威逼河内之势,迫使敌人放弃反扑企图,不得不向后撤退。这时我国政府随即发表了撤军声明,我军恰到好处的停止了攻势行动,占据凉山外围的有利地形,就地转入防御,为撤军做准备。应该说,这一举动是对"顶点"效应的成功运用。战后总结广西方向的作战经验,有的同志似乎对攻占凉山后未能继续发展进攻不满足。

其实,他们多半是不太了解我军当时的真实情况。当时的情况是:我原定参加攻打凉山的部分主力被牵制在高平地区,;凉山方向进攻的我军已经没有多少预备兵力,作战需要的大口径炮弹是用飞机从北方紧急调运的,攻打凉山的部队经过前一段作战已十分疲劳,攻占凉山后,我均的攻势已经差不多接近"顶点"了,再继续进攻,就要越过"顶点"而吃亏了。但就此定制进攻转入防御,则我军对敌仍保持一定优势,一直能够从容的分批撤回国内,在回撤过程汇总还有力量对尾追之敌杀回马枪。另外,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目的看,"教训""惩罚"的目的已达到,再继续进攻也不必要了。战后有些同志提出这样的意见,在我军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进攻方向不应拘泥于先打弱敌的原则,而应集中力量先打凉山,以部分兵力对高平进行牵制性进攻,或许能够加快作战进程,推迟战役的"顶点"效应,更快更好的达成作战目的,我认为这个意见是有道理的。

三、 衡量作战结果,不应忽略歼灭战的好处,但击溃战往往是战略上的现实选择。

要达成攻占重要地区的作战目的,就必须对防守重要地区的敌人要么打歼灭战,将敌人就地歼灭,要么打击溃战,将敌人赶跑。如果作战规模很小,我以绝对优势兵力临敌,能有把握的在短时间内打歼灭战,这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八十年代以来我军进行的收复法卡山,老山,者阴山的战斗,就取得了这样的效果。但如果是象1979年春天进行的那种较大规模的自卫还击作战,就不宜从总体中强调歼灭战的好处而否定击溃战的作用了。从战略指导上将,还可以列举以下两方面的理由:第一,达成歼灭战的效果,既要有绝对优势的兵力,而且要有迂回包围的部署。要在战略上打大歼灭战,就要进行大纵深的迂回包围,而这在时间。空间有限,又是在极为复杂的热带山岳丛林地形、气候条件的敌性异国,是难以取得预想的作战效果的。高平地区作战,我以两个军的主力从两翼进行包抄,深入敌纵身打四十公里,切断了高平往南的主要通道,布下了一张约四千平方公里的歼敌大网。

  但网大,网眼也大,大鱼在外观望不进网,网里的小鱼却漏掉不少。我插到敌纵深的兵力只能控制交通要路,而敌军机械化程度不高,对道路的依赖不大,丛林覆盖的四通八达的山间小路,可由他两条腿的步兵任意进出。况且这张大网是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布成的。在这段时间里,敌人的部署重新做了调整,能溜的已经溜了,能藏的已经藏了,遭我突然打击造成的惊恐情绪已逐渐稳定下来,一些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以游击战与我周旋,我不得不分兵进行拉网式的清剿,打大歼灭战的目的没有达到,单耳被敌人牵制住了。

当年在朝鲜战场,我军对美军打不了大歼灭战,是因为美军武器装备占优势,火力强,机动快,现在对越军打不了大歼灭战,是因为作战空间,时间和目的所限,加之又是在敌性异国,地形,民情对我不利。这个仗是在我国境内打,我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实施大规模的迂回包围,切断入侵之敌的退路,打大歼灭战是完全可能的,或者将来我军的武器装备有了较大的发展,立体作战能力大大提高,能实施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对敌人实施快速的立体包围,也许能达成大规模的歼灭战。打大歼灭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而企求在短时间内打大规模歼灭敌人,是不切实际的。

  第二,击溃战代价小,费时少,能够迅速攻占重要目标,完成作战任务,自卫还击作战,它不是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甚至也不是为了争取一个完全的胜利而进行的全力以赴的主力会战,它有限的作战目的表现在:我方拥有优势兵力,处于进攻地位,将依照有礼,有据,有节的原则,巴不得抓住对方猛揍一顿,达到"教训""惩罚"的目的就罢手,而敌方力量居于劣势,处于防御地位,则企图避开我军的锋芒,以减少损失,免遭痛打,同时,我方既想打痛敌人,又不愿费太大的力气,致使板子反弹过来打了自己,敌人想避开我军的攻击,又不愿将重要地区放下不管而被我军轻易占领。

  因此,自卫还击作战,我以击溃敌人将敌人打痛赶跑,使其丢人现眼,既达到"惩罚""教训"的目的,同时又不花太大的代价,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也是合乎逻辑的结果。我军打凉山,以个师打敌一个师,采取的是小纵深迂回包围,打小歼灭战,稳扎稳打,逐段推进的战法。在我军步步进逼的强大压力下,越军动摇了,有的被歼灭了,有的向后逃跑了,我军胜利的攻占了凉山。从战略上看,攻占凉山对于全局仍然是一场击溃战,但从作战的全过程看,又包含了许多小规模歼灭战,越军"王牌"第三师第十二团,即所谓"能攻善守"的"飞虎团",就是在凉山以北的同登地区被我基本歼灭的。可以这样说,作战目的的有限性规定了作战效果的不彻底性,击溃战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目的是相称的。但要在战略上打击溃战,就必须在战斗中多达歼灭战,这也许是击溃战与歼灭战在自卫还击作战中的一种对立统一。

自卫还击作战,属于我国局部战争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南方边境地区的自卫还击作战,更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和内部规律。1979年春天进行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距今已有十个年头了,它的经验教训也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本文论及的作战指导的几个问题,由于时间、地域、对象的局限性,观点和论据难免失之偏颇,甚至有错误,但透过特殊看一般,回首往事想未来,通过研究讨论,澄清是非,活跃思想,以便今后在作战指导中更好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则是完全应该的。

从对越自卫还击战想到的几个作战指导问题(转自中华网论坛) - 艺苑论坛 - 论坛 从对越自卫还击战想到的几个作战指导问题(转自中华网论坛) - 艺苑论坛 - 论坛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中越自卫还击战战史--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对苏作战——托里烈士陵园(铁列克提事件) - 艺苑论坛 - 论坛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照片合集(一)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照片合集(二)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照片合集(二)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记录大全 妙玉对黛玉的微妙态度(作者:凭栏翠袖)--转自艺苑论坛 妙玉对黛玉的微妙态度(作者:凭栏翠袖)--转自艺苑论坛 贾母的自述(作者:玉座珠帘)- - 转自艺苑论坛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的建议(转自中华网论坛)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的建议(转自中华网论坛) 一个北京女孩写的(转自中华网论坛)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记录大全2 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纪实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记录大全2 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重大失误分析 有关1979-1986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专题2 有关1979-1986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专题4 有关1979-1986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专题 5 不要污蔑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功利 打印 订阅 刷新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对越作战的“老山敢死队”--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对越作战的炮兵和装甲兵秘闻--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