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论道(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59:05
茶道中的道家理念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 达官贵人、 富商大 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 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 求其极,很违情肯理, 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 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 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 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 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 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 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 巴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 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 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 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 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 大批名茶。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 会习俗。贡菜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 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 位。
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 的德行。反之,贡茶坑苦了老百姓。
为了贡茶,当此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 茶之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被强奸,生出一个畸形 地:贵族茶道。条被装金饰银,脱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 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 气派。
贵族们不仅讲“精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 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用“称水法”一锤定 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 费多少民脂民膏。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 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到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 财。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 位乃洱”。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 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 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 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 。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 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 其存在价值。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 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 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靖州苗族一绝的果线茶
前些时候我赴湘西靖州苗族自治县,跟随当地一位好友到该县童家寨采风,中午在一家姓向的苗家憩息。女主人很热情,要我们坐在桌子边,称“请喝我们的果线茶。”说完立即一边燃灶烧水,一边拿出海碗放到了桌子上,每只海碗边搁置了一把长柄调羹。接着从小厨柜里捧出了一只硕大的瓷坛,从里面撮出一瓣瓣呈紫青色的玩艺,均匀地放置到两只海碗里。一会儿,灶上的水烧开了,女主人提着这壶水冲向海碗里,碗里的枯叶渐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一瓣瓣枯叶慢慢地舒张开来了,接着变成了一只只小动物,有的像鸟儿,有的像鱼儿,这些“小动物”还在水中忽上忽下地“游弋”着。
目睹这神奇的变化,我的眼睛不停地眨巴着,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便把费解的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好友。善解人意的好友便摇头晃脑地开始为我释疑解惑:这叫作果线茶,是当地苗家人款待客人的佳品。这种果线茶的制作原料和方法独具一格,每到秋末,这里的苗家妇女就会忙碌起来,在自家的柚子树上采摘下一只只碧绿幽青的柚子,把这些柚子皮整块剥下,接下来凭着自己的神功绝技,用锋利的小刀将一瓣瓣柚子皮切成小片状,然后把这一小片片的柚子片进行艺术加工,将其镂雕成一尾尾栩栩如生的鱼儿、一只只呼之欲出的鸟雀等,并一一放置在竹篾盘里,端到阴凉通风处风干,风干后掺入少量的茶叶收藏到瓷坛里并密封。每当有贵客光临时,热情好客的她们便会撮出一些放入海碗中,沏入用柴火刚烧开的沸水。只需瞬间工夫,茶水便呈翡翠色,“鸟”呀“鱼”呀什么的开始“遨游”着,饮者先是欣赏,然后慢慢品饮,待茶喝光后,就用长柄调羹把这些“鱼”“鸟”吃下。好友说到这里,不无自豪骄傲地说:“这种果线茶乃是靖州一绝啊。”
听罢,我禁不住拍案称奇。再仔细瞅着海碗里的“鱼跃”“鸟飞”,是多么的赏心悦目啊,我真不忍心把它们喝下,但终究要入喉的。待茶的热气渐渐消散后,我才执起久搁在海碗边的这把长柄调羹,一匙一匙地慢条斯理品饮着,花费好长一阵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将这香甜扑鼻的果线茶饮完,包括最后吃掉这些“鱼”“鸟”。
茶韵
韵者味也。茶韵即各种茶的独特的韵味或风韵。
善于品茶的人,都讲究欣赏茶韵,特别是名茶的独特韵味。如“铁观音”,有香高而秀、蜜底兰香的“观音韵”;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的“岩韵”;台湾“冻顶乌龙”有味浓甘润的“喉韵”;“凤凰单枞”有天然花香的“山韵”;“龙井茶”的香气清鲜而持久,有滋味甘美醇厚的“风韵”……品味和鉴赏名茶的这些独特的韵味,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文人学者中多品茗行家。[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谈到武夷岩茶的韵味:“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拭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拭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只故。”袁枚在浅酌慢饮中,把武夷岩茶比作美玉,把龙井和阳羡茶比作水晶,说明它们的韵味各有独到之处。[宋代]范仲淹《和章珉从事斗茶歌》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诗人对武夷茶推崇备至,把武夷茶比作仙茶,评为天下第一。“斗茶味兮轻醍,斗茶香兮薄兰芷。”他夸赞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寓意深长,倍增茶韵。
古代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对于茶的韵味常有评论。陆游称颂铁观音的独特韵味是“舌根常留甘尽日”。[清代]陆次之说:“龙井茶,真者甘香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这个评语探幽入微,没有对龙井茶独特风韵的深刻体会,似得不出如此高论的。
鉴赏各类名茶的风韵,像名茶的行家那样,需要在幽静的氛围里,慢慢品尝,仔细体味。如此才能进入[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的奇妙境界:“细啜襟灵爽,微吟耻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