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热点难点 深入解疑释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00:34
——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
时间:2010年07月01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编者按: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该书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七个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出版后,在理论界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高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我们将分两期刊发他们撰写的书评和体会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今天推出第一期。
一本贴近百姓心坎的书
李 捷
自2003年起,中宣部理论局每年都会编一本叫做“理论热点面对面”的通俗理论读物,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堪称理论读物中一个叫得响亮的品牌。这一系列读物今年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呢?拿到《七个“怎么看”》,我就急于看个究竟。一口气读完,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莫过于这是一本贴近百姓心坎的书。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问题选得准。这本书选择了七个“怎么看”来展开,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关注关切的问题。据编者在出版说明中所说,这七个“怎么看”,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出来的,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从人民群众每日每时的现实生活中,调研梳理出来的。
例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难题,许多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怎样实事求是地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又怎样切实解决其中突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两大难题,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要求给予有说服力的解答。其余六个问题,如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也都是如此。没有面向实践、面向群众的理念,没有这番调研梳理的功夫,便不可能像这本书那样,做到理论关切、实践关切与百姓关切的统一。
第二,距离拉得近。说理从哪里展开,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选择。理论书往往是从概念展开,历史书常会从史实展开。这本面向大众的通俗理论读物,继续走着特色鲜明的路径,从身边直观的社会现象展开,从时下典型的现实对比展开,从每天遇到的常人小事展开。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理论与百姓的距离,使理论张开了可亲可近可学的笑口,忧百姓所心忧,想百姓所能想,答百姓所要答。
例如就业难,该书首先捕捉到一个新情况,即眼下热议的“招工难”。那么,“招工难”又怎么会反映就业难的问题?仔细看下去,原来“招工难”有其特殊的一些原因,而且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并不是就此表明就业难有了根本缓解。相反,我国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难有大的改变。这样,就把令人一时困惑的谜团一下子解开了。但是,该书并没有就此止步,继续谈了几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包括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中没有群众,心中没有读者,心中没有生活,是不可能像这本书那样,做到同普通百姓近距离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
第三,道理说得透。理论读物难的是把道理讲透,通俗理论读物要把道理讲透就更难。这本书说理的一大特点,就是从直观现象入手,但不局限于现象,而是力求通过道理的分析,层层剥笋,引导读者最终达到对事情本质及趋势的认识。而且,该书既不单单讲大道理,也不单单讲小道理,而是从小道理入手,逐渐引入更加宏观的层面,注重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使读者最终能够明了大道理。
通俗不等于肤浅,浅显不等于浅薄。该书在面对房价高居不下这个复杂问题时,首先集中讨论了一个问题,即目前房价到底有多高。随后,又从投资推动、资金推动、地价推动和制度原因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房价过高的原因。一般来说,追究原因到此也就可以了,但该书并没有止步,而是又进一步指出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在住房领域的反映。笔者对这个问题没有专门研究,但就所接触过的材料来说,能够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解答如此复杂的问题,又能令人比较信服的,并不多见。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对大量事实的把握,没有对百姓生活的熟悉,是难以做到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成为百姓能看、爱看的书。
第四,文风显得实。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舒服,因为它有很平和、平实的文风,说话平易近人,以理服人,不摆架子,不兜圈子,不说空话。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可信,因为它有很朴实、扎实的文风,说话有根有据,不遮掩,不回避,不浮躁,不虚夸。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亲切,因为它看问题用的是老百姓的视角,讲道理用的是老百姓的语言,举例子用的是老百姓熟悉的事情,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所以说,好的文风,可以增进理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我说,这是一本努力贴近百姓心坎的书,集中反映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理论研究宣传方面的生动体现。衷心祝愿这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喜爱,成为走进人心、打动人心、温暖人心的好书。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
衣俊卿
“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已经成为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刚刚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依旧保持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和针对性强、说服力强、感染力强的特点。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此前相比,今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把这一系列读物一贯坚持的民生视角更加集中、充分地展示出来。这首先就体现在,它集中围绕着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等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展开。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民生问题专辑”或者“民生理论专辑”。深入分析七个“怎么看”的阐述,不难看出,其中十分鲜明的民生视角不仅对于阐述人们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至关重要,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众所周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推动理论大众化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上,特别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途径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一般说来,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更多地集中在理论宣传、宣讲、解释、论述的通俗化,以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视野,探索大众化的多维途径。其中,从理论的内涵方面来看,民生视角对于推进大众化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所展示的鲜明的民生视角,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一是生活世界的视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理论的重要进步之一,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强调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然而,在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的问题上,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我想,民生的世界是最重要的生活世界,与民众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种重要的民生问题,应当是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索特别关注的问题。不难看出,生活世界的视角正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根本所在。在每一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中,民生问题都是主要聚焦点。讨论群众所关心、所渴望解决的各种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这是在说他们自己的事情,在讨论他们自己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进而,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具体的民生问题中加以探讨,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理论是他们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心声,增进对党的理论的共识和认同。
二是人文关怀的视角。对生活世界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必须有旗帜鲜明的人文关怀。就是说,提出问题只是理论分析的开始,关键的是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在这一点上,“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它把积极解决相关民生问题,即改善民生作为理论探讨的宗旨。以《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七个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分析,都按照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展开:揭示相关现象对于群众生活和社会和谐所造成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的理论认识、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等。在这种分析中,把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怀,特别是解决相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政策措施,用具体的、贴近群众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这种对于民生问题的人文关怀同近年来党和国家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许多具体实践和举措是相辅相成的。正是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文关怀视角,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群众中有了坚实的根基和土壤,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可能,并获得了生命活力。
三是群众主体的视角。通常人们思考和解决民生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这当然是必须的。但如果仅限于此,不从更高的层面思考民生问题,就会不知不觉地把群众简单地等同于被动的同情对象,把对民生的人文关怀简单地变成外在的理论关照。我们发现,《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在这方面有独特的思考,在关注民生问题的物质生活内涵的同时,开始思考民生问题的更高层次的价值内涵。它不仅在问题的探讨中尽量避免理论说教或外在灌输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与群众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于民生问题所包含的价值问题的自觉思考,对社会公正、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等的关怀,对普通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例如,在分析房价过高问题时,不仅讨论了这一问题对于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还特别强调“高房价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明确指出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情绪的焦虑,成为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加剧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再如,在分析就业难的问题时,该书明确强调“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明确指出“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等等。可以说,正是因为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真正抓住了人心、赢得了群众,也极大彰显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中央编译局局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李成旺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敏锐、关注时事,富有激情、求新求异。帮助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务。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尝试。
针对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该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对就业、教育、就医、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这些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大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疑释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能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责任感。该书抓住了这些问题,适应了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同时,该书繁简得当,通俗易懂,现实案例解剖生动,理论分析条理清晰,通俗而不失理论深度,简洁但又说理透彻,将针对性与可读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拉近了理论与大学生的距离。
思想的力量与方法论智慧的凸显。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该书所涉及的七个问题,回答清楚并不容易。它之所以具有说服力,就在于它不是武断地做出结论,而是以“思想的力量”、透彻的理论分析做到“以理服人”,处处体现着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智慧。首先,它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问题。该书既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又不回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样就准确把握住了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次,它坚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该书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从国内、国际背景等多个角度,客观公正地分析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成因,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再次,它注重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既指出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又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既指出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又说明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既使读者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又给人以信心和希望。正因为该书始终以思想的力量和方法论智慧来回答问题,才充分展现了科学理论的魅力,为大学生科学认识这些问题提供了示范。
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展现。通读该书,我们会感到,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忱,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情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该书特别强调,如果不能及时使人民群众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不能正视并积极解决问题,就必然会成为加剧社会矛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这显示出作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该书对问题的科学分析,更让读者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一定会有乐观而美好的前景。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这对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操,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该书不失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难得的好教材,相信它一定会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直面现实生活 展现理论魅力
韩 宇
几年来,“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读物早已成为我们大学生熟知的“老朋友”。它用朴实的语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用科学的回答解开我们的思想困惑,为我们打开了了解社会的窗口,也使我们从中学到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当在期待中翻开刚刚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在坚持“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一贯风格的基础上,选题更集中、更鲜明,语言更鲜活、更平实,堪称理论大众化的又一成功之作,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又一“无声老师”。
第一,紧扣时代脉搏,切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密切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而且勤于思考、思想活跃。面对当前快速发展、深刻变革的社会,我们对很多理论和现实中的问题感到疑惑,期待有人帮助我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从缤纷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精心撷取了七个热点问题——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高房价、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这些问题来自实践、源于生活,都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大学生十分关注、经常讨论又备感困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可谓想大学生之所想。因此,一翻开目录我们的“眼球”就被牢牢抓住了,吸引着我们一直读下去。
第二,说理透彻亲切,引起大学生思想共鸣。选定了“疑”和“惑”,关键就在于怎么来“解”和“释”。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强,不喜欢被灌输、被说教,如果道理说不清楚、讲不透彻,就难以让我们真正信服和接受。而《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确确实实把道理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它对每个问题都实事求是地说清楚现状、由来和成因,中央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目前解决的进程,今后努力的方向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逻辑的力量与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以鲜活的语言吸引人,以生动的故事感动人,以深刻的道理说服人,很好地达到了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增进共识的效果。
第三,编排形式新颖,符合大学生阅读习惯。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样式,就不可能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在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可谓是匠心独运,富有创意。七个问题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如“小处方的大影响”、“从‘蜗居’走向‘安居’”等等,使读者看了眼前一亮、一目了然。书中许多章节的开篇均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或以群众的思想疑惑为由来打开话匣,然后再从“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解决”等几个方面顺着读者的思路,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如抽丝剥茧,环环紧扣,鞭辟入里。同时还穿插了大量图片、图表、数据,设计了知识点、网友提问、观点·声音等小栏目,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形式活泼多样,使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版面设计既大大增加了信息量,又彰显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总之,《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思想性、知识性和通俗性的有机统一,为我们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提供了难得的好教材。同时,它也启示我们:理论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提高自身修养、辨明理论是非、走好人生之路。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理论大众化的精品力作 基层宣讲的重要帮手
高丽荣
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实现科学理论的大众化,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理论需求、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必然要求。“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成功典范。这一品牌的最新成果《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又付梓问世了。该书在保持前几本读物一贯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理论与群众“零距离”的“面对面”,进一步凸显了其鲜明的百姓视角、百姓立场、百姓话语、百姓情怀,为开展基层宣讲工作提供了得力的帮手。
实现理论大众化,首要的就是要紧紧抓住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不能回应人民群众实践需求的理论,不能解答人民群众思想关切的理论,是不可能冠之以“科学”之名的。理论宣讲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宣讲工作的受众是普通群众,相对于抽象的理论问题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身边的问题,是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在选题上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所回答的七个问题都是当前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以往相比,问题抓得更精了、更准了,这有助于把问题说得更细致些、更深刻些。把这些问题在理论上讲清楚了,人民群众就会减少一些困惑和疑虑,增添一份理性和信心。因此可以说,这本书体现了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惑的责任意识。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讲工作中要改进文风,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学养,还要求作者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透彻明了地把理论传递给广大读者。《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这本书,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去说话,实现了理论宣传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高超的理论驾驭和表达能力。可以说,它既是一本可以让人掩卷沉思的理论读本,又是一本让人读后齿颊留香的美文。可以想象,在市民党校、周末大讲堂这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平台上,无疑会成为最受欢迎的理论辅导读物。
实现理论大众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引导群众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最忌讳从理论到理论,因为群众最关心的是理论的应用,是问题的解决。科学理论要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所接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最终还在于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这本书,不仅提出和阐释了七个“怎么看”的问题,更详细回答了七个“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入解读,对各方面实际工作进展和成效的交待,对解决问题的前景的展望,使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激发同心同德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热情和干劲。这是基层宣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本书所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几年来,我们充分运用“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读物开展基层宣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它已成为基层宣讲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年这本书一定会受到更加热烈的欢迎,因为它是名副其实的为老百姓写的书,是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的书。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党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