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腾讯世界杯推新媒体平台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12:39:30

南非归来,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有些后悔:“我应该带着相机的,到处都是美景趣事,通过微博传到网上,以一个球迷的角度展现非洲。”陈彤认为,新媒体报道世界杯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1998年是BBS世界杯,2002年是图文世界杯,2006年是博客世界杯,今年则是微博世界杯。

“技术创新仍是新媒体发展的最大动力。”陈彤说,新媒体报道世界杯有了许多新模式,视频、微博、黄加李泡;报道的人再也不止专业记者,球迷、现场观球者,他们跟专业记者一样,奉献了精彩的内容。

腾讯副总编辑王永治则认为,更本质的变化不是报道方式的推陈出新,而是新媒体平台化,即多应用、多服务集中于同一平台。

微博与全民口水

面对同样的比赛,娱乐化成为新媒体内容创新的不二路径。

王永治认为,娱乐时代需要互动、参与,需要一个全民发泄、吐口水、狂欢的平台。

新浪网营销中心总经理葛景栋最为乐道的娱乐化样本则是“黄加李泡”。世界杯期间,这档原创节目为新浪带来了约2000万元的收入,差不多一家视频网站的全部广告投放。

今年3月份,世界开赛前3个月,葛景栋与黄健翔、李承鹏聚在一起,共聊“球事”,计划做一档节目。黄健翔与李承鹏觉得,做一档与电视台一样的节目来“评球”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葛景栋也觉得:与其解说足球,不如娱乐大众。

葛景栋说,最后“无中生有”出了“黄加李泡”,嘉宾包括球迷,也包括非球迷,还包括女明星。这档节目的成功出乎葛景栋的意料:20余家电视台、十余家广播电台,以及鼎承、航美等户外传媒转播。

优酷网则打造了一档类似的节目“非球勿扰”,不过仅限于在优酷网上转播。

陈彤乐道的新事是“微博”报道世界杯。新浪通过微博,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包括世界杯嘉年华、线下看球、同城博客组织同城看球等。

新浪无线总经理王高飞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晚2:30开始的次场比赛与首场比赛相比,更多的微博留言来自手机终端。王高飞说:很多人躺在床上看世界杯,用手机互动更方便。陈彤透露:阿德大战期间,一秒钟微博累计更新3000多万条。

王高飞预计:整个世界杯期间,约有40%的微博通过手机更新。他说:“与电脑相比,手机的缺点是不便发泄,长处是随时随地。”陈彤透露:多个关键时刻,比如误判,由于发博量太大,造成拥堵,新浪的服务器多次宕机。

腾讯所凭借的则是“平台”优势。腾讯平台上的产品包括QQ即时通讯、搜搜、门户、微博、QQ空间……王永治说:腾讯的平台手段更丰富,黏性更强。王永治还强调“网络主场”的用户体验,即在互联网上看世界杯,获得亲临现场一样的感觉,比如互动、参与等。

球迷老榕(王峻涛)则更绝。他说,应该这样看世界杯,“打开中央五套,关成静音,同时找开电脑,听黄加李泡的解说,同时更新新浪微博”。

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甚至iPad等多屏幕,同时通过即时通讯、搜索、门户、微博、播客等多产品观看是本届世界杯的特色。

王永治说:媒体进入“立体传播”时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都能接收资讯。

娱乐化困境

当然,立体传播也在带来新的困境。王永治说:每个人随时随地被来自全球的“大事件”绑架,或是被放大的“小事件”绑架,很少回望内心,让个体娱乐化,而放弃理性的反思。

王永治寄希望于常识:如果每个人坚守常识,就能用理性分析外部世界,不仅获得对外界的认知,同时获得对个体的认知。

王永治说,现在大事件的传播就像振荡波一样:第一波是媒体,或者网友将某个事件公布出来;第二波是网友跟进,当事人回应事件,这些内容成为媒体报道的资料;第三波媒体出来的在网上被评论与分析,形成新的振荡,更多的事实浮现水面。

他认为,媒体波状传播的现象不为新媒体条件下独有,但却被加强,原因是新技术可以收集碎片时间,让信息绑架用户。这改变了以前被媒体“阐释”左右的格局。

陈彤说了两点直观感受:以前不同意个人记者之说,但他现在肯定,在信息源发布方面,个人记者与专业记者已各占半壁江山,很多事情,往往先被个人报道,而不是媒体。

他说另外一个变化就是,记者的角色多元化,除了提供专业的新闻报道外,还会把有意思的新闻,甚至花絮通过微博发布,此外,还可能通过博客发一些评论。

陈彤不担心媒体被娱乐化,不担心事件过程被情绪推动,从而无助于理性的形成。他说:绝大多数新闻不需要理性的,比如说某地大火,不需要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