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十李泽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55:34

凤凰网首页|文化首页
[文化热点] [文化时评] [文坛往事] [文化地理] [文化视频]
站内

乘桴浮于海
人生八十李澤厚

有人曾如此诗意地描述上个世纪中国大陆的八十年代:“人们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带着自由的火焰奔走呼号,即使餐风露宿,即使泪洒街头,也在所不辞。”
当年的李泽厚正是那次思想浪潮中的“青年的启蒙导师”。李泽厚的名字无疑也和八十年代捆绑在一起,成为那个年代闪耀的“文化英雄”。
而今天,在一个渐渐遗忘思想家的年代,李泽厚迎来了八十大寿。沿着历史的脚印看去,李泽厚的思想,在这个泥沙俱下的年代似乎仍未被超越。

进入文化首页
时代和它的李泽厚:路漫漫而求索
李泽厚不再被模仿 但未被超越
李泽厚的许多思想,或者已成为“常识”而为大众习焉不察;或者仍被视为“异见”而无法流行;或者引发“又是这一套”的不耐烦;或者直接被更多不关心的大众忽略。这和他说得对不对无关,也许他只是错过了这个时代的人的兴奋点,又或者,是时代辜负了他。但他实在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原创型思想家,既熟知西学,又与本土资源、精神有内在联系。他,不再被模仿;但,仍未被超越。
80年代:李泽厚是思想的启蒙老师
在上世纪70、80年代,李泽厚十年拿出了《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了一代青年的偶像。有人这样概括:在80年代,邓丽君是爱情的启蒙老师,李泽厚是思想的启蒙老师。
90年代:李泽厚告别革命 思想转型
1995年,李泽厚、刘再复的谈话录整理成了《告别革命》一书,在香港出版后引发了广泛争议。李泽厚曾经是革命的积极支持者,“文革”中期之后开始“告别革命”。“我对《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第一句话‘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和阶级斗争哲学产生了怀疑。阶级斗争和革命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也的确是重要甚至主要的历史合理演员,但其地位和作用被夸大了。”
耄耋之年:“精神导师”李泽厚寂寞中独行
那些“活到90岁、100岁”的祝词,对李泽厚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这些只是废话而已。”他似乎活在激流之中的岛,观赏着他人逆流、顺流的生命。
独家对话李泽厚:对未来十年审慎地乐观

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自由而非民主
我曾说中国现在要的是自由而并非民主。香港在英国统治下便有现代法治统辖下的各种自由而并无民主。因之我仍然赞赏康德的政治哲学:遵守法律,告别革命,追求笔的自由,反对枪的自由。康德名文《什么是启蒙》,主题就是追求学者的言论自由”。[详细]
对“当下的年轻人”从不贬抑
对“当下的年轻人”我从不贬抑。“看似平平淡淡,无适无莫,甚至声色犬马,嬉戏逍遥,却可随时挺身而出,坚韧顽强,不顾生死,乐于承担。仍然在特定的‘有’去确认和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去解决‘值得活么’人生苦恼和‘何时忘却营营’与‘闲愁最苦’的严重矛盾。”[详细]
时代的迎合者最近几年已愈来愈多
“时代的迎合者”最近几年已愈来愈多。看其中某些人的各姿态的表现,令人悲惜。[详细]
李泽厚之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成长:小康陷入困顿 师范考到北大
李泽厚12岁,父亲过世。“祖父有很多钱很多地,到我父亲就什么都没了。他是邮局高级职员,自己奋斗,一个月有200多银元。我保留着一个账本,我们家花钱很大方,到月底没剩什么钱。我很小就吃过巧克力、烤鸭什么的。父亲一死,什么都没了。”
母亲靠做农村小学教师勉强送李泽厚和弟弟上学。几年之后母亲也去世了。
由于贫困,李泽厚虽然考上湖南最好的高中,去的却是湖南第一师范。师范学校规定毕业后需当两年小学老师才给文凭,许多同班同学就此当了一辈子老师。李泽厚却考上了北大哲学系。
在北大,李泽厚从来不买牙膏,用盐刷牙,每个月3块钱的补助攒下来资助正在上中学、父母双亡的堂妹。
 学术:与朱光潜争辩 地震棚里写康德述评
50年代,刚从北大毕业的李泽厚参与了美学大讨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论战对手是已经声名显赫的朱光潜、蔡仪等人。
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北京有震感。在简陋的地震棚里,李泽厚完成了《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文革:工资太低够不上“反动学术权威”
“文革”中我是逍遥派。1966年我到北大看大字报,我名字打了叉。无论在哪所大学我都会最早被揪出来,但在学部(社科院),大人物多得很。有人说李泽厚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应该算一个啊。一查工资太低,够不上“反动学术权威”。

求贤:规定每题考试答案不超过500字
拿到试卷,赵汀阳吃了一惊:“他规定答每道题不许超过500字,超过了倒扣分。”成为李泽厚的学生之后,赵汀阳问他为什么这么规定。“李泽厚说,500字还说不清楚,证明这个人脑子糊涂之极。他是考学生的脑子是不是足够清楚。”
漂泊:李泽厚离开大陆 游走美国
断点出现在了20年前。1992年,李泽厚离开大陆,游走美国。偶然的政治局势,联手必然的经济潮流,结果到90年代,“大陆学术时尚之一是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王国维、陈寅恪、吴宓被抬上天,陈独秀、胡适、鲁迅则‘退居二线’。”李泽厚曾总结说,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社会有过四热:美学热、文化热、国学热、西学热。
李泽厚的学生

赵汀阳简介
1961年生,广东汕头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知识论。个人著作:《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个或所有问题》、《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天下体系》等。[详细]
刘东简介
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其教学和指导方向为“比较美学”与“国际汉学”,他著有《西方的丑学》、《浮世绘》、《刘东自选集》、《理论与心智》等。[详细]
赵士林简介
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美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心学与美学》、《心灵学问》、《荀子》等。[详细]
杨煦生简介
主要从事中国宗教思想史、比较思想、欧洲汉学、美学研究。译著有《世界宗教寻踪》(主译)等,主持《伽达默尔全集》中译本美学卷的翻译工作。[详细]
彭富春简介
198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李泽厚教授,198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师从海德格尔晚期弗莱堡弟子博德尔教授。[详细]
对话李泽厚:人间阅尽 阶前梧叶已秋声
谈启蒙:有的人把启蒙过的东西又蒙起来
返回古典要建立在现代性基础之上,不要现代性的古典是种倒退。西方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确是有很多问题。但中国和西方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仍然需要理性启蒙。
10年前我就讲过,有的人是“蒙启”,把启蒙过的东西又蒙起来。我们首先要接受和采纳普世价值,在这个基础之上跟传统结合,返回古典。这才可能开创新的东西,将来对全世界做出贡献。这是我一直讲的“西体中用”,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些东西。
什么都不信仰的人是危险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任何事都干得出来。知识分子完全信宗教的不会太多,因为宗教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我提倡信仰“天地国亲师”,结合传统,再加以现代解释。
 谈信仰:写了入党申请书 又要了回来
人物周刊:前面您说您连团员都不是,但80年代您交过入党申请书。
李泽厚:不是说要提拔我嘛,提拔的话首先要入党。胡乔木、邓力群都要我入党,我不好说我不入。但我知道绝不会通过,因为哲学所对我有意见,我挨过整的,一些领导担心我被提拔了他们的官位保不住。我写了入党申请书,又要了回来。他们再要我入党我就不入了。

谈政治:政治民主不是非得马上实现
李泽厚:“政治民主应该搞,但我觉得不是非得马上搞。我始终首先强调经济发展,而且要‘社会正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搞‘政治民主’。可以先实现党内民主,建立舆论监督机制。不能一下铺开,那就限定几家报纸、刊物可以自由地讨论,至少学术界可以讨论,然后逐步放开舆论。我们可以慢慢走出一条通往民主的中国道路来。”
谈思想:脑科学能解决神秘经验问题
“最近这几年,我特别关心脑科学。我认为21到22世纪,科学的进展将集中于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必须建立在生理学基础上。宗教最根本的是神秘经验,修炼到了一定程度,感觉自己到上帝那里去了。我认为将来脑科学可以解决神秘经验问题,因此也就不再神秘了。这对所有宗教都会是一个大打击。上帝就在你脑子里。我现在相信脑科学中的达尔文主义。”
调查
调查
1.你熟悉李泽厚吗?
熟悉。
一点点熟悉。
不熟悉。
2.你读过李泽厚的哪些书?(可多选)
《批判哲学的批判》
《美的历程》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中国现代代思想史论》
《华夏美学》
《美学四讲》
《论语今读》
《世纪新梦》
《走我自己的路》
《己卯五说》
《李泽厚近年答问录》
《告别革命》(与刘再复合著)
其他。
3.你认为李泽厚被超越了吗?
没被超越。
早被超越了。
不好判断。
用户信息
年龄
18岁以下 19-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学历
中学及中学以下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 博士

有一次李泽厚回国,向赵汀阳提出要去蹦极。那时他已七十岁,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重温、重读李泽厚,也许是种洗礼:与思想对话、与健旺的生命相遇。
凤凰网文化频道 | 编辑:王勇
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本专题主要稿件来源于《南方人物周刊》。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网友:清水溪 发表时间:2010年08月09日 18时56分
李泽厚可能是现在,乃至今后30年内新中国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唯一大师了。但愿这是也许……
支持(2)反对(0)
网友:wangfu064715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30日 14时10分
一代大师,值得尊重!
支持(4)反对(0)
网友:梦有千百度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29日 16时09分
思想家被冷落,是否与国人幸福感降低呈正相关呢?
支持(1)反对(0)
网友:lch_ny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18日 09时09分
是今天的人不认思想家。
支持(2)反对(1)
网友:lch_ny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18日 09时03分
这只能说明你的闭塞,只能说明你没有思想。
支持(0)反对(0)
网友:yzw155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10日 20时45分
李先生,确实称得上是中国当代的思想大师。我希望大家在谈论中国文化的当下,再版李先生的著作。这二十多年我们这个领域确无人超越李先生。
支持(12)反对(3)
网友:正白旗后裔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06日 18时00分
告别革命从而也告别了思想!
支持(4)反对(9)
网友:bingsanyijiao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29日 17时28分
李先生深邃的哲学观点,渗透在学人的生活中。我经常拜读老先生的文章。
支持(4)反对(2)
网友:姚池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25日 16时02分
我拜读过先生的大作《美的历程》,使我受益匪浅!祝先生万寿无疆,还能写出一本好书来。
支持(5)反对(1)
网友:大头白讲白搭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22日 15时55分
李泽厚是我们年轻时就崇拜的美学家。当时朱光潜是权威,因此,感觉李的政治味更加浓一些。还有王朝闻、蔡仪等。
八十年代,是政治模式向经济模式转型的时期,后来九十年代,就是物质、拜金了。人们的灵魂已经被肉欲化了。
支持(15)反对(3)
网友:廖升平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20日 20时53分
我感觉李泽厚还是没有超越他的老师任继愈先生。尽管李泽厚先生显示出非常活跃的一面。而素朴厚重、境界高远则是任继愈先生给人的印象。
支持(4)反对(11)
网友:ldq135315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6日 06时50分

支持(1)反对(4)
网友:hezudaoren510211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22时19分
在金钱决定一切滴形势下,思想家值多少钱呢?
支持(4)反对(16)
网友:信天道人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21时33分
如今这个家哪个家多如牛毛。结果大都是砖家
支持(10)反对(17)
网友:烈火长风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21时18分
《哲学探寻录》一文,可说是《世纪新梦》一书的压卷之作。它反映了作者最新的学理思考和哲学主张。作者以“人活着”这一原始现象作出发点,引发出“天下何思何虑”的哲学可能性,由“人活着要吃饭”的工具本体过渡到“为什么活”的心理本体。“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使用和制造工具是文明的柱石。人活着要吃饭,但人并非为自己吃饭而活着,作者据以得出结论,“经济是基础,其它乃上层,社会由是生,关系由是出,财产由是立,历史由是行”,“历史建理性,经验变先验,心理成本体”。作者所倡导的心理本体即情感本体,主张以情为本,将情看成儒学的根本,而不是传统的“心”、“性”、“理”。以人性建设(建立情感本体)为的鹄,“夫是以为大同:历史终结日,教育兴起时”,未来的教育将以人性建设、人文关怀为核心内容。作者继此提出了自己的“新内圣外王之道”,由某种乐观深情的文化心理结构而开出和谐的社会稳定秩序。
支持(6)反对(2)
网友:烈火长风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21时16分
以上学说观点,可散见于安徽文艺出版社印行的《李泽厚十年集》各篇中。九十年代以来,已很少见到李先生的新作面世,不少人还真以为作者挂笔归隐了。因为作者在《十年集》中一再声言“我一方面非常感谢好些年轻人对我过高的奖赏和评论,但同时也感到我能做或需要我做的,大概也差不多了?!以后将是一个专家的世界……于是,我可以不再写书、出书,而只沉溺在自己喜爱的纯哲学中去”。然而,在“思想家淡出,学问家 显”的九十年代,曾标领新时期风骚的李先生并未驻足不前,居然又有新集子问世,令不少读者倍感喜出望外。
支持(9)反对(0)
网友:烈火长风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21时15分
李泽厚是斐声海内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当代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在法国某研究机构投票评选出的二位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中,一位是冯友兰,另一位则是李泽厚。作为一位富于原创性的思想大家,李先生曾提出过许多著名的思想观点和学术论断。十年动乱甫过,林即发表振聋发聩的《孔子再评价一文》,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积淀)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乐感文化”和“实用理性”,率先为孔子正名辩诬。新时期十年中,又提出了西体中用,主体性哲学,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天人合一新解),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救亡压倒启蒙等学说。其美学论著《美的历程》、《华夏美学》更是洛阳纸贵,风行中外。
支持(6)反对(2)
网友:yuyanmt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20时41分
"文革"以后,我感到.中国必须走出哲学的误区:"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这是从历史实践得出的结论.正确的应该是:"立字当头,破也就在其中了".因为人具有学习能力,预见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1984年,改革初期,我曾经详细阐述此观点,但遗憾的是没有人与我对话而不了了之.
支持(6)反对(2)
网友:wth9999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19时57分
告别不如说是背叛
支持(13)反对(5)
网友:介泉居士 发表时间:2010年06月15日 19时52分
最后一次中国革命解决了这个大陆上蠕蠕众生的温饱问题,生产现代化的问题,但物质条件的改变并没有与之适应地,促进这个民族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本质上我们仍是两千年来那个无意识世界的顺民。
----灯红酒绿里纸醉金迷的人们,永远不缺少泼妇骂街的气派和行头,他们缺少的是令这个世界崭然一新的----批判的精神。
两千年来一直就是如此,人们惰性地生存在夫子之道的迷幻阵中,只要不是经受无法忍受的饥饿和辱灭人性的剥夺,蠕蠕之众就快活地在“皇恩浩荡”的小康世界手舞足蹈
起来。
批判,拿起批判的武器,勇敢,决绝,没有妥协,绝不饶恕----为了建立起思想的新疆界!
支持(28)反对(3)
评论总数:53条   更多评论
凤凰新媒体介绍|广告服务|招聘信息|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法律顾问|意见反馈|凤凰卫视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10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