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之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2:38

新课程背景之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9-07-11 17:46:26) 标签:

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课改

中国

分类:美图美文欣赏

    在课程的背景之下,怎样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上好一堂课,针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到底是一个什么过程?第二个方面,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第三个方面,上课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第四,课程改革给上课带来了哪些新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课堂教学过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有既定教学目标的。讲求效率的一节课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应该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一节课。在一节课中,老师和同学都得到发展,老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能不能把第一个基本方面这样界定呢?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既定目标的、讲求效率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目标效率发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三个特点。

    第二个方面,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

    怎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切入,就有不同的说法。从老师教学操作的角度来看,好课是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课。

   (一)科学性

    何谓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科学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意思。课堂教学的规律性,主要就是符合四个规律。

    第一个是学科体系的规律性。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政治课就是政治课,绝不能因为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而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物理课就是物理课,数学课就是数学课,绝不能因为物理课用到大量的数学工具,就把一堂物理课上成一堂数学课,忽视公式的物理意义,这个是违反了学科体系的规律性。

    第二个规律就是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学生在课堂里面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认知有它的规律,比如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达到由此及彼的知识的迁移,这都是认知个规律。

    第三个规律就是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间,我们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诉求,心理需求,我们都应该给予最大的满足,这对促进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能够掀起一到两个学生心理活动的高潮。心理活动高潮的表现是学生有极强的探求的欲望,这个时候学校从被动转换为主动,能够自主的学习。这是在我们考虑课堂学生心理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两个问题。

    第四个规律就是大课堂教学的规律。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师,我们应该从目前大课堂的特点出发,一个老师有限的时间、空间面对下面一大群学生,这样的一个大课堂怎么样驾驭好,保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高效率,保证学生得到应该有的发展,这都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大课堂的规律问题。

  (二)艺术性

    好课的另外一个方面要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否认课堂教学有艺术性的观点是不恰当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存在艺术性,而且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从何体现呢?就是感染力、震撼力,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学生下课后还久久不能忘返,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深深的思索。

    科学性强,艺术性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这样的课就是好课。这也是我们老师上课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三个方面,上课应该包含几个方面呢?

    上课应该包含几个方面呢?简而言之,应该包括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解决两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确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第二个问题是构建这堂课的教学结构。上课有五个基本要素,第一个就是确立教学目标,第二个是构建课堂结构,第三个是设计教学方案,第四个是精心实施方案,第五个要素是科学的评价。简而言之,就是目标、结构、方案、实施、评价,这就是我们上课的五个基本要素。

    第四个方面,课程改革对上课的五个基本要素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怎么样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上好一堂课,答案就出来了。

(一)目标

课堂教学中如何很好的来落实三维目标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第一个方面,摆正知识的位置。

    课改中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干扰了我们老师的思维。比如有一种说法危害是比较重的,就是说现在搞课改,我们是重视过程,不要过多的考虑结果。表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就是把知识看的非常轻,好像传授给学生知识就是无用。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知识的定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因为按照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定位,知识它既是本体,又是载体。为什么说它是本体?三维目标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知识与技能,知识摆在第一位,它本身就是教学目标。说它是载体,是因为在教学目标中,第一维是教学技能的培养,第二维是过程经历方法掌握,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要的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所以说落实三维目标,就要摆在知识的位置。

第二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度

     在教学中,应该有更广泛的视野。课改要求我们从生活走向学科,从学科走向社会。这句话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为什么只能从生活走向学科呢?从社会走向学科行不行?为什么说从学科走向社会呢?从学科走向生活行不行呢?当然都可以。所以提高教学的开放度,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与社会走向学科,走向课堂。然后从学科,课堂走向社会生活。

    提高开放度要求我们的老师有广阔的视野。通俗点讲就是要求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多那么一个心眼,千万不要就知识讲知识。有的老师说,第一维知识与技能,做起来不难,原来就是这么过来的。第二维过程与方法也可以做到,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也能做到。但是对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感觉到很空、很虚。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难,只要大家多带一个心眼,说不定三言两语就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渗透进去了。不要把它看的太复杂。

第三,研究所教的学科的优势、魅力

    我们的学校中小学教育,都按照教学计划开了很多门课。开这些课干什么?比如说开语文课,绝对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语言文字家。在小学中间开科学课,绝对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科学家。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开数学课、开科学课呢?因为每一门课在发展学生方面都有它独特的优势与魅力。所以现在非常有必要沉下心来研究一下所开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课程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应试教育中很多课都把焦点落实在答题上,使整个这门课都变得索然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忘记了这句话,忘记了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作用。学生在很多课程上都是被动的,都是被考试逼着走的,而不是被这门学科的魅力吸引走的。

     在课改中,由于对课改理念理解的错位,也产生了很多让人注意的现象。比如说现在课改中有些专家就发现,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这句话讲的是有道理的。从形式上看,像是艺术欣赏课,像是由美术、摄影、音乐等多种形式组成的试听艺术支撑的课,从内容上看,越来越像科学课、历史课、政治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充实的课。所以有的老师表现出一种无奈,说语文像个框,什么都能往里面装。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回归本源,我们要思考它促进学生发展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它对学生来说,魅力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还是应该落在“语文”两个字上。

     语言文字之美,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眼前没有山,可以从诗句中读出山的巍峨,眼前没有水,却能从文章中感受到水的妩媚。这就是语文。所以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感情,不是直接出现在眼前,而是首先进入人的心田。那我们在语文课中,就要引导学生对范文反复诵读、细心品味,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世界,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让语言文字沁入学生的心田,陶冶学生的性情,热爱并学会使用语言文字,我认为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这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我们应该看到语文课有语文课的要求,有它的要求,过程和它的规律,语文课就应该向语文课的样子。

(二)结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c46b70100foxo.html) - 新课程背景之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湘哥_新浪博客

    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带来的第二个变化,针对结构要求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新的课程改革要有结构,第二层意思是新的课改结构要科学而合理。

1:为什么新的课改要有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新的课程改革课堂当中要有结构呢?现在有一种观念,课改学生是主人,以前的教师中心转变成了学生中心。教师中心论是一切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现在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学生中心论,一切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这个也不对。学生中心与学生中心论不是一回事。所以课程改革依然要有结构,为什么要有结构,我提出了三个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比如我们平常讲1+1=2,1+1可以大于2,可以小于2,在这个表达中最关键的就是那个“+”号。“+”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表示结构。“1”表示某个复杂大系统中间的子系统,“+”就是表示这些子系统之间用什么东西联系起来,这就是结构,就决定了大于、等于、小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间,有很多子系统,比如说学生、教室、教学配置、教学方法、手段、环境等等都是子系统。那么这些子系统用什么方式结合起来呢?那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达到了什么功能。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间怎么可以不讲究结构呢?不讲究结构,目标怎么达到呢?效率怎么来呢?怎么获得发展呢?

    第二个理由按照现代学习论的观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使得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不断结构化的过程。

    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是差生。但是有些差生不是一无所知。甚至你问问题的时候什么他都知道一点。那么他为什么差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头脑中的知识很多,没有结构。新的无法存进去,要用的时候又取不出来。所以按照学习论的观点,我们怎么可以在课堂学习中间不考虑结构呢?

    第三个理论依据,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学生发展的载体。

     课堂教学结构科学而合理,学生发展就非常有效。课堂教学结构如果是混乱的,那学生在课堂里面就很难得到发展。

所以我们的课改依然要十分考虑课堂结构。

2:课堂教学结构要科学而合理。

    何谓课堂结构科学而合理?传统的课堂结构是立足于老师主宰课堂。比如说原来五十年代,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就是立足于老师自始至终怎么样主宰课堂。新的课改,要求课堂科学而合理,就要立足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中间就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仍然要考虑课堂课程结构,发展要科学合理,从立足与老师主宰课堂,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结构模式基本上有这么四块。第一块,创设情景,引入课程。第二块,探究研讨,深化课程。第三段,综合归纳,小结课程。第四段,联系实际,运用课程。

(三)要素

    课堂教学设计,或者备课要求我们要认真的备课,要求我们的备课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在全方位的扫描下,我们要认真领会课标的精神要求,熟悉我们所教的教材。对学生来说,我们要认真的了解学情,要备好学生。对自己来说,我们要备方法,备手段。

     设计教学方案,备课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三备:备课表教材、备学生、自己备方法、手段。课改在这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要求。第一在领会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准备把握好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源头的问题。第二在教学目标把握的基础上,把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把握好。

1:备教材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针对教学目标而言,教学难点就是在学生接受上,在老师方法手段的利用上面等等比较难。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难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本身就是重点。这种难点最需要花精力对待,因为它本身就是重点。第二类难点是课表教材只做一般性要求,我们就淡化,第三类难点是课表教材基本没有要求那么我们就回避。这些在教学中间是非常难把握的,只有准确把握,课才能讲到强弱得当、难易得当。有的老师一堂课上下来,非常的累,学生一头雾水,原因就是重点不重,强弱不得当。学生不是老师教懂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之下悟出知识道理来的,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课绝对不是好课。第三个方面,研究学科的基本课型。每一种课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有些老师在讲台上上课,给人的感觉是很生,就是教学的基本套路都没有把握好。那么说明他在平常的教学研究中,特别是课型的研究中是不够的,规律是没有把握好的。

2:备学生

    下面来阐述一下学生。备课中间了解学情是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我们要了解学生,要达到什么要求呢?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至少有四个方面。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目标是三维,那么就要了解学生知识上是什么基础,技能上是什么基础,过程方法上有什么基础。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去了解学生的基础。

第二,在备学生方面,要了解学生上这堂课他的心里需求与心理希望。上这堂课,他能在哪些方面得到满足,得到发展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在学校里,就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地方,课堂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所以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三个方面是要认真考虑,如何在课堂中,教育学中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但是兴趣只是手段,引发兴趣是能更好的达到目的的手段。针对中小学的教学,兴趣也是教学的目的。我们的三维目标都和兴趣密切相关,它本身就是价值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备课中,要反复思考,这堂课中哪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第四个方面,怎么样定位学生学习方式?这是课改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的很大变化。以前是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改革了,要求学习方式多元化。目前在课堂中可以出现的学习方式至少有五种之多,一是自主学习,二是探究学习,三是合作学习,四是实践学习,五是接受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一定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内容中,能够形成探究点,合作点,实践点,千万不要无病呻吟。千万不要以为新课改,非探究不成为课改课,这完全是一个误区。接受型学习仍然有它的保留价值。比如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间,有些陈诉性知识的讲授,就采用此种方法。自主学习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自主,接受型学习也要让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这反映了一种真正自主的思想。

3:备自己

    备自己,就是一种方法和手段的问题。教学方法是十二个字表达的一个整体,就是“教书有法”,课堂教学要搞好,一定要有相关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具体用什么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使用,“贵在得法”。所以对于教学方法,要用这十二个字来统领。

   关于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把它归结为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国有句古话“大道至简”,就是大的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不能简单化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的是责任和关爱,学生需要是的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就是引导,一个字就是导,学生就是一个领悟的过程,一个字就是悟。因此所有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启发式教学方法。怎么样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训练方法科学化,怎么做到科学化,做到举一反三,做到以一当十,我们在训练学生的时候要讲求方法,从内容上,题目千万不要只局限在知识这个范围内,要覆盖三维。第二要考虑一个参与,要让学生好的坏的都能参与进来。第三要有一个深广度,按照课标教材的要求,有些过深、过宽、过难,没有做要求的不要轻易进到练习中来,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还有具体内容要考虑到一个延续性,这是课改中非常提倡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从内容上来看。另外从训练环节来看,能不能把握训练的六个环节呢?题目不在多而在精。第一个环节审题环节,第二个环节把握好题意,字里行间有什么意思呢?有什么条件呢?第三思路环节,从已知到未知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思路?第四个方面就是方法的环节。解题都需要特别的方法,要思考在解答中间运用到了哪些学科的方法。第五个方面表达环节,要告诉学生怎么表达,怎么表达既简单又准确。第六个环节,做好反思环节。做完题目回头看,反思效果有时候比做很多题目的效果要好。

4:备手段

    我们现在教育资源多元化,除了传统教学资源之外,还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还有实验室教学资源,还有社会教学资源,这是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在这中间,我们用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时候,要处理好主和辅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再先进,它也只是辅助手段,决不能喧宾夺主。第二个意见,每种教学手段,都要发挥它的优势,而且做到有收获。比如说课件多媒体,优势就在表现视听结合的动态画面,但是这种电子板书却不能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这种教学手段。

    还有一些包括问题,比如如何营造一种课堂氛围,怎么样有效的启发,很多问题,以后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