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当父母而不成为“祸害” -评论周刊·观察-新京报电子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54:09
薛涌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

 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则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罕见的牺牲,甚至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安家买房,首付也大多是父母的钱。

 不听话的孩子领导未来

 不管我们怎样评论这个“父母皆祸害”小组的言行,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他们的父母作为家长是失败的。

 我是1961年生人,差一点成了“五十年代后”,按说也应该养得出“八十年代后”了。只是因为生计漂泊,到1999年小女才出生。从年龄上看,我基本上属于这些“八十年代后”的父母那一代。只是有一点不同:我的女儿才11岁,还没到反叛的年龄,而且从我们现在的关系看,也很难想象她会反叛。

 在讲自己以前,不妨先复述一下在《华尔街日报》读到的盖茨家的一个故事:

 盖茨十一二岁时,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一次,他在饭桌上和母亲争吵得不像话,从来不参与母子争论的老盖茨顺手抄起一杯冰水猛浇到儿子头上。小小的盖茨把被浇透了的头转向一座山一样的父亲:“谢谢你的淋浴!”

 老盖茨夫妇因为和儿子的关系危机,跑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说:“这孩子正在对你们进行一场‘独立战争’,而且最后肯定是他赢。你们要撤退!”夫妇两人听信了此话,家里算是太平。事实上,不仅是家里太平,他们的退却,导致盖茨成为今天的盖茨。

 盖茨的成功,在于他开拓了一个前人几乎没有涉足的领域。这种开拓性人才,未必一定要从小不听话。事实上,一个孩子可以在日常起居方面非常听话,但满脑子仍然充满着挑战性的观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开拓新领域对全身心卷入的要求过高,开拓性人才身上往往有一种“反叛基因”,小时候经常就是不听话的孩子。

 达尔文则是另一个例子。他性情温顺,从不顶嘴。但是,比起盖茨来,他可能令家长更头疼。他不顶嘴不是顺从,而是任凭父母怎么说,自己只管点头,然后回过头去还是我行我素。事实上,他从十岁左右,就开始了对自然的秘密追求,父母看不懂他的内心。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二十一世纪后工业社会的知识经济中,对开拓性人才的依赖越来越大。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越来越要指望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领导未来的社会。

 最近读一本新书,叫《2020年的职场》。作者指出,2020年进入职场的新劳动力,现在正在读初中。看看FaceBook、iPhone、iPad这些发明所代表的时代,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完全无法预想那时将是一个什么世界。到时候,前一代人或者雇主,不得不依赖后一代人或者新雇员的创意。

 这将根本上改变社会和公司内部的权威结构。上对下不能像过去那样下达指令,而要小心地倾听下面的声音。为了准备这样的挑战,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须改变。

 实质上,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多年前,被视为用儒家思想推动现代化之典范的李光耀先生带头警告说:儒家那套强调死记硬背的权威主义教育,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挑战。亚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创造力。

 但是,至少从中国大陆的经验看,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在七八十年代时,似乎更是注重听话服从,乃至有学生对老师集体下跪谢恩的闹剧。

 对“八十年代后”,父母除给他们塞点钱买房子、疏通关系找工作外,对于这个连自己也无法把握的世界根本就无计可施。当你明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却偏要告诉孩子必须这样或那样时,当你用最确定、最不容置疑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孩子却不得不面临着最不确定、处处怀疑的生活时,孩子当然就会觉得父母剥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整个人生。

 所以,我们当父母的,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怎么让孩子听话,而要想想怎么让孩子不听话。我们这些过来人,如果说从生活中学到什么智慧的话,那就是我们最知道自己对生活的判断错过多少次、错得是多么离谱儿。如果孩子能学会不听我们的话而自己探索出条路来,他们的前途则光明得多。

 我们当父母的,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怎么让孩子听话,而要想想怎么让孩子不听话。我们这些过来人,如果说从生活中学到什么智慧的话,那就是我们最知道自己对生活的判断错过多少次、错得是多么离谱儿。

 如果孩子能学会不听我们的话而自己探索出条路来,他们的前途则光明得多。

怎么当父母而不成为“祸害” -评论周刊·观察-新京报电子报 薛涌:怎么当父母而不成为“祸害” 薛涌:怎么当父母而不成为“祸害” 时代热词 - 评论周刊·网评-新京报电子报 时代热词 -评论周刊·网评-新京报电子报 盛洪:“国企再改革”正当其时 -评论周刊·访谈-新京报电子报 生命高于“公共利益” -评论周刊·人文专栏-新京报电子报 盛洪:“国企再改革”正当其时 -评论周刊·访谈-新京报电子报 “被”字声中听惊雷 -评论周刊·人文专栏-新京报电子报 清代的清官标准 -评论周刊·人文专栏-新京报电子报 “吃亏”是一种扭曲的心态 -评论周刊·访谈-新京报电子报 愤青没有什么可怕的 -评论周刊·访谈-新京报电子报 走向社会重建之路 -评论周刊·时事专栏-新京报电子报-重点 用非正常方式走正常渠道不正常 -评论周刊·民间-新京报电子报 灾难呼唤公正透明的社会机制 -评论周刊-新京报电子报 “贷款申遗”不为赚钱为什么 -社论·来论-新京报电子报 追捕纳粹检察官_评论周刊·人文专栏_新京报网 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 -头版-新京报电子报 评论:“父母皆祸害”:无惊悚,不讨论? 中国父母怎么变成了“祸害”? 中国父母怎么变成了“祸害”? 环保部派员赴郴州督察治污 -中国新闻·时事-新京报电子报 湖南邵阳县入党需面试 -中国新闻·时事-新京报电子报 新京报《新知周刊》发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