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9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6:11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9

 

下一个记诵,他解释的更多。下一个记诵是说,若无所知而有心,则于发处眼相随,无翳亦应起发心,然不如是故非有。唯识宗说没有一个真正的存在的,从天上掉下毛发的这种外境,没有这种外境的存在,但是观察的主体,因为你自己的原因,所以你会看到有毛发从天上掉下来。月称菩萨就在讲,如果你说你的那个观点是成立的,那这样子就变成什么,一个有眼病的人,一个有飞蚊症的人,看着一个盘子,会看到有很多毛发掉下来,旁边站了一个人,他没有眼病,他去看,他也应该看这个盘子上掉下很多毛发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两个人都认为外境不实存,外境既然不实存,他们两个人都应该看到。

这次他是从客观的,客体的这个方面来反驳。唯识宗主要的论点是什么?他们说外境不实存,外境不实存,但是主观的主体是存在的。月称菩萨在这边问,为什么一个没有眼病的人他看不到毛发呢?为什么呢?月称菩萨讲,对于有眼病的人,他眼睛虽然有病,但是外境并不实存,这个眼睛好的人,没有眼病的人,外境也不实存,所以,他们都应该看到毛发。这个下面有更多的这种讨论。

下一个记诵。若谓净见识功能,未成熟故识不生,非是由离所知法,彼能非有此不成。这个记诵,实际上这个记诵的前三句,是唯识宗经常用的一种辩驳,这个记诵主要是什么?就是他们说这种潜力,某个东西有某种的潜力存在。他们这边是讲,唯识宗是说,没有眼病的人,他没有这种潜力看到毛发。而有眼病的人,他就具有这种潜力,因为他有这种潜力,所以他就会看到有毛发。

这个记诵的最后一句,就是中观应成派讲,你所说的潜力,我不太能接受。这个潜力等于说是一个经常的,很大的一个讨论题目,这边对他的反驳就非常多。

下一个记诵说,已生功能则非有,未生体中亦无能,非离能别有所别,或石女儿亦有彼。第一个月称菩萨要反驳什么?反驳所谓这种潜力的当下,目前的这种潜力,当您看到这个花的时候,唯识宗是讲,当您看到这朵花的时候,你的心里原来就有一些潜力,或者可以翻成串习,因为这种串习的作用,你才能看到这朵花。对于这点呢,月称菩萨很容易反驳他说,在当下,目前这一刻,你所谓说的见花的潜力,根本不需要。因为你已经见到花了,你需要什么潜力,你已经见到了,这个他就这样子回答。当我们在当下,这一刻看到什么东西,我们见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因为见的这个动作,见已经发生了,所以在当下不需要再有什么潜力。

他这边进一步的又讲说,如果我们有一个所谓未来的一个概念,就是说这种潜力在未来的一个概念,这个呢也不能发生作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谓的未来,比如你说今天晚上我将会看到一朵红色的花,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实际上他是你现在的一个概念,他是你现在这样想。所以当我们说到未来可以见到的这种东西的时候,所谓潜力的这个概念,原来仍然没有办法发挥作用。尚未生起的这种向,也就是说未来的这个现象,根本还不是一个实体。所以,他不能称作一个现象。所以,你没有办法说,这个东西的潜力是什么。如果我们要谈所谓未来的新的潜力,谈这种东西的话,这种东西像什么,你谈一个石女,根本没有办法生下小孩女人他的后代将会是如何如何,这个人根本没有办法有后代。

如果我们要谈所谓未来的新的潜力,谈这种东西的话,这种实际上很像什么,你谈一个石女,一个根本没有办法生下小孩女人他的后代,将会是如何如何,这个人根本没有办法有后代,所以谈他的后代如何如何,他的潜力如何,根本毫无疑义。

下一个记诵,进一步的再继续解释。下一个记诵说,若想当生而说者,既无功能无当生,若互相依而成者,诸善士说即不成。唯识宗在这边说,未来的事当然现在还没有生。但是,我们现在的心,他有这种潜力,能够作为未来心的一个原因,他能够产生未来的心。这个记诵的第二句,月称反驳,第一句唯识宗所讲的,你所说的潜力,这样子仍然不能建立起来,这边唯识宗讲两个东西,一个讲潜力本身,一个是讲潜力的结果,也就是事。这边再提醒各位一下,唯识宗所想建立的,他们要建立有一个真正实存主体的心。

为了能够建立他们的这种见地,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一个人有眼病的人,他会看到某一种外境。这边他们一直重复着讲,就是说心是存在的,心是实存的。但是,他的对象,比如这个例子里面,这个毛发的对象不是实存的。对于这点,月称菩萨用一个方法来反驳,他就说,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什么另外一个人,没有眼病的人,为什么他不能看到这个毛发呢?在这个时候,唯识宗第二次,为了证明他们的立场,他们就说,这种潜力,或者刚才说的串习,因为没有眼病的人,他没有这种串习或者这种潜力来看到毛发。

这边月称菩萨当然一向他这样子,就把他认为的潜力分成三种。月称菩萨这是他经常惯用的一种手法,对他来说,这样子可能辩论起来就很简单。就像前面讲的一样,所谓现在的事,假如现在这种事的话,根本就不需要潜力,因为事已经存在了。我们现在谈的是什么?是未来的事和现在的潜力,这个等于是典型的,他生的这种,可以算是理论学者会用,他们会这样讲。在这边月称菩萨就非常聪明,他就说,如果是你讲的这种状况的话,你就说,现在的潜力还有未来的事,两者是互相相关的。因为,如果这两个东西是相关的话,意思是什么?就是这两个东西相关,这两个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我们说主体要依靠客体,那客体要依靠主体。所以,唯识宗所说的,主体是实存的,但是客体不是,根本就没有这种状况。以往这种伟大的大师们,龙树他曾经讲过,任何东西如果要依靠别的东西,那这个东西就绝对不会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现在讲的第三种潜力,就是过去的这种潜力。这个实际上是,在我们生活里面经常发生的,我们实际经常这样讲,我抽烟上瘾了,为什么?我都抽了十年了,这是我们经常讲的,对不对。

这个记诵是说,若灭功能成熟生,从他功能亦生他,诸有相续互异故,一切应从一切生。唯识宗是这样说,事有生起,事也有消灭,比如说我的眼识会看到这朵花,我的眼识会终止看到这朵花。这边请注意它说,眼识会终止,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字。这两个字在这边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是在前面讲了,我们为什么会现在讨论这个呢?因为前面我们说,如果一个人造了业之后,也许50年,或者也许甚至下一生,他才会,他会经历到这个业的这种结果。这中间经过什么?这中间怎么样经过?怎么样把这个传递下去呢?所以我们因为讨论这个,才讨论到现在这个地方。

唯识宗是讲,我们的识有生有灭,这个识灭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潜力存在。这个所谓潜力他就会产生更多其它的潜力,或者我们说更大的这种串习。这边月称菩萨用非常典型的方法,他再次说,那你这样讲,就是过去的因可以生未来的果。你所说的过去,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是未来,这个是完全两件事情。

两个不同的,不管是两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点,就是说一个不同的时间、方向、地点的东西,不可能对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方向、地点产生它的结果,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同的实体,一个实体能够产生另外一个实体,不同的实体之间能够这样产生的话,那整个的因果率,那是完全会被毁坏掉,这样子空间里面可以长出花来,花可以生出火来。

可是,对于这点,唯识有他们的辩驳。这边下一个记诵,彼诸刹那虽互异,相续无异故无过,此待成立仍不成,相续不异非理故。这边是唯识宗又开始他们另外一次反驳,想要证实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反驳的观点,如果你仔细去看他,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他是我们平常的,经常具有的一种心态。为什么?相续,这边他会讲,不同的实体,他是一种相续。这边唯识宗就讲,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你说你昨天在哪里?我昨天在纽约,今天我回到这边来了,虽然我们说昨天还有今天,对,你这两个实体是不同,但是他是一个存在的相续,继续下来的。所以潜力在这边还是解释得通。

月称菩萨再一次反驳他,因为在月称菩萨的看法里,唯识宗的看法,他们除掉一样东西,他们的看法完全可以接受,除掉真实的存在,也就是如果我们用比较术语讲,真实存在的这种自性。月称菩萨在这边,他的反驳是这样讲,他说你说这是两个实体,而这两个实体都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相续却是一个,一个相续不可能有两个真实存在的实体。

下面一个记诵讲的更清楚,这个记诵是说,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续,所有自相各异法,是一相续不应理。他这边他说,如果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弥勒,弥勒读书读的非常努力,非常用功,这个弥勒去考试,并不表示另外一个人叫做近密,近密会过关,不会这样子。同样,反过来说,近密这个人去吃饭的时候,弥勒也不会肚子饱。因为,唯识宗你们接受真实存在,也就是他生的这种东西,这边这两个不同的实体,要互相利益是不可能的。

这边月称菩萨说了,身为中观宗的论师,因为我们并不认为,因和果是两个真实存在的他生的现象,所以我们根本不去分析所谓什么叫相续。实际上月称菩萨他所要讲的,他说这一些你所用的,不管是相续,不管是潜力,也就是串习,这些东西都经不起去分析。但是很多,比如说像唯识宗的这些学者,或者其它的这些学者,他们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什么?他们在许多的这些里面,他挑了一个,他说这一个是对的,是正确可以用的,而说别的不可以这样用,这是他们的问题,这也是月称菩萨反驳他们主要的地方。

 

他问说今天开始的时候,仁波切提到,当一个人在照镜子的时候,那个镜中里面的影像是不真实存在的,但是仁波切可不可以谈一下,在照镜子的这个人,他是不是存在,因为镜中的影像是一个参考,而这个人本身也是另外一种参考,仁波切可不可以谈一谈这个。

A:当你照镜子的时候,这个镜中的影就是这个客体。当你想到,我的那个影像反映在这个镜中,有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有概念的人,你自己这个是主体。唯识宗的人说,这个概念,这个想法是真实的。这种心识是真实存在,有自性的。而这个镜中的影像并不真实存在,因为他只是反映出来的。他们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所看到所有的现象,所有的外境都像镜中的影像一样,都不真实存在,而真实存在的,只有我们的心识。这就是他们所说的。

提问:这个是说月称是不是认为因果不存在?

A:在究竟的层次上是的。在世俗谛或者在相对的层次上,在没有分析的情况之下,是存在的。没有分析的情况下,到某一个地步可以接受,说他是存在的。如果去进去分析的话,就像我们跑到那个彩虹里头去,到那个彩虹里头,我们就看不到彩虹的各种颜色,所以就不存在了。

如何证明空性能够生起影像?

A: 这里可能有一点错误在,我们这边并不是说空性是一个在空间的一个现象,从中间我们会有各种的现象呈现出来,并不是这样说。我们用这个字说,我们用这句,从空性中,一切都能生起。对中观的学者来说,在世俗谛跟胜义谛两者之中,都没有一个究竟的说,能生出任何东西的原因,就好象神能创造一切这样。

空性并不是一个实体。如果空性是一个实体的话,那就如其中一个记诵说,空性可以摧毁一切。在前面那个记诵说,在实相里面一切的现象都是空的,但是怎么样空呢?就是他没有实存的。

在我们桌上的这个花是一种装饰,这是我们的概念,这是我们的一个固执,一个概念。在今天晚上来说,他是花,是用来装饰用的,但是,在实相中,这个作为装饰用的花,不是实存的。如果现在有一只饥饿的羊跑进来呢,他就把这个花吃掉,当做食物吃掉,这就可以证明。在这个羊的心中,这个是可口的食物,也许不是可口,不过是食物。同样的呢,这个羊的概念说他是食物,也不成立的,不存在的。所以,这个现象是离于二边的,所以就说他是空的。从这个空性中就生起,比如今天晚上这个花是我们的装饰品。对一些小的昆虫来说,是他们的家。我们说,从空性中,一切都生起,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提问:若佛性是不善业,不造恶业而能通达,我们究竟要做什么,要以什么态度来做任何事。

A:那你现在错的地方不是在一个对的地方。早一些说过,在这边不会有一个实际的指示,这是您个别上师的工作。,你自己特定的上师,可能会有很多很深奥的,很有用的给你们的指示,比如叫你燃灯,叫你绕着佛塔行走等等。您的上师可能会问您,一只手拍有什么声音会发出来,可能你的上师也会叫你喝很多酒,或者吃肉,或者做很多怪的事,这都是他的工作,也不是仁波切的工作。在这里我们只是想建立胜义谛,从理论上来建立。

提问:请再说明一下前一句,彼诸刹那虽互异,一直到相续不异非理故,前面后面或一时潜力,一相续会各自独立的问题。

A: 这个唯识宗他们对这个,有一个新的回答,他们是想建立有真实存在的主体,为了要建立这个有真实存在的实体,他们就提出潜力这回事。为了要巩固这个潜力的概念,他们又带来相续的概念。

因为在前一个记诵,第59个记诵,这个月称菩萨说,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实体,所以这个相续的理论不能成立。为了要回答月称菩萨的这个说法,唯识论的学者就说,虽然他们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但是他们是相续的。对月称来说,其实他是接受这个相续理论的。但是,由于唯识论他们说,因为有两个实存的,有自性的实体,然后再用这个相续的理论去说的时候,月称菩萨就不能接受了。所以在后面的记诵,月称菩萨就举出例子来说,比如说弥勒跟近密,他们两个人不能互相利益大家,这个例子。在这里,其实这个就是说真实存在这四个字,有自性。

就像其它的宗教,比如基督教等等,如果说有神,但是这个神他们不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大概月称也不会去破斥他们,他们也会接受他们的讲法。最不喜欢的就是真实存在这几个字。这并不只是文字游戏。

在释论中,这个释论很长的。这是萨迦派的一位大师所写的释论。并不是说中观派的学者或者论师,对真实存在这几个字特别特别的挑剔。在平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完一部电影,结束的时候,我们就说电影结束了。我们从来在讲电影结束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有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说这个是他真实存在的结束。但是,当理论家列入唯识的论师,他们把这个真实存在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时候,要当他们说这个东西结束的时候,要说这个东西真实存在的结束,那就是意思是说,他永远不会再发生,再产生。所以这个真实存在是一个很大的论点,就因为我们执着于真实存在,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轮回。

首先,做一个结论。这个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我们的目的是要证悟成佛。为了要能证悟成佛,我们就要能够把我们的妄见的网把它分解掉,把它破掉。所以在这边,当我们谈到证悟、开悟概念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谈什么很复杂的东西。我们只不过是说,我们要想把这个妄见的网把它解掉。要把这个,以我们世间生活的方式来说一说。

唯识的论点,是代表我们非常事故老练的这种自我的心,概念。在我们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说,你只不过在想象这些事情而已。例如说,你有贪嗔痴的烦恼。因此有了这个贪嗔痴的烦恼,这个情绪,我们就对我们所看到的人或者事,就生起了某种的想象。既然你有了这些情绪烦恼,你就被这些情绪烦恼所染悟了。一个没有,正在被这个情绪烦恼所染悟的人,一个清醒的人,在当时清醒的人,他就会走过来跟你说,看,你只不过是在想象事情而已。这些事情都不是你所想,所见到的一样。只是你的心中、你的脑子里在想。他不是真实在那里存在的。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虽然我们讨论的会显得非常复杂,就是如此而已。

这里头月称菩萨跟唯识或者其他论师的争论,跟我们城市中所谓一个有被情绪烦恼所染悟人的心,跟一个冷静的,头脑清醒的来比较,只不过是他的程度不一样而已。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会经历到,当你有非常极端的烦恼,例如说有很强的嫉妒心的时候,即使有一个人跑过来跟你说,看,这不过是你的烦恼起作用而已,但是因为你实在是这个烦恼另你很执着,你是真的不相信他所告诉你的,而是相信你自己,你有一个实质存在的东西存在。

这种对自己的想象的执着,就是我们所谓妄见的网。这个妄见的网就是我们所要把他解破的东西。所以这样说,我们可以说,我们在这里听中论,就像把我们的一件外套,把他浸在酸的东西里头。举个例子来说,这个例子说明就是说比如我们把这件夹克泡在酸液里头,泡一下拿起来的时候,这个夹克的外形仍然存在,但是他里头的线,就是把这个夹克全部缝在一块的东西,他已经断了,这个时候,这个夹克的形状虽然存在,但是只要有一位有资深的上师到来,他把手一身,他对这个夹克一指,这个夹克就会破掉。

 

我会投胎到这个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个是我们这样子想的。当我们去投胎的时候,转世的时候,是谁在投胎转世呢?不是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体,而是我们的心。一个普通的佛教徒来说,我们并不需要分析什么是这个心,但是即然我们这里在学习中观论,我们大家都是希望能够这样学习,那我们只好来讨论心。根据这个唯识宗他们的想法,是有一个所谓阿赖耶识,他是作为一种容器,我们祈祷我们点灯,我们捐钱给穷人,做很多善事,把这个善事积聚了功德,就把它藏在这个容器,叫做阿赖耶里头。十年后,当我们的身体破坏了以后,我们所做的善业,我们所有的功德,需要有一个容器,把我们承载到另外一个净土,这个容器就是阿赖耶。

唯识论师跟月称菩萨之间的问题是什么呢?对唯识论师来说,他们认为阿赖耶这个容器,这个承载所有的功德,善业的容器,是实有的,是实存的。月称菩萨确认为唯识宗的人,他们没有胆量去把这个阿赖耶识的真性,就是他的空性去把它认识。用勇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菩提心跟菩萨他里头都有勇气的意思在。一个菩萨要有去认识诸法的真相或者诸法自性的这个勇气。要有这个面对真理的勇气,是最大的勇气。不是吗?举个例来说,要有这个勇气来知道说,我将会死亡,是很大的勇气。要有这个勇气来接受说,我是一个非常嫉妒的人,这也是非常难接受的。这儿我们说,一个很大的勇气。

当然,这些菩萨他们都理解到色是空,我们的眼、耳、鼻都是空的,但是当他们谈到阿赖耶的时候,他们要接受说阿赖耶也是空的呢,他们就不能接受。这就是说,当文殊菩萨他谈到空性的时候,这些阿罗汉,他们都有了心脏病爆发出来,因为要让他们来知道这个阿赖耶都不存在,是一件很大的事。

如果阿赖耶存在的话,成佛跟空性,如果我们认为阿赖耶是实存的话,我们修行成佛,证悟空性,这些都会摧毁掉这个阿赖耶,大家明白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件东西,他真实存在的话,那他就是实境,如果这个世界是扁的、是平的,这是实相。哥伦布他就不会发现新大陆,就是美国。因为,这个世界是平的,他会走到那个边,他就会掉下去。

同样的呢,如果阿赖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境或者一件实物,那这个空性就会把它摧毁掉。换句话来说,我们就不是在禅修一个事情的真相,因为事情的真相是阿赖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能生眼识自功能,从此无间有识生,即此内识依功能,妄执名为色根眼。这就是唯识论师在讲话了。他们告诉我们,他们关于这个眼识的概念是什么。这个眼识是怎么产生的呢?唯识的论师认为,在这个阿赖耶上面,他有这个潜力,能让我们看到东西。这个依他生的,这个好象一个大海一样,就像海洋他有能生起这些波浪的潜能,但是它不需要时时都有波浪。他只当在有相当的一种缘的条件发生,把它搅动的时候,例如风把他推动的时候,他才会产生波浪。

同样的,在能够依他而起的这个自性上,他有能够见到一切形色的潜能。当依他,缘自他能够起的自性、心识,当他的潜能受到我们想要见的这个欲望所搅动,所推动的时候。当我们想要见到一种形色,想要见到外境的意愿推动我们能够依他起的心事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东西,比如一个图画,一张图画。这就是我们见的这个动作。这是,我们一般人都不知道。我们的普通人都认为,是我们这两只眼睛在看。唯识的论师不接受这件事。

例如说,唯识宗的人,他们会说这两个眼球,圆的眼球,就是在死尸上都会有的。这只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他对我们的缘起的信是没有什么贡献的。这就是以唯识宗他们对能见到什么东西他们的一种解释。可能跟科学家所谈的有点不同。唯识宗他们说见,看见是依赖一样东西,这都是什么东西?就是阿赖耶。他们想建立的就是这个心是实质存在的。所有的形色跟外境都是其它的东西而已,是外境而已。

此中从根所生识,无外所取由自种,变似青等愚不了,凡夫执为外所取。这又是唯识宗的论师在说话。在这个阿赖耶身上,他能够见到比如一个蓝色的潜能,这个潜能就是被我们想要看到蓝颜色的这个意愿去推动。当这个外援或者这个条件去推动我们的阿赖耶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蓝颜色,例如天空。这就是蓝颜色怎么产生的,怎么存在的。但是,我们普通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普通人都认为,蓝颜色在离我们之外的那个存在,他是一个个别的别体。

唯识的论师说,如果没有能知道这个蓝颜色的人呢,就没有蓝颜色出现。现在我们在这儿只是谈眼视,但是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到其它的事上去。这是唯识论师的第二个论点。

再来一个论点。如梦实无余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于此醒觉味,虽无外境意得有。当我们做梦梦到一只大象的时候,说我们最近到动物园去看到一头大象,被他那个意识所推动,所以我们就在梦里会梦到一头大象。

同样的呢,唯识宗的论师,他们就重申,我们所有见到的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在我们阿赖耶上有见到这些一切外境的潜能。当这个潜能被我们的业力所推动的时候,那我们就以为我们看到山和城市等等东西。好了现在月称菩萨又来破斥他。

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这是很有趣的。他讨论的,他辩论的方式跟我们昨天所谈的非常相似,其实,他是有一套标准的辩论的方法,不过每一次他都有一点不同而已。月称菩萨这么说,对一个盲人来说,在他的阿赖耶里,从他出世那天,他就没有看到所谓蓝色的这种潜能。

他又把它扭转,扭曲一点来说,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们的眼是闭着的,我们看到这个眼,在梦中所看到的蓝颜色,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眼来看的,是用梦中的眼来看的。在睡觉的时候,这个睡眠中,我们并没有一个容器,有这个潜能,能让我们看到东西。唯识论师,你们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我的讲法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在睡觉的时候,你只有以梦眼看到东西,比如说梦到一头大象。那不是一个真的眼睛,是一个假眼,就像那头假象。同样的,那个心,那个梦里的心,他可以辨识这是一头大象,那也是一颗假心,跟昨天所谈的很相似。你不可以说,一个是正确,而另外一个不正确,就是说我们的梦里的心视正确的、是存在的,而梦里的眼识,是不存在,不可以这样说。

若如汝说梦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无第六成熟,说梦亦无何非理。这里他有一点讽刺性,唯识论师说他们以某些逻辑证明他理论的时候,他所用的逻辑,跟他用的理论根本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能用来作为证明。所以,所有的这些他们的讲法,他们所辩论的,都不正确。而佛呢,从来在所有的经典中,在他所有的教授中,从来没有说,有实质存在的东西。

如说无眼非此因,亦说梦中睡非因,是故梦中亦应许,彼法眼为妄识因。这又是唯识他们所举的另外一个例子。如果我们不小心的话,这个说也会把我们搞得糊涂。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怎么样去理解它的话,这句,这个记诵是对空性的一个非常明确的教授。唯识论师说,比如说比丘或者和尚,当他们想要生起出离心的时候。不止是出家人,不止是比丘,就是我们普通人,当我们想生起出离心的时候。

现在回到前面的记诵,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前面我们谈到唯识宗有三个记诵,就是他们有三个论点。之后月称菩萨的反驳,他在破斥他前面的三点,就是他没有谈到。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 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没有真正的眼睛存在。但是我们仍然见到蓝颜色或者大象在梦中。那个在梦中的眼,其实他的作用跟我们醒的时候,真的眼是一样的。

我们举的例子是盲人。我们的例子是说一个盲人在睡觉,而他在发梦,他想盲人也发梦吧。当盲人发梦的时候,他在梦中也看见,他看到东西。当这个盲人在发梦的时候,他的眼睛,是起了一个睁的眼睛的作用,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看不见了。为什么这个盲人现在看不见呢?因为从唯识宗的观点来说,这个外境是不存在的,不是实存的,这个蓝颜色也是不正确的。但是心识,阿赖耶是正确存在的,真实存在的。当这个盲人他醒的时候,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有这个真实存在的阿赖耶。那为什么他的阿赖耶在梦中能起作用,而醒来的时候就起不了作用呢。

下一个记诵,若如汝说梦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无第六成熟,说梦亦无何非理。但是唯识宗的人说,当这个盲人在发梦的时候,他有一个第六视,第六视就是充当眼视在起作用。这个盲人虽然他是盲人,但是他还有这个心在想象东西。那个第六的视,是他在梦中起作用的这个视。唯识宗的人这么说,当这个盲人醒过来的时候,他第六视就起不了作用,这不单是他们这么说,这也是我们这么想。

例如来说,在梦中我们可能会飞,不是假的,但是我们一醒过来的时候,我们这个飞的潜能就消失了。这是因为,这个能想象到我们能飞的那个潜能,当我们醒过来的时候,就停止了。这是唯识论师所说的。这个唯识宗他们想要说的呢,就是这个第六视,还是跟那个所谓的阿赖耶能缘于他而产生一切的视,他们是有相续的潜能。

现在月称菩萨说,就以你本身所用的逻辑,我可以用同样的逻辑证明说,在做梦的时候,是没有第六识存在。月称程菩萨所说的,就在下面两个记诵就讲的很清楚,仁波切说他已经刚刚解释过下面两个记诵。

现在我们到第69个记诵。诸瑜珈师依师 ,所见大地骨充满,见彼三法亦无生,说是颠倒作意故。这又是唯识的论师他们所举的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一个修行的人,他想要增强他的出离性的时候,有一个方法,就是说,我们把这些人都想象成,把他们观成都是骷髅,就是白骨,这也是不净观的白骨观。当比丘他们想要脱离他们对这个一切贪欲执着的时候,他们也把漂亮的女人,他们也观想作是骷髅或者白骨。这些禅修的大师,这些瑜珈师,修到最后,他们真的看见都是一片白骨。唯事论师是,在外面其实没有这些骨头,这些白骨存在。其实这些外面的一切东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一个禅修的瑜珈师,他可以观想到一切东西都是白骨,都是骨头。

以这种禅修的力量,瑜珈师就能够从一个层次升到另外一个层次去。但是月称菩萨也很方便地破斥他说,当一个禅修的人,在禅修的时候,他所观想到的种种东西,你可能想到是存在的,但是在他来说,这些是倒世俗。如果你看到一个漂亮的人,你认为他漂亮,那只不过是你一个概念。但是如果你看到他是一具骷髅,骨头的话,你实在又是把他想象出来的。这些佛所教授的这些方法,只不过要解除掉,要把我们的贪嗔痴的这些方法解除掉,而不是一个方法,一个修行要达到实相,所有达到一切相像的方法。唯识论师说,虽然这些骨头都不存在,但是能见到这些骨头的心识是存在的。如果这是正确的呢?那我们就到下面一个记诵去。

如汝根识所见境所,如是不净心见境,余观彼境亦应见,彼定亦应不虚妄。当我们人,我们去看一个戏剧的时候,我们能有这个,好象身入其景的潜能。从唯识的观点来说,他要说的是,这个心是实存、实有的,但是这个外境都不存在。一个瑜珈师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人,把他看成一具骨头。这既然是一个正常人所能见到的东西。那自然的呢,他所见到的就是那具骨头,也要是究竟存在的。没有修这个不净观的人,他看到同一件物体,他并没有把他看成是骨头。这就能证明说不同的心识,当他们能见到同样东西的时候,他们能看到都是不同的东西。所以不单指这个客体不真实存在,即使是这个主体,这个心,能见的这个心也不真实存在。下面还有更多的辩论。

另外一个例子,如同有翳诸眼根,鬼见脓河心亦尔,总如所知非有故,应知内识亦非有。就像一个有眼病的人,他看到毛发掉下来,如果说举例来说,有一杯水,或者一条河,一条在流动的河,人呢?就把它看成是一条河。饿鬼界的众生就把它看成脓和血。有的动物,例如鱼类就认为它是他可以居住的家。天人界的众生就把它看成是琉离。

唯识宗的人就说,这些所谓脓、血、河流、家、琉离,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外境,但是这个心呢?能看到这些外境的心呢?是真实存在的。这里月称菩萨又在破斥他,月称菩萨这么说,就如这个脓、血,这些外在的客体,他不真实存在,就是能够看的这个主体也不真实存在。如果心是真实存在的话,被这个心所引起的外境,也一定要真实存在。如果这么说呢?一个人类的众生,人在这个河流里,他在洗澡的时候,他就会想到,我是在一条脓血的河里面洗澡。唯识宗的人,他们要理解,我们能够见大不同的现象的这个心,也不真实存在的。

到这儿为止,我们已经简短的破斥了他所谓能言起的心,阿赖耶能言起的心。下面我们要破斥阿赖耶。

若离所取无能取,而有二空依他事,此有由何能证知,未知云有亦非理。这个相当容易。唯识的论师说,是有所谓依他的这种性,他是实有的,是有自性的。但是他是离于主体跟客体的。月称菩萨问唯识宗的论师说,是谁能够看到依他起的性是实有的。你不能说他是时时存在的,实质存在,当他不能被任何人见到。仁波切说他现在要告诉大家,后面会谈到,并不是月称菩萨不相信阿赖耶这回事。他会说,阿赖耶是如何如何好,当这个论点跟他所要谈的论点是符合,相符相合的时候,他所不能接受的呢,只是说阿赖耶是真实存在,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如果阿赖耶是实质存在的话,他一定能够被人知见。所以,这边就问,谁能够知见,能够见到这个事。

下面这个记诵非常重要。彼自领受不得成,若由后念而成立,立未成故所宣说,此尚未成非能立。这个破斥相当短,下面还有一个更长的破斥,辩论。当这个月称菩萨问唯识论的论师,说是谁能够证知依他起的性呢?他们都回答是,就像一盏灯,他能够把它自己也照亮,同样的呢,我们有一种所谓自证分,就能证知这个心。这个月称菩萨说,所谓自证分,就是一个能知的心,如果他能说能够回忆,另我们回忆到昨天的东西,以前的东西,他不过就是一个回忆,不是一个自证分。这里唯识论师,他们想要证明说依他起,为了要证明这一点呢,他们就要回答说谁是在经历依他起。对那个来说,他们就说有一个自证分。现在月称菩萨说,你说有自证分这回事,我们需要来证明。

唯识论师,他们对这个的回答是,有一个我们的回忆。月称菩萨说,你的所谓回忆或者后念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纵许成立有自证,忆彼之念亦非理,他故如未知身生,此因亦破诸差别。第一句说好,比如说我们接受自证分或者自知的心是存在的。但是月称菩萨所不能接受的是,我们的意念不能看到这个意念,或者我们的后念看不到我们的回忆,本身看不到这个回忆,因为什么呢?因为唯识宗他们建立了说这个依他起是一个实存的实体,所以他们现在就是说,他们两个是一体,是两个个别的,独立的一体,所以这个月称菩萨不能接受。月称菩萨因为说,因为他们两个是一体,比如说昨天那个蓝色跟今天的蓝色是两个独立的、分开的,不同的个体。所以,月称菩萨不能接受说,能够看到这个回忆本身。

所以在最后一句,他说就是我们前面所句那个例子,就是举弥勒和近密的例子,如果一位吃了,另外一位不能饱,或者一位用功另外一位不能及格,就因为唯识宗本身说,回忆昨天的事跟今天的事,这两个是分别的一体。所以,月称菩萨不能接受说一个回忆能够回忆前面那个回忆。这个相当困难,可以问一些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要关于现在我们所讨论的。不要丧失你的勇气。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仁波切说他记得,当他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哭了很多次。这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的对手很强。

提问: 我们怎么样来证明说,当现在我们的意念不能另我们回忆到过去的那个念,那我们怎么样以这个来证明说他们都是不实存的。

回答:月称论师并不是在否定我们的回忆的存在。对月称菩萨来说呢,比如我们记得昨天所发生的事,昨天所发生的事是他的因,而我们的记忆是这个果。对于月称菩萨来说呢?这个因跟这个果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如果我们问月称论师,月称菩萨说,这个因和果是一还是异,他就会说,他既非一,也非异,他们只不过是相依的。这就是我们回忆起作用的方法。但是唯识论师不能这么说,因为他们卡在他们自己的理论里。

他们的理论是他们相信依他起,这个依他起是实质存在的。如果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个别的个体,今天我们的回忆跟昨天所发生的事就各不相干。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事,他们是一体。当我们把这些结都打开的时候,其实这些哲学家所说的,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不要把它当做是没用的,因为这些呢都是我们大家所有的结。

。我们现在谈的就是真实存在,就是有自性。所谓真实存在,有两个特征,当我们谈到真实存在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是独立的。如果它是依附于另外其它呢?依附于另外一个东西的话,我们就不可能说它是真实存在。我们常谈到一个人非常善变,比如说当他听到好的消息或者什么的时候,他就很开心,听到什么不好的东西,他就会很沮丧,因为他太依赖别人告诉他的东西,他的那个情绪太依赖别人所告诉他的事情。所以他善变。

第二个特征呢,就是说他要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被染污的,不是捏造出来的,是真理,是实相。我们所说的第二个特征,也许在现在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当唯识宗他们说到这个依他起是真实存在的时候,他们在说什么呢?他们就是这个依他起是独立的。如果他是独立的话,他就不能依他。月称菩萨就一直在说,如果近密吃的话,慈氏他不会饱。因为他们是个别的实体,两个不同的人。所以呢,应成派,这个应成在英文来翻,就是说由于这个因而制成的,就是说这是必然的结果,

我是说,也许有一个可能大家会有的这种概念,当我们看月称菩萨用一个东西来驳斥另外一个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月称菩萨他相信,或者他认为他用的这个理由绝对,就是说他永远会相信这个,就是这个是对的。所以,他拿来驳斥那个。

并不是这样,月称菩萨只是用一件事情驳斥另外一件,过一下子,你可能会看到他用完全不同的东西,跟那个相反的来驳斥另外一个东西,并不是他接受任何一个东西。

仁波切: 所以月称菩萨其实真正的兴趣,只是在驳斥对方,对方的理论架构是什么,把他的理论架构打垮。在这本书后面的时候,月称菩萨甚至讲,我之所以跟你辩论,完全是出于我的慈悲心才跟你辩论。

我们应该要注意。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好象这个色、受、身跟这个胃,都不是我们应成派要来否定、驳斥的。我们所要驳斥或者否定的,就是我们对某种东西,认为它是实有这种执着。那是因为,当我们对某种事情,把它执着为实有实体的时候,这个就成为我们所有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我们昨天所提到的海市蜃楼。中观应成派的这些学者,不是要否定有海市蜃楼这回事,这个海市蜃楼本身,他不会干扰任何人,他存在是可以接受的。应成派所要否定的,就是说我们说海市蜃楼是在那里,那里头的水是真实存在,就是应成派所要驳斥的。如果我们不否定这个水的真实存在性,当我们趋近这个海市蜃楼,发现这个水根本不是真实存在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就会很失望。

基于刚刚所说的,现在让我们对这个黑板上的题目,就是说要建立世俗谛跟建立胜义谛,来注意这两个题目。月称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虽然有时候在他一生中,他可能会从一只画的牛身上去挤这个乳出来。但是,他是相信说,如果我要煮一只蛋,应该有水和火这些作为因根源。所以在建立世俗谛的过程中,他会很开心的接受所有因果的定律,就是说因缘果这些定律,他都很开心的接受。在建立世俗谛的整个题目中,在这个范围中,他会接受说有道、有一个在学习的学生,有上师,有涅磐,有成佛等等。这个是在建立世俗谛的过程中。这包括成佛,。然后呢,有我们所谓的建立胜义谛。

大家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世俗地的时候,不要用建胜义谛的分析方法来建立世俗谛。就好象月称菩萨说,就好象海市蜃楼,这个所谓成佛或者证悟,也跟海市蜃楼一样,当我们趋近成佛,或者趋近证悟的时候,我们以去分析胜义谛的方法,去趋近这个成佛证悟的话,我们也会看到,他也是不存在的。

当唯识论者,他们说阿赖耶是真实存在的时候,他们是在当他们建立胜义谛的时候所说的。因为,这种字眼,例如说是真实存在,或者实相存在,或者有自性,这些都是在胜义谛的部门里头。

不是这些房屋,这些高山阻止我们证悟成佛,是我们对他的这种执着,认为他真实存在这种执着。所以,这个分别希望大家摆在脑子里,把它记住。

何故能领受境视,此他性念非我许,故能忆念是我见,此复是依世言说。我们的对手现在问一个问题,应成派是不是就不相信或者不接受自证分这回事。你是不是不接受记忆,月称菩萨说,不是的,对我们来说,这所谓自证分,所谓我们的记忆或者后面,都恰到好处的。因为对我们来说呢,这个能看到蓝颜色的心,跟这个蓝颜色这个外境都不是分别的个体。我也没说,能看到蓝色的这个心是真实存在,而这个蓝颜色是不真实存在的。我没这么说。

所以对我来说,在建立世俗谛的时候呢,我可以说,我记得昨天所看到那个蓝色。我刚刚那么说,是不经过分析的,是基于我们平常的这种经历来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用分析的这个系统来建立用义谛。

下一个记诵。是故自证且非有,汝依他起由何知,作者作业作非一,故彼自证不应理。因为你们唯识宗所谈的这个自证分,不能成立。是什么心去看到这个依他起的性呢?对唯识宗的人来说呢?既然心跟外境是两个个别的实体,一个是这个心是真实存在,而外境是不真实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呢,有一个自证分,一个是真实存在,另外一个不真实存在,这是不能成立的。

能见的那个人,跟见的这个动作,对唯识宗的人来说是不同的。所以,从唯识宗的这个学说来说,自证分,或者有这个自知的心是不能成立的。

下一个记诵很重要。若即不生复无知,谓有依他起自性,石女儿亦何害汝,由何谓此不应有。现在唯识宗的论点,越来越趋近中观论点,他们越来越提升到中观论点了。这里他们说,是有依他生,依他起的性,但是他不是从自生,也不是从他生。这不用让我们,不是自我可以所要看见的。因为中观学者也说,所有的境,所有的外境都不是自生或者他生,所以在这里,唯事宗跟中观宗的论点非常接近。但是还有一点分别。

但是,当中观论者,他说这些东西不是由自生或者不是由他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另外再制造一个实体出来。然而唯识宗说,虽然这个依他起的性,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但是他们说,依他起这个性,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这里月称菩萨就有一点讽刺性地说,这里就是说石女,不能生育女人的儿子,到底对你做了什么害处呢?你应该以这个石女的儿子,你把这个石女儿子,把它当做是依他起这个讲法,石女没有小孩,这个是超越自生或者他生的。他也没有所谓自证分。这个说法就跟唯识论所说的,依他起一样。所以,月称菩萨这里很讽刺地问他,为什么你偏偏要挑中来说这个依他起,是实有的呢?这就等于就在说,石女的儿是实有的。

若时都无依他起,云何得有世俗因,如他由著实物故,世间建立皆破坏。当我们分析的时候,我们现在建立,就是说依他起这个性呢,是不存在的,对于你们唯识宗的人来说,这个好象无著菩萨一样,就像德光他们都包括在内,甚至,法称也包括在内。依他起这个性是不存在的。对于你们唯识宗的人来说,这个世俗谛的因是什么?这里月称菩萨所说的是什么呢?这是很伟大的论点,他就是说,在唯识宗他们都认为波浪不是实存的,可是他们却认为大海是实存的。在唯识宗来说,这个波浪是世俗谛,这个波浪从哪儿生出来的呢?是从海里所生出来的。就这个理由就可以证明,波浪跟这个海不是二,没有异,是不异的。但是,由于唯识宗他们相信依他起,所以他们就认为跟海是一体。所以就没有起这个波浪的因了。

这个记诵的最后两句,如他由著实物故,世间建立皆破坏,他就警告唯识宗说,如果你这样说的话,因为你执着这个实物,所以你就会把所有的世俗的,平常的经验全部会摧毁掉。

对月称菩萨来说,如果你经过很多思考,然后终于找到一个方程式的话,这个方程式不但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解答问题的,而是他是所有的麻烦或者问题的根本。这个记诵是一个另很多人都感到不舒服的。

出离龙猛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谛,失此不能得解脱。这些人离于龙树菩萨所指出的那条道而修的人,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达到解脱的道,这包括唯识宗的人,好象无著菩萨一样,就像德光他们都包括在内,甚至法程也包括在内。为什么呢?下面两句说,因为要达到解脱的话,一定要有世俗跟胜义谛,就像两只脚,一只搭着世俗谛,一只搭着胜义谛,两个都要健全。这些离于龙树菩萨所指出来的道而去修的人呢,他们在世俗谛跟胜义谛两方面,都不合格了。他们怎么样失于胜义谛呢?他们说,这个大海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些波浪不真实存在。换句话来说,他们认为依他起的性是实质存在,而其它的外境,其它的东西,全部没有真实存在,这就破坏他们的胜义谛。

因为这个因他起跟所有的世俗谛里头的外境全部都是没分别。因为,这个依他起,他独立于世俗谛的一切现象。这个因跟果的联系,也不能成立。基于以上所说的原因呢,这些就是唯识宗跟其它的学派,他们的理论也是在世俗谛上,也是不完全的。

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不知分别此二谛,由邪分别入歧途。我们平常的这个所谓世俗谛或者名言谛是方法,胜义谛是我们的目标或者是我。所以,在世俗谛的时候,我们应该皈依,我们应该积聚功德等等,为了要达到胜义谛,不能够分别这两个谛,就是世俗跟胜义谛的人,他们就会落到不对的,就是误途去。这是对其它的这个学派的一个,他其实是在说他们,说他们,因为他们离于世俗谛。

因为,这些其它的学派,都轻视世俗谛,而他们特别重视胜义谛,所以他说这个是不对的。现在唯识宗的论师就问月称说,您相信不相信解脱成佛。您相不相信积聚功德。然后慢慢的达到成佛呢。如果,您相信成佛的话,那您不是需要相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把我们所有的善行,把它用在过去的吗。月称菩萨的回答是说,你们这个唯识宗所说的依他起这个信,不单指在胜义谛里,我不能接受,在世俗谛里,我也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为了要让我们能够了解人无我,法无我,为了要达到这种种,那我们也承认是说世俗谛。

为了这样,我就接受禅修,积聚功德这些,在不经分析的情况之下,我接受他们,把他们当做幻影一样的接受,他们如幻影般存在。当我说这些菩萨,各地菩萨存在,地域存在等等,我并不是说出于我自心自愿说他们存在的。我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说他们存在。我这么说,是因为一般人喜欢这么听。

如汝所计依他事,我不许有彼世俗,果故此等虽非有,我依世间说为有。

对不起,刚刚应该下面一个记诵,如断诸蕴入寂灭,诸阿罗汉皆非有,则我依世说为有。当这些阿罗汉,他们进入涅磐的时候,他们的一切五蕴已经不在了。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在经历胜义谛,所以他们不再有五蕴存在。而我月称知道那是胜义谛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如果一般人,普通的人都是像阿罗汉一样,他们都知道这个五蕴是不存在的,那我月称也不会说他一定存在。

若世于汝无妨害,当待世间而破此,汝可先与世间诤,后有力者我当依。我月称要来劝告你们,告诫你们唯识宗的论者。你们在一般人之间会有问题的。如果您对普通的大众说,只有心是实存呢,你会发生问题,问题会产生的。如果你还是继续说,唯有心是实有的,继续这样对普通人说,一直说坚持是这样的话,出去到街上看到每一个众生,你都跟他们辩论,跟他们说,看这个桌子不存在,只有我们的心存在。如果哪一方面辩论的结果,哪一方面赢了呢,我月称就会跟从那个赢方,因为在月称菩萨的心中,他说普通的大众是不会接受只有心存在。所以,他真的就是很名言的在这里说,我反正就依赖哪一个是强者,哪一位赢的,我就会依赖他,就会跟从他。

因为,月称菩萨本身没有这个问题。在世俗谛上,在相对的层次上,他不分析。他不会跑去破坏普通人的想法说,看这个不存在,只有这个存在。

换句话来说,他是不主张人到外头去改变别人的看法,就是说你自己相信某种东西,然后出去要改变人的看法,要别人依从你的看法。他宁愿相信普遍大众人所相信的东西。唯识宗就反击说你如果是惧怕这些一般的无明的人,你对他们心存害怕的话,你应该对佛更存有惧怕。因为佛好象在一部经里他说过,好象是华严经的十地品里说过,诸佛子,三界唯心,因为佛曾经这样说过。

下面的这个记诵是月称的回答。现前菩萨已现证,通达三有唯是识,是破常我作者故,彼知作者唯是识。六地的菩萨,他们都理解,他们都知道,三界唯心。这是月称菩萨一个非常聪明的回答。

这是六地的菩萨他接受,或者他认为三界或者诸法万法唯心,是因为他们为了驳斥所有的诸法,都有一个常,一个永恒的一个创造者。比如说是神我、大我所创造的。

故为增长智者慧,遍智曾于楞伽经,以摧外道高山峰,此语金刚解彼义。所以,为了要增长菩萨他们的感观,他们的智慧,而且为了要破斥这些错误的概念,谁的错误概念呢?就是这些外道,主要就是,比如说印度教跟其它学派的外道。他们对于这个自我,或者是神的这种说法。为了这个原因,佛就曾经在它的经典里头,比如说楞伽经里说,这些东西是心,是唯心,而不是另外有一个神,或者一个其它的创造者。

下一个记诵,各如彼彼诸论中,外道说数取趣等,佛见彼等非作者,说作世者唯是心。从很多的这种学派或者印度教、或者其它宗教他们的诸论或者经典之中呢,他们说有一个所谓创造者存在。全知的佛,他知道所谓这些其它宗教所说的创造者,不是真的有这个创造者。所以,为了驳斥他们,佛就说,心才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

如觉真理说名佛,如是唯心最主要,经说世间唯是心,故此破色非经义。当我们说,这个觉悟真理的人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没有这么长把它说出来,我们只是说一个字,我们就说佛,或者说觉者。所以,同样的佛,在他的教授之中,他说唯心的意思就是说,主要是心来创造这个世界,主要是。他不是说,主要是心,而他是用唯心来说。当他这么说的时候,他不是否定形色,只不过是佛认为心是比较重要而已。

并不是说佛否定这个外界,或者外境,或者说形色存在,就好象你们唯识宗所说的一样。

若知此等唯有心,故破离心外色者,何故如来与彼经,复说心从痴业生。如果当佛说唯心的时候,他在经中说唯心的时候,他是在否定这个色或者外境。月称菩萨这里就问唯识宗,他说当佛在说这个十二因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说有痴呢?在有的经中,他先说无明,然后再说业,然后再说心,再说是。就好象这个心是来自于无明跟业。请问你们唯识宗的人,对这个有什么解释呢?所以月称菩萨说,佛只不过是强调说,心比外境或者形色比较重要而已。他下面这个记诵再继续会解释。下面他就要证明说,为什么佛是在强调心,而不是否定外境。

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从业生,心里断者业非有。这个心是一个容器,从这个容器中,产生所有的一切法,如山、河、水,六道,也是这个心创造这些有情,就好象六道的众生等等。而佛是说,六道的众生都是从他们的业力而生的。如果没有心呢,就没有坐在这儿,也没有坐的行动本身。所以这个业的作者,跟这个业都会没有了。基于这个理由呢,佛强调说,心是比其它重要。

若谓虽许有色法,然非如心为作者,则遮离心是作者,非是遮遣此色法。色是存在的,。对不起,刚刚说色如果没有心,并不能创造什么东西。不在十地经里头,当佛说三界唯心的时候,他就是在否定说,除了心没有另外一个创造者,造物者。但是,他那个时候也并不是在完全的否定,一切的外境或者色、形象。

若谓安住世间理,世间五蕴皆是有,若许现前真实智,行者五蕴皆非有。根据我们平常的经历来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呢,所有的五蕴是存在的。我们的色、受、想、形这些全部都是存在的,对普通人来说。当这个普通人,凡人成为一个圣者的时候,就是说他有这个智慧的时候,对于这种行者,对于这种修行者,所也的五蕴都不会升起了。

无色不应执有心,有心不应执无色,般若经中佛俱遮,彼等对法俱说有。所以,基于刚刚上面所说的理由呢,唯识宗的人不应该这样子想,应该怎么样想,如果没有色,既是没有心,他们不应该这样想。他们也不应该想,不应该说,如果有心,那个心是实存的,但是色,外境是不实存。上面一句,我刚刚说了,如果没有色不应该执着有心。应该说没有色不应该执着有心,而如果有心呢,也不能执着有色。因为,当佛在教授的时候,他很清楚地说,很平等地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五蕴皆空,空就是五蕴。佛从来没有分别说,有的东西是与空性,而其它的没有空性。

二谛次第纵破坏,汝物已遮终不成,由是次第知诸法,真实不生世间生。唯识宗的人说,色或者外境是无效的。心是真实存在的,以这个论点,他就破坏两种真谛,就是说世俗谛跟胜义谛。但是,你们唯识宗所说的时时存在依他起的性,刚刚上面以佛所说的话和逻辑,都已经被我们破斥了。所以,唯识宗你们应该要知道,是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这个性,依他起性,可以生起,从这里可以生起一切诸法的。唯识宗你们要知道呢,当我们谈这个事物生起的时候,我们所谓生,就是谈我们一般的经历,在我们一般的世间经历而言。因为唯识宗的人,他们又发问了,他们说事实上是佛经里头有说,诸法唯心或者三界唯心,但是月称这里,他要说明,这个经里头所说,不是很直接的意思。这个是很重要的,下面这个记诵。

经说外境悉非有,唯心变为种种事,是于贪著妙色者,为遮色故非了义。仁波切刚刚他说,他要确认一下,确定一下,他自己对这个的理解,因为这个很重要。月称菩萨说,楞伽经,并不是一部有直接意思的经,他不是一个很深,很慎深意思的经。他的意思是说,这个楞伽经也需要有我们去经过注释,这样去理解的。他这里所说的经指楞伽经,他说楞伽经里有说,所有的外境不是实存,只有从心把它划线出来的。这个经是佛为了要教导那些对于色,对于形色,外境这些有非常强的贪着执着的人,对于这些人呢,佛就这么说,来把他们的执着给化解掉。

有一个问题说,如果阿赖耶是海洋,是一切见闻觉知的来源,而有风才会产生风浪,那么请问风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