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22:30

《离骚》(节选)

【教学重点】

1、积累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鉴赏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一、课前热身

**对联:

1、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2、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4、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5、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主;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6、泽畔行吟,五月孤中沉月夜;离骚寿市,三闾遗恨弃秋风。

**知识梳理:

1、注音并解释:

    帝高阳之苗裔(   )兮           朕(       皇考      曰伯庸

摄提贞      于孟陬(   )兮        庚寅(   )吾以降(  

皇览       揆(       余初度兮

肇(       锡余以嘉名             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        之以修能       扈(        江离与辟芷(   )兮   

汩(          余若将不及兮   朝搴(        阰(       之木兰兮   

日月忽      其不淹       兮          草木之零      落兮

恐美人       之迟暮                    骐骥(   )(   )以驰骋兮  

      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   )与菌(   )桂兮

岂维纫夫蕙(   )茝(   )      彼尧舜之耿介         

既遵道         而得路           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      人之偷乐兮          岂余身之惮(        殃兮

恐皇舆(   )之败绩             及前王之踵(       

荃(   )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谗(   )而齌(       

余固      知謇謇(        之为患兮

初既与余成言       兮           后悔遁        而有他

伤灵修之数(       

2通假字:

例句

假借字

本字

意义

离骚

 

 

 

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

 

 

 

来吾道夫先路

指九天以为正兮

 

 

 

3、古今异义:

(1)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             。今义:                

(2)夫唯捷径以窘步(古义:             。今义:                

(3)春与秋其代序(古义:             。今义:                

(4)纫秋兰以为佩(古义:             。今义:                

(5)路幽昧以险隘(古义:             。今义:                

(6)恐美人之迟暮(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3)纫秋兰以为佩(                      

(4)来吾道夫先路(                      

(5)杂申椒与菌桂兮(                     

(6)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7)不抚壮而弃秽兮(                    

5、文言虚词:

(1)加点的“以”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惟庚寅吾以降                             肇锡余以嘉名

                                       B

      忽奔走以后兮                             又重之以修能

      纫秋兰以为佩                             乘骐骥以驰骋兮

                                       D

      指九天以为正兮                           路幽昧以险隘

(2)加点的两个“与”含义和用法同否?(   

  A.扈江离与辟芷兮                       B。恐年岁之不吾与

(3)加点的“之”哪一项不全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恐年岁之不吾与                           又重之以修能

A.                                     B

    惟草木之零落兮                           昔三后之纯粹兮

    彼尧舜之耿介兮                           岂余身之惮殃兮

                                      D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伤灵修之数化

(4)加点的两个“其”含义和用法同否?(    

A、日月忽其不淹兮                       B、春与秋其代序

(5)加点的两个“乎”含义和用法同否?(    

A、何不改乎此度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加点的“而”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不抚壮而弃秽

C、既遵道而得路                         D、忍而不能舍也

E、后悔遁而有他

6、一词多义:

(1)修:

又重之以修能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守战之具

(2)度:

    皇览揆余初度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

(3)及:

及前王之踵武

徐公何能及君也

(4)惟:

    惟草木之零落兮

惟庚寅吾以降

(5)故:

    夫唯灵修之故也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广故数言欲亡

(6)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反信谗而齌怒

烟涛微茫信难求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7)固:

固众芳之所在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7、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

  (1)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

  (2)肇锡余以嘉名

译文:

  (3)摄提贞于孟陬兮

译文:

8、文学常识:

  (1)屈原:名     ,字    。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楚辞”这一新诗体的创始者和代表着,其代表作       ,重要作品还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      、英国      、意大利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楚辞》:       编辑的以屈原作品为主的继《     》后的又一诗歌集。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     ”字的新诗体,世称“    体”或“    体”。

  (3)《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我国古代最            诗,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      主义的传统。文学史上常以“风”、“    ”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    ”来概括《楚辞》。

  (4)相传我国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        就是为纪念屈原在农历        投江而死而设立的,他的家乡还建有屈原祠和屈原墓。

9、古代常识:

兄弟排行:伯(也孟)、仲、叔、季

每季三月排序:孟、仲、季

考:称已死的父亲。妣(   ):称已死的母亲。

10、通向现代文:(注音、填字、解词)

苗裔(   )  庚寅(   )(   )  重听(   )  细菌(   )  驰骋(  

遁世(   )  骐骥(   )(   )  困难(   )  飞扬跋扈(   )  蓦然回首(  

污言秽语(   )  狭隘(   )  接踵而至(  

众说                          众生          (绪、叙)   进退    

      养生息(修养、休养)    汨罗江(   )   汩汩(  

复辟(   )   开辟(   )   宿将(   )   三天两宿(   )  星宿(  

拾人牙        唯唯                  精竭虑   肆无忌           博引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

揆(   )情度(   )理:

耿耿(   )于怀:

桀骜(   )不   

党同伐异:

恒河沙数(   ):

拾人牙    

寅(   )吃卯(   )粮:

口诵心惟:

如丧考妣:

謇謇直言:

肇事:

摩肩接踵:

二、品味鉴赏:

**整体感知课文: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诗中比喻(或指代)什么。

(1)汩余若将不及兮                 (2)恐美人之迟暮              

(3)昔三后之纯粹兮                 (4)固众芳之所在              

(5)杂申椒与菌桂兮                 (6)路幽昧以险隘              

(7)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8)恐皇舆之败绩              

2、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重点,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

 

 

 

 

三、延伸拓展

(一)阅读《渔父》完成1-5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屈原:                                                               

渔父:                                                                 

2、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                           

渔父以“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                                          

3、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

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

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不相同

E、“察察”、“汶汶”、“皎皎”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4、你认为渔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5、本文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抒发了屈原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橘颂》,完成题目: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注释】

    〔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习惯。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素荣〕白色花。〔曾枝〕繁枝。〔剡(yǎn)棘〕尖利的刺。〔抟(tuán)〕通“团”,圆圆的。〔文章〕花纹色彩。〔烂〕斑斓,明亮。〔精色〕鲜明的皮色。〔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姱(kuā)〕美好。〔嗟〕赞叹词。〔廓〕胸怀开阔。〔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秉德}保持好品德.〔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失过〕即“过失”。〔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梗〕正直。〔可师长〕可以为人师表。〔像〕榜样。

屈原所颂之橘有何特点?借此特点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九章。涉江》,完成题目: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固将愁苦而终穷      

(2)乘鄂渚而反顾兮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芳不得薄兮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译文:

(2)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译文:

3、诗中作者用“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来表明自己的意志,《离骚》中类似的诗句是哪一句?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诗与《离骚》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用“余幼好此奇服兮”领起全篇,然后用瑰丽的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来揭示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

B、诗中记叙流放旅途,不是着力描写景物,而是着力写诗人的主观心绪。这是借景抒情,用客观环境的艰难衬托主观意志。

C、诗中特意提到接舆、桑扈、伍子胥和比干这四个历史任务人物,是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决不变心以从俗,粉身碎骨也心甘。

D、“乱曰”是全诗的总结,用两类不同事物来比喻光明与黑暗、正直与邪恶势不两立,揭露贤士远离黑白颠倒的黑暗社会。

(四)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题目。

    屈原作为楚国的名门贵族,“出则应对诸侯”,而以“博闻强记”著称,自然首先会受到这种外来的影响。他虽是南方人,老子和庄子的同乡,但其思想的主流却是北方的“儒”学。他的许多言论,简直同孔子、孟子、荀子无异。他尊崇尧、舜、汤、文、武之道,主张“依前圣而节中”,想要“就重华而陈辞”,他认为“孰非善而可服”。他把“美”与“善”混为一谈,而与“恶”相对待,致力于“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本”。凡此种种,都是很正统的儒家思想。即使儒家内部由于侧重点不同而产生的分歧(或侧重“仁”、“义”,或侧重“刑”、“法”),在屈原的思想中也有反映。他一方面吸取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泛爱众”,和以民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主张“民生各有所乐”,来同反对人道主义的封建专制主义相对立;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荀子“使百吏畏法循绳”,以求“国常不乱”的法治思想,主张“明法度之嫌疑”,以使“国富强而法立”。他就是用这一套来要求楚怀王的。同时他也用这一套来抵抗和他同乡的两个更伟大的哲人老子和庄子的影响,到底不曾高蹈风尘,与渔父同游,而始终保持着与现实环境的紧密联系,在企图力挽狂澜的同时,忧谗畏讥,竞于群小之中,求进不得而终于忿恚自沉。

请根据这段文字和所学过的《离骚》有关内容,简要阐述屈原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题目。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③《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④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⑦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⑧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1.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请解说这句话的含义。

 

 

2.请对第⑤节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阐述。

 

 

3、第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请纵观全文,分点概括。

 

 

4.根据本文内容和有关文史知识,请举例作简要阐述(二选一)。

(1)“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2)“艺术创造”“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

 

 

答案:

二、品味鉴赏:

**整体感知课文: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诗中比喻(或指代)什么。

(1)汩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美人:代指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3)纯粹:比喻品德纯正、完美  (4)众芳:比喻群贤。

(5)申椒:比喻贤良之臣        (6)路幽昧:比喻国家前途昏暗

(7)荃:比喻国君              (8)皇舆:指代国家

2、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重点,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

屈原既注重内美修洁,又注重外美修饰。注意外美修饰,所以要塑造采摘花木、披挂香草、高冠长佩,集众美于一身的形象。“奇服”、“衽秋兰以为佩”既是屈原追求外美的表现,亦是洁身自好的象征。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直、善良、忠诚、公正无私、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这些美德和情操,才是高尚的、美好的人,反之就是卑鄙丑恶的小人。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在《离骚》里具体表现为赋于抒情主人公美名、美德、美政理想,并以美人、美物等来象征明志。如:美名——肇锡余以嘉名;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政——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美人——恐美人之迟暮;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凡此种种,随处可见,课文中的自我修饰也是他高洁美好的品德和情操的象征。

三、延伸拓展

(一)阅读《渔父》完成1-5题

 (一)1、屈原: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凝滞于物不能与世推移。

2、人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稳。

人不能凝滞于物,而应与世推移。

3、B、E

4、渔父是逃避世俗人物的代表,他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物。他对屈原说的话代表了一种逃避世俗的观点:与世浮沉,引退自全。

5、抒发了屈原坚持真理、不肯同流合污、不肯随波逐流的感情。

(二)阅读《橘颂》,完成题目:

橘在作者笔下有着“独立不迁”的坚定,“廓其无求”的襟怀,以及“淑离不淫”、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这种咏物喻人的手法让此嘉树与作者一起,“参天地”而映古今,永树在万代读者的心中。这是我国古代诗歌第一首咏物诗,借橘述志,以物喻人,通过赋细致描写,通过比来象征,使表达的意思更深刻、含蓄。

(三)阅读《九章。涉江》,完成题目:

1、(1)不得志。   (2)登   (3)任用    (4)靠近

2、(1)我要遵守正道而不犹豫,即使陷入重重黑暗,到死也不悔改。

(2)世上混浊肮脏,没有谁了解我,我正向高处驰骋而不回头。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献身理想,至死不渝。用美好事物比喻自己的品行,想象奇特,充满浪漫色彩。

4、C

(四)、屈原的思想主要包括:①儒家以民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法家“使百吏畏法循绳”,以求“国常不乱”的法治思想;③联齐抗秦、举贤授能、以法治国的美政理想。

(五)、答案:屈原的《离骚》等篇章中显露出的尖锐个性(1分),就是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邪恶势力激烈的抗争和反击(2分),更是他把忠君爱国与坚持个性剥离、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的痛苦纠缠之后,个人愤怒的喷发(2分)。

   (提示:理解这句的含义,关键是抓住句子中“锋利”、“切割”、“开剥”这些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锋利,尖锐的个性;对社会的切割,是对社会的抗争和反击;“开剥”,字面的意思是分开剥离,这里是指把“忠君爱国”与“坚持个性”相剥离,是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的痛苦纠缠,让个性充分彰显。答到核心词语便给分。)

2.答案:(1)内容(或情感)上(2分)《离骚》从人的角度、立场来表现个人愤怒。《诗经》表达的是集体愤怒、道德愤怒和俗世精神。

   (2)技巧(或表现手法)上(2分)《离骚》:自设情节,象征和隐喻(或系统性设喻)。

       《诗经》:比兴手法。

   (3)成就(或影响)上(2分)《离骚》:伟大的人格精神,绝大的艺术创造。

       《诗经》:整体伟大,每一首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说不上“伟大”。

       (提示:这题是考查学生整体阅读和提取、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的。分类要恰当,概括要全面准确,表达要精简扼要,答到核心词语就给分。)

3.答案:整体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连贯,大气磅礴(2分);语句饱含感情,痛苦、绝望、愤怒、坚忍的屈原的形象跃然纸上,酣畅淋漓的抒发出作者对屈原无限的崇敬和颂扬之情;局部词语的使用具有鲜明驹形象性和袭现力,如“泪流满面”、“掩面痛哭”,以形写心;如“面向风雨”,既扣文题,又用双关,意蕴丰富,文韵隽永(2分)。

   (提示:表达效果的赏析要紧扣文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语言特点应该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表意和抒情相结合,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相结合,抓住重点,综合分析;分析时要贴近原文,适当举例。)

4.答案:这道题比较开放;目的既是检查学生理解文旨、解答问题的能力,又是检测他们能否沟通新旧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更是对学生人文知识背景(或语文素养和思想文化水平)的检测。前一题主要谈屈原的人格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后一题重在谈屈原诗歌的艺术创造对后世的影响。两题覆盖面较广,自由度较大,但答题一定要扣住每题的主题,观点明确(3分),条理清楚(1分),举的一两个例子和观点统一(2分)。

参考答案:

   (1)屈原身上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影响到后来的许多人,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精神的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比如,他的忠君,曾得到汉代的司马迁,唐代的杜甫等的肯定崇敬;他显现的独立人格,又得到唐代李白的深深敬佩。

   (2)屈原诗歌的表现手法为后代诗人继承发展,但就整体艺术成就而言,没有人能够超过厢原。如《离骚》中以香草美人来比喻政治抱负和理想的手法对后代的影响,像曹植的《美女赋》、杜甫的《佳人》、苏东坡的《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句子等。又如幻想、夸张等浪漫主义的手法,对李白、李贺等诗歌创作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