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的谎言与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57:06

美国财长斯诺(左),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中)与美国司库罗萨里奥在新设计的20美元海报下。   

似乎是毫无征兆,2007年,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财经图书突然风靡大江南北。一些政府部门大批购买,分发给下属学习,据说还引起了中央领导层的关注。

赞誉者,称作者宋鸿兵曝光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揭示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成功破译世界财富密码;而贬斥者,则称阅读这本书纯粹是浪费时间,作者严重侮辱了非金融专业人士的智商,甚至称该书应归入“奇幻文学”。

在这本书里,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遇刺事件,无一例外,都是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争夺所谓“货币发行权”的阴谋策划所致,尤其是《货币战争》中反复提到的世界第一财富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

其实《货币战争》的风行并非毫无征兆。基金在去年大热,QFII让外资可以买A股了,QDII可以让我们去投资海外市场了,“港股直通车”将通未通,股指期货据说也要粉墨登场了……这个时候再来看《货币战争》,其实有更多的现实意义。缺乏话语权的社会公众总觉得,有几个人或集团在背后掌控着这张金融之网。国际市场的海量热钱,正避开金融监管,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但掌控者却未必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由于在19世纪不看好美国的经济,撤销了在美国的所有分行,以及在二战中损失惨重,罗斯切尔德家族目前的资产,不过是汇丰花旗等大银行的一个零头而已。

知情权的长期匮乏,是阴谋论赖以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之一。围绕《货币战争》和阴谋论的论战,注定是一场错误敌人之间的错误战争。

货币战争》,有关人性和理性的判断

《货币战争》的最大贡献在于,使大众关注金融的实际运行,让我们真正了解枯燥的金融知识课本中的实际含义,用强调逻辑推理思考的方式,强调了人性和利益的可怕一面。

引起争议就是成功

就《货币战争》带来的社会影响来说,还远没有同样充斥了阴谋论的《达芬奇密码》那样大。就对于人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立身的道德根本带来的考验来说,也没有后一本书那样广泛。如果从单纯的经济学角度来看,《货币战争》也不是一本严谨、准确而公道的著作。但如果从阅读收获以及启迪思考的角度来看,《货币战争》则准确切合了当下中国社会忧患、缺乏安全感和相对脆弱的公众心理。换言之,中国人此前较多地受到上层建筑的安排和分配,并没有过几次独立思考的机会。

不管好书坏书,能引起争议的就是一本成功的书。“《货币战争》的最大贡献在于使大众关注金融的实际运行,让我们真正了解枯燥的金融知识课本中的实际含义,用强调逻辑推理思考的方式,强调了人性和利益的可怕一面。”说这句话的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人文学者,而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

争议似乎也跟书的本身毫无关系。旗帜鲜明的对立两派,都分别从书中找到自己关注的重点内容,然后再去激烈地反驳对方,而丝毫不在意双方争论的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东西。

“我一再挣扎,一再告诉自己,如果盲目地相信这样的观点,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偏见。但是我确实无法说服自己不去相信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谁能告诉我,对事物的理性观察,是靠别人,还是靠自己?”在网上《货币战争》书友吧里,一位书友这样说。

恰当时间出现的恰当的书

没有人能否认,《货币战争》是一本存在诸多经济学常识谬误,以及充满先入为主的自我判断和片面定论的书,这决定了它的非严谨性和非学术性。但正因为如此,才达到了全社会瞩目的意外目的。

《货币战争》一书中,对于国际银行家控制全球经济的细节刻画,除了新奇,其实并不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少震撼,很多人也可以自主对此提出质疑和判断。但对于目前全球经济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黄金基础改变为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肯定可以引起广泛共鸣。

令人相信的,是诸多宏观经济因素方面的精确验证。

中国的经济,似乎正在沿着《货币战争》一书的论述,慢慢走向被动的通胀和失衡。这是认同《货币战争》理论的人们的观点。出于自我利益目的而不断降息的美联储,在一段时间之内将大量的贬值货币注入本已流动性泛滥的全球经济圈,并且继续要求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似乎也让忧心的人们开始怀疑,洗劫中国财富的阴谋恰好在一步步上演。

当然,如果中国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或者从技术上看,中国央行能回到金本位,但是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窄幅波动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完全依靠根源于国际收支顺差的外汇占款,这种货币投放完全是被动投放。

“我认为这本书的确还是有用的,起码可以让人找回独立的思考能力。中国经济并没有一个好的参考标准,很多东西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经验。”专业从事期货交易的操盘手许小纯说,“不用说西方了,中国的政治学、经济学原理和价值观你自己相信吗?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无法了解清楚,我为什么会轻易拒绝这本书里的观点呢?”

公众和精英的话语权对立

“《货币战争》一书主要更改了金融和历史。”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胡祖六发表长篇批驳文章,认为这本书的最可怕之处就是对历史事实的随意篡改,将国际银行家们先入为主地建立在轻率的“阴谋论”基础上,同时也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了可怕的篡改和重新定义。

但实际上,对于历史的重新解读,恰好是中国最流行的社会思潮之一。对于经济改革以及发展方向,不可否认,民间已经和官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分歧。

“我相信《货币战争》,但也不全信。”读过三遍《经济学原理》英文原版的外企高级经理田慧明说,“我支持这本书的观点,至少给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看世界的另一个视角。问题是,谁才能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答案?”

这句话的后面,是目前中国公众对于处于激荡期和转型期的社会急剧变革产生的必然怀疑态度。经历过土地、国有企业、矿产资源以及社会公众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说不清道不明的“阴谋式”财富瓜分手段,经受蒙蔽和不公正对待的社会公众们,必定对看似成熟而具有规则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结构产生绝对的不信任感。

而胡祖六的失谬之处,则在于没有能够揭示出目前中国经济呈现的种种反常现象的非“阴谋式”原因。换言之,对于阴谋的反驳,必然是言正据实的严密论证,但现在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注定这场和宋鸿兵的纷争是一场错误敌人之间的错误战争。

对于读者,尤其是不熟悉金融资本市场运作基础的读者来说,几乎无法抗拒《货币战争》的主要观点。真实世界是复杂的,是由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而令公众产生质疑的背后因素,就是对于精英意识的主动弃离。胡祖六和宋鸿兵之间的争论,其背后是社会公众与掌控话语权的社会精英之间的对立。

红盾世家

说到“红盾世家”,很多人乍一看,觉得没有听说过,顶多会有一些猜想:红是不是代表血啊,红盾大概就是沾满鲜血的或血淋淋的盾牌吧,也许是中外某个享有盛名但我尚不知道的军人或将军世家,或是世代有人从军或当将军的家族。

不过,我要是说“罗斯切尔德家族”(或称“罗斯柴尔德家族”),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就是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提到的世界第一财富家族,控制了30万亿美元的资产,比比尔·盖茨还要多;据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多个美国总统被刺的许多历史事件都是由其背后操纵的;罗斯切尔德家族简直就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幕后推手,简直就是为了获取终极财富和权力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无情无耻的耍着坏心眼的“大阴谋家”!

Rothschild家族的起源是德国犹太人,这个词是德语,roth即英文中的red,child即英文中的shield,读音非常接近,为“希尔德”,合起来的意思是“红盾”。

让我们深入历史和现实,看看红盾世家的肇始和兴衰沉浮,感受一下这个享有盛名的财富世家的真实传奇。

横空出世

红盾世家的草创者为梅耶(Mayer Amschel Rothschild)。1744年,他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聚居区,其所属的家族到他这一代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二百多年了。梅耶年轻时去汉诺威银行学习了金融实务——这也是在欧洲的犹太人能从事的少数传统职业之一。

梅耶20岁时回到法兰克福,从事经营包括古钱币在内的古董业。据说,他总是在自己的店门口放置一块红色盾牌——不知什么目的,也许是纯粹出于对这一徽章的喜爱,也许是体现了品牌的意识——反正,久而久之,这块红色盾牌成为梅耶古董店甚至其本人的logo,附近的人图方便把梅耶一家称为红盾。

当时欧洲的王公贵族有一项雅好:收藏古钱币。如果能在古钱币市场做大,收获的可不仅仅是财富。梅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忱,费尽心力,编写了《古钱币手册》,内里详加解说,又分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广泛撒网,以冀得到垂青。只要有某个有权有势的贵族通过这本书看上了梅耶,他就能大发其达了。

梅耶的努力得到了黑森公爵的响应。黑森是大富大贵的人物,身家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其生意是出租军队替别人打仗。黑森最大的客户是英国,因为当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英国亟需军队弹压。钓到了大鱼的梅耶,半卖半送,向黑森出售了他持有的大量珍贵古徽章、古钱币,并极力帮助黑森搜集古钱币,又发掘和创造各种机会帮公爵赚钱。

梅耶花在黑森身上的巨额工本没有白费,他取得了黑森的信任和友谊。后来,黑森为了躲避拿破仑的打击,离开法兰克福、亡命丹麦时,留下了300万英镑交给他保管,这笔钱是英国使用黑森部队的租金。这笔巨款,令梅耶一举成为当时欧洲首位国际银行家。再后来,梅耶将那300万英镑连本带息交还给了黑森。这给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红盾家族,做了一次效果奇佳的企业品牌价值证明:我们信誉至上,钱放在我们这里安全和回报两不误。

梅耶的投资手法可圈可点。他一旦有了接近某个对其有巨大潜在价值的大人物,就会不惜代价、无微不至地为其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当与对方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深厚感情和关系后,再把这种感情和关系择机“套现”,到那时候,潜在价值就变成了现实价值,回报比一般的生意高多了。

不仅如此,梅耶还充分认识到了信息的价值。他花费心力,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全欧、本家族专用的信息传递网络,具备了在许多重要事件上比别人早知道一些信息的能力。随着红盾家族生意做大,结识的权贵越来越多,重要的信息源也越来越多,因此,这个信息传递网络,既迅速又可靠。据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很多时候宁愿用梅耶家的信使来投递她的信件。

一花五枝

梅耶膝下有五子,依次为:阿姆希洛(Amschel Mayer Rothschild)、所罗门(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纳坦(Nathan Mayer Rothschild )、卡曼(Calmann Mayer Rothschild)和詹姆斯(James Mayer Rothschild)。有道是“虎父无犬子”,红盾家族没有一个是孬种。

最有才干的是三子纳坦,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伦敦闯世界,先是做纺织品生意。当时欧洲大陆拿破仑势头正猛、麾下大军所向披靡。德意志的许多贵族待不下去了,纷纷流亡英国,其中有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威廉委托纳坦购买了大量英国债券。纳坦以敏锐的触觉,感到这个生意大有赚头,趁势自己也做起了债券、股票,相当于券商和投行的业务。纳坦的能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迅速积累了财富,成为伦敦金融界的大亨。后来,他又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财富向英国政府“输诚”,与许多军政要人走得很近。

纳坦在英国的成功,启发了父亲梅耶。红盾家族开始了在欧洲各地建立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的分支行,形成了“一花开五枝”之势:

梅耶和长子阿姆希洛坐镇法兰克福分行;二子所罗门掌控维也纳分行;三子纳坦领导伦敦分行;四子卡曼分管那不勒斯分行;幼子詹姆斯主理巴黎分行。这样,一个庞大的金融商业帝国就初具雏形了。

三子纳坦的惊人手笔还在后面。1815年6月18日,反法联军与拿破仑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大决战。谁胜谁负,虽然没有人有能力预知,但如果有人能比别人早上一步知道结果,他就赚个盆满钵满。如果反法联军赢了,英国国债的行情就会看涨,做多就行;反之,做空就行。

红盾家族的信息传递网络这时发挥了作用。大陆那边有人通过专门渠道领先知道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赶紧从荷兰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过海峡抵达英国,马不停蹄把消息送到纳坦手中。纳坦立即快马加鞭赶往伦敦。他知道这个消息,比英国政府还早了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差意味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可见,“时间就是金钱”绝非应景的话。

纳坦来到伦敦证券交易所自己的固定席位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抛售英国国债。这个情况落到在场每一个投资者的眼里。大家都在想:纳坦抛了,英国肯定战败了,我也得赶紧割肉斩仓。恐慌性的抛售开始了,英国国债的价格暴跌。纳坦觉得波谷已经到了,暗中给自己的代理人发了指令,代理人无限吃进。杀跌的人大感困惑,连呼看不懂。不久,捷报传来,英国国债价格一路飙升。短短几个小时之内,纳坦获利数百万英镑。

就这样,梅耶的五个儿子依凭家族的强大资源,发挥各自的经营天赋,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生意和财富不断地扩展。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包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又兴办铁路、通讯、钢铁、煤炭、石油等各种实业,成为了威名赫赫的财富家族。

真实Vs传闻

红盾家族和许许多多犹太财富家族一样,以赚钱为要务,相信“金钱一旦呛啷作响,坏话就戛然而止”。梅耶留下家训,要子孙坚持家族的和谐,“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之时,就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

红盾家族的致富之道,无非是懂政治、知经济。不问政治,眼中只有赚钱,并不能保证赚钱,也不能保证守住赚来的钱;会玩政治,能赚大钱,也能守住赚来的钱。权势、关系本身就是能带来收入的资产。红盾家族广泛结交权贵,建立私交,甚至不惜与权贵家族联姻,既积累了财富,也壮大了家族,做到了“财丁两旺”。

红盾家族坚持个人、家族和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纳坦曾拒绝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意志城市做生意。纳坦之子列昂内尔(Lionel Nathan Rothschild)事功不在其父之下,曾借400万英镑的巨款给英国政府购买埃及国王出让的苏伊士运河股票,从而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列昂内尔·罗斯切尔德一夕之间成为英国举国敬仰的大英雄。列昂内尔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用基督教方式,而坚持要以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圣经》宣誓,最后这个要求被接受。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胜利,让长期受歧视和迫害的在欧犹太人受到鼓舞。列昂内尔有一句名言:“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充分表明了他乃至红盾家族世世代代的家族和民族利益取向。

 

红盾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有着重大联系。在20世纪初,曾向迁往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帮助他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安居乐业;也积极参与犹太重新建国。英国政府颁布的《贝尔福宣言》,宣称要使巴勒斯坦成为“犹太民族之家”,成为后来以色列建国的蓝图,这个著名的历史性文件,是以英国外交部致罗斯切尔德家族英国支脉的纳坦尼尔·梅耶·罗斯切尔德(Nathaniel Mayer Victor Rothschild)勋爵的名义发表的。

红盾家族的犹太家世及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联系,自然而然成为历次反犹主义的冲击对象。在纳粹统治德国的时代,罗斯切尔德家族德国支脉的许多成员遇难。此外,种种基于反犹主义的以红盾家族为故事主角的阴谋论也大行其道,满足了一部分人对这个家族隐秘的财富和行为的想象。《The Money Masters》及其在中国的翻版《货币战争》,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红盾家族的故事还被搬上了银幕和舞台。1934年好莱坞电影《罗斯切尔德之家》(The House of Rothschild)由George Arliss 和Loretta Young主演,以梅耶的生平为故事的主线。这部电影的若干片段上了纳粹的反犹宣传《外部的犹太人》(Der ewige Jude)。百老汇音乐剧《罗斯切尔德家族》(The Rothschilds),还获得过1971年 Tony Award 的提名。

在法文和希伯来文中,Rothschild都是财富的代名词。那么现在罗斯切尔德家族到底多有钱呢?罗斯切尔德银行集团目前一年的营业额不足百亿美元,盈利不到30亿美元,以10%的利息率算,其资产价值大约300亿美元,不过是汇丰花旗等大银行的一个零头而已。其主要原因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在19世纪中期不看好美国的经济,撤销了在美国的所有分行。这在后来看是一个天大的错误,给了美国摩根家族崛起的空间。所以那些宣称罗斯切尔德家族对美国经济多有影响力的阴谋论论调,是多么不着边际。另外,罗斯切尔德家族二战中损失惨重。在纳粹统治和战乱之下,其位于德、法、意的许多资产荡然无存,其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所剩无几,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在英国的资产。

家族企业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仅仅依靠家族自有资金想要在现在的世界取得过去那样的成功和辉煌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的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高度竞争的,想要以任何方式操纵金融市场牟利越来越不容易。最近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中,花旗、美林证券和瑞银都损失惨重,如果金融市场是稳赚不赔的话,花旗和美林政权的CEO就不会黯然去职了。

红盾世家过去很辉煌,现在还在守成。看来是,君子之泽,五世不斩。这确实很牛,但绝没有阴谋论者所宣称的那样牛。

红盾家族的致富之道,无非是懂政治、知经济。不问政治,眼中只有赚钱,并不能保证赚钱,也不能保证守住赚来的钱;会玩政治,能赚大钱,也能守住赚来的钱。权势、关系本身就是能带来收入的资产。

不管怎样,《货币战争》是一本好书。它提醒了中国金融开放面临风险的战略危机意识,也深刻揭露了国际资本大鳄对于他国资源掠夺的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