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反方”之间的一封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3:23:47
三峡工程“反方”之间的一封信   作者:汤耀国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本网发布日期:6/10/2010   1986年中央决定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后,主管的水利电力部聘请了412位专家,分列14个专题组,水利电力部科技司高级工程师陆钦侃参加防洪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叶永毅参加水文组,二人皆为解放前参与国民政府水利水电工作的资深专家。专题论证结果,403人签名同意,9人拒签,叶为前者之一,陆为后者之一。 叶永毅在今年4月23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水文专题报告上签字,并不代表他对三峡工程整体方案没有意见。他解释,水文论证很简单,主要是基于多年历史资料算出水量大小即可,没有多少可讨论的空间。但对整体方案,他当时缺乏有力的发言权。 “这和三门峡工程不一样,三门峡工程论证没有分组,我们可以直接讨论修不修、怎么修、水位高低等等。”在上世纪50年代参与三门峡工程论证时,叶永毅即为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水文组组长,今人鲜知的是,当年对三门峡工程持不同程度异议的少数人,除水利专家黄万里、温善章外,叶永毅也是其中之一。他提出拦洪排沙的低坝方案,未被主事者与苏联专家采纳。 陆钦侃于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多次执笔上书中央,叶永毅亦多次参与其中,他们的后期建议要点之一为保留导流底孔,但未被主事者采纳,导流底孔于2005年至2007年悉数封堵。现将叶于2005年9月4日致陆钦侃的一封信(复陆钦侃为上书稿来信)摘要发表如下,从中不难看出三峡工程“反方”的复杂心态:   陆老:前几天因事未能即复,为歉,另外思想上也有些矛盾,认为可能是人微言轻,我们可能徒劳无益。但被您的精神所感召,再做一些努力吧。建议修改如下: 1. 把三门峡遗留问题说的具体严重一些好,不要空泛,也为三峡影响重庆,留下伏笔。 2. 用实际的大利益,去比较不确定的将来风险,当然说服不了他们和上面领导。 3.请在文字上,既肯定溪洛渡,又指出其两大问题(清水下泄及滞洪使三峡库尾淤积),并联系三门峡说。 5.保留底孔与只有深孔的判别有:(1)在中低水位时泄洪能力加大。(2)增加淤沙库容,从而处长水库寿命。(3)保留底孔有利异重流和粗颗粒排沙。 6.我们要提出一个两全的可行的建议,不要只反对封堵,不给出路,不给办法就很难说服他们。请斟酌如下的建议:现在放下底孔闸门,在高水位时不打开闸门进行泄洪,以保证底孔的安全,同时可以正常发电,而在中低水位时,才打开底孔闸门进行高效的泄洪排沙。 7.为留有余地,也为了明确责任,不能决策错误,都说是交学费,不负责,建议最后将一军,要他们请权威单位,如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进行听证会。我们也有发言机会,大家讨论。 8.加高至175米势不可挡,只要保留底孔,以后看发展。少走一些弯路,可能难免。例如泥沙淤积,水位变动时,航路会变化很大,轮船容易搁浅出事。只要留住底孔,改变起来,就少费工些。中国的事情,如此无常识的事多得很。煤矿频频爆炸不也是一例。话多了,就此打住。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value.net/Blog/37528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