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厌学的二个咨询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9:53
作者:佚名 |  文章出处:网络

  杨医生今天在心理诊所里接连接受两例心理咨询,都是厌学的,一觉奇怪,就把两例厌学的心理个案记录下来——

  咨询个案1:

  曾昭昭:你好,杨医生。我最近心里感到很烦躁,什么东西都学不进去,什么东西都不想学。

  杨医生:能请你谈一谈为什么烦躁吗?

  曾昭昭:我们现在临近毕业了,我想了很多,心理很矛盾,有些想法也解决不了,就很烦。

  杨医生:你都有什么想法?

  曾昭昭:我们同学都说社会很复杂,很难适应,我很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行,适应不了社会。听说大学里学的这点儿知识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毕业之后怎么工作呀。我是免试推荐上研究生的,我想学的越多,适应社会的能力越差,现在我不知道是读研究生,还是分配工作好。我感觉我还缺少很多知识,什么都想学,可什么都看不下去。

  杨医生:你是不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行,将来适应不了社会。

  曾昭昭:是的啊。

  杨医生:大学期间,你做过什么社会工作吗?

  曾昭昭:当过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杨医生:组织过宣传活动吗?

  曾昭昭:每年都组织过一次,我组织的板报比赛还获过学校很高评价呢!

  杨医生:你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他们对你严部不严格吗?

  曾昭昭:我父母都是考古的,长年在外地,我一直在奶奶、姥姥和姑姑家住。他们对我要求很严,一直教育我要做个好孩子,我从小学到大学都很努力,尽量让他们满意。

  杨医生:你是不是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感觉,认为你住的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一定不能惹他们生气,便加倍地严格要求自己。

  曾昭昭:(想了几秒钟)我原来也说不清,经杨医生一说确实有点儿那种感觉。

  杨医生:从你谈的情况看,你的能力是很强的,你想想看,你们系有几个曾昭昭免试推荐念研究生。

  曾昭昭:的确不多。

  杨医生:你在大学里算是能力很强的一个,如果你再紧张,那些不如你的人不就要吃不了饭、睡不了觉?我看你的问题不在你能力不够,而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造成的一种焦虑。

  曾昭昭:杨医生,那我现在怎么办呢?

  杨医生:建议你一周内少看些书,可以看看电影或与同学一起玩一玩,适当地放松一下,然后把自己想要学的书按轻重缓急排一下顺序,把必须学的而又马上用的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可以放在以后再说,你看怎么样?

  曾昭昭:好的,我按您说的去做。

  杨医生:15天后请你再来谈一次。

  咨询个案2:

  李勉:杨医生,我今天特地来请教你。

  杨医生:坐下来说。

  李勉:你说学习有用吗?

  杨医生:现在李勉中流行的说法是红路、黄路、黑路,请你分析一下哪条路不需要知识?

  李勉:确是都需要,没有哪条路不需要知识。可我学习就是没劲。学什么?为什么学?现在所学的每门课我不用上课,只需二三天就可考出较好成绩,剩下的时间没事可干,我就找朋友、同学聊天,有时一天要花10元钱,每月要花300元钱,现在就加聊天我也不感兴趣了。

  杨医生: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李勉:当法官,做执法工作。我考大学时所有志愿都报法律院校,没想到录取工科院校学自动化设计,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杨医生:不是没办法。我这里就有二个办法。一个是退学重考,不是法律院校不去。你看怎么样?

  李勉:我也曾这样想过,可左思右想不行,还得在这儿继续学。

  杨医生:另一个办法就是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通过跟你交谈,我感到你这个人精力充沛,头脑聪明,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只要你努力,今后肯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你现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上只是凭着一种自然的能力,或说是靠着自己的聪明实现的,并没有坚实的基础。比如你每门课用二、三天时间考的成绩比学了一学期的人还好,可你考完二天就什么也不记得了,是不是?

  李勉:是。

  杨医生:你要一直这样下去我看也很难成就大事,这是你不希望的,也是来咨询的主要原因吧。

  李勉:就是这样,杨医生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杨医生:你说今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的知识是什么?

  李勉:计算机和外语。

  杨医生:我很同意你的观点,咱们就以英语为突破口,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好不好。

  李勉:好!

  杨医生:咱们来定一个目标,近期目标是通过四级考试,远期目标是毕业前通过六级考试,并能听、说。你每天背10个单词,并练习听、说。你看行吗?

  李勉:好的,我回去马上就开始。

  杨医生:请两个星期后再来一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知识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学习,学习动机端正,方向明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建立,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有些大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学习动力不足,存在着混文凭等厌学心理现象。

  厌学是学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是学生勤奋进取的阻力,它能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情绪压抑,意志消沉、烦恼忧郁,对人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上的思想障碍还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加深了与家长、教师的心理鸿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精神紧张,反过来会加重心理上的不平衡,由于心理上的矛盾,情绪障碍,精神包袱过重,必然还会产生多种不适症状,比如失眠、心神不安,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忧郁悲观、看不到自己的前途等。

  大学生的厌学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中还存在有下面的一些情形:一是因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缺乏动力而形成的那种大学四年混一混的心理,一味追求享乐和潇洒,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二是因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两三门不及格,索性破罐破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愿再努力奋起,而一味沉迷于过一天混两场。三是受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厌倦学习,不愿学习。

  现在社会的现象使有些同学觉得成绩好不如有个好亲戚,而丧失奋进的动力,如用人单位只看外语成绩是否达到六级,计算机是否熟练等也使一些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失去兴趣。四是学校专业课设置也不合理,课程安排陈旧,教师讲课缺乏新颖和艺术性,也使学生失去信心,导致厌学。

  因此,大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摆脱各种厌学情绪:

  ●应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行动倾向的心理态度。对于学习的看法,即是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意义的看法。对于学习的情感,即是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如喜欢或讨厌,愉快或不安等。行为倾向,即是打算如何学习,如何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学习态度的三个因素中,情感因素是核心,起决定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统一的、协调的,如某学生的求知欲很强(看法),喜爱所学的专业(情感),努力进行学习(行为)。但在特殊的场合,学习态度三个组成部分会发生矛盾,如某学生求知欲很强(看法), 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少感情(情感),因而在专业学习上十分消极(行为)。在最后一种情况下,转变对专业的情感是改变学习态度的关键。由此可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注意力才能专注,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需要的反映。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的目的自由度很大,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或选修课程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又不能放松专业的学习,因为宽泛的知识面和目前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未来职业的非确定性都需要一个人对学习有广泛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的心理机制,关键在于“厌”字,只要我们设法变“厌”为“喜”,就能根治厌学心理。

  ●讲究学习方法

  首先,要学会科学利用时间。在大脑兴奋、精力充沛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学习紧张而富有弹性。在精力不足时,大脑有些疲劳,就进行一般性日常学习,如整理材料、摘录等,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整”,恢复自己的精力。

  其次,学习上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储备足够的能够深入研究的多方面的知识,并及时进行心理上的反馈调节。经常检查自己心理上是否健康,改变不良心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保证计划的有序性、节奏性及弹性,这样就会克服各种冷热心理或急于求成的心理。

  最后,对暂时不能理解而又不影响深入学习的知识,不妨将其跳过去,放在一边。有时把后面的知识学会了,前面不好理解的也就会自然明白了。

  一旦出现厌学现象,应及时找出主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调适并以顽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对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既不能自卑自责、悲观失望,也不能消极被动对待,要以积极稳定的心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解决。

  相信路在自己脚下,暂时的失意也罢,挫折也罢,只要自己没有辜负自己的大学时代,那么生活就不会辜负自己。

  未来的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也要求个人能够具备越来越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仅仅学习些简单的知识,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学习哪种专业,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应该明白,大学的学习不仅仅在于书本知识,还包括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和中学的学习截然不同,因此课外时间的大量自学同样构成了大学学习的一方面。

  假若不存在学习动力障碍,客观条件也可以的话,那么,就应该从心理卫生上寻找原因。自己无法解决,那就有必要到心理诊所去咨询,就如案例中的曾昭昭和李勉要主动找心理医生。

  说道这里,又回到了曾昭昭和李勉这二位学生这里,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分析一下。曾昭昭和李勉咨询时提出的都是学习没劲的问题,但是学习没劲的根源不同。

  曾昭昭的原因是从小对自己要求很严,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临近毕业时出现的一时焦虑,使自己学习没了头绪,什么都想学,又什么都学不进去。另外,曾昭昭从小没有父母做依靠,在做好孩子的驱动下,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这是症结所在。对他的咨询就不能像李勉那样也给他增加负担,让他紧张,而是重点帮助他放松,当他在放松状态时,自己就可以处理好学习上的问题了。

  李勉是因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同,加上学习能力较强不用下功夫学习也可考得好成绩,养成了一种松散的习惯,既不满意现状又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所以对他的咨询是帮助他建立一个他自己认可的目标,并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使他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本例中就是选他认可的外语制定目标,并提出一个逐步提高的计划,当他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愉快,并养成学习习惯时,就可以把这种习惯转移到其它科目的学习中去。

  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咨询内容,也要注意从咨询者的资料中寻找出他们的症结和根源,再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且注意寻找咨询者自身存在的积极因素,从而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曾昭昭

  利用他宣传部部长的工作成绩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事实,肯定他是大学生中的优秀者,使他对生活充满自信,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于李勉,则利用他头脑聪明、学习效率高、社交能力强的特点,肯定他今后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后来,曾昭昭和李勉都如约又来进行过咨询,在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没劲”、“没用”的偏颇认识逐渐扭转。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所以都获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曾昭昭扭转了“学得越多适应社会能力越差”的思想,决心继续读研究生,毕业论文也获优秀成绩。李勉因成绩优秀获得了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