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法门坦言===溪水听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8:12
入道法门坦言
同为求法者,怎可为人师?欢迎来电邮,交流共提高。lujice@yahoo.com.cn
丹道的根本原理
丹道的根本原理是“返还”、“逆修”:
1、先由成人“返还”为婴童。即由性发育后(16岁后育后)的有漏之体“逆修”成性发育前(16岁前)的不漏之体,把成人的精、气、神三物“返还”为婴童的神、炁二物;
2、再由婴童“返还”为胎儿。即由降生后(0岁后)的神炁分离“逆修”成降生前(0岁前)的神炁合一,把婴童的神、炁二物“返还”为胎儿的一物(即“金丹”)。
在这过程中,一些阶段性的成功标志如下:
1、后天之神(平时待人接物的思维和意识)渐隐,先天之神(“心死神活”的那个“神”,“万念俱泯,一灵独觉”的那个“神”)渐现。
这是踏上真正修行之路的第一步,即“炼己”。
2、后天呼吸渐渐停止,先天胎息(即“命蒂之真息”)渐渐发动。
前人对此有言:“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我与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
这也称为“炼精化炁”。功成标志为:马阴藏相,如同婴童一般,不再产生“生殖之精”。
3、神炁相吸、相引,互相“灌注”、交融。
4、最后,神炁交媾、合一,而化为“金丹”。
5、......这之后,还有功夫,但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虽然,无为丹道和有为丹道的具体修法不同,但我相信,它们在大的关节步骤上,一定是相同的。
具体修炼方法
简而言之,有三步:
1、由“随息”而渐致“心息相依”。
“随息”做久了,自然而然的“万念渐少”;“随息”做久了,自然而然的会慢慢变成“心息相依”。
2、由“心息相依”而渐致“凝神入气穴”。
“心息相依”做久了,自然而然的入静越来越深......功夫到了,终于有一天在定中“玄关”自现。这时,神在气中被气所制,思维念头,无法可生,故可谓“心死”(即万念俱泯)。因停止、隐藏后天意念(心死)则先天灵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神活),故而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到“一灵独觉、湛然不动”。
功夫到此,“神入炁中,如在深穴”。这时,你的功夫才称得上真正的“凝神入炁穴”。此前,我们其实即无“可凝之神”,又无“可入之气穴”。
(经常有道友发电邮问我,什么是炁穴?“凝神入炁穴”的真义是什么?那么,就请好好体会一下“神入炁中,如在深穴”这八个字吧。再说一遍,“凝神入炁穴”是炼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见玄关而出现自然而然的“凝神入炁穴”后,你就可以当仁不让的自豪宣称,我“入道”了。
3、“凝神入炁穴”做久了,自然而然的神识越来越“灵”、“炁机”越来越“盛”(先天胎息渐渐发动)......最后,终于渐渐“神炁合一”(即结丹)。
结丹后,你就可以当仁不让的自豪宣称,我“成道”了。(“了道”是出胎,但我不清楚。)
大道难言,希望我说的还算明白。虽分三步,但实际做起来,可以说是很多步,也可以说是只有一步。没时间了,以后详细说明吧。
只注意呼气的妙处
第一步的具体做法为是:集中心神,随时保持“警醒”的状态;吸气时不管,呼气时注意;其它的,一切都不要理睬。如果思想开小差起杂念了,别怕,丢下就好了。只要及时的警醒,再转回来注意呼气就行了。如此做法,最好的称谓就是“随息”。
做第一步时,不要指望马上就能“心死神活,明心见性”。第一步无法去处“意识”,但把第一步“无欲无求”的做久了,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第二步。到那时,才能逐渐的“心死神活”
此法的第一个作用:此法以一念代万念 ,如同“系马缰绳”。做久了,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意马心猿”逐渐减少“躁动”,逐渐变的驯顺起来(即杂念渐渐消失)。这个作用,许多方法都能达到。此法的第二个作用,就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达到的了。
此法的第二个作用:吸气时不管,呼气时注意。心神自然而然的就会随着呼吸的节奏“一收一放”。这样做久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寂静之中,逐渐感受到体内似乎有一种“气机”一升一降、一开一合。......这种“气机”的升降开合,开始并不明显,也不能次次都可以感受到。但只要你“无欲无求”的做下去,自然而然的它就会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明显的到最后次次都可以感受到。感受到它后,“吸气时不管,呼气时注意”就会自然而然的逐渐转为“升时不管,降时注意”。这时,你就已经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第二步——“心息相依”。
没时间了,以后逐步说明吧。
答众道友
“名师难求”问题一:“无法之凝神于‘呼气’,经常呼吸一起关注,甚至吸气关注的要多,请问如何解决? ”
答:初炼随息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呼气、吸气一起管”,我当初也一样,这很正常。
初习此法的“窍门”是:
1、不担心。
不担心自己掌握不好“只注意呼气”的要领,不担心自己出现“呼气、吸气一起管”的状况;
2、不勉强。
人为做作的故意强为“只注意呼气,吸气时不管”,就违背了丹道修炼的根本原则——无为,变“歇息身心”为“脑力劳动”了。
3、朝前走。
其实,只要你能随时的记得(莫忘了、莫迷糊了),功法中有这么一个“吸气时不管,呼气时注意”的要求,不需要你刻意的人为做作,你自然就会在练功中“下意识的”“加强呼气时的注意力、减弱吸气时的注意力”。这样,你的心神自然而然的就会随着呼吸的节奏“一紧一松”。如能这样,就算“合法”。
“不担心、不勉强、朝前走”,是练功之中运用的比较广泛的一个“窍门”,许多练功问题都应该如此对待。
“名师难求”问题二:“这功法,只是无杂念,专注呼气即可吗?”
答:这功法,只是集中心神的专注呼气即可,而不是“无杂念,专注呼气即可”。杂念渐少以至于最后没有杂念,是此法带来的作用,并不是功法。此法并没有不允许学者有杂念,也没有让学者人为故意的去祛除杂念。它只是要求:“集中心神,随时保持‘警醒’的状态;思想开小差起杂念了,要及时警醒、及时转回来。”注意:无杂念只是功境,绝不是功法!!!注意:无杂念只是功境,绝不是功法!!!
“论坛游魂”问题一:“初学者可以有房事吗?”
答:不论修行目的如何,不论修行方法如何,“筑基”阶段都不能房事。房事之后精气亏虚,甚至气促如喘。要想在房事之后,调息致“气息悠悠”,的确很难办到。
“有所求”问题一:“如果只是吸时管而呼时不管,可以么?”
答:人体的“外在呼吸”与“内在的气机”有一定的关系,呼气时气机为降,吸气时气机为升。“心神注意呼气”做久了,可以很自然的“进化”为“心神注意气机之降”。而“心神注意气机之降”,其实就是“引导神去与炁相合”的一种“方便法门”。“吸时管而呼时不管”的方法,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不符合逐步引导学者“神炁合一”的丹道原理。因此,此法不行。
“清山”问题一:“是自然呼吸吗?有没有呼吸间小停顿呢?另外是呼时为降吗?”
答:是自然呼吸;呼吸间不用人为刻意的小停顿,呼吸纯任自然;“随息”做久了,会逐渐感受到体内有个随着呼吸节奏一升一降的“气机”。功夫致此,“外在呼吸”已经微不可觉。如要强辩,的确是呼气时气机为降。但是,千万不要人为的去做什么“呼气时降气”、“呼气时,意念随着呼气往下腹沉”......等“脑力劳动”。
记住:人为做作,所得为假;无为自发,所证为真。
今天暂时解释到这儿,以后再详谈。
丹道修持理法浅谈
“神炁合一”,既是丹道修持的基本原理,又是丹道修持的根本大法。按功境划分,“神炁合一”可分为“随息”阶段、“心息相依”阶段和“凝神入炁穴” 阶段。在初下手的“随息”阶段,“神”为意识,即平时的表面意识状态(处于有知有觉,杂念纷飞状态的意识),也称为“后天意识”;“气”为呼吸,即平时的口鼻呼吸,也称为“后天呼吸”。  在这个阶段,所谓的“神气合一”,就是用“心神”去“追踪、觉察”“ 呼气”。
在平常情况,人无法控制念头的起落,只能任其生灭。丹道修持通过意识对呼吸的刻意觉察,以此平熄念头的起落生灭;并同时使得呼吸进入规律、高效的状态。后天的“神”与“气”,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个体,经由丹道的修持,可以恢复为先天的“一”——即“神炁合一”的状态。而是否证得“神炁合一”,是判断丹道修持是否入门的标准。真正的、高深的丹道修持,只有在“神炁合一”的状态中才能进行。
“随息”阶段
初下手时,用“后天意识”刻意去觉察“后天呼吸”的存在。久而久之,“后天意识”会净化,“后天呼吸”也会较规律。此阶段的修持目的就是——让经过净化的“后天意识”与经过调整的“后天呼吸”,处于一种互相感知、互相配合、互相关心、互相携手、同进同出、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神炁合一”的初阶功夫,就是丹道修持的入门心法。
“随息”阶段的修持要领
在平时,心神不断的在接受着“六根”传来的讯息,不断的分析响应,相当的忙碌。修持时,要让心神直接进入一种“念无生灭”的状态,几乎不可能。唯一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设法“中止”心神接受“六根”的讯息,就算不小心接收到了,也不予响应,专“心”的去注意呼吸的存在,看着它、守着它,轻轻松松的感知它的存在,但不干涉它(的自由)。它愈自由,“心”愈自在,一心一息,不即不离,勿忘勿助。
“随息”阶段的火候真传
此阶段由于后天意识依然存在,呼吸也还不稳定。如果杂念纷飞,就要打起精神,刻意的去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从而让杂念减少。杂念减少后,呼吸就会规律而渐趋平稳;如果已经达到“一息一念”,则要放松意念。虽然意念放松,但心神依然警醒(不得迷糊),依然觉照着呼气,只不过“注意力的紧张度”要轻些而已。虽然依旧觉照呼气,但又不能干涉呼吸,要让它自己作主。如果杂念再来,就要重起炉灶,再次刻意的去专注呼气。直至重新修到“一息一念”后,又再放松意念……
“随息” 阶段的功境
在此阶段,心神由于专注,“六根”所传导过来的讯息被逐渐“淡化”,但还没有被完全“遗忘”,所以,心神会呈现半有知、半无知的状态,还会意识到身体的存在。至于呼吸,次数虽会慢慢减少,但由于意念一直在旁关心它、照顾它,“呼吸”也似乎发现了“意念”的存在,“自动”的跟随在“意念”的旁边。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它们真要靠近却又觉得害羞,于是,“神”与“气” 就只好处于既期待、又害怕,若即若离的“前戏”状态中了。
“心息相依”阶段的功境
在此阶段,“神”与“炁”真正进入热恋的状态,在此状态中,肉体被“忘掉”了,意识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呼吸的次数明显减少,似有似无;至于知觉,则不知不觉,如梦似幻 ,进入一种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境界,还是可以感觉到呼吸的存在,但存在那里不知道。这就是““心息相依””的境界(此时,心为先天元神、息为命蒂真息)。
“凝神入炁穴”阶段的功境
“神”与“炁”长时间的深情相恋,总有一天会产生结果。在一种无法描述的情况下,“神”与“炁”终于像二块逐渐接近的磁铁,自然感应,自然吸附,真正凝结合一。“凝神入炁穴” 即是“神入炁中,如潜深穴”之义。这时,“先天元神”与“命蒂真息”打成一片,纽成一团,亦即真正的“神炁合一”。神与炁一旦“合一”,后天意识就会完全泯灭,后天呼吸也会完全停止,从而进入无知无觉的“先天状态”。
这种状态,人体的基础代谢率趋近于零,真有点类似于龟蛇的冬眠、昆虫的蛰伏。在这种“先天状态”中,身与心都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充分的补养。若是人们能长时期的修炼这种功法,又可以每次都能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神炁合一”的静定状态中,那么,人体中的所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生物能量就会增加、提升。功夫至此,仙道可望!!!
答何有子道友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我还没有最终成功,因此,别叫我老师。不然,论坛里的高人是会笑掉大牙的。
你的第一个问题:吾行心息相依,虽不被杂识打扰,但会突然的完全无意识,身体似乎空灵;就是说“无意识”使“心息相依”中断。此时,我应随空还是强回“心息相依”?
答:我不知道你的功夫是怎么做的。如果“心息相依”得法了,内呼吸就会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识”又怎么能使“心息相依”中断呢?只有内呼吸不显现、单纯无杂念的空定,才可能出现“‘无意识’使‘心息相依’中断的现象”。
如果你是在出现内呼吸的情况下,“突然的完全无意识,突然的中断心息相依”,那么,你就应该体会到“神炁如磁铁相恋”啊。如果你有这些体会,那么我就要恭喜你了。如果你真的是这样子的“突然的完全无意识,突然的中断心息相依”,那么,你就已经进入到“先天状态”中去了。当然,到这地步,已经用不着“心息相依”了。
你的第二个问题:心随呼气时,心意会照到鼻部,我想这可能不对。也会照到从肩到下腹,气如瀑布涌下。总之意照就会有意识,那么微微产生何种意识适当呢?
答:请参考我给“名师难求”的回答——“不担心、不勉强、朝前走”。你的情况完全正常,不用担心。
“总之意照就会有意识,那么微微产生何种意识适当呢?”
答:是的,有意照就会有意识。但意照的“注意力的紧张度”有强弱之分,这就是所谓的火候了。关于火候的口诀,最好、最恰当的,就是“勿忘勿助”了。
所谓“勿忘”,其实就是“保持警醒别迷糊”;所谓“勿助”,其实就是“别勉强、别人为做作、别去做‘脑力劳动’”。整句的“勿忘勿助”,其实与“不担心、不勉强、朝前走”的意思大同小异。“勿忘勿助”,在丹道修持的各个环节,都能广泛的运用,千万不要忽视了。
另外,你还可以仔细看看帖子中的那一段——“随息”阶段的火候真传。
不知道我的回答,对你来说,够不够明白,够不够详细?
再答“何有子”道友
昨天急于收摊,没有认真作答,今天重新仔细答过。
你昨天的第一个问题:吾行心息相依,虽不被杂识打扰,但会突然的完全无意识,身体似乎空灵;就是说“无意识”使“心息相依”中断。此时,我应随空还是强回“心息相依”?
答: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
1、“心息相依”炼的得法,必然会自发出现“命蒂真息”,接着“神炁合一”。神与炁一旦“合一”,后天意识就会瞬间的完全泯灭,后天呼吸也会立刻的完全停止。修持致此,自然再也无法继续“心息相依”。如果你是因为“神炁合一”而导致意识泯灭、“心息相依”无法继续,那么我就要恭喜你了。这时,你应该“守寂不守炁”。
2、练习“随息”如果不得其法,只知道“用‘后天意识’去刻意的觉察‘后天呼吸’的存在”,却不知道该去觉察呼吸的什么。于是,“随息”自然就会“流空”,从而炼成“数息”。虽然“数息”也可入静,也可使人“突然的完全无意识”,但是“数息”没有“逐步引导神去与炁相合”的作用。因为它不符合丹道修持的根本原理,所以它是一种“空定”。而“空定”,对于人的“性命修持”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私下料想,你多半是走到这个歧路去了,也不知道猜没猜对。如果是这个原因,你的炼法就应该修改为:“去刻意的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其实是感应气机,但千万别人为做作的去做“脑力劳动”)。
你今天的问题,我只能分为几个层次来分别回答:
第一层:不着意呼吸时,意返先天,可渐入静中(不知我进的是真静还是顽空)。
答:这是一种“空定”,它不符合丹道修持的根本原理,它没有“逐步引导神去与炁相合”的作用。这种“空定”,对于人的“性命修持”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知道丹道修持,并不是为静而静,它是为了“逐步引导神去与炁相合”才去入静。
请你记住:虽然,随着丹道修持的进步,修持对象(神与气)的内涵会自然而然的逐渐变化,但是,只要还没有达到“神炁合一”的程度,丹道修持就可以说是——始终都在着意呼吸。当然,这种“着意”,“注意力的紧张度”应该分情况的有轻有重;而“着意”的对象(呼吸),也应该随着功境的进步,自然而然的逐渐从“外呼吸”转变为“内呼吸”。
第二层:着意于呼吸,必着意于身体的某个空间(部位)。无论你多么“勿助”,有意就是有意,因为呼气自然是自体内出外的,而此时意感其(在体内)降怎么说也首先是一种“意”。此空间应在置于何处呢?
答:1、丹道修持并不排斥“意识”的作用,我也并没叫你不能有“意识”。我只说过“勿助”——“别勉强、别人为做作、别去做‘脑力劳动’”,我只说过“主动人为,所得为假;被动自发,所证为真。”
2、我的师传,并没有叫我去着意于身体的某个空间(部位)。其实,只要你“刻意的去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心神就会自然而然的逐渐转回来——先是转到鼻前寸许之地(即“眠牛之地”),接着转到胸内(即“十二重楼”),最后转到腹部。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被动自发的。也许,我并不应该讲明这些(当初陈师教我就什么都没讲),因为“主动人为,所得为假;被动自发,所证为真”,一旦讲明白了,后学就太容易“落入后天有为的境界,人为做作的去做什么‘脑力劳动’”了。但是,各人的心性、禀赋不尽相同,“有为法”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有为法”比“无为法”容易入门),因此,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讲了。
着意于呼吸,必着意于身体的某个空间(部位)。此空间应置于何处呢?
答:“何有子”道友,初炼道功阶段,你也许适宜:“着意于呼吸,必着意于‘眠牛之地’”。当此法你练的合法了,再逐步转为“无为法”吧。
第三层:我练功的体会是:无论着意何处,稍一行功就有强烈反应。今试自胸部沉气,胃部咕咕作响;沉至腹部,腹部亦鸣。我试意从于气,好象大人看孩子玩耍,可是意气不能分,还是燥鸣一片。意弱则气失,意强则气明。体内“活动”踊跃,入静好象不能。不久就身体不适,急于下坐。下坐后,胃部异感,下气连连。如此何适?
答:看来,你的意念用的太强了(火候过了)。你应该试着把注意力从各种“气感”转回到“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上来,并且,“就象明月照山冈,只是照着它,却不干扰它”。如果你已经达到“一息一念”的程度了,则还要放松意念。这里再介绍个口诀,希望能对你有用。
口诀:“内虑外感,不管不顾;觉照‘呼气’,常省常惺。”
解释:练功时,只管集中心神的随时保持“警醒”的状态,全神贯注的去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其它的,一切都不要理睬。比如,要内不管各种思虑杂念(包括各种练功口诀、修炼要领、得失禁忌等);外不顾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传来的各种感觉(包括各种气感、炁感、和触景,例如大、小、长、短、浮、沉、轻、重、吊、坠、分、缩、化、无、光、影、深、潜、泯、灭、贴、闭、游......等等)。
如果你能如此用功,必然不会产生你说的那些弊端。再次请你仔细的看看帖子中的那一段——“随息”阶段的火候真传。
你就这样子先炼几天,如果还是不对,再来告诉我。
答“哈哈哈哈哈哈”道友
你的问题:真静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顽空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
答:真静是“神在气中,被气所制;思维念头,无法可生”,是由“神气相恋”造成的。
顽空是单纯的“为静而静”造成的。
真静的状态必然会感觉到“命蒂真息”的存在。
顽空的状态什么都没有,因而称之为“空定”。
答“lpj2006”道友
你的问题:这样呼吸,易呼长吸短,有影响吗?
答:此法并不去人为的干涉呼吸。只要练习符合要求,不会造成呼长吸短的状况。
答“论坛游魂”道友
你的问题:最近用您的随息方法入静比以前好多了,能经常进入一种整个身体缩成一团的感觉\也象找不到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进入了心息相依了)但是到后来吸气会急促一些,呼气还是差不多,由于没有胸闷的感觉,所以也没刻意去控制吸气的急于缓.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答:你的境况离“心息相依”不远了。也许还没有达到;也许达到了,但境界不稳定,还没站稳脚跟。到底达到没有,你自己对照“心息相依”阶段的功境,自己判断吧。 不管你达没达到“心息相依”,只要你还没有最终达到“神炁合一”,那么,你就应该如此对待练功——“内虑外感,不管不顾;觉照‘呼气’,常省常惺。”
解释:练功时,只管集中心神的随时保持“警醒”的状态,全神贯注的去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其它的,一切都不要理睬。比如,要内不管各种思虑杂念(包括各种练功口诀、修炼要领、得失禁忌等);外不顾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传来的各种感觉(包括各种气感、炁感、和触景,例如大、小、长、短、浮、沉、轻、重、吊、坠、分、缩、化、无、光、影、深、潜、泯、灭、贴、闭、游......等等)。
因此,你那“发现吸气时比较急促,也没刻意去控制吸气的急于缓”的做法,是对的。
答“jerk”道友
“jerk”道友问:“炁机”越来越“盛” 之后,然后在工作生活中,一不小心一个意念起来了,该怎么办呢?
答:意念越轻,“炁机”才会越“盛” 。日常生活中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无念,不可能进入“恍惚杳冥”的境界,“炁机”因而处于潜藏状态,怎么可能“一不小心一个意念起来了”呢?所以,但请“jerk”道友放心。
答“第四十三次日出”道友
“第四十三次日出”道友问题一:打坐有没有固定的姿势?腿、手、脊椎、肩、头,有没有放的方法?眼睛是半开半合还是闭上?需要坐垫吗?坐的时间长了腿麻了或者有其他身体不适应,是否可以休息一下,再次入静?
答:对于打坐的姿势要求,你在漏尽阁就可以搜索到很多具体的方法,各派都大同小异。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选择。陈师当年教我时,对我没有具体的姿势要求。他对我说的,有四个要点:1、竖直脊梁,五脏自然得位;2、放松眉心,眉心松开了,全身都会放松;3、由于下手之初“耳听、眼观、身感、意觉‘呼气之出’,集中全部心神关注‘呼气之出’”,因此眼睛也要“垂目微合、‘轻视’鼻端”。4、前三步都做的合法后,再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与己无关的泥塑木雕”,不去管它,不去动它。如此,则不论是“立”是“坐”还是“卧”,皆可练功。
可以用坐垫;坐的时间长了腿麻了或者有其他身体不适应,也可以休息一下后再次入静。
其实,陈师当年教我的四个要点,只要你做的到位(合法),打坐时间虽然长久,心中也不会烦躁,身体上也不会有难以忍受的感觉(这时依然有不适感、但不会难以忍受;后来,则连不适感也会消失)。
最后,我得提醒你一句:打坐完毕,一定要记得收功。收功之法:揉腿静养,等到“气散全身而身轻”,并且精神清明后,方可下座。不然,筋骨易伤,气易积滞。
“第四十三次日出”道友问题二:用您讲的“随息”的方法,我坐了几天,感觉呼吸比以前深了,而且呼吸细长一些了,而且,有时候感觉整个身体只有呼吸存在了,身体就像个气布袋,只有静静的呼吸。另外,舌抵上鄂的时候,感觉嘴里会泛出不少口水,小腹部位有一点胀痛的感觉,外面如果有大一点响动,我会突然一惊,请问我现在这些反应正常吗?
答:这些反应都说明了,你的修炼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常,继续炼下去。
舌抵上鄂产生的、稍带甜味的口水,是个好东西,千万别吐了。如太多,轻轻的咽下去就行了。
“小腹部位有一点胀痛的感觉”,这是由于你过早注意小腹的缘故。看来,你受“意守丹田”的影响不小啊。只要你不去继续“意守丹田”,把意念转移到“眠牛之地”,在“眠牛之地”觉察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小腹胀痛的感觉就会自然消失,这个问题就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影响。
当年,我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按照陈师法子(集中心神,随时保持“警醒”的状态,刻意的去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练习下去,就自然而然的、被动自发的出现了“神返身中气自回”的现象——先是回到鼻前寸许之地(即“眠牛之地”),接着回到胸内(即“十二重楼”),最后回到腹部。
我觉得,你走我的老路,会比较安全;而练习有为法的“意守丹田”,虽然也可以最终达到“神炁合一”的地步,但练不得法,容易出偏。
“外面如果有大一点响动,我会突然一惊”,这是由于你初入静境,元神不定,未能成熟的缘故。练习下去,待到元神坚定后,你就自然的再也不怕外物的惊吓了。因此,初炼道功之人,一定要在练功之前选择好时间、地点,并安排好“防打扰措施”后,再来练功。
答 “风羽”道友
“风羽”道友问:昨晚用“随呼法”打坐,大概半小时后,感觉自己成一个圆形状,全身都很暖和,然后小腹有很明显的一股气往外肾上汇聚,(外肾也有反应),我怕是阁里道友说的要漏我就停了下来了。不知是怎么回事?
答:这些反应都说明了,你的修炼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一切正常,请继续炼下去。你之所遇,为“身静气自生”的初境,并非“阳炁化生”之境。因此,完全不用担心“走漏遗精”的危险。
真正的“阳炁化生”之境为:“......恍惚杳冥中,不知不觉的,痒生毫窍,小腹温暖如融,浑身酥软快乐,阳物勃然而举(女子则乳房发硬)”。这时,精气下注阳物产生暖乐,自然引发男女之欲。如果此时被男女之欲所迷,就会自然而然的“走漏遗精”。
其实,即使修炼真正进入“阳炁化生”之境了,你也用不着担心害怕。你只要记住:进入“阳炁化生”之境后,你应当不惊不慌的继续“凝神入炁穴”;直至阳物产生暖乐后(一定要抢在引发“男女大欲”之前),你才应当“防危虑险”,才应当从容不迫的去做“炼精化炁”的功夫。如果你在进入了“阳炁化生”之境时担心害怕了,又或者你在阳物产生暖乐之前,就提前的去做“炼精化炁”的功夫了,你就会失去“充分产生‘大药’的机会”。
附:“炼精化炁”的方法——打起精神,把放松的意念重新紧张起来,刻意的去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此时,意念关注的对象早已从“口鼻呼吸”转为了“命蒂真息”,意念的“着意处”也早已从“眠牛之地”转为了“炁穴”)。其实,“炼精化炁”与“凝神入炁穴”相比,只不过是“注意力的紧张度”要重些而已。
再注:“阳炁化生”之境出现后,如能专一的“凝神入炁穴”(或称之为“炼精化炁”),则必然会出现“如磁铁相恋、扭结交媾”的“神炁合一”现象;而“神”与“炁”如能“合一”,则“大药”自然漏无可漏。这个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采药归炉”(也可称之为“炼精化炁”)。
此法并非得自师传,它得之于我的练功实践。与各种丹经道书相证,暗合;验之生理反应,效显。特记于此,请各位功夫至此的道友印证、评点。
答“云悠悠”道友问题一
“云悠悠”道友问题一:《凝神入气穴真传》说:炼功不能用平时的思维和意识,而要用“万念俱泯,一灵独觉”的那个“灵觉”。此帖又说:初下手时,用“后天意识”刻意去觉察“后天呼吸”的存在。怎么前后矛盾呢?
答:这是因为,陈师当年给我传法时的情况,与我在论坛上发帖时所面对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我只好变化个说法。
入静当中,我们有时会猛然“知觉”自己起念了。这个能“知觉”念头生灭起伏的“东西”、这份“知觉”,就是所谓的“先天元神”;而那个被觉知的正在思维念虑的“东西”、那份“念虑”,就是所谓的“后天意识”。因此,我让人“保持‘警醒’的状态,刻意去觉察‘呼吸’的存在”,与陈师说的“用‘灵觉’觉照呼气”,其实质并不矛盾!
“后天意识”与“先天元神”,如同“水波”与“水”。没有“水”则无“水波”,而“水波”没了“水”还在,并还可以显现出“水”的本体。没有“先天元神”则无“后天意识”,而“后天意识”没了“先天元神”还在,并还可以显现出“先天元神”的本体。
其实,所谓的“后天意识”与“先天元神”,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东西,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层次而已。在修炼的初期,它们是很难强分的。比如鸡孵蛋,它是在用“后天意识”孵蛋,还是在用“先天元神”孵蛋?你能判断出吗?
虽然修炼初期很难做到“万念俱泯”,但我当年,是在陈师功力加持之下练功的,因而可以很容易的随时保持“警醒”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陈师不让我用“后天意识”刻意的去觉察“后天呼吸”的存在,而是让我直接的用“灵觉”觉照呼气,其目的是为了使我更快的入道。现在,我是在论坛上发帖,所面对的,是“爱上网的人群、好思辨的人群、识神灼盛的人群”。而我,却既无功力又没办法,让他们一开始就“随时随地的保持‘警醒’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好变通说法,让人去“用‘后天意识’刻意去觉察‘后天呼吸’的存在”了。
因此,虽然我的说法前后不一,但它们背后的实质,却并不矛盾!
答“云悠悠”道友问题二
“云悠悠”道友问题二:《丹道修持理法浅谈*“随息”阶段的火候真传》中说的“一息一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答:每一次“呼气”时,“意念”都“觉察”一下;并且,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念头”。“呼气”与“意念”如此的“一 一对应”,这就称之为“一息一念”。达到“一息一念”后,在保持“警醒”的前提下,“意念”越轻越妙。
“云悠悠”道友问题三
“云悠悠”道友问题三:你的《丹道修持理法浅谈》与王云峰的《心息相依的解释》,怎么那样的相象啊?
答:看完王云峰的《心息相依的解释》后,我也觉得两篇帖子很象。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啊!也许,这也是我的一次法缘吧!不过,《丹道修持理法浅谈》,确实是我的原创帖子。这里,我就讲讲写作《入道法门坦言》前前后后的缘由,让大家自己来判断。
2008年11月9日,我发了篇《五步真气运行法是伪法!》的帖子。我希望能够通过此帖,清清楚楚的告诉大家,怎么鉴别丹道修持方法的真伪。没有想到,我的帖子没有达到目的不说,反而招来许多的攻击。于是,我就想写一篇既讲理论又讲实际,并且“朴素简单、明白无误、实实在在的讲清丹道修持具体法门”的帖子。“没有真,何识假”,我希望通过此帖,让各位见到真正的丹道修持是什么样子,从而增加对道法真伪的鉴别力;我希望通过此帖,让潜藏在论坛里的高人们,见到我的心性与到达的功境,从而增加我重遇真师的几率。于是,2008年11月25日,没怎么经过思考的,我就在论坛里匆忙的宣布了,我想写作《入道法门坦言》的计划。
然而,宣布计划后,我却后悔了。原因无它,《入道法门坦言》太难写了。
当年,为了使我免除人为追求的干扰,陈师竟然打着治鼻血的旗号给我传法。并且,他给我说的,永远只有“注意呼气,不管其它”而已。不管我炼成什么样子,每一次向陈师请教,他给我的回答,永远只有两句话,“转回来,别理它”,“炼对了,继续”。陈师这样教我,使的我那时,即使想人为做作的修炼一下,也因为我什么都不明白而无法办到。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修行,我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蒙蒙憧憧的炼了下去......现在想来,“想人为都无法人为。于是,就自然而然的无为了”,也许,这就是“无为丹道”的传法奥秘吧!而“人授为假,自证为真;不传之传,是为真传”,也许,这就是“无为丹道”的传法要求吧!(其中含义,请参看《道难言,入道难》)
当年,我稀里糊涂的被陈师带入门。现在,我却想“朴素简单、明白无误、实实在在的对众网友讲清丹道修持的具体法门”。我这不是自己为难自己吗?为此,我徘徊再三,犹豫不已,甚至想放弃这个写作计划。但是,众道友的支持鼓励了我。于是,2008年12月15日,我按照“无为丹道”传法特点的要求,写了《入道法门坦言》的第一段。
发出后,“抱月”道友评论:“是丹道法门,可惜溪水听冬兄惜字如金!做为筑基法门似有些难度......”虽然,《入道法门坦言》的整篇帖子,实际上只有第一段才符合“无为丹道”的传法要求。但是,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如此写作,就连真修实证的“抱月”道友都嫌太简略,又怎么能“让众网友见到真正的丹道修持是什么样子,从而增加对道法真伪的鉴别力”呢?
不行,按照“无为丹道”的传法要求来写,走不通!那么,就让我打破“有为”、“无为”的笆篱吧!!!于是,从《只注意呼气的妙处》开始,我就开始毫无顾虑的披露丹道修持的真髓了。想来也是,各人的心性、禀赋不尽相同,“有为法”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比如,“有为法”就比“无为法”更容易入门,更容易大众化。
但是,即使“有为”“无为”的笆篱打破了,这篇帖子依然难写!原理不难写(只不过是“神炁合一”而已),药物也不难写(“神是性、炁即命”,这就是药物),丹道修持难写在哪里呢?难写在“火候”!!
丹道修持所谓的“火候”,只不过是“不同的练功阶段,需要不同强度的‘意念’而已”。“火候”对于丹道修持来说,特别的重要,“水怕干,火怕寒;差一毫,不结丹”。因此,要想提前对“功夫还没达到那个阶段的人”,准确的讲清楚“什么阶段需要什么强度的意念”,这的的确确的很难、很难!!写作至此,我差一点就写不下去了。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前人会说“法不传六耳”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
2008年12月20日,我陪父亲到文殊院,听净土宗的佛学讲座——念佛法要。当讲座的法师说到,“判断念佛是否得法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做到‘一诵一念’”时,我猛的心头一亮......“一息一念”,这不就是判断“随息”阶段火候是否到位的关键吗?真是道至高妙,殊途同归啊!!于是,我的思路猛的打开;于是,《入道法门坦言》就有了《丹道修持理法浅谈》这一段......
我写作《入道法门坦言》前前后后的缘由,就是这个样子,请大家自己判断吧。
1、抄袭的文章,抄袭之人必然不能完全的了解,原作者遣辞造句的理由。因此,如果询问文中的难解辞句,抄袭之人多半难以完美的回答。比如“云悠悠”道友追问我的两个问题,“‘用灵觉觉照呼气’怎么与‘用后天意识刻意的去觉察呼吸的存在’前后矛盾了”?“‘一息一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如果是抄袭之人面对这两个问题,他们的回答一定会“漏洞百出”吧!各位道友,《丹道修持理法浅谈》确实是我的原创帖子。“真金不怕火炼”,为了辩明真假,我欢迎各位象“云悠悠”一样责难我的帖子。
2、一个人的思想、观点,是逐渐形成的,不可能猛然变化。各位道友可以从我那2007年10月22日的帖子《丹道修炼第一步真传——也谈“凝神入气穴”》开始看起,看看我的思想、观点是在不断变化呢?还是“一脉相承”?特别是要看《丹道修持理法浅谈》中讲的观点、方法,是否与我之前讲的观点、方法相一致。
答“云悠悠 ”道友的问题四
“云悠悠 ”道友的问题四:会不会出现“炼着、炼着出现异常了,我向你请教,你却一问三不知的,回答不出来”的事情?
答:只要你的问题是因为学习我的方法而产生的,只要你还没有修炼到真正“神炁合一”的地步,我就可以自信的宣称:不管你提什么问题,我都可以解答;并且,我绝对是“朴素简单、明白无误、实实在在的回答”,绝对不会“写朦胧诗”;我甚至还希望自己能做到“问一答十”。
答“czsczs”道友的问
“czsczs”道友的问题:不知你的方法是否可以参照"真气运行法"?
答:不能。各种功法混杂在一起,不但不能产生更高的新法,还会使原来的真正大法失去效力。
各位道友千万不要嫌弃我披露的功法太简单,也不要笑我把这样简单易懂的功夫当宝贝。其实,真正的丹诀,恰恰就在人所共知的简单功夫上,况且浅显的功夫也并非是“很容易的就可以做好”(例如吃饭、睡觉、呼吸、走路等等,中间就有大学问。要想把这些都做的“合道”,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须知,大道至简!大道至易!不论何门何派,只要是真师所传的修道真法,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简单!出人意料的自然!简单的就连文盲、傻子都能学会;自然的甚至让人不教自会。比如佛陀所教的“念诵左右法”;又比如我所披露的“随息法”。
另外,我再次坚决的宣称,五步真气运行法是伪法!个中缘由,等到各位道友修炼到“神炁合一”的地步了,不用我说就会自然的明白。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答“学无止境”道友问题一
问:二十年的修行期间,阁下修证到的功境,有什么阶段性的变化没有(主要是指88年,您有重大突破后。我觉得那时候,就已经神炁合一了吧)?换言之,有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若有,具体是什么样的?
答:88年后,我的修炼再也没有什么重大突破,甚至可以说是原地踏步,因而也就谈不上什么“身与心的阶段性变化”。这么多年了,我练功从来就没有追求过什么效验,因而也就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有什么“身与心的变化”。
今日蒙你提醒,我发现自己确实有一些修炼效验:
1、心神坚定,不怕惊吓。即使成都512地震时,我也一点都不惊慌,现在想来确是异事;
2、不易生气动怒;
3、淡泊少欲,万事“无可无不可”(就是爱怜儿女之心难舍);
4、不怕冷,冬可单衣(也可能是行业原因造成,许多同行都可以);
5、冬夜练功时,即使穿单衣卧于石上也不觉冷(出功后,不敢卧石);
6、20年没生病;
7、伤后易愈(2005年小腿骨折,找茶店子的“何氏骨科”治疗,18天我就能下地走路。当时,我对“何氏骨科”惊为神医,还给何俊治医师赠送了锦旗。现在想来,我平时在工作中的手脚划伤,都比同行好的快些。那次骨折我好的这么快,也不一定全部都是“何氏骨科”的功劳);
8、睡眠少(也可能是行业原因造成,许多同行都可以);
9、有时能预见身边的人与事(只能被动预见,不能主动预见);
10、有时能出神遨游(只能被动出神,不能主动出神);
11、只要自己愿意,绝不漏精;
12、心时欢喜,绝无忧愁......
真没想到,持续性的修炼,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的身心。今天,你若不提醒我,我依然不会意识到,我的身心变化已经有这么的大......
答“学无止境”道友问题二
问:在这二十年的修行期间,阁下的心性有无什么明显或者微妙的变化?
答:心性变化如上述。
答“学无止境”道友问题三
问:如何去看待修性与修命的关系,以及阁下认为二者之间是如何影响的?
答:你去翻书吧,各种丹经道书都有论述。我只知道“神炁合一”的实地做功夫,让我搞理论研究做学问,我不擅长。
答“学无止境”道友问题四
问:特别是阁下讲,随息修炼和佛家净土的一息一念有很大的相似。而佛家修行,都是走修性一路。在下有些愚顿,是殊途同归,还是各有不同?
答:净土宗讲究的是“一诵一念”,不是我编造的“一息一念”。《念佛法要》说,判断一个人“念佛”是否得法,就是看他“念佛”时是否做到了“一诵一念”。“一诵一念”的含义是:每一次“念佛”时,“意念”都“觉察”一下,不迷糊、不放过;并且,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念头”。“念佛”与“意念”如此的“一 一对应”,这就称之为“一诵一念”。
我听佛学讲座的前几天,正在为“火候”的表达问题而伤神。虽然,我自己能在功中轻易的把握好“意念的对象”、“意念的‘着意处’”、“意念的轻重”......等问题,但是,我却不知道我是怎么把握好的(这就是“无为法”的弊端了)。现在,我要发帖了,我必须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准确的表达它,这真是让我费神啊!没想到,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佛学讲座。于是,我就借鉴净土宗的“一诵一念”,编造了表达“随息法火候”的“一息一念”。因此,我并没有讲“随息修炼和佛家净土的一息一念有很大的相似”,这是你的误解。
“‘随息法’与‘念佛法’有什么异同?是殊途同归,还是各有不同”?说实话,这个问题不是我能评论的。
不论是丹道修持还是佛家修持,它们都跟炼武功、炼杂技相类似,是功夫不是学问。而功夫,是炼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比如看似简单的“随息法”,只要修炼下去,就会出现很多无法提前预知的身心变化。而这一切,理论研究能提前研究出来吗?因此,我没有实际练习过佛家的“念佛法”,就不可能知道修持“念佛法”后身与心的的各种微妙变化;因此,作为只练习过“随息法”而没有修持过“念佛法”的我,本来是没有资格去比较“随息法”与佛家“念佛法”的异同的。现在,应你所需,我就从纯理论的角度,勉强的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吧:(实际怎样,我不知道)
1、“念佛法”需要精神信仰;“随息法”不需精神信仰,但需要“全神贯注、正心诚意”;
当年,佛陀人为的制造出那些“迷信”(也许,这些“迷信”称之为“比喻”更恰当),是为了让教徒“全神贯注、正心诚意”的修持“念佛法”。说来,这也是一种“方便”,也是佛陀的一片苦心。“全神贯注、正心诚意的修持必然更易见功”,在这一点上,“念佛法”值得我们借鉴;但净土宗人为制造“迷信”的那一套,就不值得我们学习了。
2、不论是修持“随息法”还是修持“念佛法”,除了每天都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修持外,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随地的修持。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同的。
3、“随息法”能带来“神炁合一”,这是我实证过的。“念佛法”能否带来“神炁合一”?我猜想多半不能。至于它们最终是否能殊途同归,我实在是没有能力知道,就是猜想也办不到。
答“云悠悠”道友
问:现在,我正式的请求溪水听冬老师收我入门,以全我一片向道诚心!请溪水听冬老师收我!
答:同为求法者,怎可为人师?欢迎来电邮,交流共提高。lujice@yahoo.com.cn
不知道你修道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你是为了健身,向你推荐几个成都本地的、有收徒资格的真师:1、在青羊宫教“功夫太极拳”的何绍君;2、在文殊坊教养生的罗文道。如果你是真心追求“仙道”,那就去找青羊宫的当家陈明昌道长吧。陈明昌道长讲,我的法缘不在他那儿;不知道你的法缘在他那儿不?
答“旗峰居士”道友问题一
问:说“真气运行法”是“伪法”,是否有点过火了?
答:本来打算以后不再说“真气运行法”了,你既然提起,我就再讲讲。“空转任督”对性命无实际益处,反而有很大的弊端。如果“真气运行法”不“空转任督”,那么它是一种“健身法”,不能称“伪法”。但是,“空转任督”是“真气运行法”的核心,你叫我还能把它当成“健身法”吗?
“空转任督”的弊端,可参考《田诚阳道长关于修炼的问答*第45问》、胡孚琛的《丹道法诀十二讲*第四讲:慎转任督》、陆锦川先生的《太极养修说部分内容摘要》和胡海牙的《从“还精补脑”谈起》,原文见:
http://www.xiulian.com/Discuz/vi ... &extra=page%3D3
http://www.dandaowh.com/bbs/view ... &extra=page%3D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f32cf01009vtc.html
http://www.xiulian.com/Discuz/re ... o=lastpost#lastpost
答“旗峰居士”道友问题二
问:关于丹道“有为法”与“无为法”的争辩,你怎么看待?
答:“有为法”“无为法”之分,是在入门阶段。入道后,不论是“有为丹道”还是“无为丹道”,全部都在“先天状态、无为真境”中做功夫,因而就必须纯粹的“无为”了。到了那时,自然就再没有“有为法”与“无为法”的争辩了。
“无为丹道得造化,有为丹道夺造化”。入门阶段期,各人的心性、禀赋不尽相同,“无为法”和“有为法”必然都有它们的存在价值。比如“有为法”就比“无为法”更容易上手,更容易大众化;比如“无为法”练习得法了,就比“有为法”更容易入道。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其自然,避免使然,不去人为地做作。只有使然无为,乃能自然有为。因此,惟无为乃能无不为。以炼“自发动功”为例:思想静下来,不去有欲有念的去主动想什么,思想就达到无为了;思想无为了,意念专一了,再放松身体,不要自主地去动身体,这样身体也就无为了;无为生有为,身体就会自己动起来。但身体的动,跟我没有关系。因为不是我要动,我不是有为的,所以它是一种自然无为的动。如果你的动作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那就是有为的。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感觉入静(停下人为的各种身心活动)后“天机自现”,什么都是“天机自运不由人”。
虽然,张伯瑞说“始于有作人未见,及至无为众尽知”,但是,张伯瑞还说过“人心如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人心”又是怎么的去合“天心”呢?这就是“无为”的作用了。只有真正做到高深层次的“无为”了,“人心”才能与“天心”相合;并且,什么时候做到“无为”了,“人心”与“天心”就会什么时候相合;马上做到,就马上相合。而一旦相合,则“颠倒阴阳只片时”。“道至高妙,殊途同归”,到最后,“有为法”毕竟还是要回到“无为法”的路子上去。
答“旗峰居士”道友问题三
问:关于“先天元神”和“后天识神”,你怎么看待?
答:“先天元神其实是体,后天识神其实是用。‘神’对外界的反应变化,就表现为‘识神’,无为就表现为‘元神’,其实是二而一、一而二”,这句话很有道理,如再进一步的改为“先天元神其实是‘本’,后天识神其实是‘末’......”,那么,这句话就更完美了。
另外,你认为“先天、后天的划分实在不是很适当”的这个观点,则只有在入门阶段适用。入道之后,是不会继续在“黑山窟窿”里做活计的。
《道德经》说:“能婴儿乎”?丹道修持的实质,其实就是“从常人的‘元神退位,识神主事’的状态,返还到婴儿(或胎儿)的‘识神退位,元神主事’的状态”,从而恢复人类“先天本有、一切俱足”的功能。如果一个人在练功时,还无法达到这种“识神退位,元神主事”的状态,则说明他的功夫还未达到“入道”的程度。
答“般若波罗密”道友
问:我平时工作、走路等时候,也按你所教“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方法,但一会儿就忘了,过一会儿才能想起,这样有用吗?
答:日常生活中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无念,只不过修道之人要长保“灵觉”不迷糊罢了(“真常须应物,应物须不迷”,“迷则众生觉则佛”)。具体的做法就是:“念起之时,不能迷糊,不能随它去了,要知道自己起念了;起念后,也并非有意止念、除念,只不过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而已;当念头过去后,依然要回转来,继续用“灵觉”觉照呼气。
这段话,我公开很久了。但直到今天,才见到有道友重视。“般若波罗密”道友的悟性好啊!“般若波罗密”道友,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这样做依然有作用。
每一个人刚开始做此法时,都不可能长久的保持“警醒”状态。刚开始时,做10分钟也许只能保持1分钟的“警醒”状态、只能保证有1分钟在做功夫;但是,只要你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坚持修行此法,慢慢的,你保持“警醒”状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逐渐的,你就能“息息归根”;到最后,甚至可以达到“功中功外,无有分别”的地步。(请参考《答何有子道友》中的“不担心、不勉强、朝前走”)
丹道修炼第一步真传——也谈“凝神入气穴”(最早的帖子)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水听冬在 2007/10/24 00:47pm 第 2 次编辑]
丹道修炼“贵先天,废后天”,“贵无为,废有为”。因此,丹道修炼第一步在于“明心见性”,即明白“心死神活”中的“神”是什么。明白这个“神”是什么后,修道才能谈的上起步。
师父说的好,“当人们把所有念头都停下时,并不是死物,还有‘一灵独觉’;修道炼功不能用平时的思维,而要用‘万念俱泯,一灵独觉’的那个‘灵觉’”。
当你明白“心死神活”中的“神”是什么后,就要在炼功时保持“万念俱泯,一灵独觉”中的这个“灵觉”,用这个“灵觉”觉照着呼气(吸气不管),一息都不要放过。就象明月照山冈,只是照着它,却不干扰它。这样,就是最好的修道入手之法。
不光是炼功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这个“灵觉”(即用“觉照工夫”)。日常生活中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无念,只不过修道之人要长保“灵觉”不迷糊罢了(“真常须应物,应物须不迷”,“迷则众生觉则佛”)。具体的做法就是:“念起之时,不能迷糊,不能随它去了,要知道自己起念了;起念后,也并非有意止念、除念,只不过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而已;当念头过去后,依然要回转来,继续用“灵觉”觉照呼气。”
这样炼久了之后,会自发的出现“意念随着呼气往下腹沉”的现象;以后,还会自发的出现“神气交融”的现象;再以后,还会自发的出现“脉停息住,心死念平”、“一念不生,寂然不动”的现象。
丹道修炼“贵先天,废后天”,“贵无为,废有为”。以上功境,都不可人为的有意追求。人为追求,是学不会、也学不象的。比如“意念随着呼气往下腹沉”的功境,如人为做作,就会发生与《答“新手求救”》帖子相类似的偏差;再比如“一念不生,寂然不动”的功境,如人为做作,就会发生“愈除愈不得除,愈止愈不得止,有如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偏差。
而无为处之(不论出现什么现象,都不要理睬、不要追求,由它自生自灭;只顾把自己管好,守住“用‘灵觉’觉照呼气”就行了),反而会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前辈著作丹书,之所以要用“隐语”、“比喻”而不肯明说,就是怕把内丹修炼过程中的功境泄露了,使得后学人为的有意追求而误了后学。
“功夫达到哪一个阶段,自然就会出现哪一个阶段的功境;功夫达到哪一个阶段,自然就能看懂哪一个阶段的丹经”。比如,当你出现“神气团结昏昏际”(见张三丰《道源浅说》)等功境后,你就会自然的明白丹经中“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我与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等语的真义。这时,你再来看丹经关于这一个阶段的论述,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
所谓“张果老骑毛驴,修行朝前走,印证看后头”。因此,以丹书印证功境则可,以丹书指导修丹则不可能。
以上所言,就是丹道修炼第一步——“凝神入气穴”的真传。
“一念不生”的误会——炼己功法真传
此帖以前发过,但当时被人误解,今再重发:
1、用后天意念来入静,永远也达不到。
很多未得师传者,都喜欢把一些丹书记载的“功境”,用后天意念来处理或追求。这一来是他不知道上法大道的内涵,二来他根据丹经之类的描述,用后天意念做功夫。 比如“一念不生”就是一种功境,而不是功法。与丹道修炼的其它功境一样,如果用意念(后天神)来人为做作的追求、意想这些境界,则南辕北辙,永远也达不到。因为,云散方能月现,心(后天意念)死(停止、隐藏)才能神(先天灵觉)活(显现)。
2、真正的“炼己功法真传”为“心息相依”。
丹道跟炼武功、炼杂技相类似,是功夫不是学问。而功夫是炼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光是理论研究,永远也不会。而实际习炼,则炼一天就有炼一天的收获。
只要你老老实实的苦炼“心息相依”,功夫到了,终有一天,你自然能达到“心死神活”的地步。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先天灵觉”。如果你能继续炼下去,自然就能达到“一念不生、湛然不动”的功境。在这个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你去想什么“何谓一念不生?”,“为什么能一念不生”......等等无聊的问题。
3、其它修持,与此同理。
不光是“一念不生”,其它功境也是如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只管依照师传功诀、方法来修炼,功境自动就会出现,不要你用后天意念来追求什么,也不要你用后天意念来处理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自然修,自然成”。
答“AK47”道友
这是“AK47”道友通过电子邮箱与我的一些交流。我觉得对其他道友也有用,故贴于此。
11月25日
问:我慕道已久,却苦于不得入门之法,因而从来没有实际修行过。偶然在漏尽阁看见溪水指示的修行门径,甚喜,遂习之。我从六天前(11月18日)开始练习“凝神入气穴”,每次练习40分钟左右,每日练习两次。前三日,每次习毕,皆感神清气爽、周身舒适。但从第四日开始,我出现了一个情况。那日,在功中,渐渐感觉胃就象痉挛一样自发的柔缓收缩(又有点象泛酸的感觉),并且收缩的同时,胃部也隐隐的作痛。出现这个情况后,我没有管它,继续的关注呼气,这个情况也就自己慢慢的消失了。习毕,我依然神清气爽、周身舒适。这两天,在功中,这个情况每次都会出现,每次又会自己慢慢的消失。虽然,这个现象我现在还可以承受(只是隐隐作痛,不厉害),但我害怕它会加重。请问溪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另外,长此的修行下去,这种现象是自动消失呢?还是会越来越厉害?顿首!(注:05年,吾因与人斗酒而胃出血,并因此做过胃部手术。)
答:你出现的情况很正常,不会继续加重,它反而会慢慢消失,请放心。
修行“随息法”的初期,“身静气自生,气生则攻疾”,因而会产生很多自发的“聚气攻疾”的现象。这些现象,你通通都不要去理它。过了这个阶段,随着隐疾的好转,这些现象就会自然的消失。如果你去刻意的理它了,“意聚则气聚”,“聚气攻疾”的种种现象就会自然而然的越来越明显;如果你一直不领悟,还要一直“加强注意力的刻意”去关注它,那么,这种本来是好事的“聚气攻疾”现象就会转化为坏事——这就是所谓的“出偏”了。即使你真正的“出偏”了,只要你“醒悟”的及时,及时的把注意力转回到“关注呼气”上去,“意散则气散”,“聚气攻疾”的种种现象就会自然而然的慢慢消失。
“AK47”道友,不知道你自己晓得不,你其实是一个很适合修道的人。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实际修行的人来说,在我没有详细讲明“凝神入气穴”的具体做法前,你就能如此的对待练功中出现的问题,你真的是一个“心性常体太和”的人啊!
“AK47”道友,虽然你做的很好,但我还是想提醒你两句:
1、“凝神入气穴”不是“气功”,不追求“气感”。而只有不追求“气感”的功法,才能没有“偏差”;
2、只要你还没有达到“神炁合一”(什么是“神炁合一”?到时自知,现在别问)的地步,你就要“内虑外感,不管不顾;觉照‘呼气’,常省常惺”。
12月5日
问:谢谢溪水前次回复,胃在功中自发收缩的现象,现在已经没有了。最近几天,我又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在功中,我感觉自己好象没有身体了,天地间好象只剩下一呼一吸。请问溪水,这又是怎么会事?
答:这是你已经进步到“心息相依”的原因,别理它,别追求。
提醒“风羽”道友
“风羽”道友问
“再次请教听冬先生,我练先生的随息法门几天了,每次我打坐一会,我的右眼就会像火烧一样,好像要流泪一样,不知是怎么回事?
昨晚睡觉时我用随息法入静,朦胧间我感觉眉心跳了大概5-6下,一点白光在我脑间炸开,全身白茫茫的,自己的意识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只是有点惊喜和紧张,我怕一激动会退出这种境界,就顺其自然,过了一会,我清楚的感觉自己的意识从床上做了起来,下了床,往门外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又被一股吸力吸回了自己的身体,然后我睁开了眼睛发现右鼻流血了,再后来我就真的醒了,看了一下时间,12。30分,中间的感觉太真实了,不像是做梦,但是我自己感觉醒了两次,第一次是假醒,因为意识太清楚了,而且我以前做梦醒了从来不记得做的是什么梦,所以我也分不清是不是做梦......”
答: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四:
1、你的身体很差,阳气太弱;
2、你知道太多本不该提前晓得的事情;
3、你属于“容易受暗示”并常常“自我暗示”的人;
4、同时,你的“追求妄想心”太重。
道不离人,人自离道。
别那么早就想炼出个啥,你的心太急迫了,因而脱离了“道”。
请体会下面文字的含义,牢记其中义旨,绝不会出什么问题:“随息法”完全走清净自然的路子,无欲无求,只是一味的“抱元守中,神气合一”。请记住:只有不追求气感,不追求出神,不向往神秘现象,才不会有什么“偏差”。
心不搞怪,怪怎能现;心若搞怪,千奇百怪。如果你的“追求妄想心”不除,不管你炼什么,总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答众道友
答“后学”道友问题一
问:胡孚琛讲的和陆锦川先生讲的,怎么好象有矛盾啊?
答:这是由于各人经历的修炼过程不尽相同,因而使得他们对某些修炼细节产生了不尽相同的认识的原因。
虽然,不同的门派都遵循相同的修炼原理,但是,如论其具体的修炼方法,则即使是同一个门派的弟子也不能人人一致。因为每个人的禀赋不同、心性不同、体质不同,故须区别对待。比如:有的好静而有的好动、有的意志坚强而有的易受暗示、有的悟性强而有的悟性弱、有的寡欲而有的多欲,有的体弱而有的体强......等等。并且,即使是同一老师传出的同一下手法,在每个人的身上所显现的效验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各人的情况不同,其修炼过程也自然的理应不尽相同;而各人的修炼过程不尽相同,也就自然的会对修炼细节产生不尽相同的认识。
不光如此,各种丹经道书之中也有许多“矛盾”的论述。但是,这些矛盾其实是“表面看似矛盾、内里实不矛盾”,或者是“入门前看,觉得矛盾;过来后看,并不矛盾”。因此,我才会发出:“学道之法,不求甚解;但得大意,得意忘形”的感慨。(见《道难言,入道难》)
答“后学”道友问题二
问:你做功时有没有“舌抵上腭”?
答:我当年下手时,并没有主动的“舌抵上腭”;后来,我自发的出现了“舌抵上腭”的现象。
答“旗峰居士”道友问题一
问:我对“真气运行法”的认识、对“有为法与无为法”的认识,还是与你有区别。
答:两人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这是很正常的,我并不强求你与我的看法一致。我对“真气运行法”的认识、对“有为法与无为法”的认识,已经发表过了(后面重新编辑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答“旗峰居士”道友问题二
问:楼主说过,神炁一旦“合一”,后天意识就会完全泯灭,后天呼吸也会完全停止,从而进入无知无觉的“先天状态”。请问,这个“后天呼吸”停止,是楼主自己感觉不到、无知觉了,因此认为它停止?还是有旁人观察到你的呼吸停止了?还是你很清醒地知道自己没呼吸了?
答:“神炁合一”产生的“呼吸顿断”确实是客观现象,并不是主观感觉。为此,妻子还曾经被我“着实的”吓了一大跳。想想也是,无论是谁第一次遇见“半夜醒来,突然发现枕边人没有呼吸、没有知觉”的事情,都会误认为是“昏死过去休克了”。现在,妻子已经不怕了,她反而会为我“护法”。
答“后学”道友问题三
问:楼主“神气合一”的年龄,大概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吧?那时你还在读中学,有没有发觉记忆力明显好转、脑筋特别灵活、说话中气特足、学习成绩忽然提高之类的现象呢?
答:我很小时就曾体验过“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偶尔出现,并不是经常),我的学习也是从小一直就好,而十五岁本来就是“神充气足”的年龄,所以我没有“记忆力明显好转、学习成绩忽然提高”之类的体验。
bluewing问到:注意呼气提到了三个地方:呼气,眠牛之地,身体内的感觉。这三者是否统一?但物理位置好像有点差别呢?
溪水听冬回答:不论修到什么阶段,“随息法”永远都是“只有一个着意处”。“关注呼气时身体内的感受”,是很简单、很自然的事,别去做“脑力劳动”。
也许,你应该从守“眠牛之地”入手,在“眠牛之地”感受呼气。
写在前面的话——
此帖原来发表在漏尽阁,我觉得对初学者还有点价值。所以,我就把它移到这来了。现在,我到“修真论坛”当版主了。以后,我不会再去漏尽阁了。即使去,我也只潜水不发言了。
“大道至易”道友的来信——
道友,看了你关于玄关的帖子,我也是曾见玄关之人,返得过一次先天,在大药初生之时,因为有点激动,再加上是误打误撞进得先天,之前没有穷尽道理,一动念又出了来。返先天的情景和你对玄关的描写一样,除了鼻息全无,身体虚无化为空气,还有金光万状,耳边龙吟虎啸,两肾如汤煎,元神出现,什么杂念也没有,很宁静,可惜自己没守住元神,还未采药就返回了后天,每每思起都后悔莫及,进之前的感觉就是恍恍惚惚,突然鼻子一堵,就进去了。现在每天都在调和坎离,可惜每次都在恍恍惚惚之中,大药将生未生之际失败,每次都能入静,恍恍惚惚,鼻息似有似无,绵绵若密,可惜至此裹足不前,不能象成功那次重返先天,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一念不生,一意不散”也基本做到了,可是还是不能想第一次一样入得门。
这个论坛里实修的人不多,就是实修修错的人也很多。难的遇到个真正见过玄关的人。以后大家多多交流。声明,我是女的,但是男女修法皆是清静无为,没有区别的。
溪水听冬的答复——
在没有重新遇着真师前,我这辈子想要在修道路上更进一步,多半不可能了。
即使一个人有条件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修道上,也不一定能保证修道有成。而我,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每天得忙到22:30后才能休息。我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时间都放在修道上。我只能在妻子、儿女入睡后,每天打坐2~4个钟头。然后,每天凌晨4:00钟,我又得开始一天的忙碌了。我之所以能坚持20年练功而不间断,只不过是每夜2~4个钟头的打坐,能给我提供操劳一天的精力罢了。我没有奢望能重遇真师,也没有奢望能在修道路上更进一步。一切,随缘吧......
从1988年开始,我的修行已经原地踏步很多年了。漏尽阁发表的帖子,都是我许多年前就曾有过的体验。因此,我无力深入的解答你的问题,只能简单的说两句,请你理解。
你说:“现在每天都在调和坎离,可惜每次都在恍恍惚惚之中、大药将生未生之际失败。每次都能入静,恍恍惚惚,鼻息似有似无,绵绵若密,可惜至此裹足不前,不能象那次一样成功重返先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一念不生、一意不散也基本做到了,可是还是不能向第一次一样入得门”。
在我看来,你当年之所以能偶然的踏入先天,恰恰是因为不知道玄关为何物,因而无欲无求恰合妙道;而后来之所以再也不能踏入先天了,是因为你知道玄关后,从此心生希望,再也不能保持“心境无欲无求”的缘故。因此,只有你灭掉“重新踏入先天”的愿望,恢复象从前一样“灰心无欲”的状态后,修行才能有所进步。
这些年来,我失去了师父。我不知道进入新的境界后,应该怎么对待。因此,我从不奢望自己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我甚至害怕修行上的进步)。没有想到,我的修行反而因此常常发生进步的迹象(不过,我每一次都刻意的停止了)。
后来,我在清净心网站上看见了田诚阳道长关于修炼的一些叙述,对我启发很大。这些叙述将我近期的所有疑惑一扫而空!!!我至少能在一个并不短暂的时期内,可以一个人独自放心大胆的修炼下去了。在此,我强烈的推荐你看看它们!!!
“大道至易”道友的又言——
引用:(在我看来,你当年之所以能偶然的踏入先天,恰恰是因为不知道玄关为何物,因而无欲无求恰合妙道;而后来之所以再也不能踏入先天了,是因为你知道玄关后,从此心生希望,再也不能保持“心境无欲无求”的缘故。因此,只有你灭掉“重新踏入先天”的愿望,恢复象从前一样“灰心无欲”的状态后,修行才能有所进步。)
感谢道友的回复,对我帮助很大,你说的其实我也想过,但是难度真的很大,相信只要进过先天一辈子都很难忘这种奇妙的景象,尽管不停地告诉自己要忘记进先天这一回事,丹每当练到恍恍惚惚之际,和第一次开返先天感觉相似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激动,是潜意识,我经常想忘记进过先天这回事,但真的很难真正的忘记,有时候甚至想要是失去记忆,把先天的经历忘记,回复成以前对道持怀疑态度的心态,或许能够成功。我还是在继续努力着,非常感谢你百忙中还能抽出空来解答我的疑惑。
另外,我也是没有很多精力,我现在上大四,正是找工作的时候,每天也是晚上睡觉后打坐1~2个小时,和你一样,也是为世事所累,希望我们都能够做到在世出世。
希望修行路上能够共勉。你说的帖我会去看的。再次感谢
“采小药”道友发言——
引用:(在我看来,你当年之所以能偶然的踏入先天,恰恰是因为不知道玄关为何物,因而无欲无求恰合妙道;而后来之所以再也不能踏入先天了,是因为你知道玄关后,从此心生希望,再也不能保持“心境无欲无求”的缘故。因此,只有你灭掉“重新踏入先天”的愿望,恢复象从前一样“灰心无欲”的状态后,修行才能有所进步。)
此言甚善,越求越不得,尤其是自己曾经进入过,后来又失去了,想再得回来,难如登天.
其实不是难无登,而是你的心态再也回不到当初.
此为心性上的原因,
至于功理上的原因,也有,需要具体分析,此不论,我知道的也不多,
说句题外话,
如果你失去了,能再得回,你失去了,能再得回,.....那么这就是境界,只有你完全对于你曾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有一个完全争取的了解,从心性上到功理上,也可说是明理已明,那么你就不会担心自己失去了回不到,
到那时,就算是因差错功侯全失,你依然可以一步一步,而且相当快的得回来.失去一百次都不用怕(这是夸张,不提倡,理论上绝对可以,但实际受制于时光,并且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慢比快好,这四个字,就外延到什么地步?这又涉及到无为的真正含义,以及大道至简等同用的真正含义.是明白还是字面).
“玄道”道友发言——
十点半到四点起床,一天休息五个半小时,其中又炼了两个多小时的功,中午休息否???
道友精力过人啊!!!
“安然”道友发言——
急功近利的心也可以说是“贪功”
楼主应当停练一小段时间。让急燥的心调和一下。然后现重新练功你会发现和以前大不相同。
不要去追求什么境界。
我以前每次修练感觉停止不前。我也会停练一小段时间。然后再练就会发现能突破以前的境界。
还是那句话。不要贪功。
修行过程中。往往是这样的。一段时间感觉进步很好。然后再有一段时间觉得没有进展。感觉自己没有进展的那段时间。不要“贪功”反而是要让自己放松一下。再修练会有更快的进展。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打坐而打坐。。。
只是个人的意见。不代表正确。
“舍脂”道友发言——
不睡觉就会伤“肾阴”和气血,还谈什么修炼?
溪水听冬答“玄道”——
我从事的行业,只有在开市和收市这两个短暂的时间段才会有重体力劳动。在开市和收市之间漫长的10个小时里,我只是守守摊子送送货。即使想进行体力劳动,也没事可干;即使想进行脑力劳动,也不行——行业特点决定了,生意就只能这样,即不会发展又不会垮。白费脑力的事,我是不愿干的。
可以这么说,我在白天至少有6个小时以上的休息时间吧。如果你要问我是如何休息的呢?很简单:
日常生活中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无念,只不过修道之人要长保“灵觉”不迷糊罢了。念起之时,不能迷糊,不能随它去了,要知道自己起念了;起念后,也并非有意止念、除念,只不过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而已;当念头过去后,依然要回转来,继续用“灵觉”“觉照”“呼气”。(功夫做久了,“呼气”就不会仅仅只是单纯的呼气了。因此,它应加上引号。同理,其它也应加上引号。)
玄道兄,这种休息,你也不妨试试,很有益处的啊!!!至少,它给我的益处很大、很大!!!
因此,我并不是精力过人。我只不过是掌握了一种高效率的休息手段罢了。
溪水听冬再答“大道至易”——
一、什么是“法”?
佛陀曾有个弟子,十分的愚钝,不管教他什么,他转身就会忘记。
于是,佛陀只好教他最简单的“念佛法”,就是正心诚意、全神贯注的念“阿咪陀佛”。然而,这个弟子实在是太愚钝了,他怎么也记不全“阿咪陀佛”这四个字,更别说念诵佛号了。
于是,佛陀就这个弟子每天拿扫帚扫地。佛陀教他:扫帚往左扫时,就念“扫”;扫帚往右扫时就念“帚”。就是这么简单的法子,这个弟子依然做不好。佛陀发现,这个弟子经常拿着扫帚拄地发呆。一问之下,这个弟子答道:他刚才正拿着扫帚往右扫,却突然想不起这时到底是该念“扫”呢还是该念“帚”?
即使这样,大慈大悲的佛陀依然也没有放弃这个弟子。佛陀再次教他:扫帚往左扫时,就念“左”;扫帚往右扫时就念“右”。这次,这个弟子牢牢的记住了。并且,他做的很好,完全符合“正心诚意、全神贯注”的念佛要求。十几年后,这个弟子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大道至简!大道至易!不论何门何派,只要是真师所传的修道真法,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简单!简单的就连文盲、傻子都能学会。比如佛陀所教的这个简单无比的、能让人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念佛法”。我相信,没有人会说, “念佛法”不是修道真法吧!!
大道至简!大道至易!不论何门何派,只要是真师所传的修道真法,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自然!自然的甚至让人不教自会。
上古之人劳作之余,常常无为自处、休心息念、歇息身心。这样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自发的“抱元守一”行为,这就是“丹道修炼”的起源,只不过上古之人并不把它叫做“丹道修炼”罢了。
我相信,没有人会说, 这种“丹道祖法”不是修道真法吧!!
对于“丹道修炼”,“上古之人”都能不教自会,我们当然更能做到。 其实,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只要你真心的盼望自己,能够好好的歇息一下身心,就此抛开一切大静一场,直至进入‘后天隐、先天现’的静定状态。那么,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在静定状态中发生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进行这种歇息身心从而体悟大道的事情,就是所谓的修道。丹道修炼的实质就是这么简单!
什么是 “法”? “法”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传道者为了让徒弟体会大道而随机创造的一种“方便”而已。当然,随着徒弟对大道体会的逐渐深入,这种“方便”也会随之变化。 但是,不管“真法”如何变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自然而简易。
因此,凡是自持个人聪明,依据传统丹书私自意想、改编、创造、处处人为做作的所谓的“法”,统统是伪法!!!
其实, 丹道跟炼武功、炼杂技相类似,是功夫不是学问。功夫是炼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丹道功夫的高低,真的和学问无关(比如白玉蟾只是个篾席匠,成道后心智大开才学会了文字;又比如六祖惠能自认是文盲)。
因此,学道的唯一正确法门只能是练功——通过练功,逐渐返还到越来越深的先天状态中去体悟大道。
二、什么是“修道”?
有时我会想,究竟什么是修道呢?丹道修炼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想,所谓的丹道修炼,也许只不过是上古之人的一种休息手段罢了。上古之人,没有多少“声色犬马”的娱乐活动。劳作之余,休心息念歇息歇息,很容易出现自发的、自然而然的“抱元守一”行为(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丹道修炼)。而所谓的道,也许只不过是上古之人歇息身心时(静定时)得出的一些体悟罢了。
后人所谓的丹道修炼、以及丹道修炼中那些所谓的术语,只不过是后人们“用后天之言对先天之事进行的一些比喻”,其实全都不是那么会事。遥想上古的修炼,无所谓性、无所谓命、无所谓神、无所谓气、无所谓铅、无所谓汞、无所谓气穴、无所谓玄关、更无所谓金丹......但是,只因上古之人无心之中恰合妙道,因此,这一切又全部隐含其中。
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只要你真心的盼望自己,能够好好的歇息一下身心,就此抛开一切大静一场,直至进入‘后天隐、先天现’的静定状态。那么,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在静定状态中发生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进行这种歇息身心从而体悟大道的事情,就是所谓的修道。丹道修炼的实质就是这么简单!
红尘俗世中的大多数人,即使一天工作完成了,也不愿马上去休息而要去娱乐;即使身体玩累了肯休息身体了,也不愿去歇息心神而要去“白操心”。我们都在红尘俗世中奔忙,操劳之余时,我们的的确确需要一种恢复身心健康的休息手段。而修道,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并且是高效廉价、惠而不费的手段。
我想,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师父或失去师父的修道者来讲,如此对待修道,也许更能够进步吧......
因此,我们的修行不应该去追求什么“长生不老”,不应该去追求什么“得道成仙”,不应该去追求什么“白日飞升”......(它们统统都是比喻,例如“长生不老”是比喻“谷神不死、真性不灭”)
对于修道,我们的的确确不应该去企图得到什么。我们不应该去企图踏入“先天”,我们不应该去企图证得“玄关”,我们不应该去企图“神气合一”,我们不应该去企图结成“金丹”......
对于修道,我们的的确确不应该去企图得到什么......
同勉!!!
溪水听冬答“安然”——
我从不去追求什么境界,也从不“贪功”。由于失去了师父后,我无法知道进入新的境界后应该怎么对待。因此,我反而会常常刻意的“停功”。近期虽然暂时不怕了,我也不会去追求什么的。谢谢你的指点!
溪水听冬答“舍脂”——
修行得法就是最好的休息。普通睡眠的休息效率,是远远无法和修行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