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对高考的的投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8:51

用脚对高考的的投票

                张鸣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957万,比去年下降65万,这已经是连续两年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度减少。高考人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有条件的家庭,从复习开始,就自动放弃了高考,瞄准国外的大学,他们的高考复习,是准备托福考试。重庆名校巴蜀中学,高三某班29人通过托福考试,陆续获得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现在,走出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凡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出国上大学作为孩子上大学的首选。跟前些年,学生读完大学甚至博士阶段再选择出国相比,这个过程已经大大提前了。第二个原因是没有能力出国的平民子弟,尤其是没有背景的农民子弟,选择提前就业,也放弃了高考。

不用说,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对现在大学教育的失望。由此传递出的信息很清晰:人们在用脚投票。尽管教育行政当局不肯承认,甚至很可能会把这种局面归罪为媒体唱衰。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用脚告诉他们,这些大学教育的确滑坡非常厉害。如果说,5、6年前人们也许还对某些名校的本科存有幻想,现在具有这样的幻想的人,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们,是越来越少了。不懂教育的普通百姓,也许看不明白大学里面的机关玄妙,但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是,现在上大学,已经很难改变命运了。某些热衷高考的省份,农民家庭因孩子上大学而返贫的越来越多。一些农民的子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又不肯到发达地区做农民工,只好待在家里吃闲饭。一个村庄有这样几个榜样,剩下的孩子还有什么劲头高考呢?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0k8x5.html) - 用脚对高考的的投票_张鸣_新浪博客

以我的观察,尽管中国的大学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严格地说,研究生教育也许到今天还有些勉强。但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在上个世纪3、40年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中国的几次留学潮,20世纪初主要是出去读本专科,后来则主要是在本科基础上进一步深造。无论3、40年代即所谓西南联大的时代,还是1949年之后的留苏学习,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留学潮,接受国对于中国的本科教育,基本上还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看到,眼下的留学潮内容已经变了,出去读本科,已经成为首选。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生活难以自理的原因,很多人恨不得小学就把孩子送出去。

事实上,自打上世纪末大学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教育滑坡最厉害的部分,就是本科层次(专科教育由于规模过小,暂时不予讨论)。两年前教育部曾经打算通过本科的评估,加以挽救,没想到反而加剧了本科教育的败坏。

从表面上看,教育行政当局对本科教育还是相当重视的,有关加强之类的文件,不知出台了多少。比如严格规定,学校的大牌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但是,正是教育行政当局这种至上而下,越来越严格的统一管理和规划,才使得原本就因扩招而下滑的本科教育,雪上加霜。显然,大规模的扩招,带来的后果是恶劣的。很多大学由于扩招都建了新校区,新校区主要用于安放本科生。但是新校区远离教师,教师只是在上课时来,课毕即走,图书馆也是新建的,书籍不多。这种本科培养,实际上成了放羊,或者说是养鸡场模式,学生的培养,注定要大打折扣。另外,由于扩招,新建校区带来的债务危机,学校经费缺乏,不得不偷工减料,尽量减少开支。就在本科教育的环节上做文章,很多教学环节被省略,或者虚拟化了。比如实习,文科放羊,工科也放羊,工科的实习工厂名存实亡,原本必不可少的工科实习环节,变成了学生自己找地方,找不到地方的就作假,实际上把这个环节省掉了。

然而,扩招还不是本科唯一的灾难。更大的灾难是教育行政当局统一管理模式,以及由此造成的大学同一化,同质化。还有就是因统一管理的评估体系造成的大学普遍的重科研,轻教育的倾向。在教育行政当局的统一指挥棒面前,大学各学科的教材趋于统一,教学各个环节也趋于统一,当然,评估的标准更是全国一致。不消说,这种同质化的倾向,扼杀了大学的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而所谓的重科研轻教学,显然是大学评价体系科研指标至上的恶果。使得大学普遍对教学掉以轻心,只要课堂上有人站着,就算完事,老师怎么糊弄都可以。很多外面有课题,有“业务”的老师,往往一学期的课,让自己的研究生糊弄一大半时间。只要这个教师科研成果多,就不会受到惩罚,反而有奖励。最糟的是,所谓的科研,往往有太多的假大空成分。在上面要求快出多出成果的要求下,无论文科理工科,成果往往偏离基本的学术轨道,呈现出商业化,市场化和政治化的倾向。当然,由此形成的学术氛围恶化,学生培养功利主义泛滥的校园环境里,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受到了坏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方面,大学教育都是失败的。这样的教育,不可能让人不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