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重化工布局必须尊重民意(南方周末 2007-6-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0:53
重化工布局必须尊重民意
南方周末    2007-06-07
□笑蜀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不能不承认,这个特殊的纪念日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喜庆,反倒让我们感到沉重和忧郁。突如其来的无锡水危机阴影尚在,媒体又披露滇池投入47亿治理水质而未获根本好转。多年之前,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反复警告,重化工布局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重化工依旧沿江沿海高歌猛进,甚至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也不能幸免。
中国已经不可抗拒地进入了重化工时代,经济增长对于重化工的巨大依赖已然形成。但与此同时,重化工也在不断突破环境承载力的底线以及公众心理承受力的底线,环境事故高发期以及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期已经猝然来临。公民环境权遭受重化工威胁,已经不是一种预言而是一种紧迫的现实。
重化工的无序发展生动地提示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是一个多么艰苦的过程。什么叫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强调生命伦理的发展观,把人的生命质量、把人的幸福指数放到首位的发展观。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所有的发展都应该服务于人。如果不是这样,反而必须以人的生命透支为代价,以人的痛苦指数的增高为代价,那么这种发展无疑与生命伦理背道而驰,无疑是非人性的,因而也就是非科学的。
重化工的无序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挑战着科学发展观。重化工无序发展必然导致的高昂的环境成本,本质上都是生命成本。因为环境乃生命所依,环境的急剧恶化,必然要反映到人的生命质量上,人的幸福指数上。
科学发展观早就被确认为主流的执政理念,一些地方领导人看起来对科学发展观极表拥戴热忱,行动上却又不尽然,这尤其体现在重化工的发展上。这种人有一种传统的心态,认为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就要敢于付出代价,包括尽可能宽松的环保标准、尽可能低廉的劳动保障,认为国家的整体发展需要人民群众付出健康乃至是生命。
这种心态,说到底不过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代翻版。它根本就拿不到桌面上,却对一些地方领导人起着实际的支配作用,并体现为具体的地方产业政策。重化工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产业,没有一些地方领导人的强势推动,重化工一再突破环境容量的客观约束,到处无序发展,这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必须强调科学发展?这是因为中国固然还远远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毕竟,中国已经不是一穷二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是有目共睹。我们早就告别了饥不择食的经济洪荒时代,我们的经济发展因此可以更理性一些,更从容一些,人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不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了。这样的认识显然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却跟传统的利益格局相冲突,而往往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顽强狙击。罔顾环境成本的地方产业政策大行其道,科学发展观正面临着被某些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架空的危险。
对此,中央政府固然没有坐视,而是采取了很多积极的行动。最新的一个行动即如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在世界环境日当天宣布的,环保将列入官员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但在环境事故高频发阶段,体制内监管无论怎样到位,都无法完全应对。潜在风险此起彼伏,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失控,而导致代价巨大的灾难。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可能被架空,根本的问题,不是一个体制内监管到不到位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给科学发展观赋予民意基础的问题。凡是跟科学发展观针锋相对的地方产业政策,实际上也往往直接侵犯当地人民的环境权、财产权乃至基本生存权,而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但这种民意对地方产业政策不起作用。地方产业政策往往取决于地方领导人的一己好恶。人民对地方产业政策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缺乏保障。重化工势不可挡,终极因素正在于此。
人民是科学发展观最大的受益者,人民是科学发展观最大的需求者,因此人民才是科学发展观最坚定的拥护者。不把这支最强大的力量组织起来,不用更具体的制度、更可行的程序来确保公众对地方产业政策的有效参与,对地方产业政策的纠错机制就不存在,挑战科学发展观的地方产业政策就不可能被遏制。重化工项目不能只是让职能部门把关,而必须让人民知情,让人民评判,让人民选择。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这对地方产业政策、对环境保护无疑尤为适用。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commend/200706070002.htm
重化工布局必须尊重民意
分类: 时评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不能不承认,这个特殊的纪念日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喜庆,反倒让我们感到沉重和忧郁。突如其来的无锡水危机阴影尚在,媒体又披露滇池投入47亿治理水质而未获根本好转。多年之前,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反复警告,重化工布局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重化工依旧沿江沿海高歌猛进,甚至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也不能幸免。
中国已经不可抗拒地进入了重化工时代,经济增长对于重化工的巨大依赖已然形成。但与此同时,重化工也在不断突破环境承载力的底线以及公众心理承受力的底线,环境事故高发期以及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期,已经猝然来临。公民环境权遭受重化工威胁,已经不是一种预言而是一种紧迫的现实。
重化工的无序发展生动地提示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是一个多么艰苦的过程。什么叫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强调生命伦理的发展观,就是把人的生命质量、把人的幸福指数放到首位的发展观。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所有的发展都应该服务于人。如果不是这样,反而必须以人的生命透支为代价,以人的痛苦指数的增高为代价,那么这种发展无疑与生命伦理背道而驰,无疑是非人性的,因而也就是非科学的。
重化工的无序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挑战着科学发展观。重化工无序发展必然导致的高昂的环境成本,本质上都是生命成本。因为环境乃生命所依,环境的急剧恶化,必然要反应到人的生命质量上,人的幸福指数上。
科学发展观早就被确认为主流的执政理念,一些地方领导人看起来对科学发展观极表拥戴热忱,其实是十分排斥乃至是抗拒的。他们有一种传统的心态,认为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就要敢于付代价。他们坚信,用尽可能宽松的环保标准,尽可能低廉的劳动保障来创造比外企母国更好的投资环境,只是一种常态。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国家的整体发展,需要人民群众付出他们的汗水、健康乃至是生命。
这种心态,说到底不过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代翻版。它根本就拿不到桌面上,却对一些地方领导人起着实际的支配作用,并体现为具体的地方产业政策。重化工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产业,没有一些地方领导人的强势推动,重化工一再突破环境容量的客观约束,到处无序发展,这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必须强调科学发展?这是因为中国固然还远远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毕竟,中国已经不是一穷二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是有目共睹。我们早就告别了饥不择食的经济洪荒时代,我们的经济发展因此可以更理性一些,更从容一些,人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不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了。这样的认识显然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却跟传统的利益格局相冲突,而往往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顽强狙击。罔顾环境成本的地方产业政策大行其道,科学发展观正面临着被某些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架空的危险。
对此,中央政府固然没有坐视,而是采取了很多积极的行动。最新的一个行动即如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在世界环境日当天宣布的,环保将列入官员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但在环境事故高频发阶段,体制内监管无论怎样到位,都无法完全应对。潜在风险此起彼伏,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失控,而导致完全无法预期的巨大灾难。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可能被架空,根本的问题,不是一个体制内监管到不到位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给科学发展观赋予民意基础的问题。那些跟科学发展观针锋相对的地方产业政策,实际上也往往直接侵犯当地人民的环境权、财产权乃至基本生存权,而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但这种民意对地方产业政策不起作用。地方产业政策往往取决于地方领导人的一己好恶。人民对地方产业政策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缺乏保障。重化工势不可挡,终极因素正在于此。
人民是科学发展观最大的受益者,人民是科学发展观最大的需求者,因此人民才是科学发展观最坚定的拥护者。不把这支最强大的力量组织起来,不用更具体的制度、更可行的程序来确保公众对地方产业政策的有效参与,对地方产业政策的纠错机制就不存在,挑战科学发展观的地方产业政策就不可能被遏制。重化工项目不能只是让职能部门把关,而必须让人民知情,让人民评判,让人民选择。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这对地方产业政策、对环境保护无疑尤为适用。
——原载今天《南方周末》,发表时有删节
http://xiaoshugaojian.blog.163.com/blog/static/188213552007579192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