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命题看中国作文教育:变革与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7:28

从高考作文命题看中国作文教育:变革与突破

【罗珠彪】

 

应该说,从1977年中国“文革”后恢复高考(论坛)的第一年至今,32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印证了杜甫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思想,高考制度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作为教育改革的晴雨表,高考试题最能直观地反映变革的脉络。而这3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也恰恰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巨大变迁:

我们来看一组关于我国高考作文题目的信息吧:

◎《我在战斗的这一年》(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北京市高考作文命题)

◎根据一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写一段关于画的说明文字并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983年高考作文命题)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高考作文命题)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命题)

 

烙印·变革·多样

烙印:从关注政治到关注社会看到1977年北京高考作文命题“我在战斗的这一年”,若不是熟悉那段特殊的岁月,恐怕是无从下笔的。这一年包括天津市命题“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省命题“每当我唱起《东方红》”,河南省命题“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等都是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这个时期的作文命题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色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礼赞;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伟人的怀念,无不都烙上了政治的印记。

从1980年开始,命题的内容开始发生转移,从1980年的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的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根据漫画《挖井》写一篇议论文,1984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7年“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写一篇自拟题目的文章,1988年“习惯”等,命题的形式不再是单纯的命题作文,而多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内容也开始向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焦点倾斜,逐步摆脱了教条式口号式的观点,环境保护、人生理想、文明建设等成为作文命题的主流。

变革: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人生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经济的多元化带来了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作文命题无疑是社会的传真机是主流的扩音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就成了命题的热点。

从1991年“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1993年“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到1994年“尝试”,再到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命题形式还是以材料作文为主,多从材料出发,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有意识地主导考生关注品德修养,关注人格养成。相较上世纪80年代的命题,这些考题体现了人文的精神,回避了政治宣传却又暗合时代精神。

多样:从关注人生到关注自我

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多以话题作文为主,兼顾材料、命题、半命题等多种形式,命题内容注重关注生活,关注自身,注重实践,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如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再到2006年的“北京的符号”,2007年的“帮助”,2008年的“海龟和老鹰”,2009年的“运动会上的兔子”等,人情味显得更加浓郁,文化味显得更加厚重,更多地关注考生的心灵体验、精神熏陶、成长感受等。此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很多省市在命题的限制上越来越少,甚至放开了诗歌、戏剧的写作限制,这也表明高考作文在日益淡化它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让作文回归到追求文字之美、思想之魅,这也是中国教育日益进步的一个缩影。

 

人文思想·个性人格·快乐表达

无论是命题形式还是命题内容,30余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变迁。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变迁中应该思考些什么呢?其实,命题的变迁鲜明地告诉了我们高考作文的趋势和作文的真正内涵:

作文是人文思想的训练操

作文,成就人文思想,找到表达的快乐。人一辈子生活着,为什么是两条腿走路?就是因为具有两种思想。一条是科学思想。将这个扑朔迷离、模模糊糊的世界追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条叫人文思想。用自己的梦想、个性去感悟这个生活中的婚姻、爱情、事业的点滴,你所获得一种情操,我们称之为人文思想。如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

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多角度、开放性、有自我的特点,让考生的人文思想得到极大的训练。“翅膀”指的是昆虫或鸟类的飞行器官,这是翅膀的本义。而其包含的内容则极为丰富,比如理想是人生的翅膀,自信是成功的翅膀,自卑是折断的翅膀,堕落是脱落的翅膀。放下包袱是心灵释放的翅膀,吟诗品词是感悟心志的翅膀,品茗赏月是忘却杂念的翅膀。再比如科技是腾飞的翅膀,互尊是和平的翅膀,博爱是和谐的翅膀,母爱是成长的翅膀,团结是友谊的翅膀等。只有像这样打开思维,考生才能具备独特的人文思想。一个人有了思想,用文字表达,就是文学;用音符和旋律表现,就是音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就是美术;用孩子的一生表现,就是人格。因此,高考作文应该成为考生人文思想的训练操。

作文是个性人格形成的助推器如果你已经忘记了蒋昕捷这个名字,但是你肯定无法忘记下面的这一段文字: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

是的,这就是2001年高考中诞生的唯一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像阅卷组给这篇文章的评价一样“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为什么这篇作文能够在无数的作文中独占鳌头呢?那是因为这篇文章具有个性人格。文章想象力丰富,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作文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如果人云亦云,肯定会让人大倒胃口,只有独辟蹊径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这样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因此,高考作文应该成为考生个性人格形成的助推器。

作文是快乐表达的大舞台

新华网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在某一次作文竞赛中,从参赛的近10万名高中生中脱颖而出的300多名作文高分学生,竟然普遍讨厌作文。“没意思、死板、纯为考试”是这些作文高分学生对作文的评价。作文如果不能成为考生快乐表达的载体,那就会成为考生思想上的累赘。请看2009年江西高考作文命题: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想,如果你不熟悉这条新闻,不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这道命题将会让考生无从下手,束手无策,那岂不会让众多的考生抱憾终生。这道题给考生们敲起了警钟:再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又如被评为2009年度最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高考命题是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它启迪考生的寻根意识、感恩情怀,包括对文化传统的态度,能够引发考生对生活的思考,对人和事的记忆,成为考生快乐表达的舞台。

 

发展·突破·超越

纵观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作文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发展过于缓慢,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标杆,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考生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老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什么要教作文,怎么教好作文,所以造成了作文改革发展举步维艰。作文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未来国民的文化素养的高低,但目前有几个现状亟待完善:

评价体系需要统一化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审美观价值观的不统一,导致作文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我在作文推广课的调研中,给出了《帮卖煤人推车》的题目,结果有97.28%学生会这样写: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去上学,碰到一个卖媒人,于是帮他推呀推,终于推上了坡。卖媒人对我说了声:“谢谢!”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虽然是个老掉牙的题目,可是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是读完大学的家长,都认为是这样写。这个结果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在沿用应试体系。如果从应试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学生作文是无懈可击的,教师在评分时也会给学生很高的分数,这是因为教师在评分时沿用了应试的评价体系。

所谓应试体系,就是以文字为依据,以数学公式为框架,以应试为目的进行的一种语言文字上的游戏。比如要以“一只苹果”为话题进行作文,传统的应试体系为着重表现苹果的颜色、形状、结构、味道、品质等等,或是由这只苹果而引发的一系列往事等,而忽略了苹果的内涵等。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戊戌变法,六君子就义时的场景,萧瑟秋风中,苹果滚落在北京紫禁城的街头……

而以“文学”为依据,以文学味道的前提,考核学生文学底蕴的则是比赛体系。比赛体系关注时代感,历史感,民族感,注重文笔,文章构架,注重文笔的精美和构思的巧妙。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需有丰厚的文学底蕴,这些来自什么呢?这也关系到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有专家提出,要读历史,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是没有厚度的。如2002年高考作文命题《心灵的选择》的满分作文《潘金莲独坐闺房的选择》,选择的历史点大胆,但是他在文中阐述一个这样的观点:选择武大郎可是过上小市民化的生活,过着幸福安稳的小日子,却会失去有情调的生活;选择西门庆可以过上情投意合,有浪漫情调的生活,可是却要冒着失去女性名节,甚至是生命的危险。是选择武大郎还是西门庆呢?

第三种体系则是以“文化”为依据,以个人文化素养为前提,进行个性思考的创作,即创作体系。突出的表现在当今文坛上活跃甚浓的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张悦然等青春写手们。创作体系关注的是思想性、可读性、个性创新,如西方小说《哈利波特》类型。

三种评价体系如果能够按照前面所说的作文是人文思想的训练操、作文是个性人格形成的助推器、作文是快乐表达的大舞台三个方面的内涵来统一,相信会有助于中国作文教学的大变革与大突破。

 

教学理念需要鲜明化

作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教作文?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争论一直存在,教学理念没有形成统一的。甚至在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还没有一本正式的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教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目前我国华东地区认同作文的人文性,华北地区认同作文的工具性。而作文教育的理念应该是成就思想,创造快乐,引导学生做人从作文开始。

教学体系需要系统化

这突出的表现在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当中,关于教材,有理念的版本缺操作系统,有操作系统的版本缺理念。在高考的分值中,作文占了很大的分量,可是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却表现不出来,传统的“读写例话”、“写作训练”栏目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课本所进行的零星的肢解式的讲解。著名的诗人邹静之就说过:“当代的中学语文教学是肢解式的教学,就像摔碎一个茶壶,剩下给学生们的只是一些文化的碎片。”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将会让作文教学的改革有本可依,有法可行。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中国作文教学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只有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寻找突破点,让以上的矛盾弱化甚至销匿,中国的作文教育才会有新的超越。期待着中国作文教育的春天早日到来!

(作者罗珠彪,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湖北省少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湖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阳光喔文化教育集团董事长。从事高考作文与作文教育教学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