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怎么当父母而不成为“祸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22:18
薛涌:怎么当父母而不成为“祸害”
薛涌 旅美学者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
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则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罕见的牺牲,甚至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安家买房,首付也大多是父母的钱。
不听话的孩子领导未来
不管我们怎样评论这个“父母皆祸害”小组的言行,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他们的父母作为家长是失败的。
我是1961年生人,差一点成了“五十年代后”,按说也应该养得出“八十年代后”了。只是因为生计漂泊,到1999年小女才出生。从年龄上看,我基本上属于这些“八十年代后”的父母那一代。只是有一点不同:我的女儿才11岁,还没到反叛的年龄,而且从我们现在的关系看,也很难想象她会反叛。
在讲自己以前,不妨先复述一下在《华尔街日报》读到的盖茨家的一个故事:
盖茨十一二岁时,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一次,他在饭桌上和母亲争吵得不像话,从来不参与母子争论的老盖茨顺手抄起一杯冰水猛浇到儿子头上。小小的盖茨把被浇透了的头转向一座山一样的父亲:“谢谢你的淋浴!”
老盖茨夫妇因为和儿子的关系危机,跑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说:“这孩子正在对你们进行一场‘独立战争’,而且最后肯定是他赢。你们要撤退!”夫妇两人听信了此话,家里算是太平。事实上,不仅是家里太平,他们的退却,导致盖茨成为今天的盖茨。
盖茨的成功,在于他开拓了一个前人几乎没有涉足的领域。这种开拓性人才,未必一定要从小不听话。事实上,一个孩子可以在日常起居方面非常听话,但满脑子仍然充满着挑战性的观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开拓新领域对全身心卷入的要求过高,开拓性人才身上往往有一种“反叛基因”,小时候经常就是不听话的孩子。
达尔文则是另一个例子。他性情温顺,从不顶嘴。但是,比起盖茨来,他可能令家长更头疼。他不顶嘴不是顺从,而是任凭父母怎么说,自己只管点头,然后回过头去还是我行我素。事实上,他从十岁左右,就开始了对自然的秘密追求,父母看不懂他的内心。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二十一世纪后工业社会的知识经济中,对开拓性人才的依赖越来越大。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越来越要指望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领导未来的社会。
最近读一本新书,叫《2020年的职场》。作者指出,2020年进入职场的新劳动力,现在正在读初中。看看FaceBook、iPhone、iPad这些发明所代表的时代,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完全无法预想那时将是一个什么世界。到时候,前一代人或者雇主,不得不依赖后一代人或者新雇员的创意。
这将根本上改变社会和公司内部的权威结构。上对下不能像过去那样下达指令,而要小心地倾听下面的声音。为了准备这样的挑战,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须改变。
实质上,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多年前,被视为用儒家思想推动现代化之典范的李光耀先生带头警告说:儒家那套强调死记硬背的权威主义教育,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挑战。亚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创造力。
但是,至少从中国大陆的经验看,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在七八十年代时,似乎更是注重听话服从,乃至有学生对老师集体下跪谢恩的闹剧。
对“八十年代后”,父母除给他们塞点钱买房子、疏通关系找工作外,对于这个连自己也无法把握的世界根本就无计可施。当你明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却偏要告诉孩子必须这样或那样时,当你用最确定、最不容置疑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孩子却不得不面临着最不确定、处处怀疑的生活时,孩子当然就会觉得父母剥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整个人生。
所以,我们当父母的,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怎么让孩子听话,而要想想怎么让孩子不听话。我们这些过来人,如果说从生活中学到什么智慧的话,那就是我们最知道自己对生活的判断错过多少次、错得是多么离谱儿。如果孩子能学会不听我们的话而自己探索出条路来,他们的前途则光明得多。
我们当父母的,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怎么让孩子听话,而要想想怎么让孩子不听话。我们这些过来人,如果说从生活中学到什么智慧的话,那就是我们最知道自己对生活的判断错过多少次、错得是多么离谱儿。
如果孩子能学会不听我们的话而自己探索出条路来,他们的前途则光明得多。
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那么,怎么培养不听话的孩子呢?
老实说,这方面我无个人经验可言。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女儿太听话了。也许这种“太听话”与我们从小教她“不听话”有关。
我们有位同龄的朋友,她父亲曾在一家顶尖的常青藤盟校当校长,算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了。她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从本科到博士,都读的是顶尖的大学、顶尖的课程。她告诉我们,父亲在她上高中时就对她的职业发展指导得很细致,因为父亲无可置疑的权威,她也都主动照着去做。但现在她感叹说,她不该听父亲的每一句话,毕竟人都会犯错误的,都有盲点。你句句照办,就可能误入歧途。日后改正也很困难。
显然,这些话和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满意多少有关。她享受了最好的教育,嫁了个出色的丈夫,也是位非常好的母亲。但是,尽管她有着最好的条件,在个人成就上则默默无闻,面对父亲的荣光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想想桀骜不驯的盖茨,再看看我们这位温和厚道的朋友,从孩子的事业和前途考虑,你是不是希望孩子能更反叛些呢?这也是我们为自己过度听话的女儿发愁的原因。
我们早早就告诉女儿:“你一生的成就,会远远超过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到那里,许多事情只有自己来判断。爸爸妈妈只有尽最大的可能给你一些建议。但是,这些建议中许多可能是错误的。”
仅这么说说还不行。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都要不停地向女儿证明。我每犯一个错误,只要在女儿的理解力之内,我就分析给她看:“看看,爸爸错了吧?你不能全听爸爸的话。要自己想一想。”
在《一岁就上常青藤》中,我特别讲了这样的故事:一天我们夫妻为点小事吵架,有些失控,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我们意识到问题后马上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两人都向孩子申诉,让她判断是非。孩子开始很不适应,但在我们的坚持和说服下,终于认真听取双方的理由,自己则像个小法官一样进行判断。最后她指出了我们各自的问题,还评论说:“看来你们两个都是很好的人,怎么就不能好好相处呢?”父母恭恭敬敬地听取她的意见,满口答应照着去做。家庭危机化解了。那年女儿才七岁。她小小年纪,就直接感受到了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
等女儿11岁时,她有了更大的权威。我吃冰激凌要向她请示。她不批准,我就不能吃。开始她觉得好笑:总是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怎么变得爸爸妈妈听孩子的话了呢?我告诉她:“你在许多事情上,比爸爸妈妈有更好的判断力。特别是在控制饮食上,你特别自律,比爸爸好多了。难道不是谁表现好就应该听谁的吗?”结果,她马上开始认真执行。比如,我在问她是否可以吃冰激凌时,她总是很严肃地问:“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吃的?”我也很认真:“我至少昨天和前天都没有吃。今天太热了。而且我吃了以后马上会去锻炼。”她这才首肯。
几天前,我们参与一个音乐活动,午间时有各种甜食招待。按事先的计划,我们需要暂时充饥一下,两个小时后才能吃午饭。女儿拿起一块甜点心,吃了半块就止住了。我饿得不行,狼吞下一块后,又开始吃第二块。女儿瞪着我难以置信地说:“爸爸,你要吃两块吗?”我二话不说,只好咬了半块停住……事实上,在美国的公立学校中,垃圾食品到处都是,自动售货机就摆在学校的走廊里。大部分家长都为管孩子吃零食而头疼。我们则从来没有这些问题。道理很简单:你不看低自己的孩子,她就会更有自尊、自信,也更有责任。
和孩子平等地讨论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11岁的孩子不能开车,不能选举,甚至不能独立行动,必须有大人监护,也必须听父母的话。我们也经常遇到过必须让孩子听话的情况。但是,简单命令是最懒惰的办法,结果往往造成孩子不情愿,甚至反叛。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孩子平等地讨论。
比如,我们碰到的一个大挑战,就是让女儿练钢琴。女儿喜欢钢琴,可就是不肯练。我们和她谈过许多次:“如果你不想学,就不必学。如果想学,我们就支持你,那就要学出个样子。”女儿也坦承地告诉我们,她不想当职业音乐家,只是希望保持这个爱好。于是我们告诉她,不必一天练三四个小时。但是,即使是业余爱好,一天一个小时或者45分钟还是要有的。否则弹不出个样子,乐趣在哪里呢?她对此没有异议。但是,一到练时,又要找借口不练。我终于坐下来和她长谈:
“我知道你现在很忙,练琴也很苦。爸爸妈妈从来不强迫你干任何事情,是你自己要坚持学下去。甚至爸爸妈妈让你放弃你就会哭。你想要的是结果,但不想为之付出努力。对不对?”
她无奈地点点头。
“不付出努力的人应该得到结果吗?能够得到结果吗?”
“当然不能。”
“好,那你希望爸爸怎么做?爸爸和你讲过朋友家的孩子:她小时候死活不弹琴,最终只好放弃了。到了高中时,她又看见同学弹得特别好,非常羡慕,问父母为什么不让她学。父母告诉她是她自己坚决不学的。结果她很不满地质问:‘你们为什么不像其他家长那样逼我学呀?’”
我接着说,“爸爸当然不会逼你。但你也想想看,如果爸爸不督促你,你即使每周上课,最后还是弹不好,过去学的技艺也浪费掉了。如果爸爸督促你一下,你现在也许不那么舒服,但是你能坚持下去。我现在让你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现在二十岁了,钢琴荒废了。你回首过去十年,你是希望爸爸小时候督促你一下、推你一把、让你坚持下来、进而能弹出优美的曲子呢,还是无所谓,觉得爸爸不必来烦你?站在你二十岁的角度看,你希望爸爸怎么做?”
女儿沉吟一下,马上说:“恐怕我还是希望爸爸督促我的。”
“好,我们一言为定。是你要求爸爸督促你。以后爸爸就每天督促你。你还是个孩子。有小孩子共同的问题。做事难以持久。这时候大人帮助督促一下也是有必要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需要这种帮助。你看看那些奥林匹克运动员:自己花钱雇个教练。教练干什么?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在运动员练不动时大声吆喝,帮助运动员挺过来。现在爸爸就是这种你自己聘请的教练了。”
这就是我们和女儿的关系。
我说很难想象她会反叛,一大原因是她很难找到反叛的对象。孩子当然要听大人的话。但是,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也一天天地在学习如何把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人控制。家长对孩子最大的责任,是不断地让孩子增强对自己生活的把握,让他们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学会运用理性对生活作出重大的抉择。
许多父母成功地培养了“听话”的孩子,把这些孩子推进名校、送上优越的工作岗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把握自己生活的能力不仅没有成长,反而萎缩了。他们变成了听从安排的一代,丧失了自身的生活动力。这,恐怕是父母最大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