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不敢讓銀行倒的心病 --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資料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59:21
去除不敢讓銀行倒的心病 張明宗 【教授】【台經中心產業經濟組召集人】 刊載處: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2 0 0 2 年 1 0 月 0 1 日 去除不敢讓銀行倒的心病
張明宗

由於中興銀行爆發擠兌風波,財政部在八十九年四月廿八日,以中興銀行用人不當且涉及台鳳貸款案,指定由中央存保公司接管中興銀行。工商時報於上週指出,如今壞帳高達八百多億元,最後必須由金融重建基金賠付。更慘的是,被接管者並不領情:前中興銀行董事長王玉雲上週二說,中興銀行的淨值現在變成負數,他質疑沒有經營銀行經驗的存保公司經營不當。

對於經營不當的銀行,該倒的就讓它倒,這種論調常被譏為書生之見。然而,接管中興銀行的事件告訴我們:如果政府不由正道,最後很有可能搞得裡外不是人。本文主要的目的是要破除不敢「該倒的就讓它倒」的心病,尤其,指出我國特殊的產業組織在採取這個政策方面有特殊的利基。

美國在1980 年代也曾經發生金融機構的大量倒閉,但是美國很快就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相反的,日本金融機構經營不善的問題已經拖了十餘年了,目前仍看不出解決的曙光。我們應該如何解讀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經驗?這種差別不見得是來自美國人較諸日本人比較能壯士斷腕(不要忘了日本也有切腹自殺與神風特攻隊這些果決的行為);這應該與美國的金融業有零碎化的產業組織有關。

美國的金融政策強調專業化:美國把金融業與產業界分割,而且在金融業內又禁止跨業經營(例如經營商業銀行者不能經營證券),甚至禁止跨州經營(後來這些政策有稍微被放寬)。美國採取這些政策乃是記取大蕭條的教訓,以及認為在這種零碎化的產業組織之下,市場經濟健全化的關鍵---競爭機制才可以運作。這種政策使美國金融機構的平均規模相對於日本小許多;例如,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美國最大的大通銀行的資產才350 億美金,但日本當時的最大銀行達到八千多億美金。

日本銀行的超大規模產生了「大到不能倒」的現象:企業規模如果很大,其倒閉會造成嚴重社會問題,因此政府不敢讓它倒。「大到不能倒」相當於會產生莊子所觀察到的「竊鉤者誅、竊國者為侯」的弔詭現象。我們可以借用水滸傳所描寫的「宋江的困境」來說明這個現象:宋江反昏君的困境是「不反也不是,反也不是」。「不反也不是」是因為君昏會使奸臣不斷;「反也不是」是因為「朕即天下」,所以推翻昏君會帶給社會極大的混亂,是仁人志士所不願為。日本銀行難以改革的原因是銀行的超大規模已經達到了「朕即天下」,把廣大人民都當做其人質,使仁人志士對其莫可奈何!

相反的,美國金融業的零碎化產業組織使美國在處理問題金融機構時比較不會投鼠忌器:美國的銀行有四萬多家,倒個幾家並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而且人民由於有每年平均倒個七、八家銀行的經驗,對於銀行倒閉或許較可以接受。另外,銀行縱使想以手中之人質威脅政府,政府也比較能一笑置之。

我國的金融政策也採取與美國幾乎相同的專業化路線,這也使得我國金融機構的平均規模比外國小許多。這些特色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弱點,然而這些特色事實上反而使得「該倒的就讓它倒」在政治上是一個可行的政策,不必然是政治自殺。

各國處理問題金融機構投鼠忌器的原因乃是考慮存款戶。然而,我們必需指出,我國獨特的民族性會使這一方面的顧慮較不成問題。我國目前在產業組織的特性
乃是中小企業多,這個特色與我國淵源流長的小農制是一致的。這種產業組織之下,人民個性的特色是很能夠接受「自負盈虧」:「歡喜做、甘願受」是一句相當有代表性的俗語,它勸告大家要接受自己行為的結果,因為當初是自己歡歡喜喜去做的。「歡喜做、甘願受」這句俗語的流行也代表前述想法廣為大家接受。
甚至對於生命攸關的醫療行為,我們的人民也極為通情達理的說:「先生緣、主人福」。我國的政治人物近來動輒以改革會引起民怨,當做不改革的說詞。這其實低估人民的智慧,自己嚇自己。最近,政府不把股票市場的興亡攬在自己身上,民眾何嘗有把股票的大幅下跌怪在政府頭上!

提高「該倒的就讓它倒」這個政策在政治上的可行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乃是:我國最近剛完成政黨輪替。目前的執政黨以前從未執政過,這使得執政黨對以往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沒有道義責任,包袱較小。更進一步來說,如果執政黨進行改革,去除積弊,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使人民的支持度提高,又可以斬斷在野黨的樁腳,正好可以使私利與公益相合,而這正是人民對於政黨輪替可以有正面期待者。

總之,「該倒的就讓它倒」對日本等這些國家,在政治上的可行性或許不大。然而我國目前進行改革有前述的三大優越性;有此三個得天獨厚的利基,執政黨如果還不能痛下決心改革,不只是一個懦夫,而且是一個不智的懦夫!

(作者為中央大學產經所及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