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的教育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5:00
知识才是最稳妥的财富 犹太民族之所以耀眼于世界各个领域,他们认为这就是对他们求知精神的回报. 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深感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但惟有知识智慧永远相伴.他们坚信,无论命运如何坎坷,不论流浪到哪里,只要有智慧,有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他们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从而创造财富来为自己争得一方生存发展的空间.这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所以犹太民族将知识当作他们最稳妥的财富,有着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由此便产生了对知识这种财富近乎贪婪的欲望. 在犹太的<<圣经>>---<<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些话:"世界为了学童们的呼吸而持久存在.""没有学童的城市终究失败.""学童们绝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业,即便是为了建筑神庙也不行." 所以他们在孩子三岁时,就在<<塔木德>>一书上滴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使孩子从小就爱上它进而受它的熏陶.所以在孩子长大后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研读. 这是每个犹太孩子都要回答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财产被抢光,你将会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 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钱"或者"钻石". 母亲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说:"孩子们,你们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永远跟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它." 勤奋好学即精神 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 在犹太人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反映他们崇尚学习的动人故事.拉比阿吉瓦年轻时曾是卡尔巴.沙乌的牧羊人.卡尔巴美丽端庄的女儿拉结发现这个牧羊人非常高贵,于是他说:"如果我和你订婚,你愿意出去学习<<律法书>>吗?"他回答说:"我完全同意."于是他们秘密地结了婚.他去远方学习<<律法书>>.可是当她父亲听说这件事,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发誓说只要他有一口气在,她就休想得到半点财产. 阿吉瓦在外面学习了12年.他回家时带回来了1.2万个学生.快到家的时候,他听见一个老人对他的妻子说:"这样的活寡你还要守多久?"他的妻子回答说:"如果他听我的话,应该在外面再学12年."听到这些话,阿吉瓦就回到学院又学习了12年.第二次回家的时候他带来2.4万个学生. 当拉结的父亲听说后,就匍匐在拉吉瓦的脚边,分了一半财产给他. 敬师重校 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做"哈里姆",双亲为"赫里姆",教师为"奥里姆",同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一向都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比普通人搞出许多.在犹太社会中,每个人都认为智者远比国王伟大,智者才是人们尊敬的中心.因为智者死了,世界上再没有大智慧,而国王死了,任何一个智者的弟子都可以胜任. 犹太人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是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在1919年,犹太人正同阿拉伯人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隆隆的炮火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并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伟大的拉比约哈南曾说: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公元70年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精竭虑.他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韦斯巴罗.他对韦斯巴罗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任罗马皇帝."将军很高兴的问他有何请求.他回答:"请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比拉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不久以后,罗马皇帝死了.韦斯巴罗当上了皇帝.日后当耶路撒冷破城之日,他果然发命令:"给犹太人留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几十个老智者就巧妙而幸运的留下了,犹太人的知识传统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a621301000ak3.html) - 犹太民族的教育观  (转载)_wanlaoshi_新浪博客以色列有六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巴尔伊兰大学、内格夫-古本安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他们的校园之优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许多大学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 独特的教学方法 拉比们认为,一个学校在听了好几遍之后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他不应该在那些只听一两遍课就能掌握的学生面前感到羞愧. 为了在教学中让孩子认真听讲,教师可以用令人吃惊的声明来使他们振奋,保持警惕.拉比在一次讲演中发现学生都睡着了,为了唤醒他们,他突然高声叫到:"一位埃及妇女生了6000个孩子!"一个名叫伊失米尔.本.犹瑟的学生一下子就从困倦中惊醒了,问:"谁能做出这种事啊?"拉比大声说:"他是约克白德,在他生摩西的时候,因为摩西就等于6000人." 一个老师说:"如果孩子不想学习了,我就给他几条鱼,然后再把鱼从他那赢过来.这样,他不久就变得好学了."他主张学生动脑筋,鼓励学生提问,孩子们回家后被问的第一句话总是:"今天又提问题了吗".还主张:"一个老师应该在他的学生面前适当漏出破绽,让学生来纠正". 学习是为了增长智慧 犹太人蔑视一般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的创新.他们坚信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是挖掘智慧发展能力的过程,知识是为磨练智慧而存在的,所以他们又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智慧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的驴子". 他们主张学习一定要学到知识渊博,才能融会贯通,因为"深井的水是提不完的,浅井的水一提就干". 以色列有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上帆船在一年之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岛,除了经受住大风大浪,还要忍饥挨饿.这所学校的孩子必须学会驾船、捕鱼、做饭,还要完成考察、读书、讨论等课程.同时他们还要与当地人打交道,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孩子们经过这样一番磨练,大都锻炼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 以色列建国后,始终把教育放在首先地位.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是以色列人从成立之日起就追求的目标.历届领导人一直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看作是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否的问题. 前总理梅厄夫人说过:"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伊扎克.那冯刚更直截了当的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这个国家最早制定的几个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1969年颁布了<<学校审查法>>等等. 以色列是个移民国家,为此<<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以色列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融合,清除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别,以形成一种新的犹太国民文化." 以色列的教育投资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经费始终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 以色列的人口只有500多万,但是在校人数达138万之多,还有很多成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在以色列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学生.从大学生人数来看,以色列总人口与大学生的比例仅低于美国和加拿大,比欧洲的一些国家都高.以色列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由于国内容纳不了这些专家、学者,以色列就开"始输"出人才,特别是流向美国. 终身学习 在犹太人看来,学问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不断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无论他有多么贫穷,在他们到达天国以前,就应该不停地学习,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拉比,也不例外.所有的犹太人一向秉持着这样的一种观念:肯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同时犹太人还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保持"青春"和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不足. 拉比曾说,如果一个人来到天国对裁判说:"我太穷了,终日为果腹奔波,没有时间学习."那么他就会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比希来尔还穷吗?" 希来尔长老是一个穷人,他每天都辛苦的干活,却只挣到半个第纳尔.他用收入的一半支付给学院的门卫,而用剩下的一半来给自己一家人生活.一天,在安息日前夜,他没有挣到钱,于是学校的门卫就不让他进去.在学习知识欲望的驱使下,他爬到教室的房顶上,把头紧紧贴在教室的房顶上,透过玻璃倾听智者讲课,不一会,大雪飞扬,但他听得非常入迷,终夜没有挪动一下位置.第二天清晨,讲课的智者施玛对阿弗塔扬说:"兄弟,这间屋子每天都很亮,但今天却有些暗,外面是不是阴天了?"他们抬头向上看,发现了被大雪覆盖的几乎冻死的希来尔.两位圣人说:"这个人亵渎安息日的行为是值得的,上帝保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