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1:50
医疗卫生领域,中西医共存,西医占绝大部分,处于优势地位,医院收益的大部分来自西医,西医的仪器先进,诊断明确,细致,这有目共睹不容怀疑。在某些方面以疗效快,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尺有所短,才有所长,在一些唉难病领域,中医中药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长。西医看问题很细致,看一个病可以分为若干个指标,若干个细节,但太过于细,往往会失去整体把握。治疗某一个部位疾病,往往会损失到别的健康的部位。中医看问题很宏观,总体把握,一个部位的病,往往能联系到这个人身体整体的情况全面考虑,整体把握。治此而顾彼,标本兼顾。并且有很多的疾病,用西医的诊断技术往往不能确诊,不得结果,查不出病因,但用中医的脉理诊断却可以总体把握。
《濮阳日报,健康周刊》2006年11月5日转登新华社文章《中医药,生存还是毁灭》,此文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祖辈传下来的中医药怎么啦?
有人以为中医药太落后了,太原始了,太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标准了。确实,中医药领域出实在存在各种问题。如对疾病的认识,可能会十个大夫九个证,即是说,对病的认识不能够瞧统一,治疗上也缺乏统一的方案,没有一个铁订的方案,没有。诊疗水平的参差不齐,遇到高明的大夫会说中医神得不得了,遇上庸医,便会说中医不行,糊弄人。这个实践中自会分出高低优势,技术差的终究要被淘汰出局。
但总体上完全否定中医是盲目的,是不负责任的,违背科学精神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最近报上有个新闻人物,王卫青,长期吸食液化气上瘾,跟吸毒差不多。据报道从9岁开始到现在29岁,有20看报历史了。其中家庭肯定做了大量的治疗实践,到处检查,化验,应该说是按照西医的先进标准,很严格的,有相当的权威性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士做检查,相当正规。但确实没找到病因。确实没说出小长为什么爱吸食液化气,他吸了为什么生命不受威胁。于是花了十几万元,效果甚微。这种事实《濮阳日报》有载,没有乱说。按专家教授的意见,查不出病,实无良策。其间也在精神病院住了几年,后来,又关在家里的铁笼子禁闭。直到前不久仍被关着,这都是事实。
我的结论: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优缺点,应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各自的贡献。科学是发展的,真理是不断完善的,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不迷信,对专家教授也不必迷信,要 证地看问题,最近国家有较大的举动,要用三年的时间来宣传中医药,推广中医药店 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我想中药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医药不是某个人想否定的她必必将要发扬广大,中医药应该发扬广大。
韩兴朝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中医药的基本特征,也是其优势的体现。所以一旦离开这样的指导思想来研究中医药,或者企图用西医理论来给中医药做注解都是舍本逐末的。(个人认为)

现在中医药处于夹缝中生存,并不代表其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到来,中医药发展到现在其瓶颈主要是标准和模型的问题,也就是循证医学一直强调的证据问题。可观的说中医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经验医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建立的基础是哲学的思想(阴阳五行),奉行的黑箱理论,有别于西方的还原论思想。把人体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把疾病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复杂方法来解决负责问题。所以在针对一些慢性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优势,个人认为中医药应该在积极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强大发展自己,形成自己的特色理论,自己强大了,别人还主动来接轨了,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轨”,谁强谁就是“轨”。
中医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四川省梓潼县中医院 蒲志孝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个春秋,受我的父亲蒲辅周的影响,对中医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目前中医面临的问题使我忧心忡忡,后继乏人乏术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我的家乡梓潼县,号称“中医之乡”,但是在县以下,现在几乎找不到纯操中医业务的了,医生治病多用西药,兼用一点中药,这些人对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都不甚了了。在县级中医院,能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者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是开个中药方又另开一个西药方。比如对一个感冒发烧病人,中药方开个麻杏石甘汤或银翘散加减之类,另外开个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类药或注射或输液。为什么这么做?一是对中医学术不自信,运用中医手段治病没有把握,为了保险,二是为了增加收入——中药处方最多不过几十元钱,难以维持生计。
  一位县人民医院院长曾对我说:“我们西医比你们中医强,我们不要什么政策扶持,而你们中医要靠政策来扶持。”的确,中医政策是党和政府对中医的关怀,但中医为什么仍每况愈下?这里面有多种因素。
  2000年以来我多次赴京,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青年中医有些接触。这些青年都非常热爱中医事业,但是都感到搞中医前途渺茫,有的打算改行挣了钱,有了经济基础再来学习中医、发展中医。
  近几年,接触北京的青年中医,看到基层的中医状况,感到中医的路越走越窄,中医力量在萎缩,真正技术过硬、能挑重担的中医越来越少。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年来,政府为振兴中医也做了不少工作,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结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导致中医队伍离心、萎缩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一个简单答案是:搞中医挣不到钱。
  在市场经济社会,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记得2003年健康报曾登过一篇名为《土鸡蛋为何卖不出好价钱?》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广大中医人员的强烈共鸣,抓住了要害。可是,后面就没有下文了。目前的情况是药贵、医贱,西医靠设备、靠新技术和药品的不断更新,虽然医疗收费偏低,但化验费、检查费和西药的价格高,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中医则不一样,中医一直定位于简便验廉,很多流传下来的成药疗效可靠,配方固定,且价格常年稳定。而一个好中医并不需要很多额外的检查,主要依靠望、闻、问、切来诊断。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能大量为科室、为医院创造效益,造成中医科室的萎缩。从事传统中医的人员收入远低于同等水平西医,也远低于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开中药处方是既费力又不讨好,于是很多人转头多开些成药和检查以提高收入。
  有些人把中医今天的困难局面归结为中医教育的失败,我个人认为中医教育的问题相当严重,但根本的原因却不在教育。由于教育是为社会需求服务,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以销定产”,而不是“以产定销”,经济是基础,在现行政策下,中医不能创造很多的经济效益,在这里经济杠杆就起到无形的调节作用,由于市场——医院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更多的需求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西医为主,因此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转为以西医为主。对于现代人,中医理论难以理解,学好中医不比学好西医省力,而且学成后难以见到经济效益,造成学习中医的学生转而重视学习西医基础,从而变成一个开中药的西医,造成中医从业人员素质的下降以致流失。

  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发展中医
医疗技术卖不上价,医疗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这样的政策严重影响了临床中医的积极性,并且危及到中医的生存。在收费中体现临床医生的劳动价值,对中医显得更为重要。以前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是草,用得好是宝。”没有了好的中医,再好的中药也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发展中药产业而不注重真正的中医的培养,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废医存药,久而久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医的经验最后体现就是一张处方,一个医生也许要用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毕生的精力才能真正研究出疗效较好的处方,用于临床可以收到很大的社会效益。可是个人得到的却微乎其微,这极大地挫伤了真正潜心研究中医者的积极性,造成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东西大行其道。认定有真才实学的医生,给予相应的社会承认及适当的经济上的鼓励,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进步,而惟学历论、惟科研论,忽视中医临床能力的评价,只能多出一些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这种导向无疑对中医队伍的损害是巨大的。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临床医生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把临床医生的点滴经验集中起来,再在有条件的院校加以整理、提高、升华,再用于指导实践,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这些年来,为了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投入与产出是不相应的,这与某种程度上违背中医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不同于其他现代科学,很难用发展其他学科的方法来发展中医。有人形容现在用西医的规矩来管理中医,就像让神甫来管和尚一样。中医来源于民间,是个体诊疗,应当在具备执业资格的情况下鼓励用纯中医的方法个体开业,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中医。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一切有利于中医保持临床疗效的行为均应得到鼓励,如师徒传承制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医人才,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允许中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制药,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等等。

  如何发展中医理论
中医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无数实践证明中医是科学的。然而中医发展却十分缓慢,症结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中医侧重于个人的经验积累,理论比较宏观,学派之间交流不够,是一种小生产的形式。中医发展中应当打破学派间的门户之见,加强交流,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根本又是最直接的认证方法,但是在临床中遇到无证可辨时,适当参考现代医学的检验数据可以帮助认病,提高疗效。如果还是一味强调纯、传统,再在故纸堆里找老祖宗的只言片语,将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不是说不遵经,相反要重视经典。应当以学习经典的原则精神为主,更要与临床实践结合。即一切的理论学习、发展必须以能够为临床服务、提高临床疗效为惟一的目的。
  内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医经典,是因为吸收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物候……各个学科最先进的理论,从而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从《内经》、《伤寒》到民国,中医的理论都在不断地充实、发展。有些医家如叶天士、吴鞠通不是曾经也被指责背离了《内经》、《伤寒》,而今的结论如何?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医也应当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发展。
学中医最有前途 
去年11月下旬我在桂林讲课时,连续接到两个电话,都是告诉我,杨老师得了肺癌,而且是晚期,能不能想想办法。我的第一反映是找一位好中医。回到北京后,杨老师仍在北大医院接受化疗。一个多月的化疗下来,钱花了6万多,人瘦得皮包骨头。据医生说,化疗延缓了病情的发展,不过最多还有三、五个月时间。好在杨老师头脑还很清醒,我强烈建议杨老师接受中医治疗,杨老师欣然同意。但是,北大医院拒绝接受中医进场治疗,杨老师一时有些犹豫。后来,科技部中医战略课题组的朋友推荐了王医师,终于决定转出北大医院,单独接受中医治疗。一个多月后,我在家接到杨老师的一个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最新一次胸腔积水化验结果发现,积水中的癌细胞已经消失了,而原来在北大医院化验时,积水中癌细胞密度很高。现在,饭吃得下了,睡觉也有改善,精神状态好多了。这个好消息在朋友们中间立刻传开了,一位朋友说,看来,接受中医治疗是一个战略转折点。

这样,我逐渐发现,20世纪西方医学界的进步首先是在诊断手段上。然而,严格地说,这种诊断手段的进步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医学的进步。例如,小肠镜是一粒类似感冒胶囊的东西,实际上是一架自带光源的微型摄像机,能够把小肠内部的情况拍摄下来,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身体外的接收器上,再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是医学的进步吗?还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大医院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如CT、彩色B超、核磁共振等等,全都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当然,光机电技术不仅应用于诊断,还应用于治疗。我有一位搞计算机的朋友,发明了一种电化学治癌仪。当时我很惊讶,一个根本不懂医学的人,怎么可能发明治疗癌症的仪器呢?现在明白了,治疗癌症的人并不需要懂得癌症的发病原因,亦即不需要懂得医学,只要能找到某种杀死癌细胞的技术手段就可以了。发明X光、CT、肠镜、胃镜的人,我相信都不懂得人体的复杂性,都只把人体看成一架由无数零部件构成的机器。用X光照射人体,就像海关用超声波探测集装箱里的走私货物一样。

西医第二大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是外科手术。20世纪的外科对于人体的骨胳、肌肉、神经、血管和各种器官的细微结构研究得更清楚了,然而,在人体观念上,仍然是19世纪尸体解剖学的观念,即把人体看成是一架静止的、结构复杂的机器,对于人体内部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则完全缺乏了解。例如,有的人由于长期心情忧郁而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刻打开人体,外科技术能够发现这种联系吗?外科医生只能看到人体某一时刻的状态,严格地说,甚至某时刻都看不到。由于人体被打开,人体内部的各种状态就发生了重要变化。打个比方说,人体是一条奇妙的不停运动的河流,外科医生甚至一次都不能踏进这条河流。非要踏进去,则河流必将发生改变。所以,外科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只能解决骨折等瞬间性、局部性的疾病。有人可能以为,对于那些长期积累形成的器质性病变,外科也是挺有效的呀,比如心脏搭桥,比如肾脏移植。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机理,中断甚至逆转这一进程,为什么要开刀呢?要知道,开刀并不能消除导致器质性病变的原因。这部分胃切除了,可能下一部分的胃又出问题了。这个肾换了,另一个肾又坏了。外科技术如此滥用,这究竟是病人的福音,还是病人的祸根?正如杨老师的肺癌,如果有药物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为什么要开刀,为什么要化疗、放疗?究竟是只能靠开刀算医学,还是能够诊断病因、病机,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中医算医学?

西医给人印象深刻的第三大成就是抗生素。现在通过肠镜、胃镜、CT、核磁共振,诊断结果出来了,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例如,结肠部分发现了一处炎症。为什么会发炎呢?按照中医理论,炎症只是一个结果,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只要调节好平衡,即调节好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炎症自然就消失了。问题表现在局部,但原因可能在整体。问题表现在结肠,但原因可能在脾胃。这是对病情因果关系的一种整体论观点。但是按照西医的原子论观点,结肠发炎肯定是由于某种细菌引起的,只要找到能够专门杀死这种细菌的某种抗生素,炎症就会消失。正是按照这种理论,西医在20世纪发明了无数种抗生素、消炎药。现在医院药费收入中各类抗生素的销售额大约占40%--50%。怎么知道某种药物能够杀死某种细菌呢?化学合成药物,在小白鼠身上做动物实验。因为人和小白鼠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能够杀死小白鼠身上的细菌,就能够杀死人身上的细菌。如果找不到某种特定的化学药物呢?病人就只好等待最新实验成果了。事实上,据我所知,西医至今就没有找到治疗结肠炎的特定抗生素。靠一些广谱抗生素,服药时好了,药一停又犯。进一步,就算找到了某种特效抗生素,还会产生副作用。人体内部是一个百万细菌的生态俱乐部,抗生素杀死某种致病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起正常作用的其他细菌,破坏人体内部的各种微妙的转换和合成机制,产生广泛的副作用。更加麻烦的问题是,细菌与抗生素之间还会“博弈”。很多人知道棉铃虫和杀虫剂的故事。一些棉铃虫被杀死了,另一些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棉铃虫生存下来,继续繁衍,需要研制新的杀虫剂。
  • 2006-10-13 13:16
  • 回复
  • bush2004
  • 0位粉丝

2楼

正是这种机制,迫使中国产棉区从华北平原迁移到新疆地区,因为山东一带的棉铃虫具有抗药性,而新疆地区的棉铃虫还不具有抗药性。同样,一些致病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了,另一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又产生了,需要研制新的抗生素。由此,我以为,这第三大成就即种类繁多的抗生素的研制,实际上是化学的进步,而不是医学。化学的进步还表现在化验技术上,通过对人的各种体液如尿、血液、唾液等的化验分析,统计出人体的正常值和异常值。

综上所述,20世纪西医的成就主要是靠光、机、电、化学、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取得的,在医学观念上,则仍然停留于19世纪的原子论和机械论上,因而对人体内在的整体性、变化性还一无所知,对于解决复杂疾病无能为力。相反,在缺乏光、机、电、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的古代,由于在人体哲学上持整体的、变化的观念,中医能够解释病因和病机,并发展出相应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能够治疗复杂疾病。事实上,我自身的结肠炎就是靠中医治好的。究竟什么时候好?靠什么药治好?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再做肠镜,就找不到炎症处了。一位朋友听我讲了对中西医的看法后,告诉我一个发生在他夫人身上的故事。10年前,他夫人也得了癌症,西医告诉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位朋友病急乱投医,找到东直门中医院的施汉章大夫。病人已经失去信心,没敢去医院。就凭口述病情,施大夫开了处方。一个多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现在,他夫人还活得好好的。去年春节,我们两家还一起吃了饭。一旦认识到中西医在人体哲学上的不同,我便对中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终生抱憾!母亲生病时,我还不懂比较中西医优劣长短,我还像普通人一样迷信西医。如果西医宣布一个人的死刑,那就是科学在宣布一个人的死刑。现在我知道,西医宣布死刑,常常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无能,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人体哲学的错误。我甚至认为,西方医学体系在错误的人体哲学支配下,正在从错误走向更深的错误,其具体表现就是从细胞生物学(产生抗生素理念)走向基因生物学(寻找犯罪基因、疾病基因),从基因生物学走向分子生物学。这是西方医学的原子论思维的继续。如果病因不能在细胞层被找到,就到基因层去找;如果基因层找不到,就到蛋白质层次去找。这样,很可能就根本上颠倒了疾病的因果关系。现在,医学院的学生都把分子生物学当作未来医学的至高点,甚至一部分中医学院的学生也如此,这是非常值得担心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离单细胞生命越近,而离人体越远。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也有强烈的原子论倾向。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人体就是细胞决定整体,基因决定整体,直至分子决定整体,原子决定整体。窃以为,他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运动。在新中国,原子论的思维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更让我担忧的是,如此幼稚的原子论、机械论的人体哲学,居然统治了全世界的医学界。西医把自己宣布为唯一的科学,扼杀其他各种整体论、运动论的人体哲学指导下的传统医学,特别是扼杀中医。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病人该死;如果在中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医疗事故。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西医的科学性、必然性的结果;如果在中医的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偶然的、无科学根据的、不可重复的奇迹。

更加严重的是,即使中医能够按西医的统计标准可重复地治疗疾病,西医还是傲慢地拒绝承认。2003年的SARS疫情在广州爆发时,广州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到2003年5月中旬,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退烧时间3天,且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而钟南山院士所在的西医型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其中有71名病人接受中医介入治疗,仅一例死亡。也就是说,在人称“抗击非典第一功臣”的钟南山领导下的医院里,接受纯西医治疗的46名病人中,有9人死亡。[1]同样值得提及的,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没有后遗症,而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则大量出现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症。治疗费用对比也极其明显。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西医治疗调集了亚洲地区各国的呼吸机,每台呼吸机用完后就被焚烧销毁,仅此一项每人花费即达上万元。本来,广州中医治SARS疗效明显,应该可以在北京推广。但是,由于SARS后来被定为传染病,按规定病人只能由传染病院收治,北京各中医院就不敢收治病人了。因为没有哪个中医院的的领导敢保证,中医治疗不死人。西医治死多少人都是允许的,中医治死一个人就是医疗事故。按照西医理论,治疗SARS,需要研制出特效抗生素。然而,在至今仍无特效抗生素的情况下,某些领导机关仍然只允许西医治疗SARS,这就是非常令人奇怪的事了。

  • 2006-10-13 13:16
  • 回复
  • bush2004
  • 0位粉丝

3楼


由此我甚至激愤地联想到,***功不允许信徒在生病时去医院治疗,西医不允许病人在西医治不好的情况下接受中医治疗;***功可以用信仰的名义宣布信徒的死亡为上层次,西医可以用科学的名义宣布病人的死亡为天命;这两者的逻辑为什么竟然如此相似?难道我们都是西医的信徒?难道我们都是西医的人质?谁把我们的生命权交给西医的?***功信徒还有一次选择,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是生下来就别无选择,就天然地成为西医的信徒?

昨天,我在电话中向一位朋友推荐王大夫。这位朋友的父亲得了肺炎,也在北大医院接受治疗。肺炎固然有所好转,但其他脏器却出了问题。通话快结束时,我突然意识到,社会上的确普遍存在着西医迷信。如果作为儿女让父母接受中医治疗,父母和亲友都会私下里认为是孩子不孝。可悲啊!可惜啊!

中医沦落到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直接原因看,因为中医里的良医少,庸医多。一剂中药几十味,像霰弹枪打麻雀,瞄得不准,总有一味对症的。一些病人也相信中医,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由于中医医疗费用低,受大城市的西医至上论的污染少,找中医看病,但是常常找的是庸医。虽然一时治不死病,但也治不好病。一来二去,病人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还是找西医开刀动手术,搞“暴力革命”。

然而,庸医为什么会这么多呢?这又与中医的西医化培养有关系。中医需要靠师传。因为中医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其中有无数层矛盾在发生作用,有主要的(系统级),有次要的(器官级),有二次要的(组织级),有三次要的(细胞级)。每一级矛盾中,有又主要矛盾至次要矛盾多个层次。其中每一对矛盾单独解决都比较容易,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是不同级别的不同矛盾相互作用,怎样能够辨证施治呢?单一的原则不行,多个原则在一起相互打架还有原则吗?所以,需要原则间的平衡、协调,需要找到主原则和次原则,理清阳和阴的关系。每一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即矛盾关系的组织不同。同样的病症,其病因可能完全不同;同样的病因,其表现的部位和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培养中医就像培养国家总理,既需要靠临床实践,也需要靠师传。这才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说法。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君药攻主要矛盾,臣药加强君药的力量,佐药攻次要矛盾并克制君药的毒副作用,使药调和药性。这就像整顿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不但要撤换主要领导人,整顿士气,调整市场战略,开发新产品,加强质量控制,还要循序渐进,防止在整顿期间失序,造成资金流失,客户流失,技术流失,亦即要懂得安抚人心,注意打击一小撮,保护大多数。所以,单纯学院式的中医培养只能培养解决单一型问题的科级干部,培养不了总理。这种科级干部,就是那些守着一、二张方子吃一辈子的中医。这种中医守株待兔,碰到病情对他的方子了,他就成“神医”了,对不上,就成庸医了。从外部统计角度看,病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庸医。真正的良医用药以变应变,出神入化。如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脑炎,名医蒲辅周先生治好了167例脑炎,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然而,西医领导的卫生部居然认为,正因为每个处方解决了不到2个人的问题,所以蒲先生的医术没有统计意义!用西医的这种机械论方法来领导、评价中医的整体论,如同让幼儿评价成人行为一样,可笑复可叹。

用西医的模式改造中医的结果是,据估计,解放初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没有学历、不懂得外语、却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将得不到营业资格。本文多次提到的王大夫,严格地说,就没有卫生部认可的行医资格。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怎么到了医疗问题上,却成了西医是科学和真理的化身,有资格否定其他医学呢?

事实上,西医承认的只是原子论、机械论的科学,是牛顿力学时代的科学。遗憾的是,尽管牛顿力学开创了力学新时代,但其影响却过分扩展了。真理往前走一步便是谬误。自从牛顿力学诞生起,西方思想界和医学界便沉迷在牛顿力学中。思想界的洛克、斯密,其中一定程度上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在内,都深受牛顿力学影响。然而,牛顿力学只适合一个确定的、可逆的、机械的、可分割可孤立(原子论)的宏观物理世界。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事实上很快就超越了牛顿力学世界。热力学、化学、生物进化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现打破了这个确定的、可逆的世界,带给我们一个高度复杂的、不可逆的、偶然性的世界。但是西方医学界完全与自然科学的变化相隔绝,停留在牛顿力学时代。所以,从事系统论、控制论工作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大意):西医处于幼年时期,再有四五百年才能进入系统论,再发展四五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2]。

  • 2006-10-13 13:16
  • 回复
  • bush2004
  • 0位粉丝

4楼


然而,尽管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体和社会的认识都可能远远领先于西方,但是,近代中国被用牛顿力学思想武装起来的坚船利炮打败了。本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完全可能解决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问题,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被慈禧这样的“庸医”所统治,缺乏“中学之体”,在甲午海战中再度失败。全国舆论不分“庸医”“良医”,抛弃了“中学”,掀起全盘西化的浪潮[3]。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中西医难兼采”为由,“决意废弃中医,不用中药”。1929年南京政府以“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开展”为由,通过“废止旧医案”。这些举措虽然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偃旗息鼓,但是,仍然给中医以巨大打击。解放后,尽管毛泽东倡导中西医结合,但是由于卫生部基本上是西医的一统天下,中西医结合的结果是西医为主结合了中医,使中医沦为二等公民。80年代后,全盘西化论再度甚嚣尘上,中医从二等公民再退而成为三等公民,甚至面临被灭绝的危险。

实际上,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只能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医可以防微杜渐,将绝大部分病情消灭在萌芽或成长状态,到病情发展到完全不可逆转的阶段,再用西医的“暴力革命”。至于何种病情为完全不可逆转,则需要取决于中医的治疗水平。对于像王文奎这样的医师来说,肺癌晚期仍然可以逆转。对于技低一筹的中医(也是良医,但医术水平稍低)来说,肺癌早期和中期可以逆转。如此,则可能形成一个以少数杰出良医,多数普通良医形成的中医网络,以远低于西医的成本,覆盖全国城乡。

同病相怜,猩猩相惜。在医学界,中医是非主流。在经济学界,我也是非主流。非主流的体验是相似的。在经济学界,一个数学出身的经济学博士,尽管他对经济史一窍不通,尽管他对经济和社会的复杂性毫无了解,但他可以玩弄统计数据做模型,可以写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可以凭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名声对经济政策指手划脚,就像一个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医学博士可以对一个病人任意处置一样。经济被搞坏了,病人被治死了,他们却是科学的化身,可以不负任何责任,他们责怪病人不是他们的典型病人 
 

  • 2006-10-13 13:16
  • 回复
218.28.91.*

5楼

真的么?
  • 2008-4-25 23:03
  • 回复
116.11.168.*

6楼

中医虽然很有前途,但是急性病还是西医有效,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
  • 2008-5-2 17:17
  • 回复
218.29.28.*

7楼

我差点也学中医了啊,确实中医够博大精深的啊,有意思!
  • 2008-5-29 20:22
  • 回复
125.67.246.*

8楼

中医有5000年了 西医只有500年
欧洲曾因传染病人口减少了1/4 中国也有天花 但在北宋却有了治疗之法
这就是差距

  • 2008-6-6 18:06
  • 回复
211.142.189.*

9楼

太片面了,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要灵活运用,优势互补.就能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我们学医不是前途不前途,我们应有人命关天的观念.
 解放后,中医学从奄奄一息中苏醒过来,但残弱之躯,未能迅速恢复。十年浩劫期间,中医的前途曾使人十分担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医事业也迎来了春天。特别是全国第六届人大通过的新宪法上,明文规定要发展我国传统医学,从法律上保护了祖国医学这个国宝。中医事业看见了曙光,中医学的前途是光明的。
  不过,中医事业的前进方向如何?20世纪80年代中医药学往哪里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医学若不以西医学的方法来整理,难图发展:有人认为,应按中医原有的路子发展;有人认为,应在努力继承的基础之上与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而发展。我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先向历史请教。
  历史的回顾
  大家公认《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黄帝内经》为确立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历代名医无不取法经典,深研《内经》。可见《内经》蕴藏着强劲的生命力,时过2000多年而不衰减其学术光辉。这种生命力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朴素的辩证法与医学的结晶。
  《内经》的成书年代,历史学家大都同意梁启超的判断:开始于战国时期,而成书于汉代,非一时一人之作。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之时,也正值我国哲学思想丰富多彩之秋。特别是此时朴素的辩证唯务论已有惊人的成就。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对古代哲学影响深远的《易经》。此书产生于殷周之际,虽然是卜筮之书,但其中包含着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因素。中医阴阳学说之渊源来自《易经》,虽然《易经》中没有“阴”、“阳”二字,但已有阴阳对立的概念了。《易经》中的“—”与“--”两个符号,后来都称为“阳爻”和“阴爻”。《国语.周语上》(约春秋时)阴阳之词便出现了:“阴伏而不能出,阳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左传》(约成书于战国初年)以六气:阴、阳、风、雨、晦、明来解释疾病的成因,而《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有关阴阳的论说就更多了,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殷末周初是社会变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所谓“武王革命”的时代,这种社会变动不能不反映到《易经》中来,从而给《易经》带来了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根据周易专家之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易经》虽然是卜筮之书,应列入唯心主义神学体系之中,但《易经》已有关于对立的观念,关于运动变化的观念,关于不断发展上升的观念,关于矛盾转化的观念等原始的辩证法思想因素。如果说《易经》仅仅有一些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的话,那么成书年代约在奴隶社会崩溃、封建制度确立的战国时的《易传》,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比之《易经》又大大发展了。
  《易经》作者已认定“变”是世界的普遍规律,称之为变化之道。“道”有规律之意,《易经》作者认为自然界自身存在着对立矛盾,并且理解到矛盾的双方,有一方居于主要地位,起着支配作用,还认识到矛盾着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的;还进一步了解到矛盾着的双方向其相反方向转化时,必须有个量的积累过程。《易传》作者初步认识了矛盾的统一体是可以分为矛盾的双方的,又斗争又统一,才能使事物变化而构成万物。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使得一切事物的矛盾“日新”运动,从而生成万物,这就是《易传》交感的基本思想。
《易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不论唯物与唯心的哲学家,都各取所需,以建立各自的哲学思想体系。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易传》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未能贯彻到底,在某些问题上不得不陷入形而上学。但《易传》还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承认在意识之外有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主张人们用感觉器官观察世界并认为世界是能够认识的,从而提出“观”的范畴,这是感性认识说;又提出“知”的范畴,便含有理性认识之意。可见《易传》作者已从感性认识触及到理性认识之边缘了。
  战国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时期,老子、墨子、孙子……等都有不少关于辩证法的见解,此外还有惠施与公孙龙子的逻辑学和辩证法思想。而《内经》正诞生于这个伟大时期。《内经》作者大量吸收《易经》、《易传》以及诸子的辩证法思想;另一方面吸收《尚书洪范》含有朴素唯物论的五行学说以及当时自然科学如天文、历法、数学、地学、农学等学术成就,使之与医学实践的成就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内经》的精髓在于有辩证法思想的内涵,是有辩证唯物思想的医学理论。从马王堆出土的医书来看,其著作年代早于《内经》,足证《内经》定型于汉代之论是可信的。很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说的医经七家的集成本,因以《黄帝内经》为主要蓝本,故名《黄帝内经》(这是个人的推论)。汉代名医张仲景运用《内经》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勤求古训”;对经方家的著作,在理论的指导下,“博采众方”,进行筛选与整理,定出巨著《伤寒杂病论》。至此,中国医学从基础到临床的医学体系已经初步建成,这是一个成就辉煌的时代。
  宋代自然科学发达,政府又组织人力校正医书,并大量印行,医学得以普及与提高。特别是哲学上唯心与唯物论学派争鸣,带来了医学上的争鸣,从而产生了金元四大家(即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我是不赞成把四大家归纳为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的,因为这种归纳只讲师承关系而未能反映学术之争鸣与四大家的突出成就。这个争鸣还与王冰把七篇大论纳入《素问》,“恢复”已散失之第七卷有关。在七篇大论影响下,宋代研究运气学说比较发达,乃有六气皆从火化及张元素“运气不齐,古今异轨”之论。在辩证思想的指导下,明清两代医学不断发展。清代温病学的成就,对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直至本世纪初仍然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头,今天仍有重大价值。唐、宋、元、明、清医学的发展,与其说是由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如说更重要的仍然是中医学的辩证唯物思想的继续影响。阴阳、五行学说,病因学上的“内、外因”学说,以及整体观、内外环境统一观、恒动观、辩证论治等理论都在向纵深发展,从而在各临床学科领域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朴素的辩证唯务主义的因素。我们就拿中医辩证论治的总纲“八纲”来看,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就是四对矛盾。任何病证都可以用八纲去辨别。八纲还注意辨别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八纲的寒与热、虚与实还有真假之分,如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八纲很重视这方面的辩证。正气与邪气的斗争,阴阳脏腑之间的盛衰消长,使疾病不断地运动变化,故八纲辩证还十分重视矛盾的互相转化与联系。这些都足以说明“八纲”有矛盾统一观的内涵,同时也再次证明,中医学已发展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它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医学。
  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以灾难,中医学也不能幸免。在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影响下,中医药学开始停滞不前。民国时期买办资产阶级在医学界的代表余云岫,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医的辩证法,而作《灵素商兑》。有些中医有识之士,在改良主义的思想影响下,提出中西汇通之主张,但由于没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思想武器,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仍然没有找到出路。有些人还陷入废医存药的歧途去了!“中医若存无天理,中药若亡无地理”的说法就是突出的代表,对中医理论体系已丧失信心。于是一些以西医理论为头身,以中医处方为手脚的著作随之而出现,这是一个悲剧!中西汇通尽管出发点是好的,想为中医找寻出路,实际上却走投无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中西汇通派不能说成是当时中医学的主流,广大的高明的中医,在临床运用的仍然是《内经》、《伤寒论》与《温病》乃至各种流派的传统理论与方法,而没有采用阿司匹林加石膏的理论与方法。就以张锡纯先生的著作而论,他的主导思想仍然在辩证论治,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对药物的研究。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不少中医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学习了辩证唯物论。自从成立中医学院以后,需要教材,于是发掘整理中医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攻方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看到中医教材的出版,是近百年来中医的一件大事,不少老中医(当时还不老)的理论水平提高了,中医的理论体系重新建立起来了,也培养了新一代中医。这些新中医,特别是“老五届”大都已成为中医事业的骨干力量。
  毋庸讳言,由于西医医院的大量建立,中医医院几成空白,我们广州的广东中医院建立于30年代,解放后却要改名为实验中医院,只是实验性的!乃使整个中医界在实践方面,只守住了门诊阵地,丢掉了抢救急危重症的阵地,因为公费医疗,大量的病人只能往西医院送。中医学院先天不足,招生人数少,而附属医院的建成又很不相称,病床太少,这样一来,新旧交替,临床技术的传授中断了,到病床逐步有所发展时,老的老了,一代人已要告退了,中壮年只得自己去摸索老一辈对危重病的治疗经验与理论,不能手把手地在抢救中传授,老中医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经常磨砺,亦有所下降!于是便出现后继乏术。乏术,不要仅理解为中青年乏术,若从学术发展周期角度和老中医30年来应有之学术增长速度来看,都应同样被评定为乏术之例。乏术包括老、中、青,许多壮年中医一听乏术就很反感。我们是马列主义者,是敢于面对现实,实是求是的。现在学术发展的周期越来越快,我们对中医学30多年来的发展能满意吗?
  十年浩劫中提出中医医结合是唯一的道路,这个极左口号使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损失是十分惨重的。全国中医医院经20多年之建设至此仍超不过几万张病床,在结合声中,更加残缺了!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便落了空。中医临床教科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脱了节,教科书讲的理法方药,在病房中找不到,看不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的水平较低甚至很底!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的责任。从我国整个中医事业来看,30年来,以中医自身作比较,中医理论研究整理,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的,但在临床实践方面,水平在下降。
  当然,某些方面,也有超过前人的地方,但从整个来看,从中医技术发展方面来看,水平在下降。 解放30多年,中医有如枯木逢春,但现在概括地说仍未摆脱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局面,今天正处于兴与废的关头。原因何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展望将来
  中医衰落停滞不前已百多年,但仍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特别是近年来,受到某些科学先进国家的重视,可以预见中医已从绝境中挣扎出来了,它应该随着中华的振兴而振兴,应在科学现代化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矛盾发展和转化,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现在中医学发展的条件如何?(1)有党中央重视,有宪法作根据。(2)有人民的需要。(3)有卫生部的正确领导。(4)有教育、研究、医疗等一套初具规模的机构系统,这些机构系统虽然条件很差,但有了前面三条,便大局已定了。
  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内因”。中医之兴亡,将取决于现代之中医,如果目标一致,团结合作,中医之振兴经过艰苦之努力是可以做得到的。现在中医老者已老,肩负兴废继绝之责者为现在壮年一辈,特别是其中之骨干了。希望他们认识责任之重大,掌握方向以迅速发展壮大中医队伍为己任。这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啊!这里必须强调掌握方向问题,我们既然名为中医,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中医的水平而不是西医的水平,也不是中西医结合的水平。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祝愿中青年中医在中医学术水平上远远超过我们老一辈,如果不超过,我们将死不瞑目。
 我上面谈的是中医学应该发展,也有可能发展,但如何发展?
  中医事业如何发展
1.人才是根本。百年树人,必须把中医教育搞好。中医的大专院校应该逐步创造条件,扩大招生人数。加强探索课程设置,注意如何有利于培养出在中医方面真正具有水平的人才,这种人才既不同于老中医,也不是中西结合医。此外还应大办中等中医药专业培训,培养中医药各专科人才。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等工作。办法还还可以多样化,近10年内允许老中医带徒,通过国家考试,应承认其学历。
2.医院是关键。目前中医发展最薄弱一环的是医院。中医医院既少又小,与10亿人口的需要很不相称。由于中医医院少,学生实习无门,临床课的学习实习大受影响,中医乏术得不到解决。其次,已经为数不多的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分配,在有些地方也成了问题,亦因为没有中医医院容纳之故。一方面是队伍太小,一方面是毕业生分配困难,真使人啼笑皆非。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中医医院应逐步健全和发展,使中医有“用武之地”,大显身手。
3.中医特色是方向。中医学院和中医医院,必须办出中医特色来,不然何必设立呢?如果偏离这一方面,中医学将名存实亡,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必须把失去的岁月抢回来,万众一心去发掘、继承、总结、提高中医的临床水平。如果靠中医技术不能为人民解除疾苦,中医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靠西药治疗,硬多凑一付中药,不是浪费国家钱财以自欺欺人吗?这样下去怎能提高中医科学水平?有人认为抗菌素发明之后肺炎的治疗中医已落后了,由于速尿的发明,利尿法已不及西医了。香港一位研究中药的化学家问我,我们治疗肺炎还用中药吗?好象凡是西医已经有的,中医的便可作废了。依我看,抗菌素有它的优点,但现在越用越大量,越来越滥用,杀菌力越强副作用也越大。所以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医的作用,相反,要更好地研究和发展中医。
  中医学术如何发展
1.必须以马列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先秦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论思想,给中医带来几千年的发展,赋予中医以强大的生命力。马列主义哲学是现代最科学的哲学,我认为学习它、运用它以指导我们的继承与发扬工作,使中医学又来一次飞跃的发展,是可以肯定的。中医教育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要把它看成是发展中医的命根子。
2.发展中医辩证论治,运用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参考西医的论断方法。中医针灸按摩,加上丸散膏丹,历来是医抢救危重症的手段。但现在的年青医生,大多不重视针灸、按摩,以学会开刀为荣。中药常缺,急用之丸、散、膏、丹几成空白,这真是置中医于绝境了!必须改变这不合理之局面。西医的一些检查手段,大多借助于生化、物理学之成就,这些成就也可以为中医之辩证论治服务,我们不可拒而不用,应该看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帮助发展中医学。例如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为我们对血瘀证的辩证提供指标。中医医院的仪器设备越新越好。但必须说明的是借用西医的诊断仪器和方法,其目的在于发展中医的技术与理论,使我们的经验总结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3.继承与发扬。继承与发扬二者是辩证的关系,没有继承,发扬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发扬只是一句空话;只顾继承而不去发扬,中医学的生命便会停止。就目前而论,中医学的继承工作,做得很不够,特别是临床学科方面丢失的东西太多了,因此必须急起抓紧继承工作。抢救中医学术,已成燃眉之急。就整个中医学而言,“继承”与“发扬”,在现阶段,“继承”是主要的。因为没有继承也就谈不上发扬。当然,并不排除某些单位与个人可以重点搞发扬工作。
4.与自然科学(包括西医学)的结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要用实验科学解决中医的理论问题,单靠中西医结合是做不到的,甚至往往得出相反的结果,例如白虎汤的退热问题,西医药理研究无法证实。至于脏象、经络、运气学说等就更难用目前西医之实验手段去突破。要想中医学由量变到飞跃的发展,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不采用多学科的最新成果,是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但与自然科学结合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哲学作指导,继承中医学的系统理论,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到底中医之前途如何呢?我认为向前发展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存有慢慢消亡的隐患,不可掉以轻心!物必先腐,然后虫生。希望有志于发扬祖国医药学的同志们团结起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步前进!
(原载于《邓铁涛医集》)
 每个学中医的人心中都有一份难解的中医情结,中医药是瑰宝,中医药有优势,中医药要发扬光大……但反观现实,无助、迷惘、困惑、还有些许莫名的悲伤,却常常笼罩在现代中医人的心头,挥之不去。中医药怎么了?在离开其赖以生存的东方哲学的土壤后,中医药在现代文明筑起了钢筋铁网中如迷途羔羊般左冲右突,努力地寻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却最终失去了方向……中医药的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中医药发展的源动力何在?本文是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在参加国家科技部“中医基础理论现状与对策建议”会议上的发言,本报全辑如下,希望能对现代中医药人有所启迪

 关键词一:危机 
  关于中医的问题,我一直都有很多话想说。中医现在出现了危机,搞的不好,中医就会消亡! 
  请先回顾一下历史。大家都知道中医历史悠久,但不知道近百年来中医命运的坎坷。1929年,国民党政府召开了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由余云岫等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要废止中医,认为废除了中医才能扫除中国的卫生障碍。但是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他们失败了,没有成功。 
  解放以后,来了个王斌。王斌先是东北卫生部部长,后来到中央当卫生部副部长。王斌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应该跟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但是对中医采取消灭的手段,人民不会同意,所以他要改造中医。那个时候中医都要学西医,我们都重新去学习西医,由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后来王斌的思想被中央批判,《人民日报》公开点名予以批判,最后还撤了王斌的职。但是,王斌的思想影响非常大。他的目的就是要改造中医,消灭不了就改造。近几十年,中医的发展一直受到这种思想的干扰。2000年,上海的中医杂志发表了一个青年中医的文章,说:“中医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那么中医往哪里变?往西医那里变。这是很有代表性的目前年轻中医的看法。前年北京一位教授也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医能够治的病种越来越少,而西医已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中医剩不了多少空间,对中医充满悲观。最近,《中国中医药报》还在讨论“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专家提倡要用“脑主神明’,取代中医的“心主神明”。这些都是改造中医的思潮。所以,尽管学中医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年轻中医对中医药的信心却越来越弱了。可以看出,改造中医思潮的影响,力量非常之大。“取缔不行,改造有效”,这是中医药当前严重的危机所在。 
 中医实际的表现怎么样呢? 
  1.中医医疗方面。现在全国的中医院都存在西化倾向——“中医院西医化”。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为了赚钱。患者来看中医才花十来块钱,如果做透视、CT、打针输液就可能几千块钱。所以中医院在经济上、学术上,都往西医院那边靠。 
  2.中医教育方面。中医教育也是往西医那边去套,很多理论课都是西医的。有的似乎讲的是中医课,但其中讲西医的内容比中医的多,即使有一些学生的中医思想比较牢固,到临床实习一年,一看全都是西医的方法,一壶中药可有可无,这个学生的信心也就没有了。读了四年,就算中医占60%,但是一到了病房,中医连20%都没有了,都往西医方面走了。 
  3.中医科研方面。中医科研当然是沿用西医那一套,因为中医没有现代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很自然的引进西医那一套方法来研究中医。但是,中医科研曾经有一段很辉煌的时候,就是研究非手术治疗急腹症那一段时间。在“西学中”方面,的确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如“胃穿孔”,渗透到腹腔里边的液体多少就开刀,不到那个水准可以不开刀。但是那么好的形势没有延续下来,现在哪个医院再去研究急腹症非手术治疗法?中医治疗骨折用小夹板固定,提出了“动静”结合的理论,但今天的中医院却以能手术为荣!传媒也喜欢宣传中医院的手术成功事例。 
  现在小切口的手术就认为是最高水平的,那不切不是更高明吗?子宫疾病的治疗,西医用子宫切除法,不能再生小孩,而中医治疗后还能生小孩。这些优势,我们都没有很好地、大力地去推广。又如白内障,毛主席的白内障就是中医治疗的,是中医研究院的唐由之老院长做的“针拨套出术”。他那个手术小切口的位置发现得比美国要早,美国的眼科医生在十几年后才开始选择该位置。其实我们的一些技术虽然比外国的先进得多,但是我们自己人都不承认,没有去宣传我们自己的东西。而外国的有那么一点点,我们就见报了。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消灭中医不行,改造中医有效”这个历史影响如果还不改变的话,真的以后要到国外去学中医了。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天律一个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在某个地方发生“白喉”需要“白喉血清”时,他一算,把半个中国的血清调到那个地方都不够用。因为他学过中医,就用中医治疗白喉的方药,又进行筛选,筛选成四味药,做成水剂,每一瓶药可以治疗一例,治疗一例才一块五毛钱,就这样把问题解决了。而若用白喉血清来治疗,不仅贵,以后再用血清的时候,会有血清反应;可用中医的办法没有这个问题,又便宜。但是后来就没有人把它再研究、再提高了。不少部门的同志认为,中医那么古老,古老就是落后。人家是人工合成了,你还是草根树皮,一想一对照,想当然优劣就对照出来了。这是表面上的现象。人们往往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不认同中医,是因为对中医缺乏认识的缘故。要发展中医,传媒的责任很重。 
  国家要贯彻发展中医的政策,现在的确需要花大的力气,要在政策、经济、法律上都有所重视。新颁布的《中医药条例》我还没有仔细去研究,我相信还有倾斜的余地。 

  关键词二:科学 
  一般人都认为,中医是医,西医也是医,西医既然在微观上已弄得那么清楚,要发展中医,没有西医的帮助是不行的。这个观念是目前最大的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医跟西医不是一个理论体系,中医是宏观的,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的,是微观医学,它是从静止的、局部的、细微的方面下工夫;中医的认识是通过整体的、天地人相应的、动态的观察得出来的。我们中医不是封闭的,很早就有“中西汇通派”,一百年前就有,早就接受了西医的解剖、五脏六腑的形态学,但是其他的理论没有接受。解放以后,中医仍然认为要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但因为占卦的、算命的也用阴阳五行,就把这个理论混淆了,误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是封建迷信。 
  中医有很多理论是宏观的,也是超前的。像西医知道“脾”有免疫功能才几十年,以前凡是脾有损伤,就切掉,认为脾在人成长以后,作用就不大了。但是现在知道脾原来是一个大的免疫器官,所以千方百计要保住它,因为有很多无脾综合征,一旦被细菌感染后,死亡率很高。而中医1700多年以前就知道了脾有免疫功能,那是在张仲景时代。张仲景提到“四季脾旺不受邪”,如果脾是健康壮旺的,就不容易受邪,那就是免疫功能。又像肺有非呼吸功能,西医知道有多久?也不过就是几十年。西医知道肺可以产生前列腺素、血管收缩素等,影响血管收缩舒张,这才几十年;我们中医老早就说了,“肺主治节”,它协助心脏来管理一切,所以血管的舒张收缩很重要。肺“通调水道”,肺还有参与水液代谢的功能,中医两千年以前就知道了,西医上世纪50年代才理解肺除了呼吸、换气、红细胞换氧的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功能。我们中医不仅仅在理论上有建树,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实践。所以有一些水肿病人,用了利水的药不消肿,中医就要治肺,实际上运用了这个理论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这样的内容,现在还有很多。像“肾主骨”、“牙齿属肾”,这些道理,我们是可以用得上的。例如我的朋友陈祖芬的外孙女在美国,已经2岁多了,就是不长牙齿,走路无力、全身乏力,西医认为是基因缺陷,无法治疗。他从美国回来,到广州去找我。我根据中医的理论,认为属五软五迟之病,牙齿属肾、脾主肌肉,走路属于脾,所以我给她补肾、补脾。治疗了半年多,牙齿长出来了,走路好多了,后来带着那个方子,到美国继续服药去了。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理论是可以指导实践的。我治疗的另外一个出牙问题的病例是我们科一个西医的儿子。他是因为抗生素吃多了,牙长不出来。我也是拿补肾的药给他吃,后来牙长出来了。所以说,这些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和发展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的。你没有去进行中医临床,没有按照那个理论去实践,你是不会相信的。 
  金木水火土,这些能解决问题吗?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今年的“非典”就是“湿”,因为今年是农历癸末年,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今年属于“多水、多湿、多寒之年”;所以治疗非典,除了解表、清热解毒等治疗之外,一定要“去湿”,这样才容易好。所以,香港某杂志要我写文章,我在文章中说“非典”到6月份,它自己就会走了。我凭什么说?就凭我所知道的一些中医的理论。所以,要理解中医的理论,必须通过临床,通过病例。这次“非典”就是通过临床来说明中医是有效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中医药治疗“非典”还是很神奇的,要大家重新去认识。
中医并不是落后的,有些是超前的。例如,西医模式过去就是生物模式,统治了医学界多少年了,近二十年才提出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是在向中医基础理论靠拢。中医就是天人相应的模式,把人和天地相应。比方说时间医学,世界上有时间医学也不过十年,美国的哈尔贝格,有“时间医学之父”之称。后来我们成都中医学院一个助教,把《内经》的有关内容翻译发表在他们的杂志上,这个美国人看到后,认为“时间医学之父在中国”,他要到成都考察时间医学。 
  过去有一个老中医发表文章说要招收一些文科学生,就马上有人批评他说,你知不知道医学是自然科学?他不知道自己讲这个话的时候,美国已经很注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了。现在强调生物——生理——社会模式,不就是两个科学的结合吗?这已经是走在中医的后面了。中医早就是多学科的结合,所以理论体系中有天文、地理。有人说中医没有数学,那是错误的,他们只认为统计学才是数学。要重新来认识科学。我认为,中医学的大发展在20世纪没有办法,是因为单纯依靠20世纪自然科学没办法帮助中医提高。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广东省中医西医在报纸上“打仗”。西医说你说人参那么神奇,有起死回生之功,人参就是含糖份,跟萝卜差不多。真把中医气死了。现在慢慢才知道,原来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人参皂甙还不止一种,有能升血压的,有能降血压的。现在又说,里面还有人参多糖,这些够了没有呢?还不够,还没有到我们中医运用人参的水平。我治高血压用人参,治低血压也用人参。高血压该用人参的就用人参,低血压该用人参的也用人参。这靠的是中医理论的指导,而不是靠化学成分,提取出哪一种皂甙。中医走的是综合的道路,西医走的是分析的道路,尽管两者是矛盾的一对,但刚好是互为补充。不能拿西医那一套去改造中医,否则就错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阴阳有什么迷信呢?阴阳就是矛盾的一对,有阴不能无阳,这个就是矛盾,就是辩证法,所以说中医理论充满了辩证法。中医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是很重要的“八纲辨证”,这就是辩证法。寒和热是一对矛盾,虚和实也是一对矛盾,表和里也是一对矛盾。这次“非典”一来就用激素,从中医理论看是错的。因为激素是入里的,它是把全身的精华调动起来,去治一时的发热;在发烧的时候,用了大量激素,引表邪入里,今后会有“非典”后遗症。现在我们有两个青年医生在香港,就是帮他们治疗仍在ICU的“非典”患者,陆续帮他们使患者好转。中医讲表和里,“非典”来的时候,是表症,要解表,肺部就不会发展到那个炎症程度。所以中医理论是辩证法的,不是玄学。乙型脑炎也是病毒性病,多属中医的暑湿,中医疗效不错;用西医的方法,后遗症比较多,死亡率比较高。中医就是这些很简单的宏观的理论,它里边含有很丰富的内容。

  • 2006-8-20 04:01
  • 回复

中医并不是落后的,有些是超前的。例如,西医模式过去就是生物模式,统治了医学界多少年了,近二十年才提出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是在向中医基础理论靠拢。中医就是天人相应的模式,把人和天地相应。比方说时间医学,世界上有时间医学也不过十年,美国的哈尔贝格,有“时间医学之父”之称。后来我们成都中医学院一个助教,把《内经》的有关内容翻译发表在他们的杂志上,这个美国人看到后,认为“时间医学之父在中国”,他要到成都考察时间医学。 
  过去有一个老中医发表文章说要招收一些文科学生,就马上有人批评他说,你知不知道医学是自然科学?他不知道自己讲这个话的时候,美国已经很注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了。现在强调生物——生理——社会模式,不就是两个科学的结合吗?这已经是走在中医的后面了。中医早就是多学科的结合,所以理论体系中有天文、地理。有人说中医没有数学,那是错误的,他们只认为统计学才是数学。要重新来认识科学。我认为,中医学的大发展在20世纪没有办法,是因为单纯依靠20世纪自然科学没办法帮助中医提高。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广东省中医西医在报纸上“打仗”。西医说你说人参那么神奇,有起死回生之功,人参就是含糖份,跟萝卜差不多。真把中医气死了。现在慢慢才知道,原来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人参皂甙还不止一种,有能升血压的,有能降血压的。现在又说,里面还有人参多糖,这些够了没有呢?还不够,还没有到我们中医运用人参的水平。我治高血压用人参,治低血压也用人参。高血压该用人参的就用人参,低血压该用人参的也用人参。这靠的是中医理论的指导,而不是靠化学成分,提取出哪一种皂甙。中医走的是综合的道路,西医走的是分析的道路,尽管两者是矛盾的一对,但刚好是互为补充。不能拿西医那一套去改造中医,否则就错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阴阳有什么迷信呢?阴阳就是矛盾的一对,有阴不能无阳,这个就是矛盾,就是辩证法,所以说中医理论充满了辩证法。中医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是很重要的“八纲辨证”,这就是辩证法。寒和热是一对矛盾,虚和实也是一对矛盾,表和里也是一对矛盾。这次“非典”一来就用激素,从中医理论看是错的。因为激素是入里的,它是把全身的精华调动起来,去治一时的发热;在发烧的时候,用了大量激素,引表邪入里,今后会有“非典”后遗症。现在我们有两个青年医生在香港,就是帮他们治疗仍在ICU的“非典”患者,陆续帮他们使患者好转。中医讲表和里,“非典”来的时候,是表症,要解表,肺部就不会发展到那个炎症程度。所以中医理论是辩证法的,不是玄学。乙型脑炎也是病毒性病,多属中医的暑湿,中医疗效不错;用西医的方法,后遗症比较多,死亡率比较高。中医就是这些很简单的宏观的理论,它里边含有很丰富的内容。
  • 2006-8-20 04:01
  • 回复
关键词三:发展 
  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医,不继承中医这一套行吗?能发展吗?不能发展。客观地分析,我们在中医理论上,有很多问题现在比以前明确了。所以,我认为,发展中医,就是发展医学。我们中国医学要飞跃发展,超过美国,除了大力追赶世界之外,应该把重点就放在中医上面。因为中医优势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现在西医的抗生素越来越贵,对身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厉害。我们一位教授住进西医院,用了抗生素,心跳马上就乱了,他要求停药,医生说要停你就出院吧。他后来出院就是吃中药,调理好了。所以,我认为抗生素已经快到尽头了,将来要接替它的,恐怕要靠中医中药。解决世界上没法治疗的那些险恶的抗药性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将来也要靠中药。为什么广东“非典”能够那么快疫情就过去了?海南省过去流行过出血热等传染病,那时我们学院派人去,中山医科大学派人去,省里大医院派人去。最后的总结,中山大学的校长肯定了中医的疗效最好,因为我校的医生在驻诊的医院设立了中西医对照组,疗效统计确切。所以对付病毒性病中医肯定是要超过西医的。遇上了这样的病,不让中医上是错的。现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抗生素好像占优势。但是,如果加上中医就更好。现在肺结核病又蠢蠢欲动,加上中药治疗,疗效也会更好。特别是对肺己形成空洞的病症,中医用健脾药,再加上抗痨药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今后如何发展中医呢?我刚才讲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条件下中医很难发展,要靠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的软科学对中医有帮助,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这些老三论。不打开这个黑箱,通过信息就可不断了解这个黑箱。所以,中医学其实是信息医学,不相信它,不理解它,就不会认同它。中医就是靠信息,从宏观了解里边。怎么去弄懂里面呢,就是靠信息。西医过去一直用止咳药、消炎药治疗咳嗽,效果有时不明显。中医治咳嗽,不单单治肺。五脏六腑都可以引起咳嗽,就看牵扯到五脏六腑的哪个脏腑。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医治疗咳嗽也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因为理论有优势。 
  今天要发展中医药,光用旧的那一套,用西医那一套去研究中医,虽然有作用、有帮助,但是要想实现飞跃发展,一定要跟二十一世纪新的科技相结合,真正走自己的路,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样肯定就会有飞跃的发展。 
  另外,希望政府部门重视中医。我们现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美国医疗的轨我们能接得了吗?1996年美国花费1300多亿美元医疗费用,仍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慢性病解决不了,老年病解决不了。他们估计这个世纪很快可能要达到两万亿美元,那我们能够接受得了吗?中医就是简验便廉,有时是很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文革时期,广州空军医院有一个十个月的婴儿,吞了一个螺丝钉,一头六个角,一头是螺纹。因为是十个月的婴儿,不敢给他开刀,希望他拉出来。等了两天,婴儿发高烧,嗷嗷叫,然后看看中医有没有办法,就到我们学院请了我们外科教研室的张景述教授会诊。这个病中医有什么招呢?张老师叫拿一碗稀饭、一杯骨炭粉、一些蓖麻油来。拿骨炭粉调了稀饭喂婴儿,婴儿最初不肯吃,慢慢愿意吃了,把那一碗稀饭吃完了,半个小时以后,再给他喝了一汤匙蓖麻油。因为婴儿还在发烧,又开了个中药方。结果那个小孩儿十二个小时就把那个螺丝钉拉出来了,这个螺丝钉上面好像是电镀一样镀了一层骨炭粉。原来螺丝钉到了幽门那里,六角头卡住了,胃想把它排出去,就动,一动另一头就刺激胃壁,就痛了,越痛就越收紧;稀饭灌满后,螺丝钉碰不到胃壁,疼痛就减轻了。骨炭粉和金属结合,像电镀一样,光滑了,就顺利离开了幽门。如果给小孩开刀,能过得了麻醉关、手术关、感染关吗?十个月的婴儿出现的这样难的急症也解决了,谁说中医治不了急症?原来这个方出在《验方新编》,在《疡医大全》上早有记载。可见我们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国务院对于中医的指示:“中医不能丢”。可是,我们目前丢的太多了。谈到研究,首先要把它捡回来,捡的工程比研究的工程还要大。 
  微观的东西一定胜过宏观吗?拿我研究的课题来说吧。像重症肌无力,最近我们抢救了一例危象。病人在湖南某大医院,因为肌无力气管切开了,呼吸困难,就上呼吸机,花了两万多块钱,还是不行,医生说你去广州吧。病人到广州住进了我们医院,首先就是进ICU,也就是搞西医那一套。他父母一算这个帐,不得了,小孩儿如果死了,背这一身债怎么还?所以,就抽掉那个呼吸机的管子,不让上了。后来竟扔下孩子跑掉了。我的学生把我拉去,我说赶紧上呼吸机,钱我给他想办法。然后上了呼吸机,再用我的药给他吃。我那个药叫“强肌健力口服液”,这个药按照药监部门的规定,我们医院不能做,所以就没做,但是我还是剩了十几盒。十几盒药上去,慢慢就行了。一个星期以后,他的父母回来打探,还没死,又回来了。我叫学生去香港募捐了两万多元,刚好够小孩离开ICU,转普通病房。我又通过香港《大公报》发消息,香港又捐了一万块钱,结果这个小孩最后出院回家了。通过这个病例的对比:湖南那个医院很有名,没治好,在ICU用西医办法没治好,我们用中医办法治好了。这个病西医研究得很细了,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就是激素、换血、X线照射胸腺、摘除胸腺等。我们凭什么理论呢?我们凭的是脾主肌肉的基本理论。脾主肌肉,肌肉无力是虚症。这个病又易反复,是因虚致损了,这种病人治好后,我一定叫他再吃两年药,然后就不会复发。所以,我们的理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有一个北京的“肌无力”病人,专门到广州治病。他说,北京的医生叫他写遗嘱,说只有几年命了,因为他们那里已找不到十年前至今仍然活着的病人了。我给他治,治了大半年,现在基本上没有症状了,但仍在服药中。 
  现在我们大概治疗了好几百例肌无力,这个病我们几乎可以说已经找到攻克它的办法了。但是我那个药申报批了八、九年,去年才批准进入二期临床。
  • 2006-8-20 04:01
  • 回复
关键词三:发展 
  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医,不继承中医这一套行吗?能发展吗?不能发展。客观地分析,我们在中医理论上,有很多问题现在比以前明确了。所以,我认为,发展中医,就是发展医学。我们中国医学要飞跃发展,超过美国,除了大力追赶世界之外,应该把重点就放在中医上面。因为中医优势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现在西医的抗生素越来越贵,对身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厉害。我们一位教授住进西医院,用了抗生素,心跳马上就乱了,他要求停药,医生说要停你就出院吧。他后来出院就是吃中药,调理好了。所以,我认为抗生素已经快到尽头了,将来要接替它的,恐怕要靠中医中药。解决世界上没法治疗的那些险恶的抗药性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将来也要靠中药。为什么广东“非典”能够那么快疫情就过去了?海南省过去流行过出血热等传染病,那时我们学院派人去,中山医科大学派人去,省里大医院派人去。最后的总结,中山大学的校长肯定了中医的疗效最好,因为我校的医生在驻诊的医院设立了中西医对照组,疗效统计确切。所以对付病毒性病中医肯定是要超过西医的。遇上了这样的病,不让中医上是错的。现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抗生素好像占优势。但是,如果加上中医就更好。现在肺结核病又蠢蠢欲动,加上中药治疗,疗效也会更好。特别是对肺己形成空洞的病症,中医用健脾药,再加上抗痨药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今后如何发展中医呢?我刚才讲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条件下中医很难发展,要靠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的软科学对中医有帮助,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这些老三论。不打开这个黑箱,通过信息就可不断了解这个黑箱。所以,中医学其实是信息医学,不相信它,不理解它,就不会认同它。中医就是靠信息,从宏观了解里边。怎么去弄懂里面呢,就是靠信息。西医过去一直用止咳药、消炎药治疗咳嗽,效果有时不明显。中医治咳嗽,不单单治肺。五脏六腑都可以引起咳嗽,就看牵扯到五脏六腑的哪个脏腑。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医治疗咳嗽也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因为理论有优势。 
  今天要发展中医药,光用旧的那一套,用西医那一套去研究中医,虽然有作用、有帮助,但是要想实现飞跃发展,一定要跟二十一世纪新的科技相结合,真正走自己的路,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样肯定就会有飞跃的发展。 
  另外,希望政府部门重视中医。我们现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美国医疗的轨我们能接得了吗?1996年美国花费1300多亿美元医疗费用,仍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慢性病解决不了,老年病解决不了。他们估计这个世纪很快可能要达到两万亿美元,那我们能够接受得了吗?中医就是简验便廉,有时是很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文革时期,广州空军医院有一个十个月的婴儿,吞了一个螺丝钉,一头六个角,一头是螺纹。因为是十个月的婴儿,不敢给他开刀,希望他拉出来。等了两天,婴儿发高烧,嗷嗷叫,然后看看中医有没有办法,就到我们学院请了我们外科教研室的张景述教授会诊。这个病中医有什么招呢?张老师叫拿一碗稀饭、一杯骨炭粉、一些蓖麻油来。拿骨炭粉调了稀饭喂婴儿,婴儿最初不肯吃,慢慢愿意吃了,把那一碗稀饭吃完了,半个小时以后,再给他喝了一汤匙蓖麻油。因为婴儿还在发烧,又开了个中药方。结果那个小孩儿十二个小时就把那个螺丝钉拉出来了,这个螺丝钉上面好像是电镀一样镀了一层骨炭粉。原来螺丝钉到了幽门那里,六角头卡住了,胃想把它排出去,就动,一动另一头就刺激胃壁,就痛了,越痛就越收紧;稀饭灌满后,螺丝钉碰不到胃壁,疼痛就减轻了。骨炭粉和金属结合,像电镀一样,光滑了,就顺利离开了幽门。如果给小孩开刀,能过得了麻醉关、手术关、感染关吗?十个月的婴儿出现的这样难的急症也解决了,谁说中医治不了急症?原来这个方出在《验方新编》,在《疡医大全》上早有记载。可见我们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国务院对于中医的指示:“中医不能丢”。可是,我们目前丢的太多了。谈到研究,首先要把它捡回来,捡的工程比研究的工程还要大。 
  微观的东西一定胜过宏观吗?拿我研究的课题来说吧。像重症肌无力,最近我们抢救了一例危象。病人在湖南某大医院,因为肌无力气管切开了,呼吸困难,就上呼吸机,花了两万多块钱,还是不行,医生说你去广州吧。病人到广州住进了我们医院,首先就是进ICU,也就是搞西医那一套。他父母一算这个帐,不得了,小孩儿如果死了,背这一身债怎么还?所以,就抽掉那个呼吸机的管子,不让上了。后来竟扔下孩子跑掉了。我的学生把我拉去,我说赶紧上呼吸机,钱我给他想办法。然后上了呼吸机,再用我的药给他吃。我那个药叫“强肌健力口服液”,这个药按照药监部门的规定,我们医院不能做,所以就没做,但是我还是剩了十几盒。十几盒药上去,慢慢就行了。一个星期以后,他的父母回来打探,还没死,又回来了。我叫学生去香港募捐了两万多元,刚好够小孩离开ICU,转普通病房。我又通过香港《大公报》发消息,香港又捐了一万块钱,结果这个小孩最后出院回家了。通过这个病例的对比:湖南那个医院很有名,没治好,在ICU用西医办法没治好,我们用中医办法治好了。这个病西医研究得很细了,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就是激素、换血、X线照射胸腺、摘除胸腺等。我们凭什么理论呢?我们凭的是脾主肌肉的基本理论。脾主肌肉,肌肉无力是虚症。这个病又易反复,是因虚致损了,这种病人治好后,我一定叫他再吃两年药,然后就不会复发。所以,我们的理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有一个北京的“肌无力”病人,专门到广州治病。他说,北京的医生叫他写遗嘱,说只有几年命了,因为他们那里已找不到十年前至今仍然活着的病人了。我给他治,治了大半年,现在基本上没有症状了,但仍在服药中。 
  现在我们大概治疗了好几百例肌无力,这个病我们几乎可以说已经找到攻克它的办法了。但是我那个药申报批了八、九年,去年才批准进入二期临床。
  • 2006-8-20 04:01
  • 回复
关键词三:发展 
  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医,不继承中医这一套行吗?能发展吗?不能发展。客观地分析,我们在中医理论上,有很多问题现在比以前明确了。所以,我认为,发展中医,就是发展医学。我们中国医学要飞跃发展,超过美国,除了大力追赶世界之外,应该把重点就放在中医上面。因为中医优势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现在西医的抗生素越来越贵,对身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厉害。我们一位教授住进西医院,用了抗生素,心跳马上就乱了,他要求停药,医生说要停你就出院吧。他后来出院就是吃中药,调理好了。所以,我认为抗生素已经快到尽头了,将来要接替它的,恐怕要靠中医中药。解决世界上没法治疗的那些险恶的抗药性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将来也要靠中药。为什么广东“非典”能够那么快疫情就过去了?海南省过去流行过出血热等传染病,那时我们学院派人去,中山医科大学派人去,省里大医院派人去。最后的总结,中山大学的校长肯定了中医的疗效最好,因为我校的医生在驻诊的医院设立了中西医对照组,疗效统计确切。所以对付病毒性病中医肯定是要超过西医的。遇上了这样的病,不让中医上是错的。现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抗生素好像占优势。但是,如果加上中医就更好。现在肺结核病又蠢蠢欲动,加上中药治疗,疗效也会更好。特别是对肺己形成空洞的病症,中医用健脾药,再加上抗痨药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今后如何发展中医呢?我刚才讲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条件下中医很难发展,要靠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的软科学对中医有帮助,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这些老三论。不打开这个黑箱,通过信息就可不断了解这个黑箱。所以,中医学其实是信息医学,不相信它,不理解它,就不会认同它。中医就是靠信息,从宏观了解里边。怎么去弄懂里面呢,就是靠信息。西医过去一直用止咳药、消炎药治疗咳嗽,效果有时不明显。中医治咳嗽,不单单治肺。五脏六腑都可以引起咳嗽,就看牵扯到五脏六腑的哪个脏腑。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医治疗咳嗽也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因为理论有优势。 
  今天要发展中医药,光用旧的那一套,用西医那一套去研究中医,虽然有作用、有帮助,但是要想实现飞跃发展,一定要跟二十一世纪新的科技相结合,真正走自己的路,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样肯定就会有飞跃的发展。 
  另外,希望政府部门重视中医。我们现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美国医疗的轨我们能接得了吗?1996年美国花费1300多亿美元医疗费用,仍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慢性病解决不了,老年病解决不了。他们估计这个世纪很快可能要达到两万亿美元,那我们能够接受得了吗?中医就是简验便廉,有时是很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文革时期,广州空军医院有一个十个月的婴儿,吞了一个螺丝钉,一头六个角,一头是螺纹。因为是十个月的婴儿,不敢给他开刀,希望他拉出来。等了两天,婴儿发高烧,嗷嗷叫,然后看看中医有没有办法,就到我们学院请了我们外科教研室的张景述教授会诊。这个病中医有什么招呢?张老师叫拿一碗稀饭、一杯骨炭粉、一些蓖麻油来。拿骨炭粉调了稀饭喂婴儿,婴儿最初不肯吃,慢慢愿意吃了,把那一碗稀饭吃完了,半个小时以后,再给他喝了一汤匙蓖麻油。因为婴儿还在发烧,又开了个中药方。结果那个小孩儿十二个小时就把那个螺丝钉拉出来了,这个螺丝钉上面好像是电镀一样镀了一层骨炭粉。原来螺丝钉到了幽门那里,六角头卡住了,胃想把它排出去,就动,一动另一头就刺激胃壁,就痛了,越痛就越收紧;稀饭灌满后,螺丝钉碰不到胃壁,疼痛就减轻了。骨炭粉和金属结合,像电镀一样,光滑了,就顺利离开了幽门。如果给小孩开刀,能过得了麻醉关、手术关、感染关吗?十个月的婴儿出现的这样难的急症也解决了,谁说中医治不了急症?原来这个方出在《验方新编》,在《疡医大全》上早有记载。可见我们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国务院对于中医的指示:“中医不能丢”。可是,我们目前丢的太多了。谈到研究,首先要把它捡回来,捡的工程比研究的工程还要大。 
  微观的东西一定胜过宏观吗?拿我研究的课题来说吧。像重症肌无力,最近我们抢救了一例危象。病人在湖南某大医院,因为肌无力气管切开了,呼吸困难,就上呼吸机,花了两万多块钱,还是不行,医生说你去广州吧。病人到广州住进了我们医院,首先就是进ICU,也就是搞西医那一套。他父母一算这个帐,不得了,小孩儿如果死了,背这一身债怎么还?所以,就抽掉那个呼吸机的管子,不让上了。后来竟扔下孩子跑掉了。我的学生把我拉去,我说赶紧上呼吸机,钱我给他想办法。然后上了呼吸机,再用我的药给他吃。我那个药叫“强肌健力口服液”,这个药按照药监部门的规定,我们医院不能做,所以就没做,但是我还是剩了十几盒。十几盒药上去,慢慢就行了。一个星期以后,他的父母回来打探,还没死,又回来了。我叫学生去香港募捐了两万多元,刚好够小孩离开ICU,转普通病房。我又通过香港《大公报》发消息,香港又捐了一万块钱,结果这个小孩最后出院回家了。通过这个病例的对比:湖南那个医院很有名,没治好,在ICU用西医办法没治好,我们用中医办法治好了。这个病西医研究得很细了,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就是激素、换血、X线照射胸腺、摘除胸腺等。我们凭什么理论呢?我们凭的是脾主肌肉的基本理论。脾主肌肉,肌肉无力是虚症。这个病又易反复,是因虚致损了,这种病人治好后,我一定叫他再吃两年药,然后就不会复发。所以,我们的理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有一个北京的“肌无力”病人,专门到广州治病。他说,北京的医生叫他写遗嘱,说只有几年命了,因为他们那里已找不到十年前至今仍然活着的病人了。我给他治,治了大半年,现在基本上没有症状了,但仍在服药中。 
  现在我们大概治疗了好几百例肌无力,这个病我们几乎可以说已经找到攻克它的办法了。但是我那个药申报批了八、九年,去年才批准进入二期临床。
  • 2006-8-20 04:01
  • 回复
关键词三:发展 
  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医,不继承中医这一套行吗?能发展吗?不能发展。客观地分析,我们在中医理论上,有很多问题现在比以前明确了。所以,我认为,发展中医,就是发展医学。我们中国医学要飞跃发展,超过美国,除了大力追赶世界之外,应该把重点就放在中医上面。因为中医优势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现在西医的抗生素越来越贵,对身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厉害。我们一位教授住进西医院,用了抗生素,心跳马上就乱了,他要求停药,医生说要停你就出院吧。他后来出院就是吃中药,调理好了。所以,我认为抗生素已经快到尽头了,将来要接替它的,恐怕要靠中医中药。解决世界上没法治疗的那些险恶的抗药性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将来也要靠中药。为什么广东“非典”能够那么快疫情就过去了?海南省过去流行过出血热等传染病,那时我们学院派人去,中山医科大学派人去,省里大医院派人去。最后的总结,中山大学的校长肯定了中医的疗效最好,因为我校的医生在驻诊的医院设立了中西医对照组,疗效统计确切。所以对付病毒性病中医肯定是要超过西医的。遇上了这样的病,不让中医上是错的。现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抗生素好像占优势。但是,如果加上中医就更好。现在肺结核病又蠢蠢欲动,加上中药治疗,疗效也会更好。特别是对肺己形成空洞的病症,中医用健脾药,再加上抗痨药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今后如何发展中医呢?我刚才讲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条件下中医很难发展,要靠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的软科学对中医有帮助,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这些老三论。不打开这个黑箱,通过信息就可不断了解这个黑箱。所以,中医学其实是信息医学,不相信它,不理解它,就不会认同它。中医就是靠信息,从宏观了解里边。怎么去弄懂里面呢,就是靠信息。西医过去一直用止咳药、消炎药治疗咳嗽,效果有时不明显。中医治咳嗽,不单单治肺。五脏六腑都可以引起咳嗽,就看牵扯到五脏六腑的哪个脏腑。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医治疗咳嗽也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因为理论有优势。 
  今天要发展中医药,光用旧的那一套,用西医那一套去研究中医,虽然有作用、有帮助,但是要想实现飞跃发展,一定要跟二十一世纪新的科技相结合,真正走自己的路,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样肯定就会有飞跃的发展。 
  另外,希望政府部门重视中医。我们现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美国医疗的轨我们能接得了吗?1996年美国花费1300多亿美元医疗费用,仍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慢性病解决不了,老年病解决不了。他们估计这个世纪很快可能要达到两万亿美元,那我们能够接受得了吗?中医就是简验便廉,有时是很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文革时期,广州空军医院有一个十个月的婴儿,吞了一个螺丝钉,一头六个角,一头是螺纹。因为是十个月的婴儿,不敢给他开刀,希望他拉出来。等了两天,婴儿发高烧,嗷嗷叫,然后看看中医有没有办法,就到我们学院请了我们外科教研室的张景述教授会诊。这个病中医有什么招呢?张老师叫拿一碗稀饭、一杯骨炭粉、一些蓖麻油来。拿骨炭粉调了稀饭喂婴儿,婴儿最初不肯吃,慢慢愿意吃了,把那一碗稀饭吃完了,半个小时以后,再给他喝了一汤匙蓖麻油。因为婴儿还在发烧,又开了个中药方。结果那个小孩儿十二个小时就把那个螺丝钉拉出来了,这个螺丝钉上面好像是电镀一样镀了一层骨炭粉。原来螺丝钉到了幽门那里,六角头卡住了,胃想把它排出去,就动,一动另一头就刺激胃壁,就痛了,越痛就越收紧;稀饭灌满后,螺丝钉碰不到胃壁,疼痛就减轻了。骨炭粉和金属结合,像电镀一样,光滑了,就顺利离开了幽门。如果给小孩开刀,能过得了麻醉关、手术关、感染关吗?十个月的婴儿出现的这样难的急症也解决了,谁说中医治不了急症?原来这个方出在《验方新编》,在《疡医大全》上早有记载。可见我们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国务院对于中医的指示:“中医不能丢”。可是,我们目前丢的太多了。谈到研究,首先要把它捡回来,捡的工程比研究的工程还要大。 
  微观的东西一定胜过宏观吗?拿我研究的课题来说吧。像重症肌无力,最近我们抢救了一例危象。病人在湖南某大医院,因为肌无力气管切开了,呼吸困难,就上呼吸机,花了两万多块钱,还是不行,医生说你去广州吧。病人到广州住进了我们医院,首先就是进ICU,也就是搞西医那一套。他父母一算这个帐,不得了,小孩儿如果死了,背这一身债怎么还?所以,就抽掉那个呼吸机的管子,不让上了。后来竟扔下孩子跑掉了。我的学生把我拉去,我说赶紧上呼吸机,钱我给他想办法。然后上了呼吸机,再用我的药给他吃。我那个药叫“强肌健力口服液”,这个药按照药监部门的规定,我们医院不能做,所以就没做,但是我还是剩了十几盒。十几盒药上去,慢慢就行了。一个星期以后,他的父母回来打探,还没死,又回来了。我叫学生去香港募捐了两万多元,刚好够小孩离开ICU,转普通病房。我又通过香港《大公报》发消息,香港又捐了一万块钱,结果这个小孩最后出院回家了。通过这个病例的对比:湖南那个医院很有名,没治好,在ICU用西医办法没治好,我们用中医办法治好了。这个病西医研究得很细了,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就是激素、换血、X线照射胸腺、摘除胸腺等。我们凭什么理论呢?我们凭的是脾主肌肉的基本理论。脾主肌肉,肌肉无力是虚症。这个病又易反复,是因虚致损了,这种病人治好后,我一定叫他再吃两年药,然后就不会复发。所以,我们的理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有一个北京的“肌无力”病人,专门到广州治病。他说,北京的医生叫他写遗嘱,说只有几年命了,因为他们那里已找不到十年前至今仍然活着的病人了。我给他治,治了大半年,现在基本上没有症状了,但仍在服药中。 
  现在我们大概治疗了好几百例肌无力,这个病我们几乎可以说已经找到攻克它的办法了。但是我那个药申报批了八、九年,去年才批准进入二期临床。
  • 2006-8-20 04:01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