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的優越性,走自己的路---由經濟發展經驗談起--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資料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1:43
認識台灣的優越性,走自己的路---由經濟發展經驗談起 張明宗 【教授】【台經中心產業經濟組召集人】 刊載處: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 0 0 2 年 1 0 月 1 0 日 認識台灣的優越性,走自己的路—由經濟發展經驗談起
張明宗

近幾年來的研究與省思,讓個人深深覺得,我國近年來採取許多讓人痛心疾首的錯誤政策,而且這些錯誤政策的重要根源乃是對於先進國家過度迷信,對於自己的優越性缺乏了解,我們是到了應該好好瞭解自己的優越性的地步了。上述錯誤政策包括:在金融方面,該倒的金融機構不敢讓它倒、強制金融機構加入存款保險、推動金融機構的合併與大型化;在人力資源方面,制定勞基法、推動證照制度與教育改革。對於這些政策的大部分,我們從簡單的學理都很容易看出它們的問題;甚至如果我們靜下心來研讀學術文獻,這些源自先進國家的政策,不論在理論上或在實證經驗上,事實上老早就已經受到有力的批判。某些政策的錯誤性已經明顯到縱使是政府與企業的相關實務界人士也都已經有很深的體認。例如,大家幾乎都已經認識到近年來歐美風起雲湧的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合併案例,不成功者遠高於成功者。許許多多合併的失敗案例還相當清楚的歷歷在目,然而,合併政策還在我國被強力推行。這種奇怪政策唯一的解釋是:我們對於自己的體制太過於缺乏信心;因此如果有一個制度先進國家都有,我們沒有(強制存款保險制度便是這樣的一個制度),則錯誤的一定是我們而不是先進國家,我們當然應該趕快學習先進國家!殊不知,這種缺乏自信心的政策恰好在「棄己之長、學彼之短」!

在這裡我們不打算對個別政策加以批判,但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一個主流概念----「成本效益原則」一般化的說明為何先進國家的體制通常不足為師,甚至先進國家的許多措施說是「倒行逆施」並不為過。在約三、四年前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一個經濟史學者為文感慨地說道:在古代,只要統治者抽稅超過三分之一,一定會引發革命。但是,諷刺的是:現代國家由於生產技術提高,反而使人民可以忍受超重的稅。例如,目前在瑞典,年所得超過約兩萬八千美元之上的部分便要被課60%的稅(以儒家所主張的十一之稅而言,這簡直是超級的暴政)。這個論點說中了先進國家一個很重要的「富裕病」:先進國家的富裕使它們不再需要斤斤計較成本與效益,因此,常常可以用很高的成本去做效益很低的事情;所以先進國家在富裕之後,有許多倒行逆施,便不足為奇了。

毫無疑問的,我們在制定政策時,不應該只因為先進國家都如此做,我們就跟隨人家;而是應該根據學理,對於自己的與外國的經驗加以深入研究、批判、解讀,尤其要對於我們在人類文明史上目前到底站在什麼位置要了然於胸,然後堅定的走自己的路。

能夠說明我們的體系的優越性的重要例證之一乃是我們卓越的經濟成長經驗:從西元一九五二年至二○○○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高達八.二%;每人平均國民所得從不到二百美元成長到超過一萬四千美元。更值得吾人注意的是,台灣在戰後初期幾乎是及所有缺點於一身:缺乏天然資源、技術落後、所得低、國內市場狹小、國家安全受到中共威脅導致吸引外資困難、國防支出龐大。因此,在戰後初期,大家根本沒有預測到台灣會有如此卓越的表現,當時大家比較看好的是中國、印度與巴西這些大國。

如果我們仔細比較兩次能源危機(1973 與1979 )前後全球的經濟發展軌跡,更能看出台灣的卓越性。在兩次能源危機之前,世界上不管先進國家或落後國家都有許多經濟奇蹟:例如,西德在1970 的失業率低到1%附近,巴西連續好幾年有10%以上的平均成長率。此時,台灣經濟發展雖然表現不錯,但只不過是許多奇蹟之一。然而在兩次能源危機的考驗之後,除了日本與四小龍,其他所有開發與開發中國家幾乎都陷入停滯,而且幾乎都停滯到現在(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1987 年附近就恢復到能源危機之前的狀況)。有些經濟奇蹟不但奇蹟不再,甚至轉變成經濟災難,例如,巴西由經濟奇蹟變成外債危機。從一九六0年到一九八0年,南美洲國民平均所得成長了百分之七十五。但一九八0年到二000年,南美洲國民所得只增加百分之七,幾乎是停滯不前。

對幾乎所有國家,兩次能源危機之後的1980 年代是所謂的「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 )。然而台灣遭逢每次的能源危機之時,都是短期停滯兩年附近,就再高度成長。台灣甚至在1980 年代後期開始,外匯存底大量累積。

兩次能源危機前後全球的經濟發展軌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經濟體系如果只是高度成長十幾年,並不能證明該體系有優越性,因為該十幾年的高度成長可能是來自於其豐富的天然資源或是來自外資的蜂擁而入。台灣缺乏天然資源,而且由於政治因素,一直不是很能吸引外資;但是,在能源危機等種種考驗之下仍能連續高度成長五十年,其體質一定有它的優越性。根據個人近年來的研究,這個優越性與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組織大有關係;簡單的說: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組織的優點乃是比較能夠避免大企業所難以擺脫的大鍋飯的問題,人民會有比較高的積極性,而且比較會自求多福。

(作者為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與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