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点难点舆论引导中积极有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5:24
□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党委政府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主流舆论引导要求越来越高,地方党报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地方党报应是地方党委政府处理和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设性力量,是地方民众了解和表达热点难点问题的可信任渠道和地方社会舆论反映和引导热点难点问题的引领性平台,地方党报对此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地方党报要努力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发布热点难点新闻的“拟稿人”,社会公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代言人”,地方社会引导热点难点舆论的“引路人”,从而在热点难点舆论引导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热点难点舆论引导应有清醒的认识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社会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常常导致“小事不小”、“大事更大”;地方党委政府对热点难点问题报道的管理能力逐渐提高,赋予媒体以更多的自主权。这也对地方党报的热点难点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公众对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关注,参与程度越来越深。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社会转型矛盾的凸显期。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热点难点问题多。而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日渐成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关注,任何一个在之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件,都有可能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掀起巨大的波纹,形成“一呼百万应”、“一呼千万应”现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截至2009年11月10日24时,网络跟帖使用超过100万次的网络流行语有10个,其大多与热点事件有关。如“躲猫猫”(云南晋宁县青年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与狱友“躲猫猫”时撞墙)达3845万次,“欺实马”(网友杜撰出来的一个新物种,表示对杭州飙车案中交警认定肇事车速为“70码”的不满)1902.6万次,“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面对媒体的舆论监督,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这样反问记者)1608万次;“你是哪个单位的?”(对于记者就第十一届全运会跳水金牌是否内定的提问,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继红的第一反应是——“你是哪个单位的?”)383.36万次,“跨省抓捕”(王帅在上海发帖曝光老家河南灵宝市政府非法征地,灵宝警方迅速认定远在上海的发帖者,并跨省追捕,将数千里外的王帅“捉拿归案”)100.5万次。
党委政府对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重视,管理能力越来越强。
长久以来,地方党委政府对媒体报道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多是采取“瞒”、“捂”、“堵”的方式,至多内部发舆情、刊内参。但在网络时代,任何信息都可能在网络上传播,瞒不住、捂不住、堵不住。所以,在新媒体条件下,如何对媒体进行热点难点问题报道的管理,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经验的总结,管理能力越来越强。
在包括热点难点问题在内的舆论引导中如何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这一命题,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环境越来越宽松,管理越来越科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2010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长期以来,“不明真相”和“别有用心”一直是一些政府部门用来抵制民意、搪塞监督的借口。2009年8月,云南省陆良县发生一起煤矿与村民因施工纠纷引发的冲突,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类似突发公共事件时,不得随意给群众乱扣“刁民”、“恶势力”等帽子,禁用、慎用“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别有用心”、“一小撮”等形容词。表现出地方党委政府转换官方话语体系和处事思维的大胆探索,推动了以群众诉求为中心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创新。
应该说,这样“正面”的例子越来越多。如金华市所属的武义发生企业爆炸事故,本以为当地宣传部门会想方设法阻拦,想不到武义宣传部门对采访很支持:“要用《金华日报》的权威报道占领舆论的先发阵地。”2009年4月份,金华唯一不锈钢带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投资3.5亿元,占地145亩,于2006年正式投产,2008年1~10月,企业实现产值6亿多元,上交税收900多万元,拥有员工约500人,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该企业申请破产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金华日报获知信息后马上介入采访。本来以为,这样的“负面事件”在采访中肯定会阻力重重,但想不到的是从金华市委宣传部到金东区政府,从金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到企业主,一路绿灯。这既说明了相关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开明,也说明政府、企业主应对媒体的能力增强。
主流媒体对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重视,引导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主流媒体,党报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直面临“报与不报”的困惑。随着地方党委政府对热点难点问题报道管理能力的增强,“报与不报”上升到如何报好的问题,从而对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是和群众利益关联度高的报道,越能牵动群众的心,其辐射面越广,影响力也越大。只有“关注群众”,报道才能被“群众关注”。而热点难点问题正是群众所关注的,也最需要舆论引导。在热点难点面前,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要做到不失语、不乱语。失语就会失权,失去话语权和主动权;乱语就会添乱,给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添乱,给改革发展大局添乱。失语和乱语都是地方党报的失职。因此,地方党报要提高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舆论引导能力,善于发现和敢于触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新闻传播规律对社会热点难点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
对热点难点舆论引导应有准确的定位
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是地方的主流媒体,面对地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
应是地方党委政府处理和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设性力量。
所谓建设性力量,就是党报应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处理和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帮忙者。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积极搭建地方党委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专业工作者专长,为地方党委政府处理与化解热点难点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应对危机的新闻传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如有一次,金华市所属的兰溪市芝堰风景区发生山林大火,过火面积1200亩。金华日报记者刚去采访时只是想写一个普通的火灾报道。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火距一个名叫樟坞村的村庄仅200多米。记者马上改变采访思路,从这个细节入手,详细了解了面对大火当地政府如何指挥、部署,全村百姓如何转移、自救。以《山林大火中,兰溪打赢樟坞保卫战》为题报道了这次火灾事件。这是从突发事件中挖掘出积极向上的力量,把所谓的“负面新闻”做成了正面新闻、主流新闻,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政府的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
应是公众了解和表达热点难点问题的可信任渠道。
地方党报,应是民众了解和表达热点难点问题的可信任渠道。
这就需要地方党报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使地方党报成为社会公众的知心朋友、贴心人,社会公众有什么心声随时向地方党报倾诉,有什么社情及时向地方党报反映。
应是地方社会舆论反映和引导热点难点问题的引领性机构。
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放弃了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作为地方最权威的媒体,地方党报要积极介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社会舆论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切实承担起引领社会舆论的职责。
地方党报要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要健全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对热点难点舆论引导应有积极的作为
态度决定一切。地方党报在热点难点舆论引导上,只有积极才能有为有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使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都信赖。
着力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发布热点难点新闻的“拟稿人”。
一个时期以来,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控制信息流动、统一口径,成为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的思维定式。不少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简单化处理,能不发的就不发,不得不发的情况下,多是以一个类似于简讯式的通稿交给新闻单位照发。其结果是不仅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也使媒体缺少个性,影响传播效果。
作为新闻传播的专业工作者,理应比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更懂得新闻传播规律,也对受众的心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地方党报的新闻工作者,要根据地方党委政府处理和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路,承担起原由有关部门拟定通稿的任务,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社会公众,以更好地体现地方党委政府的意图,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更好地实现“上情下达”。
着力成为地方社会公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代言人”。
新闻媒体有着与地方党委政府所不同的信息渠道,能了解到地方党委政府所没有了解而又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也有可能是平常所疏忽的信息。而作为信息提供者的社会公众,其政策水平、表达水平等都有一定的局限,如对有的问题不知向哪个部门投诉,不知有关问题的政策和法律规定。而地方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能、工作开展情况,比一般的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对地方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有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地方党报要在地方党委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把社会公众所反映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及时传递到合适的部门,更好地实现“下情上达”。
金华日报市民援助中心发挥舆论的优势,多年来积极传递和反映市民的意见和呼声,成为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被市领导誉为“第二信访室”,并得到了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金华日报》的《天天援助》栏目被评为浙江省新闻名专栏。
着力成为地方社会舆论引导热点难点问题的“引路人”。
在互联网条件下,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主张,包括不理性的情绪、虚假的信息,都会被网络聚合、放大,形成舆论热点,甚至成为影响全局的“大事件”。因此,地方党报要在热点难点问题上善于研判,准确把握,积极介入,快速应对。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出现的谣言,要快速、准确、透明地发布相关信息,使谣言和小道消息无滋生的温床,从而催生出真实权威的主流舆论;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出现的误解和质疑,要尽可能提高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并通过权威访谈、专家访谈等形式,反击错误言论,纠正认识偏差,消除疑虑和迷惑,以积极健康的声音引领舆论;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出现的偏颇和非理性现象,地方党报要积极发挥主动设置议题的功能,引导受众的关注点,把社会舆论中带有倾向性的情绪化、非理性言论,引导到朝着有利于解决事件的方向发展,以有序理性的声音引领舆论。
如前文提到的金华唯一不锈钢带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事件,刚开始时谣言四起:有的说董事长吴文刚卷走几个亿出逃了,有的说他自杀了……供应商、债权人、企业员工对此人心惶惶。金华日报记者迅速介入采访,于申请破产的第三天(2009年4月22日)就在《金华日报》上刊出了近2000字的报道《金华唯一钢带公司申请破产引人关注》,就企业申请破产的原因、政府在处置过程中的态度和行动、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等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报道特别强调:企业主不但没有出逃、自杀,而且对读者表明了他的态度:“做人得有良心,大部分债权人都曾帮助过我。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所拍卖的资产如果不够还债,我照样会赚钱还他们。”这一报道,不但为澄清事实、批驳谣言、疏导情绪、稳定人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处理相关事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此后多家本地或外地的媒体介入报道,都以《金华日报》的报道为基调,起到了很好的“把方向”、“定调子”的引领作用。■
(作者陈东系金华日报社总编辑,杨子平系金华日报社新闻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