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门学者”到“三出学者”(金台论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2:49
从“三门学者”到“三出学者”(金台论道)
杨雪梅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31日   17 版)
你知道什么是香蕉猪吗?在广西涠洲岛,由于大量的香蕉成熟后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或者喂给猪吃,于是这里的猪被叫做香蕉猪。如果不是到涠洲岛进行国情调研,常年身处国家最高学术殿堂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恐怕是不可能知道这个特殊的称谓的。
从表面上看,今天的学者从未如此接近大众的生活,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为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发言平台,一些学术的话题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关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也希望听到学者的声音,可是我们的影响力与权威性却大不如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并不真正知道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比如一些学者的观点和言论总被公众质疑替有钱人说话、替既得利益者讲话。比如一些在大城市搞经济研究的学者接触的都是大企业大老板,但企业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就很少知道了。房价到底高不高?国家的惠农政策下一步该怎样走?我们的教育、养老、医疗体系该如何规划?面对许多急需破解的难题,我们的学者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并不令人满意。
开始于五年前的国情调研并不是心血来潮。正如社科院的领导所说,现在许多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主要是博士毕业生,他们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再到单位大门的“三门学者”,学富五车却普遍缺乏在基层锻炼和工作的经历。许多研究人员习惯于面对着书籍和电脑搞研究工作,出门在外往往也有人安排衣食住行,到了基层甚至不知道怎样解决吃饭、住宿、乘车这些日常问题,更别提和民众打成一片了解国情了。
国情调研做好了,“三门学者”就可以变成“三出学者”——出信息,出对策,出思想。何谓出信息?有新内容的材料才叫信息。如果你的材料是空洞无味的,是陈芝麻烂谷子,一点新鲜内容都没有,那就不是信息。所谓出对策,就是把具体的办法、具体的思路、具体的政策提出来。对策出得对不对,对具体的工作是有影响的。出思想就是更高的要求了。国情调研不光要提出怎么办,还要在出对策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解决深一个层次的认识问题,这就要出思想。要对收集上来的信息加以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升概括,升华为思想认识。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世界关注的“中国模式”,可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显然对之关注不够、研究不够,理论上的贡献少之又少。有的学者谈起西方的经典理论头头是道,可是讲起中国的国情却模棱两可。有时他们将中国的发展估计得过高,有时又会估计得太低。事实上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后,我们才会知道,在中国没有应对所有困难的灵丹妙药,也没有脱胎换骨的魔术。我们既不可能在旦夕之间解决所有的困难,也不可能被各种困难立刻压垮。
说起国情调研,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党的光荣传统,想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想起延安时期大批年轻知识分子到陕北的田间、窑洞进行国情调研的情境。今天,虽然大环境不同了,但广大的农村、遥远的山区、变化的城镇依然需要我们学者们发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中国知识分子走出书斋俯首亲近脚下土地的脚步,依然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