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蓄水成功冲顶175米(热点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6:43
《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27日   09 版)

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全景。
刘曙松摄(新华社发)

10月26日上午9时,三峡工程成功蓄水至175米。
黎明摄(人民图片)
核心提示
10月26日9时,三峡工程在走过18年的建设历程后,终于首次达到设计的175米蓄水位,标志着这一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洪、发电、通航、供水等各项功能都可达到设计要求,开始步入全面收获期。
三度试验蓄水,今日终达175米
10月26日9时,三峡水库水位175米,标志着今年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顺利完成,这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设计,三峡工程分3个水位进行分期蓄水,即:围堰挡水发电期,水位135米;初期运行期,水位组合135米—156米;正常运行期,水位组合145米—175米。
2008年和2009年,三峡工程两次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但分别只蓄至172.8米和171.43米。
今年9月10日,三峡工程启动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冲顶175米成功。
据介绍,蓄水175米后,三峡水库的高水位持续时间约为2个月。明年汛前,三峡水库将消落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以腾出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目前,三峡工程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外,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正逐步由初期运行期转入正常运行阶段。
可拦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满负荷运转,年均发电量将达847亿千瓦时
这次蓄水至175米,使三峡成为一座库容393亿立方米的峡谷型水库,可拦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
由此,长江最险处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现千年一遇的洪水,三峡工程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也可避免下游江汉平原发生毁灭性灾害。
而对于水轮发电机来说,水位落差越大,其发电能力越强。只有在175米水位,三峡左右岸安装的26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才能在高水头下达到其设计能力。这些机组满负荷运转,年均发电量将达847亿千瓦时,比水位在156米时增加1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
从生态角度看,水电是清洁的能源,如果以三峡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样不可估量。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三峡蓄水175米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可直达万吨级船队,航运成本将降低1/3以上。长江航道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与此同时,三峡蓄水至175米后,这座库容近400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使我国拥有了一个巨大的水资源储备库。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抗旱功能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高水位全面考验三峡工程,300多平方公里“消落带”值得关注
曹广晶告诉记者,三峡蓄水至175米后,枢纽主体建筑、枢纽发电机组、船闸闸门等各项设备,泥沙、库区地质和岸坡稳定等多方面都将面临新的考验。
枢纽工程首当其冲。自2003年蓄水发电以来,大坝、发电机组等枢纽工程一直在低水位状态下运行。尽管6年来经受过多次蓄水及水位涨落、汛期洪峰,保持了安全平稳的运行,但在高水位下,大坝的荷载、变形、基础渗流情况,以及发电机组的运行等,仍需长期监测、得到检验和证实。
对于三峡工程已投入运行的26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来说,175米高水位下,发电机组蜗壳、压力钢管、转轮、顶盖等元件受压增大。同时,水推力也相应增大,从而使推力轴承负荷增加。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机组发热量和振动增大,考验机组运行。
从最高蓄水175米到汛前库区水位回落到145米,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高达30米的“消落带”。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特别关注这个“消落带”。
他说:“库区消落带总共有300多平方公里。由于消落带地质情况复杂,要反复观察库区水位升降之间,对消落带造成的影响和地质变化情况。”他预计要通过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摸清其变化的规律,找到有效保护消落带的措施。
蓄水期间未出现大的旱情和供水困难,地质灾害基本平稳
据了解,蓄水期间,长江中下游没有出现大的旱情和沿江、滨湖城乡供水困难,湘江、赣江等主要河流来水和水库蓄水情况也好于去年。
同时,国土资源部组织了有关专家在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和现场巡查,认为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地质灾害基本平稳。
曹广晶透露,湖北、重庆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三峡新增的电力中,将优先分配给湖北和重庆。
(综合本报记者杜若原、朱隽、陈仁泽、夏珺及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