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创伤到心理健康-yschun-中国教育人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4:14

从心灵创伤到心理健康    

------ 思品教学在实践中体验主体创造的收获

张掖市甘州区甘浚中心学校   杨生春  734019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应该既要关注教育的主体——学生,更要关心教育的主导——教师。农村教育面临着学生学得“苦不堪言”,教师教得“身心疲惫”的不良现状,思品教学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师生和谐教育的人文环境,已是势在必然。

关键词】: 主体创造   和谐教育   心理健康   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某些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渗透,新课程改革浪潮滚滚,竞争的压力和思想意识观念急剧转变,家庭教育误区丛生,广大农村教师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素质教育步履维艰,无不明显地在学校的教育中反映出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

让我们先来审视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文章摘选):

现象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娃娃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教育,只要不要打坏了,没关系的!”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嘛!爱之深,责之切,于是乎部分教师真的就“大打出手”了。

现象二:老师说:“今天的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干脆呆在家里不来, “借机”逃学了。

现象三:老师对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说:“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拖了后腿了!明天把你的家长请来。”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老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抱怨”的目光;当然,回家还要接受父母亲的“严厉制裁”。

现象四: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罚站,结果因晕倒而碰伤了头,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按学生的说法是避免“恶性循环”。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结果是:

1、学生得不到尊重,心灵受到极大伤害。

对学生的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从而产生了自卑、懈怠、失望、说慌、对老师疏远,与家人产生隔阂、逆反心理等,同时,繁重的作业量和机械枯燥的重复与漫长的学习时间,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最终产生消极逃学、上网吧玩游戏的现象。

2、教育方式不当,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没有 “三思而后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自卑、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压抑……

3、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学生急于“享乐”“赶时髦”的流行病,不甘落伍,不愿吃苦……

总之,这些我们看似平凡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刻的伤害——心灵创伤,破坏了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青少年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对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心理异常。譬如,在心理上表现出偏激、不合群;郁闷和自卑,伴随着对前途产生失望感;产生对立与破坏情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对异性感到特别的神秘和好奇;劳逸结合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低。

那么,为什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不起教师、家长的重视?不是家长不重视,自己的娃娃谁不心疼?不是教师不重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或者说是最广大人民教师目前唯一生存和生活的“资本”,谁会不万分重视?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教育体制下的考试“指挥棒”迫使教师要提高及格率、优良率、六合率、高分率;为了工作岗位、晋升职称,为了进城的资本和机遇,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上学……“恨铁不成钢”的功利心态让老师斯文扫地,必然会重施“压力”,甚至“不择手段”。

2、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环境,信息闭塞,家长整体认识水平偏低,而在家长群体和普遍的社会舆论中产生一种被动的依赖性:“老师如父母,打两下也不要紧”,“老师总是对的,不能过于苛求”,“老师的惩罚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骂两句”、“惩罚”……殊不知是“祸害无穷”。同时,子女上学的前途与命运的压力使家长不堪重负,不接受现实又能如何?

3、学生的学习风气淡薄,习惯不良,学习态度、成绩总是与教师要求的目标相去甚远;远大的理想抱负与现实的行动总是格格不入,教师感到失望、彷徨、无奈。

如何有效地改变以上现实问题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2年,我校申报的《中学生主体创造性评价体系的探索研究》被省教科所立项为一般课题以来,我们立足学校实际,遵循农村教育的客观现实,结合思品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问题,收效明显。

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强化主体创造教育,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在创造中实现师生互动,体验情感的变化,加强心理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它要求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感悟和锻炼,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能力。这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一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从“内化”到“外显”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在创造中健康成长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家长和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在实践中渗透心理教育,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1、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在小组学习和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创造性,产生一种自主的行为,培养慎思、批判的创造力。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管理,自己开展主题活动,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了,主人翁意识有所增强,创新意识有所展露。

2、在生活中学会创造。创建寄宿制学校是甘浚中学既定的奋斗目标,通过集体生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重视学生动机、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发展,能够在自我教育中感受集体、学校的温暖。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3、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大社会,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情感体验。

① 积极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舞蹈、音乐、体育、美术、手工制作等,通过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受成功的喜悦,吸引学生留恋学校。

② 开辟校园广播、英语角、《星星草》文学社,鼓励学生将创作作品参与投稿或宣传,感受成功的喜悦。

③ 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很好地借助甘浚镇六万亩制种玉米的劳动实践基地,从“抽天花”到“掰玉米”活动,学生在劳作中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充分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劳动中成长、收获。在此过程中感受工作的心情和责任,辛劳和情感,情绪和收获,获得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养成了团结互助、勤勉努力、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学会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劳作,体验收获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以上活动,学校把无形的教育压力转化为教育主体在创造中的成功体验,广大教师也在活动中实现了“自我解放”,收到了良好的“共赢”效益。

1.真正确立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创造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能动地、自主地去认识事物并通过创造获得自己的感悟,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材、他人的意见,包括教师的观点,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有权加以批判、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正是在这种直接的、无需任何中介、他人完全无法替代的实践创造中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激励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健全了人格魅力。主体创造性学习给学生拓宽了表现的平台,能适时地运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起主体的参与性,让其体验参与过程的成功感受,反复适应参与的全过程,使学生重塑自我,激起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创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3、认同自我,学会自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于自己的正确行为能进行认同,比方说: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在创造性学习中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种有自信的表现,学会面对困难,能自立,在实践过程中充满信心地说:“我就是我!”“我能行!”就是自我表现欲望的产生,人格魅力健全的美好起点!例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丰收杯”大比武、演讲、征文、展评等系列活动中,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从而不断体验,不断丰富自我,健全人格。

《论语》中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在快乐,感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以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为教学指导思想,通过专门的学习方法课和各学科教学的渗透等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和具体学科的特殊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思品实践教学中师生互动,体现了主体的创造性,避免了学生心灵的 “深度创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身心压力”。师生健康,教育和谐发展才会有生机,才能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普堂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光明日报》 

2、郑维康主编《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班华 《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从心灵创伤到心理健康-yschun-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人博客 我以“孔论”论从教-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中国教育人博客 一堂好课的标准-吃亏是福-中国教育人博客 学习高考状元的家教方法-顺其自然-中国教育人博客 写文献总结的提纲--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孩子有一招-问清风-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惩罚的误区-陶李满-中国教育人博客 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gqsxmch-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学反思“思什么”-蓝天白云?-中国教育人博客 如果教师没有知识【暑期博客征文】-王立宏的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我国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鲁安新华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过度教育”过度在何处?-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应试博弈中的“囚徒困境”-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亚里士多德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马尔库塞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维特根斯坦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需要商榷的三个教学观念-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苏格拉底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当教师遭遇学生的质疑-李红岩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关于语法教学-英语明师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名教师成长在课堂-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