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辩证看“渐进式改革”:渐进中要有突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5:34
略谈辩证看“渐进式改革”:渐进中要有突进
2010年06月29日 10:38:5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消息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28日发表了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的文章《渐进中要有突进 ——略谈辩证看“渐进式改革”》,全文如下: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改革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国改革的一大特点。31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很成功的。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进行改革,改革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激进的改革,典型的是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一种是逐步推进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属于后者,人们称之为“渐进式改革”。

4月2日,安徽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内,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所谓“休克疗法”,就是一步到位的改革。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了这样的改革。当年的俄罗斯领导人认为,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是零敲碎打、修修补补的改革,解决不了问题,改革应当大刀阔斧、一步到位。他们采取了“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所谓“休克疗法”的改革,大致是:第一步,也是改革的重头戏,就是物价改革。从1992年1月2日起,一下放开90%消费品、80%生产资料的价格。到了4月,消费品价格就比1991年12月上涨了65倍。第二步,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了财政、货币“双紧”政策,采取了增加税收等措施,引起企业生产萎缩,失业人数激增。第三步是大规模推行私营化。快速私营化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之手。推行“休克疗法”的改革,使俄罗斯的 GDP几乎减少了一半,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社会陷入一片混乱。
我国的改革从总体上说,从改革的大战略说,是渐次推进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步一步地“渐进式”推进。
拿农村的改革来说,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悄然搞起了包产到户,这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冲击,从此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党中央支持和积极引导农民的改革,但没有下令立即在全国全面推行,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允许各地依据自己的情况执行。这种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 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作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1979年,四川广汉县南阳公社建起了全国第一个乡政府,取消了人民公社。但直到 1982年 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才作出了改革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镇)政府的决定。到1984年底,全国建立了9.1万个乡(镇)政府,经过长达5年的时间,人民公社制度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我国农村渐进式改革一个完整的阶段。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农村和整个社会没有发生大的震荡,农村的渐进式改革很成功。
再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改革来说,也是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我们并没有一下就制定退休制度,而是在 1982年党的十二大建立顾问委员会,作为新老交替过渡的组织形式,经过了10年时间,到1992年的十四大,才作出不再设立顾问委员会的决定,实行退休制度。实践证明,采取渐进方式解决老同志的退休问题,使干部制度得到完善,很稳妥。
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国企、物价、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更是经过了许多步骤。
回顾我国31年来的改革历程,对照别国的“休克疗法”改革,“渐进式改革”的优点是很明显的:(1)“渐进式改革”每一步改革的力度较小,群众比较能够承受,也有利于锻炼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2)由于改革采取渐进的方式,震荡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3)有利于改革的领导者总结和积累经验,探索和开拓改革的新路子。
在31年的改革进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如1988年闯物价关,太急了。有些企业一下让大批工人下岗,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恰恰是因为,改革措施没有坚持采取渐进的方式。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经过相当长时间量的变化和积累,才引起质的变化,由部分质变到总的质变。渐进中有突进。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既是渐进的,又有突进。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此后,经济学家和领导干部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各种见解,出现多次交锋和碰撞。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应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文件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个文件实际上已将社会主义经济定性为“商品经济”,这就意味着将要放弃长期使用的“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的提法。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是一个突进。邓小平说,这个文件好,说了新话,说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就是指此而言。
此后,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和领导干部继续进行探讨,有争论,有交锋。有人强调公有制,有人强调有计划,更多的人强调商品经济,而不说市场经济,怕同资本主义分不清界限。
搜索更多改革 的新闻
户改新思路:从“高门槛一次性”到“低门槛渐进式”(图)
学者: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天花板”困局
人民日报评论员: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怎样为改革先行者解困
收入分配改革渐近 中国走向"橄榄型"格局之路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