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民族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45:42

敌人可以消灭我们的肉体,但不能征服我们的灵魂。

这是一句格言,同时也深信,这是一名真正军人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军魂,更是一个民族面对外来征服暴力是所表现出的不屈民族之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时光回到69年前,1940年的5月16日,在那场伟大的全民族抗战中,一位不屈的中国将军和他的部下,经过殊死血战后全部倒下了。中国勇士用自己最后的一滴血,染红了弹痕累累的战旗,给残阳涂上了最后一抹鲜艳色彩。面对反抗者的遗体,曾经趾高气扬的侵略者感受到了震慑,他们不再讥笑他们眼中一向轻蔑的支那人了,而是以真正对手的高规格厚葬了将军。万里长空,处处舞英魂,历史也就此刻下了一个伟大民族英雄的名字——张自忠将军。

了解张自忠将军的事迹,我已年过三十岁了。那个晚上,那个深夜,一个人对着一台电脑,一口气读完了将军的生平故事,泪水开始慢慢朦胧我的眼眶,到后来是忍不住的无声咽泣。古人云,掩卷长涕。冥冥之中,我似乎也触摸到了将军的在天之灵。说实话,到了我这个年龄,生命中感动的成分好象越来越少了。感觉一下子回到了追风少年,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激动得哭了。看《焦裕禄》,忍不住又哭了。自那以后,记忆中廉价的眼泪就打住了,我为我的成熟而庆幸。而那晚的那一刻,“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的心曲一下子涌了上来,我希望将军泉下有知,这首歌也是送给将军的。

一支西北军,在古老的燕赵大地纵横驰骋。一支二十九军,又伴随着大刀进行曲挥响了中国军队在长城脚下、在芦沟桥畔的抗日号角。张自忠这位高大的齐鲁汉子,在动荡的岁月里也怀着强兵救国的梦想走了上投笔从戎道路,出自于这支光荣的部队。自从军的那一天起,命运就注定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虽然出道较晚,但凭着个人修养和很快崭露出的军事才干,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与提拔,在中原大战中一举击败了与其姓名一字之差的、张治中所率领的蒋军精锐,传为美谈并名扬天下,为他续写一生传奇拉开了帷慕。不幸的是,积弱积贫的百年中国历经桑沧,他的个人命运也毫无例外地被一起卷进了汹涌的激流之中而动荡起伏,最后划上了一个悲情英雄的叹息句号。

在长达十几年的抗战中,在血与火铸就的光辉历程中,每位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涌现出无数前仆后继的华夏儿女。每一位知名的,不知名的,如青松,象小草,都应该被我们记在丰碑上,永远活在大家心里。而张自忠最让人动容的,最催人泪下的,就是他身为集团军司令,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级别最高的军职上。而且他的死不是偶然的,是他在主动向前、向前、再向前的意识支配下,一心力求战死沙场的必然结果。从容就义难上难,慷慨赴死何所易?张自忠的慷慨赴死,是经过了长期的痛苦心灵煎熬,他要用自己的死,来努力证明自己的拳拳报国心,要留清白在人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张自忠这位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当年也差一点被人误读为汉奸。行伍出身的背景、派系林立的山头、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时势造就的条件,这些乱成一团麻的各种情况、因素掺合在一起,让他别无选择,完全有可能一辈子背上遭人万世唾弃的骂名。以宋哲元为首的二十九军并由其为班底组成的所谓冀察政务委员会,夹在中日紧张对峙的狭缝里,成了全面战争爆发前的可怕前哨。就在37年的春天,日本人一反常态,盛情邀请华北地区的军政长官宋哲元到日访问,用上了欲擒故纵的麻痹伎俩。老于世故的宋哲元投石问路,委派张自忠前行,结果是敏感时期张自忠被印上了亲日派的烙记。“七七事迹”爆发了,整个事件过程是佟麟阁战死,宋哲元带主力撤到了保定,其实只真正打了四天,京津要害就拱手让给了日军。而张自忠在此当中扮演的角色,是在7月28起接替宋留给他的空缺,负责维系残局并幻想着与日方的调停,至到9月只身一人逃出虎口。

丢城失地,这个责任谁来担当?报界送给他的头冠是“张逆自忠”,与张学良的“不抵抗将军”并无二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是宋哲元故意让他留下来背人受过?还是张当时确实是主和派?到现在还不能细说事实真相。不过可以认定,包括张自忠在内的二十九军,在“应战不求战”大局思想支配下,一度仍最大限度以委曲求全企图延缓战争到来的最后时间,从而失去对局势地清醒判断,导致缺乏全面抗战的足够决心与做好全面军事斗争的充分准备,这从何沣基要求主动出击而张自忠下令阻止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

但有此来推定宋、张不是爱国军人,二十九军不是抗日雄师,就大谬而特谬。张自忠面对舆论诘难曾痛心疾首表示:谁是民族英雄,将来看事实吧!用不着削发明志,大概从那一刻起,将军就抱定重上战场后的必死决心。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一切。在那场著名的枣宜会战中,在给副手冯治安留下“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做好做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必死诺言后,将军义无反顾带领孤军向襄河东岸进发了。在南瓜店经过反复肉搏冲杀,在留下最后一句“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遗言后,如长虹卧波,将军含笑沙场。

蒙受了委曲,没有向母亲抱怨,是张自忠的胸襟坦荡所在。把军人的荣誉看得比生命还宝贵,是张自忠力求死战的原因所在。国家不国,何以家为?是驱使张自忠玉石俱焚的动机所在。舍小家,为大家,是张自忠血战殉国的高尚情操所在。在大敌当前的危机时刻,他没有私心杂念,没有象宋哲元要“给西北军留下一点家底”一样,没有如诸多想保存实力的人一样,奋勇当先,舍身成仁。

他死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死在最看不到黎明曙光的黑暗里。但他死得其所,死得光明磊落。陈天华蹈海殉国,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张自忠又何尝不是“我以我血荐轩辕”?忠烈精神在他身上得到最完美体现,永彪史册,光映日月。

将军的忠骨被迎回山城后,老蒋扶柩痛哭,这也许是老蒋一生为数不多的几次真实落泪之一。传说日军怕误炸将军运输途中的棺木,甚至一度停止了飞机轰炸,我也宁可相信这是谎言中的一丝真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一片悲情中,张自忠的死也许让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抛下了派系之别、党见之争等等,促使中国人更加团结如一了,他们擦干了眼泪,同仇敌忾,重新拿起了战斗的武器,为迎取民族的独立而光荣战斗着。

伟大的民族不屈精神万岁!抗日先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