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逃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9:23
标题:农村初中生逃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1楼
风继续吹 (不吹不舒服)
农村初中生逃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镜头一:3月28日,重庆市大坪某中学初一年级有4名学生相继逃学未归,全家人发动几十名亲戚四处寻找未果,爷爷得知因焦急过度昏倒而死。
镜头二: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某中学初一(2)班有6名女学生集体离家逃学,《辽宁晚报》为此将消息发往全国80多家报纸媒体,共同寻找逃学青年,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逃学事件上万起,其大部分在农村初中,此举经常引起媒体关注和报道。逃学行为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也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损失,同时影响家长和教师的正常工作,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或者受到犯罪的侵害。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逃学行为心理分析
逃学是指青少年在上学期间擅自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闲混行为。在我国,青少年的逃学行为有以下特点:
1、年龄特点——14岁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离家出走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
3、居住特点——专家研究发现,居住农村的离家出走者多于城镇的人数。
4、动机特点:逃学没有正当理由,主要的动机是厌学;逃学者常用谎言欺骗父母,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逃学;
5、行为特点——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主要逃学后在外闲逛游荡,容易和社会上的坏人混在一起;经常从事童工、流浪乞讨、赌博上网、以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逃学行为往往有反复性和持续性,在一段时间内会多次出现。中学生逃学出走,一方面严重扭曲了其自身的心灵,损害了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中学生逃学出走,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如何有效地制止逃学现象的产生发展是当前农村初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逃学原因理性思考
(一)社会不良环境负面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外因。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都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影响。而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第一,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欠佳,学生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或打着“学生优惠”的招牌引诱学生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到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最后导致逃学、辍学。第三,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上学无用论”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环境是学生逃学的“诱惑者”。
(二)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减弱。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给中学生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一些学校教育应有的主导作用,却因教育的部分功能减弱,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呈减弱趋势。
在农村中小学中,因学业成绩差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对待而逃学的情况也不少。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逐渐明显,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另眼相待,不是批评、嘲笑,就是忽视他们的存在,这些学生感到心灵受到了伤害,于是以逃学的方式来寻求解脱。有些初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按学习成绩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对重点班配上最好的教师,进行重点教学;而对非重点班的学生随便应付。这样,大大伤害了非重点班学生的自尊心,使这些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学习的积极性受挫,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信心,于是一些学生干脆逃学。同时一部分教师素质低、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逃学的原因。当学生有某些缺点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或不听老师的话时,有些教师出口就是训骂,或体罚学生。也许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用训骂、体罚的方法,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一些学生在老师长期的训骂、体罚下,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以致逃学、辍学。
另外,部分农村初中办学思想也是诱发学生逃学的外因。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中考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搞题海战术,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一些学校干脆把其他的“副科”、自习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哪有什么兴趣可言?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逃学。长期在这样的校园生活不少学生因没有青春乐趣,没有自由时间,没有健全心态,成年累月,忧心忡忡,产生“学习厌恶症”、“学校恐怖症”。从某种角度上说,部分学校的应试教育是学生逃学的“作俑者”。
(三)家庭教育方法粗暴不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然而,部分家庭教育的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然而,部分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作用却没有很好地适应学生发展。
一方面父母支持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生在校已对学习负担、心理负担难以承受,回家后父母还要在学习上施压。不少学生因难以实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以逃学来对抗、报复。
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娇宠,过分溺爱,过分袒护,过分放纵,有求必应。这些家庭,对子女用钱不予监督,要多少给多少,这就为学生逃学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个别家庭是学生逃学的“纵容者”。
(四)学生主体自控能力衰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外因。我们会发现:相同的学校教育,相似的家庭教育,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大多数学生能坚守校园认真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却逃学在外,无疑是这部分逃学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衰退。他们身上,主要体现在:
1、文化基础较差,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些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如牛负重,尝尽了学习的艰辛,而没有学习的乐趣。只看到学习的艰苦,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自暴自弃,以逃学自寻乐趣。
2、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种人涌向商海捞钱,一些人发了大财要啥有啥,神气得很,使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经商能赚钱,赚了钱什么都有了,赚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此,把闯世界、赚大钱当作奋斗目标,不安心在学校读书。
综上所述,导致中学生逃学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因而在考虑对策时要多元化,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一方面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主体作用。
三、预防逃学对策研究:
(一)   加强法律保护,强化政策管理
首先政府要带领相关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墙报、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校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共同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要加强对电影院、录象厅、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允许青少年参与赌博、观看放映黄色、低级趣味的影视片;各校应成立护校队,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巡逻,共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的秩序,还给青少年一个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地方政府要对逃学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强化社会和学校管理。对各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措施予以监督、考核。对歪曲国家教育目的,教学方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领导予以处罚或批评。
(二)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同时学校还应为不能升学的学生创造学习农业科技的机会,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
2、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要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量。要确保活动课程的开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二要提高科任教师的业务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渠道培训教师,使教师掌握更多的足够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业务知识,同时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科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寓教于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三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估制度,改革只注重升学率、考试成绩的片面做法,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考评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师生的教与学水平。坚决制止根据考试分数给老师、学生排名次的做法。
(三)改进教子方法,共建和谐家庭
1、家长对子女要起表率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其子女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定道理。作为学生家长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要自己做到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不沾染社会上的各种恶习。
2、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尊重、互相支持、互相体谅,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和睦关系,对孩子既不溺爱、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强加意志。
3、对子女要求要切合实际。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脱离实际,期望值过高,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压力,结果事与愿违,使子女产生厌学心理。作为家长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教育子女行行都能出状元,做什么工作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样,作为学生即使一时成绩差一点,也不会自暴自弃,而能够积极向上,热爱学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解决农村初中学生逃学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我们坚信,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一定会将农村初中学生逃学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