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科学技术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05:46
怎样理性应对生物产业发展热潮
发表时间:2010-8-13     文章来源:科技局    文章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42
■ 将新闻进行到底
主持人:李  禾(本报记者)
通讯员:李  建  杨海军
嘉  宾:王昌林(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马延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宗利(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对话背景
生物产业是我国确定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环保等优势。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专家们认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形成新一轮生物产业发展热潮,并对生物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该如何促进其合理有序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
——现状——
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达1.4万亿元
主持人:当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王昌林:生物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不良影响较小,与其他行业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增长快速平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趋势明显的特点。
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生物产业实现产值达1.4万亿元左右。其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38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目前生物产业的比重达76%左右;生物农业约1200亿元,生物制造约1800亿元,生物能源约280亿元。
初步测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保持快速增长,支撑了生物产业整体保持20%以上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生物产业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刘宗利:生物、低碳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两个关键词。“生物”作为关键词,基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二是公众健康诉求的需要,生物产业是纯天然、安全、健康产品的重要来源之一;三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专家普遍认为,2020—2030年,全球生物产业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临界点,生物经济将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我认为,“十二五”将会引领我国经济进入以生物产业为特征的新时代。
主持人: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生物产业的发展有哪些优势?
马延和:生物制造有两个替代作用。一个提升,即一种是以生物资源,这种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资源;一种是以用诸如全细胞或酶的生物体系为反应剂或催化剂的生物加工工艺替代传统的、非生物加工工艺。通过发酵工业等技术发展,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生物制造过程还能有效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废水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30年,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25亿吨。
由于生物制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已成为世界各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工业生物技术正在育成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如美国《2020年制造业挑战的展望》明确将工业生物制造技术作为战略技术领域,并列为2020年制造技术挑战的11个主要方向之一。
而我国对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战略需求,那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水、土地,矿产和石油等资源贫乏,无法满足发展工业快速的要求、环境污染重等。因此,必须以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替代不可再生化石资源,实现节能减排等。
刘宗利:作为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在全球兴起只是近20年的事情,全球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通过近10年的奋起直追,我国生物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高新产业群蓬勃兴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山东省为例,依托资源、科技以及产业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育种、制造、能源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体系,山东省生物产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1位。
——技术创新——
三大区域性创新中心初步形成
主持人:生物产业基地被称为生物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我国生物产业基地发展态势如何?
王昌林:以基地为载体的现代生物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三大区域性创新中心。
北京拥有全国31.9%医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41%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医药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监管中心全部在北京。上海,中央研发资金的约20%投在上海;还有良好的融资环境,共有金融机构约250家;跨国药企的中国研发中心集中在上海;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技术优势明显。广州-深圳,中央研发资金约15%投在广东地区;15个生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中药资源和海洋天然活性成分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巨大,医药物流体系发达,比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潜力巨大。
我国还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优势。如上海是医药研发与服务外包,北京是研发服务、生物育种,广州是干细胞、生物医学工程,德州是糖工程与生物化工,南宁是非粮生物质能源,青岛是海洋生物,通化是中医药,深圳是医疗器械,昆明是地道药材,长沙是生物农业。
刘宗利:功能糖产业是德州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点,保龄宝先后创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专业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专业研发机构,并建立了酶工程和
发酵工程两个孵化器,形成了集国家级实验室、小试、中试、孵化、扩出、工业化、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体系。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与上下游客户结为产业技术联盟等,从单纯的企业研发上升到联合研发、定向研发,始终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沿。
——发展方向——
集约化和特色化 完善生物产业链
主持人: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王昌林:主要是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扩张、自主创新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塑造、产业链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地统计监测体系亟待建立等。
马延和:具体来说,与国外相比,我国部分生物企业生产水平低几倍甚至几十倍;生产菌株水平低20%—50%,以高资源消耗、高能耗和低人工成本竞争;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不具备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基本为化学法合成,物耗、能耗高,污染重,对技术迫切需求等。
此外,技术能力有限,研发经费不足;生物制造研发链条长、风险大,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等。
主持人:该如何推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
王昌林:应支持和鼓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强核心区建设,特别是创新孵化功能建设,增强核心区的高端集聚功能,延伸产业链,在核心区与扩展区之间完善产业链配套功能,优化产业基地空间布局。
支持基地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通过支持生物产业特色产业链发展,促进基地发展进一步体现特色化和集群化,各产业基地间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优化全国生物产业空间布局等。
继续支持基地创新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包括投融资体系、创新基础设施、孵化器等建设,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打造成高效的生物技术创新产业化平台,塑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外部环境。
刘宗利:从企业个体来看,要始终把质量和经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抓在手中,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而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核心能力、生存能力。为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我们要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提升;还需要产学研深度联合、产业链上下互动,共同营造出一个立体高效、节能环保的商业空间。
■ 数据说话
5000:我国从事生物制造的相关企业有5000多家,涉及到发酵工业、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采矿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制革等工业。
20%:据专家预计,我国生物产业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将保持26%—27%的增长;生物农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新型微生物制造产品产量、产值将会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农林剩余物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0万千瓦左右;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总产量将超过300万吨。
3.5%:生物质资源是地球上唯一的可再生碳资源,全球年产1700亿吨生物质,利用率仅3.5%。其实,主要达到5%的利用率,就相当于目前全球石油利用总量。我国每年产生7亿吨秸秆,其中2亿吨就地焚烧,每年有2亿多万吨林地废弃物未被利用。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