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文化复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42:02

 “和谐”社会与文化复古

政府当今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官员要以人为本,社会要关注“民生”。“和谐”成为了热门名词,这个提法比“稳定压倒一切”的“稳定”亲善了许多。

“和谐”社会之前,我听过很多“某某”社会的提法。民主社会、自由社会、平等社会、法制社会等,这些都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感觉和谐社会却与众不同,好象西方国家没有提出过,这一价值是来源于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这种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有,很多人甚至确信如此,要不然当今文化复古之风就不会这么盛行。官方倡导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再认识,民间热捧国学,显然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好回应。总理访日,专门要去孔子学校,中常委成员为国际道德经大会主持开幕,地方官员要搞尊孔仪式,建圣贤塑像。官方的表态如此明显,这风一吹,民间顿起巨波。有很多人在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文艺复兴,他们一下子从古代典籍中发现了祖先经世治国的法门。于是主张在学校里教经、读经,主张“捍卫”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主张“儒教治国”,文化回归。社会上沾点国学的书都能热卖。

历史现象总会出现两次。上个世纪初也有一次文化复古,但很快就消灭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之中。那时候有辜鸿铭、章士钊、梁启超、胡适、鲁迅,他们有过论争。

有人会认为这是无谓之争,你读你的希腊、罗马我读我的四书五经,互不干涉;广东人吃粤菜,湖南人吃湘菜,口味不同选择不同而已。但这是在个人选择层面。

在社会层面上文化之争实际上是价值之争,因为国民对一种文化所包含的核心价值的认同会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先驱们大力引进西方文化,就是要倡导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价值。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才在国民中树立了这样的价值观,那就是:民主优于专制、自由胜于压制、要平等不要特权、要人道主义和人文关爱不要王道和残暴。而这些价值,正是人类的普世价值,它们超越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阶级,是人类共存、和解与发展的基石。

如果以普世价值的标准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选择。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民主、自由、平等、非暴力、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对个体生命的关爱的部分就应该弘扬;反之,文化之中的专制、对思想精神的束缚、等级制度、权威主义、不人道的部分就应该批判和摈弃。

以此标准判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是多还是少?是应该弘扬的多,还是应该批判的多?鲁迅在遍览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后看到了“吃人”的真相;顾准在审视了中国与东方专制主义相对应的文化后下了判语: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是发展不了现代民主、法制的。我看,中国以儒教为主的文化中,更多的是压抑人性、扼杀自由、维护专制的文化,从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根本开不出自由、民主之花。

今天的社会文化现象,官方默示下的文化复古,不是部分人的好恶选择的小问题,而是会无形地损害国民的基本价值观的问题。

看看一直以来热播的帝王剧集,《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明帝国》,尽是对专制独裁者的美化、对穷兵黩武者的歌颂,似乎在告诉人们,在专制制度下也能实现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梦想。这样,是否正在损害国民对于民主与专制的价值判断呢?

看看热卖的《于丹论语心得》,把论语中的价值说成是“主流”的,“仁”、“中庸”与“和谐”的思想一脉相承。甚而美化那些克己复礼、各安其分的礼教。这一事实,是否正在损害国民对于压制与自由、特权与平等的价值判断呢?

五四运动高呼打倒孔家店,千辛万苦在国民中建立的新道德、新价值正在面临着这场文化复古的挑战。这是文化的倒退,是新一轮的愚民。

诚然,产生于吾土吾民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具有天生的亲和力,其中也包含着指导今世乃至全人类奉行的普世价值。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正是人类普世伦理所秉持的原则吗?那么,“和谐”的提出也应如此,它应包含着从中华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即是:强调和平而非暴力、强调对人的尊严的重视而非蔑视、强调对不同意见的宽容而非压制。“和谐”就好象中国古代墓葬中的一枚金戒指,今天把它拿出来,仍然闪耀光彩。但是文化复古的做法就好象把戴着金戒指的木乃伊也般出来,大加赞颂,指着尸臭说芳香,指着腐朽说鲜活。

“和谐”,这个名词从一个政治层面被提出来,它的内涵是什么?如果它代表着新价值、新道德,则将导致政治上的进步;反之则导致保守。

对“和谐”的理解,首先它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发生冲突,没有不同意见。在历史上,在许多压迫性的社会中没有发生冲突,没有不同意见,这种情况不是建立在善意、平等以及各方意见妥协的基础之上的,而常常与人民的恐惧、愚昧和没有权力相连。

其次,“和谐”不意味着状态停滞。因为当今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权利意识正在加强,其利益诉求需要政治改革建立一个能够使各方达成表达、理解与妥协的框架。

根据这两点观察,我们的官方和社会是如何理解“和谐”的呢?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我们有没有致力于让社会各个阶层自由地表达不同的意见呢?有没有致力于加强每一个人的权利意识,进而努力在政治上建立一个真正能够让各方表达诉求、协调利益的框架呢?

如果构建和谐社会导致文化复古,导致以文化差异的理由拒绝西方文化,导致以价值观差异拒绝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其结果就是民主政治改革上的保守,裹足不前。这是谁愿意看到的前景?又是谁不愿意看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