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倒缘何众人推(金台论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21:35

墙倒缘何众人推(金台论道)

李舫《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27日   17 版)

  最近,在不少网站,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分享郭德纲事件的完整视频,发表观点。这段视频全长1个多小时,内容繁杂,相信很多人就是耐着性子也未必有心情看完,他们有些只看到视频的标题就急于分享,有些虽只粗粗浏览便匆匆发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原本未必喜欢相声,也不是郭德纲的粉丝,而在郭德纲事件发生之后,却简单地采取与媒体相对立的立场,他们甚至根本没有了解过事情的真相和始末,便妄做判断,做了挺郭一族。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立场的草率、态度的偏激?

  当然,年轻人任性叛逆、追求独立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坦率地说,我认为是公众对媒体公平失却信任。“媒体批评”丧失判断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已成为当下中国舆论生态的一个独特存在,特别是手中掌握话语杀伐大权的电视媒体,在郭德纲事件的前后表现得尤其鲜明。

  曾几何时,就在传统曲艺一度低迷、人们追问中国相声路在何方时,一匹黑马杀入曲坛,语惊四座。

  从“非著名相声演员”开始,郭德纲就有意无意地为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贴上“俗”的标签,正是他这种发自民间的草根情怀、这种朴素宽厚的泥土气感染了观众,也感染了媒体,使得他一夜成名。

  但是,客观地说,在我、相信也在大多数观众的心目中,大红大紫的郭德纲仅仅是一个懂得天道酬勤的相声艺人,一个会讲笑话、语藏机锋、深谙观众心思的年轻演员。对于走下天桥的传统相声来说,他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自身来路的一次深情回眸,他的风格,却未必是中国曲艺的一个“华丽转身”。

  那么,到底是谁推动郭德纲完成从“非著名”到“著名”的跳跃?坦率地说,是媒体。翻开当时的报纸、杂志,我们不难看到,能够跳出“非著名”这块“新闻肥肉”的媒体少之又少。

  那么,又是谁推动郭德纲从“失言失德”到“缺德门”的跌落?不客气地说,也是媒体。翻开这些天的报纸、杂志,我们也不难看到,在一片挞伐声中,能够客观公正评价郭德纲相声艺术的媒体已少之又少。

  有人说,灾难是新闻的盛宴。一颗炙手可热的新星、一个意味无穷的“门”事件,何尝不也是新闻的盛宴?特别是在网络扩容、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制造者。郭德纲也许秉性忠厚,也许投机取巧,在这场盛宴中,已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些媒体在策划和制造“郭德纲”这个新闻产品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变成了利益的合谋。这些利益,说穿了,就是点击率、收视率、订阅率、发行量。这些利益,使一些媒体忽视新闻事实的判断,新闻价值让位于新闻排名。

  如果说该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训,我认为,郭德纲和这些媒体都该自省。从一名整日为糊口而奔波的小演员,到一位名震四方的相声表演艺人,郭德纲这一步跨越实在太大了,名不符实的高度和盛誉让他难以自持,直至遭遇墙倒众人推的尴尬,这是一夜成名的代价。有时候,我甚至假设,在艺术的峰路上,如果郭德纲能够一步一步地行至山巅,即使再陡峭的山崖、再坎坷的山路他也定会惕然自醒。而对于媒体来说,他们应该反思,反思给予公众人物过多的荣誉时的私心,反思为利益所困所惑时的私情,反思墙倒众人推时的私愤,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就在他们将某些热点人物捧上天时,那些自由落体必然会跌落原处,这是滥用公平的代价,天上掉下来的可不一定都是馅饼。

  我以为,以“墙倒众人推”为表象的舆论生态和社会风气值得重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门艺术,再大到一个行业,人心之乱、风气之乱、舆论之乱,都是祸起萧墙的根由。客观的道德标准、理性的新闻法则、健康的舆论生态,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今天,是否还有人记得郭德纲在相声中曾经引用的这句话?知往方能鉴来,但愿这句话对大家都有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