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生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02:22

  试图通过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若干重大研究,以期形成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立足国情、立足当代,勇于进行理论创新。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没有过时

  我们可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分析来说明这一点。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的理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关于雇佣劳动和资本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等等,并不因为资本主义后来进入到国家垄断阶段而消失其科学性和理论价值。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三卷时已经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新变化,如股份制的问题、托拉斯和垄断组织的问题,因而出现社会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扬弃,出现资本主义无计划状态的某些克服。但是他强调,这种转化仍然是在资本主义限制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虽然它有一些新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并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当代劳动价值论已为知识价值论所取代,剩余价值理论已为利润是组织管理生产报酬的理论所取代,国家的干预已彻底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新的中产阶级已经消除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等等说法,都是非科学的。实际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的提升,并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失效,而是劳动价值论正确性的证明。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本身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是科技劳动而不是被物化的各种生产设备。各种最先进的设备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而是价值的转移。劳动价值论(包括脑力劳动对价值的创造)是正确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仍然是存在的,仍然是多出于必要劳动而为资本所占有的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就没有利润。创造剩余价值的仍然是劳动(包括科技劳动)而不是科技本身和各种先进设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并没有消除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虽然它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之间的矛盾,而是在世界范围扩大了这种矛盾。因而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仍然是有生命力的。

  2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一些局部地区战争频仍,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图谋加剧。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概括已经过时?这是在21世纪社会主义进程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国际格局的总体判断,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思想。假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已经过时,那末作为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也就失去了现实的时代价值。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邓小平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世纪之交国际国内的复杂变化进行了精辟分析,作出了科学判断,深刻指出:“尽管天下仍很不太平,但在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一重要论述,完全符合世纪之交国际格局的现状和21世纪世界变化的趋势。21世纪的时代主题所以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取决于这样几个内在因素:其一,随着世界民主独立力量的发展,一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将愈益凸现,并且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人类在多极化格局中将赢得更多的和平环境和发展机遇。其二,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追求发展特别是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人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将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课题。其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无可回避地必须调整现存的生产关系乃至政治上层建筑,否则难以生存。改革和调整将继续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中的主潮流。人类在改革与调整潮流中将创造更多的相互开放、共同发展的机遇。总之,21世纪的世界,将是沿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不断前进的世界。处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切重大战略问题,只能以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最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实践性、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历史使命对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开辟前进道路,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真正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各种形形色色的自由化思潮及错误倾向,决不允许指导思想上存在多元化。我们党历来批判怀疑论和取代论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于国情或已经不灵了的错误思想。我们党始终坚持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正确主张。

  第二,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特别强调要以发展的观点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存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存答案的任务”;“不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把握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探求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从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努力不懈地同主观主义作斗争,并把主观主义看作是我们革命队伍中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它。在反对主观主义方面,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既反“左”又反右,更主要是反“左”;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经验主义,特别是批判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某些个别结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来照搬照套的做法,坚持不用本本去框实践,而是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第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着重体现在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几次重大飞跃上。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第二次飞跃是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历史转折关头,恢复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全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次飞跃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的过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规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是在新世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战胜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强大思想武器。

  3 保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时代生命力

  第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的法宝。无论当今世界局势会发生何种变化,无论在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会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二,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领先地位。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格局多极化局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文化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党自觉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沿,前瞻未来和发展趋势。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掌握认识世界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便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清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及时了解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中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对策,把握机遇,加快我们自己的发展,同时要大胆地广泛吸收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用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魄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新形势下新情况、新矛盾,深入研究治党治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中始终处在时代的前沿。

  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立足于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抓住解决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要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新的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学习人民、尊重人民和代表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概括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来自于实践的新思想、新认识而向前发展。

  第四,要努力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而奋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她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一切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考虑问题的基本点;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我们的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解决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基本纲领的辩证统一,既要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又没有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述,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的现阶段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要着眼于最高纲领的未来,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最低纲领,以实现党的纲领为追求、为动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次飞跃,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论断,把对发展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次飞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安定,刘振英,何加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999年)[N].人民日报,1999-11-18.

  [5]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