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份责任迎难而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8:21
 
 ——访地铁2号线东延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于宁

  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迅猛,大家享受轨交带来的方便之余,可能不知道每一个站点的建设都会遇到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于宁,2号线东延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每天的工作重点就是迎难而上,想法子解决问题。

  四线换乘,困难重重

  于宁博士毕业就接手了世纪大道4线换乘枢纽车站的现场管理工作,这个项目土建造价约为1.2亿元,装修造价约为4500万,还需要考虑与周边开发地块相结合施工,对于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庞大而又艰巨的任务。世纪大道车站是2号线、4号线、6号线和9号线四线交汇站,轨线交叉呈“丰”字形组成。4条线路在世纪大道站的土建施工、装修施工、机电安装工程等等的协调管理,让于宁忙得晕头转向。

  “那个时候老婆生孩子,自己又生病,每天单位里有几十个协调会要开,很多次我都是挂着盐水到现场开会,吃住在单位也是常有的事情,每天开车跑工地,要开近百公里。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建设世纪大道站第一个遇到的难题就是,要改造已经运营的4号线和2号线的世纪大道地铁站。改造到什么程度?改造时要不要停运?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停运是有利于施工质量和速度的。但是,于宁和同事们想到的是,一旦停运,那得给居民带来多大的不便呀!但是如果不停运,这又会给4号线和2号线的乘客带来很大的不安全。停也不好,不停也不好,到底该怎么办呢?

  于宁和同事们积极同各方面商量,经过反复探讨论证之后,他们决定,不停中有停。那就是让整个4号线畅通,但经过世纪大道地铁站时,必须停,这样通行和施工才能两不误。

  “麦莎”抢险记忆犹新

  施工中人不出事故,不等于老天爷不给人找麻烦。对于“麦莎”抢险的经历,于宁的形容只有2个字——可怕。2005年8月5日,“麦莎”台风裹着骤雨,袭击了地铁工地。

  听到外面呼呼的风声和哗啦啦的雨声,于宁半夜从床上跳了起来,问朋友借了辆车,直奔工地,疾风骤雨实在让他睡不着了。由于马路上的积水太深,于宁的车直接进水了。“当时那么大的风,那么大的雨,根本就叫不到车。我等了半天实在没办法,把车就扔在了大连路隧道口,准备自己走到工地上去。”走了两个多小时,于宁遇到了警察,心急如焚的他,激动地跑上去求助。警察听说他是去勘探地铁现场后,立马开着警车送他到世纪大道的工地。

  “当时只想着防风,没有想到有那么大的雨。都是我们缺乏经验啊。”于宁说,到了现场,他看到轨道下面已经有很深的积水了,积水不能没过轨道表面,不然列车行驶就危险了。他们开始组织用水泵排水,抢险的同志们,有的把自己的毛巾拿出来吸水。一会儿一百多条毛巾成了小小抽水机、挡水坝。眼看着水流还不断往里面灌,一些同志索性拿来了棉被。终于,当第一辆列车驶来前,水位控制在了轨道下面3公分,列车可以平稳驶过,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一口气。

  精心筹划、破解难题

  2006年起,于宁除了负责世纪大道4线换乘枢纽的现场管理工作外,还负责2号线东延伸工程的全线技术管理工作。工作性质、内容、出发点的不同,使得他要在不同的场合变换着角色,这没有难倒他,反而使他觉得“知微见著”,并且认为技术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使现场更加安全、便捷地施作。本着这样的原则,针对2号线东延伸工程工期紧、难点多的特点,他精心安排筹划,逐一攻克难关。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工程自2006年开始筹划建设,于宁虽然身兼两职,但是他还是尽力抽出时间全程参加了该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等多个重要阶段工作。根据该线的特点,他多次与设计院等相关单位一起优化了车站和区间的建筑、结构等设计方案,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使得施工更趋于合理。在施工阶段,他还参与各专项施工评审、讨论工作,如:施工组织设计、深基坑开挖方案、降水方案、监测方案等,使得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明确了重点、难点和风险源。

  在上海轨道交通以往的建设中还未碰到过重大沼气问题,但是2号线东延伸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地质勘察表明,在该线路上有沼气存在,而且具有分布广、浓度大等特点,为了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于宁组织专家及有经验的施工单位等多次召开了相关方案讨论会,明确了沼气的处理原则、方法。

  “记得挖基坑的时候,工人操作后一股火苗蹿了上来,好危险啊!”于宁说,虽然事先探测过2号线东延伸段有沼气,但是这种探测不可能把所有的沼气分布区域都探测得很清楚,而当时采用预先释放的方法,在东延伸段沿线,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打一个洞释放沼气。不过把沼气先放掉,再施工,也不能保证沼气完全释放干净。“除了要保证人员安全外,我们还得保证机器安全。由于我们的盾构设备都不是防爆的,所以一旦沼气引发爆炸,机器设备就全废了。我们要求相关单位采取强制性保护措施,在沼气区配备报警仪,一旦沼气超标必须撤离。”目前从已贯通的区间隧道以及正在施工的旁通道来看,由于措施得当,基本未发生因沼气而导致的生产质量、安全事故。

  另外,对于近三千米长的无中间风井的区间隧道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还是较少的,这么长的区间存在测量、通风(还受到沼气影响)等影响施工的因素,于宁精心组织专家讨论,多方求教,形成了一套关于长大区间测量、推进、通风以及沼气防治、防范等的方法,并用于工程中,目前这段区间已提前贯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2号线东延伸工程全体参战单位全力奋战,但是在进行施工筹划中却发现,在区间贯通后如果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旁通道施工的话,施工会占用该段区间隧道,那么对于后一道工序,如轨道、触网等的施工就会产生较大的工期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个线路的开通节点推迟。为此于宁大胆提出新思路和优化方案,明确采用新型的旁通道施工用预应力支架,经过多次的设计方案讨论以及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该方案终于通过上海市建科委的评审。虽然方案已经由建科委的专家评审过,但是施工实施与方案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为了保证在铺轨过程中的振动荷载对旁通道冻结法施工影响最小,于宁还是多次开会讨论,明确了铺轨与旁通道交叉施工的多项原则问题,目前2号线东延伸工程已大面积推广使用该新型预应力支架,为确保2号线东延伸工程的顺利实施、开通创造了条件。

  于宁告诉记者:“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上海给了我开阔眼界的机会

  刚进单位的时候,于宁的收入还不及在太原当设计师来得高。很多人都问他有没有后悔过,于宁说:“到上海给了我很多开阔眼界的机会,我在地铁工作中学到的、积累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于宁是学土建出身,但是作为一条线的技术负责人,不仅要对土建熟悉,还要对机电、装修等有所了解。虽已拥有博士学位,但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平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书籍和科技期刊,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对得起这个岗位;由于平时的付出与积累,他还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整理、总结,形成可操作性的知识,再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时光荏苒,经过组织的培养锻炼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于宁从普通的现场技术管理岗位做起,身经百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最近于宁获得了“2008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实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的荣誉。于宁常说:他是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在从事着这份工作,是企业的知遇之恩,使他能在地铁建设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全力施展自身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