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2009热词,民意的在场与权利的失意(中国青年报 2009-12-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31:18
    站在2009年年末回望这一年,心中多少感慨!媒体搜寻了一些本年度里流行的关键词,试图以此来梳理、概括这不平凡的一年。许多年后,只要想起这些热词,或许就会想起激昂与沉思同行、迈进与踯躅并存、快乐与烦恼交织的2009年。(12月9日新华社)

    新华社梳理出的年度“热词”,从总体看较为全面,它既让我们看到一年来的宏大叙事,比如,“60周年”“大阅兵”“保八”“气候变化”等等,还让我们看到微小的个体叙事,比如“偷菜”;它既让我们重温热闹和喧嚣,又让我们感到寂寞和惆怅;而在其中,尤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隐喻丰富的公共事件,比如“躲猫猫”、“钓鱼执法”、“欺实马”、“楼××”、“被××”……

    对这些公共事件,相信大多数人都记忆犹新,依然保持着关注的温度。但毋庸讳言,回望这些热词,有两个方面不容回避。一是民意的在场,一是权利的失语。先说民意在场,对这些热词背后的公共事件,公民从未缺席,民意一直在场,可以说正是民意的强力介入,这些事情才衍生为公共事件。

    说到民意的在场,这是一个民意勃发的时代,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有点公共性的微小事件,在民意发酵下,都能成为举世关注的公共事件。民意的勃发来自两点,一是互联网的兴起,为民意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种技术性的狂飙突进,直接带给民意聚焦的巨大空间。二是民众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超乎寻常地伸张开来,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没有谁愿意沉默。在诸多事件性新闻面前,民众那压抑良久的表达欲望终于可以凭借网络的发展而喷薄而出。民意从不缺少兴奋点,官员的雷语,各种诡谲的公共事件,“蛊惑”着民意参与,无论是喜是忧,是兴奋还是愤怒,民意都喧哗了,都表达了,都宣泄了。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再说权利的失语。应该承认,民意的在场和表达,本身也是一种权利的伸张和体现,但这种民意是零散的,有些时候就是“散兵游勇”,尽管在民意的集中聚焦和爆发下,有一些个案被或多或少地得到推动,监督取得一定效果,但这些效果得益于权力介入,如果权力不理睬,民意再激动也无济于事。

    通览“躲猫猫”、“钓鱼执法”、“欺实码”、“楼××”、“被××”等年度热词,尤其让人有权利失意之感。表面上每起事件都很热闹,民众抱有的希望都很高,但最终的处理结果都与民众预期太远,很多问责太像“罚酒三杯”了。民意是强大的,但又是孤独的,是落寞的,没有强大的制度支撑,民意尽管在场但并不等于权利就会完全伸张,这无疑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法学家耶林有一句名言,“一切权利的前提就在于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回望2009年度热词,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民意不断参与的时代,我们又欣慰于民众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所谓“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但如何强大权利、落实权利、具化权利,是必须考虑的现实命题。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10/content_2976186.htm

王石川:2009热词,民意的在场与权利的失意(中国青年报 2009-12-10) 王石川:2009热词,民意的在场与权利的失意(中国青年报 2009-12-10) 问题官员复出:民意的在场与缺位 祝华新:消解官场与民意的落差(中国青年报 2009-12-7) 问题官员复出:民意的在场与缺位-王攀的中国笔记-搜狐博客 单士兵:灵宝诽谤案伤害的权利与民意 曹林:尽可能给失意的高考状元一个公平(中国青年报 2009-7-3) 曹林:尽可能给失意的高考状元一个公平(中国青年报 2009-7-3) 人生的诗意与失意 [转贴]中国青年报:“民意”不是永远正确的 廖保平:打着高尚的旗号作践权利(中国青年报 2009-3-27) 廖保平:打着高尚的旗号作践权利(中国青年报 2009-3-27) 记者节:节日与节操———中国青年报刘畅谈记者的权利与责任 诗词话趣12??孟郊的“得意”与失意 修仰峰:“被解决”的教育乱收费与被漠视的民意(红网 2009-11-12) 第2章 政策的在场与社会的秩序 养老——在场与逃离的鸿沟 傅达林:民意与法律冲突,释疑理所当然(中国青年报 2009-5-22) 律师在场制需要很高的警察支持率吗(中国青年报 2006-4-20) 彭联联:民意调查不是与民意PK(中国青年报 2007-12-13) 彭联联:民意调查不是与民意PK(中国青年报 2007-12-13) 王琳:纳税人权利“公告”的进步与局限(东方早报 2009-12-3) “口”的功能与权利 董月玲:民意的重量(中国青年报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