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闻 马英九:我怎么走出被起诉的阴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3:56
马英九自省说:“我自己在当法务部长的时候,不断要大家相信,台湾的司法是公正的。我现在当然没有说‘司法是不公正的’,但我真的觉得台湾的司法,有非常非常大的改善空间。”他多次说,经过特别费这一次事件,他对于“美丽岛事件”、“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等受难者的遭遇,真正是“感同身受”了。
马英九曾有一个外号叫“马更正”。大大小小的事情,他永远会不厌其烦的打电话,亲自动手写下千言更正函,马英九一向是找到机会就要“更正”一下。
已五十几岁的人要有所改变,机率是微乎其微。除非经历了一生当中前所未有的考验,对自己的内在不断地省思,才会重新尝试新的处世之道。
二月十三日,马英九因“特别费”被起诉。对马英九而言,这是他一生最难以承受的“屈辱”。五月二日的国民党中常会上,正式获得国民党总统参选人资格的马英九,在正式取得“身分”起跑前,于四月三十日傍晚,接受了《新新闻》的独家专访,谈到被起诉那一天,马英九用了“非常的郁卒”、“气愤”、“愤怒”、“荒唐”、“非常严重的冤枉”、“非常严重的伤害”、“非常在意,如果每次走出去,会被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总会觉得外界会有些误解”…等字眼。
可以想见,被指控是“贪污”,对于马英九是何等的挫折,他又是何等的想要向世人辩解和说明,何等急着要“更正”呢?
但经过两个多月,马英九变了。在一封马英九写给竞选办公室同仁的信中,他鼓励团队同仁,除了要“任劳任怨”之外,马英九鼓励团队也要“任谤”。马英九说他已渐渐走出阴霾了。
他是如何办到的?他是怎样走过这段心路煎熬?这样的煎熬与省思,又让马英九有了哪些体会呢?
这体会最重要的一点是,马英九对于许许多多陷入法网的人,学会了多一分“同理心”或“同体心”。这位曾经被红衫军总指挥施明德指摘是“法匠”自省说:“我自己在当法务部长的时候,不断要大家相信,台湾的司法是公正的。我现在当然没有说‘司法是不公正的’,但我真的觉得台湾的司法,有非常非常大的改善空间。”他多次说,经过特别费这一次事件,他对于“美丽岛事件”、“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等受难者的遭遇,真正是“感同身受”了。
将心比心 走出屈辱感,挂心制度上的补救
特别是马英九开始进行阅法院卷时,感触特别深。特别费卷宗有一万四千多页的文件,光影印就花了十几万元,马英九说有一个问号持续出现在他的眼前:“一个老百姓,哪里会有这样的钱去请律师,去打这样的官司呢?”
马英九问自己:“一般人是不是会得到公平的对待呢?”他知道自己受到社会太多的关切与关爱,所以有很多律师愿意帮他,但“一般人根本付不起请律师的钱啊!他怎么去打官司呢?他的财力如果不足的话,就无法保障他的人权和法律上应有的权利”、“不能期待有很多的包青天啊!”
“该怎么办?”将心比心中,马英九走出了“自觉冤枉”的屈辱感,他说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能帮一般人找到制度上的补救之道,也是他更挂心的问题。
至于对于他自己的官司前景,“我尊重这个司法,仅管我对他的内容无法茍同,但我还是愿意走完这个程序。”“我充分相信我的清白,我对法院也有很高的期待,我相信和期待法律上最终能还我清白。”“因为我是学法律的,检察官起诉了,即使认为这是有冤枉,偏颇或是选择性的采证,还是要透过法律的程序才能平反过来,不能因此去臭骂检察官,或者做一些非理性的动作。”
破茧而出 不再怀忧丧志,EQ更胜于IQ
马英九真这么相信司法不会因为政治或其它因素介入,判决结果是不如他自信的“清白”吗?马英九说,经过“特别费”乙事,面对这么多的攻击和冷箭,虽然会造成他“对人性的看法有所改变”,“但是不会让我否定人性向善的一面”。
即使未来还可能面对一审、二审,甚至三审的诸多变量,“我对这个社会还是很有信心的。”马英九说:“即使可能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如果都把这些‘可能’当成是负面的,不乐观的,那就干脆什么都不必做,等着宣判就好嘛!”他勉励自己,他也鼓励团队同仁,不要再“怀忧丧志”了,“我会试图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啦,现在我会认为IQ重要,但EQ更重要”。
从阴霾走出,从辩解到“任谤”,马英九自信心渐渐复原了。过去的马英九,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观感,和他谈话时,他不是低头看数据,就是猛写笔记,表达对谈话者的“尊重”;他的眼神也永远不断地在扫描每一个在场的人,他的坐姿永远保持着端庄。过去的马英九是一个在乎所有人评价,总是想要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经过了这段日子的内省,马英九变了,和他说话时,马英九的眼神会专注地看着正在说话者,不管这位说话者是总编辑,还是初出道的年轻记者,一视同仁。讲到专注处,马英九也会偶尔交叉双腿,摆出二郎腿之姿;沉思要如何回答时,他也会靠在沙发中半躺着。虽然摄影记者正在按着闪光灯,他已不在乎是否影响形象。马英九的心境和行为上,正渐渐“破茧而出”。
第一个动力 家人信心鼓舞,最大心理后盾
这历程并不轻松,二月十三日,面对着被“起诉”,马英九可是忙着应变、请辞、宣布参选、直忙到晚上才回到家中。
回到家中的马英九,心情是不平与愤怒的,他对侯宽仁检察官在起诉书中的许多用语,“诈术”、“连续犯”…认为是一生中“难以承受的屈辱,非常不能同意”。情绪一向内敛的马英九,就一个人在家静思着。住在他家对门,他的母亲秦厚修关切儿子,却不多言。
马英九说:“我这个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很相信。”回到家后,秦厚修淡淡而坚定地告诉爱子:“我们都支持你。”既没哭也没表现难过,马英九有了定心感。他的家人也都不会七嘴八舌,造成马英九情绪上压力。家族聚餐时,大家都鼓励他:“清白是要靠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家人的信任和鼓舞,是马英九最大的心理后盾。
谈到家人,马英九不禁对他的父亲马鹤凌有感伤之情。他说:“如果我父亲在世的话,他会怎么想呢?他一定会非常非常生气,说不定气出病来也不一定。”马英九也想起了从小拉拔他的奶奶:“阿嬷在我小时候就常跟我说,我们常常做好事,就不会有事情。”家人的支持,是马英九走出阴霾的第一个动力。
但马英九心中还是会掠过丝丝的感叹。春节期间,他在家里想了很多事,包含他从政以来,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工作了。他回忆起,从一九九三年以来,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带过妻子周美青和一双女儿,出去度个能过夜的旅游,而今竟然是换到被起诉的代价,“所以我就自己在想,所为何来?”
第二个动力 上友古人事迹,升华自我心境
上友古人,是马英九度过了这段心理煎熬的第二个动力,在被起诉到春节期间,很多马英九的朋友去他家里看他,马英九说:“从距离我们不太远的历史人物,可以寻找出一些智慧。”有一位朋友,告诉马英九明末清初袁崇焕的故事,这位抗清大将,一生以“忠贞”自许,没想到最后却是被皇太极设计,受到“汉奸”待遇的天下奇冤。还有一位宗教界领袖,托人告诉马英九有关耶稣与法利赛人的故事,鼓励马英九,就连耶稣也曾经为了“安息日”,被当时的“法匠”屈辱。
本就熟读史书的马英九,从历史人物中,得到了稳定的信心,受访时,马英九谈到了这段日子中,他还读了受到“腐刑”屈辱的太史公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让我们去回想到许多历史人物,遭受到恨意的时候,他如何去自处,该怎样去处理这样的心境,要怎么去转变,怎样去升华自己”。
马英九也特别提到了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是如何转变“屡战屡败”的屈辱,改成“屡败屡战”的自我惕励,自许学习曾国藩之“打落门牙和血吞”;他又心仪协助春秋时齐桓公“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是如何地忍受世人初期耻笑,因管仲深知“恶小耻而不能成大业”,一切功过,忍小耻,等成大业再来评说。
这种心境中,清代名将左宗棠所提出的“任谤”,成了马英九的心灵支柱,马英九说:“左宗棠一定也是碰到了类似的状况,面对着一些对他并不公平的批评,但是他又没有机会去澄清,或者去反击,他就必须要去承受。”而不是杵在那儿“怀忧丧志”。
第三个动力 下乡走透透,获得最朴实的智慧
下乡行走,是马英九的第三个,也是最让他鼓舞的动力。走在屏东、台南乡下,虽然偶尔会碰到一些乡亲“呛声”,但大多数的乡亲,却是用他们最朴实的智慧,鼓励马英九:“你尚老实,是被人欺负啦,加油!”马英九忆起有一次他到国姓乡,一位不会说国语的六十多岁老太太,看到他就抱着他哭:“你一定不能退,要坚持下去。”让马英九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他一生自许的“清白”,在民间还是有那么多人支持,他自我解释,这是因过往他的行为,还是得到许多人的信任,“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是我长期累积下来的形象。”
在这么多的省思和鼓励之下,马英九走出了心灵阴影。有一天,他和一些大学时就交往的死党吃饭时,马英九突然说:“我现在反而不怕抹黑了,以后我该说就说,该回应就回应,不值得回应,就不回应了。”
马英九说,现在,他想得更多的是,参选之路应是“大我与小我之间的选择”。特别费一案,虽是他参选路上需面对的战场,但不会再是他心理上的障碍。马英九说他给自己的压力是:“我要赶快用功,把国家的愿景和策略拿出来。”“不能把民众的期待,祇当成是自己政治的筹码;而是要让民众真正能相信,他们对我的相信,对我的支持,将来,绝对不会落空。”(作者 费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