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子”新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5:38:46
“董孝子”新传
2009-09-15 14:51:18    华夏经纬网
●汉楚
开场:母亲河在这儿拐了个湾
滔滔澴河水,从她的发源地经河南入湖北穿孝感,一路奔波走浪,到“孝城”西郊时却驻足留连,原来她被董永孝行感动天仙配凡的美丽故事所感染,以至因驻足聆听绕了半个弯,饱醮了孝文化的滔滔汁液以后,才记起她该去的地方。于是又高唱着“天仙配”奔腾而去,进府河,汇长江,注东海,一路浩荡着把这个传说带到天涯海角,传颂千秋……
这就是两千年以前发生在董永故里的美丽传奇。
不知是巧合还是孝脉同缘。两千年后的今天,就在孝城西郊这条母亲河当初因驻足聆听董永故事的转弯处,一个绿树成荫名叫董家台的湾里,董氏宗祠又众口交赞出一个新时代的孝子。他那孝父母、孝嫂娘、孝一方天地父老乡亲的大孝大德,虽然没有感动天仙下凡,却感动了八方天地人间!成为孝感“十大孝子”之一被国内主要媒体传扬,他的孝行德举上了学生课本,上了电视荧屏,最近又上了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中华魂”的《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一位平素总爱讲忠孝传家、善果世袭的老人说,董氏宗祠里莫非董永转世!
不管是不是董永转世,反正他已经被人们称为现代的“董孝子”!
孝文化哺育了小“董郎”
按照那位老人的说法,这“转世”的董孝子就是身任城西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刚届“花甲”的董练武。他的德行义举外延了董孝子的孝道,可以说是父母的孝子,“嫂娘”的孝叔,村民的“孝官”,人民的儿子。所以人们又赞美:“董孝子”走进新时代!
说他是董永转世当然只是一种比喻,但他的孝心却不是先天“转世”来的。我通过反复采访,似乎可以这样说:董练武是喝着母亲——澴河水的玉液、饮着孝文化的乳汁长大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刚懂事的时候,最爱看的戏是孝子戏,最爱看的电影是“天仙配”,最爱听的故事是“孟宗哭竹冬生笋,王祥为母卧寒冰,”……原来是孝文化哺育了他——这兴许就是董练武的“孝心之源”!不过溯源还需闪回到20世纪的40年代……
俗话说,富树不结果,穷枝压断桠。1942年冬月15日初夜,辛劳一天的农民刚入梦乡,一个高亢宏亮的“哇哇”声从一个贫苦农家传出来,打破了董家台的宁静,惊醒了挂在树梢的明月。他就是这家的二小子董练武,他以后又相继带来三个妹妹一个兄弟共姊妹六个。因为苦,董练武从3、4岁时就牵着母亲衣角,沿湾穿巷乞讨,常常饱一餐饿一餐。寒冬腊月,练武一双小手冻得像包子,因缺乏营养,一张稚脸肿得像柿子。善良的人家。见这孩子可怜,总要从牙缝里省一口施舍给他们母子。有时,讨一口不够一人吃,母子二人总是你推我让,小练武为了骗妈吃,总是扯谎说:“我人小,肚子不饿,还是妈妈身子要紧!”明知儿子说谎的母亲一听,把他往怀里一抱,眼泪直撒……
乞讨度日的岁月,使练武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苦干,生活俭朴,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的性格和尊敬兄长的美德。那么小的年纪就说出了大人的道理:“妈,不管么时候,我都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方正作人,忠孝传家!”
病嫂床前三千日
苦水里泡大的董练武,从娘胎出世就喝着澴河水,饮着孝文化,渐渐地长大成人。解放后他家才渐渐好转起来。然而就在练武不足20岁,正逢三年自然灾害之时,嫂嫂患上了一个可怕的疾病,练武他哥为了履行神圣的义务,第二年撇下一身病的妻子应征入伍,家里走了一个主要劳动力后,偏偏父亲身体又不好,全家犹如塌了架的瓜棚,生活重担如果说有千斤沉,他就担了八百斤。
屋漏偏遭连淫雨。因为生活极度困难,嫂嫂无钱治病,父母不知所措。练武虽然不分白天黑夜地出工干活,但一人养活全家还是力不能及,自己经常打饿肚,却总是像小时候那样编着谎说刚刚吃过。可日子久了就瞒不住妈了,而且越是哄妈,妈越是揪心的难过。一天妈把儿子叫到跟前,哽咽着说:“武儿,家里生活全靠你,再不能这样哄妈了,趁还有点口粮,分三起,给你一份,你嫂嫂一份去单过,总不能拴在一根苦藤上都饿死!”母亲见儿子执意不肯分,又说:“那这样,我带着你嫂嫂一起,你们夫妻单独过。”练武一听“叭”的跪下:“哥哥参军卫国,让我俩分开过,撇下嫂嫂怎么对得起哥哥?”说完硬是把妈分好的三起口粮合到了一堆,“全家一块过苦点,再苦再难也得把嫂嫂病治好,就包在我身上!”
话是这么说,可嫂嫂得的是医学上很难治的顽症类风湿关节炎和心脏病,不是说治就能治好的。打这以后,董练武用板车拉着嫂嫂四处求医问药,几乎跑遍孝感大小医院,招呼嫂嫂,还要搂上抱下。他妻子不在一起时,不明内情的人总以为病人是他爱人,当得知是叔嫂和的,个别人眼光里就透出一种邪光,背后议议嗦嗦。他也顾不得外人怎么说,妻子刘银凤怎么想。但是开通大度的妻子并没有丝毫见怪,反而索性把自己搭进去,俩口子一块护理、轮班看护和照顾嫂嫂治病,吃喝靠他们夫妻俩来喂,拉撒也是由他二人搂着身子。夏天妻子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嫂子擦洗身子,冬天帮嫂子盖被子。嫂嫂有时候感到无以为报而歉疚地说:“我大概是前世修得好,才有你们这样的叔子和弟媳,要是我病好了,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你们夫妻;要是好不了,来生再报答!”练武总是安慰嫂嫂:“俗话说,长哥长嫂当爷娘,哥不在家,你是我嫂娘,尽点孝不该吗!?”
这一切外人看在眼中,不无感叹:世上哪有这么好的妯娌和叔子!但谁又知道如此孝奉“嫂娘”治病已是八年如一日,近三千个日夜啊!而且病人长期卧床竟然没有患褥疮被医生当作奇迹!更没人知道为治嫂嫂这病,练武先后花去在当时可建两幢平房的钱,弄得自己背了一身债。为了支钱度日,夫妻俩只好轮班下地干活挣工分来抵借支。
两口子就这样双双尽孝,使“嫂娘”的生命从1963年起,在这个世界上延续到1970年。有人说,何况嫂嫂,就是亲娘也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真是天下难寻!从此董练武侍奉“嫂娘”久病床前三千个日日夜夜始终如一,被方传为佳话。
为亲娘,省城跪开三冬寒
1971年4月15日,是练武一家永远难忘的日子。老天爷一连十多天都哭丧着脸,稀稀洒洒总像有抹不干的泪水,这天似乎是哭干了眼泪才忍痛收住。
这一天,董练武那患肝癌的母亲从武汉协和医院盘回家里,弥留在儿子一声声“妈——妈——”嘶哑的呼喊中,直到最后咽下一口长气,走完了不算长的一生。
走前,面对儿子亲人们的双双泪眼,弥留中的母亲,时而嘴角绽出一丝微笑,时而又费力地睃动那已经凝滞的眼睛,时而又嗫嚅着谁也听不清的语言……守候送终的亲人们也都用不同的心情,对这些作着于是的默译——也许,那嘴角的微笑是在对儿子说,我此生修了你这个孝顺儿子也知足了;也许,那微微睃动眼睛,是想最后看看这个刚刚撑起的家和她难舍的儿孙们;也许,那听不清的嗫嚅是在感叹;医院判定活不了两个月的生命,竟然因儿子行孝感动了上天,延长了半年,最后她才阖上了欣慰的双眼,因为她是在儿子无限亲切的呼唤中离开人间的!
是啊,人们总以为,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对于董练武来说,恰恰是:久病床前见孝心,久病床前有孝子!送走了他母亲后,满湾里的人都在传颂着董练武为救母亲,在省城跪开三冬严寒、感动江城同哭泣的故事……
如果说,困苦中嫂嫂病故是“屋漏偏逢连淫雨”的话,母亲患肝癌简直就是“行船又遇顶头风”!就在嫂嫂病故的第二年,他母亲被确诊为肝癌,犹如晴天霹雳把这个七尺汉子震懵了!母亲见儿子哭得肝肠欲裂,撕心裂肺,安慰着:“练武儿,不要太伤心啊,你要是呕垮了全家黑了天,我这病也没治头,别花瞎钱,人总是难免一死,想开些!”
“妈,你生我养我一场不容易啊,看着您老人家得了这种病,我怎么能不伤心,想天法也要把您病治好!”练武哽咽着说。
然而,八年中为嫂嫂治病的花费,早已把家里油坛盐罐荡空了。他不得不将唯一可以变钱的一对糙仔猪卖了100元,用板车拉着母亲到处求医治病,人家一看已经到了晚期都不敢接治,他下跪求救也无济于事。
在1971年那个严酷的隆冬,练武背起母亲带着被褥来到省城武汉协和医院,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医院没有床位不愿接收。加上文革的“洗礼”,人间温情也被“洗”得荡然无存。万般无奈,练武只好将被褥打开,在医院门前冰冷的台阶上让母亲躺着。白天他在母亲身边守着,夜晚他给母亲焐脚,把自己微弱的体温匀给母亲。
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天,北风也好象有意作对。然而对于练武来说,可怕的不是天寒,倒是炎凉世态让他心寒!上前相求时,医生护士们脸上蒙着严霜,态度里生硬出一堆寒冰。看着母亲的病一天天沉重,他疼痛难忍地恳求着:“医生,请无论如何救救我母亲!”得到的答复总是“没办法”。
一星期后的早期,练武面对走廊里来回如梭的医生们,“卟咚”一声双膝跪下,那声音震得地都哼,震得人心里疼!从上午8点直跪到下午3点,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哭诉着母亲小时候如何牵着他同姐妹们沿户乞讨、如何度日如年慢慢带大的情景,哭着数着,竟放声嚎啕起来……就这惊一动地的一跪,就这七尺男子的一哭,终于跪开省城三冬寒,哭得江城大地摇,感动了上帝!一位医务科的柳主任不禁为练武如此之孝心而动容,立即作特例向院部请求,住院部医生护士们也为他的孝心所感动,特许他母亲在病房走廊安一病床治病。为了省钱给母亲治病,练武一天只吃两碗白水煮的萝卜,数九寒天脚上只穿一双雨鞋。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和儿子的至诚侍奉,母亲总算多活了半年,就这,也使练武悲痛的心灵得到了稍许的安慰。
母亲去世后,父亲董家考成了儿子唯一孝敬的本堂尊长。董练武想,无论如何也要让父亲保养好,健康长寿。有一段时间父亲经常大便梗阻,加上支气管哮喘,十分痛苦,练武不顾肮脏,不止一次地用手指为父亲抠大便。老年便秘和哮喘本是两种很难治的慢性病,但练武不信邪地到处寻医问药,终于“金石为开”,两种顽疾竟然神奇地治好了。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父亲也真的健康硬朗、精神矍铄地活着,而且活得快活潇洒,不仅喜欢听书,而且能说上几段,为此练武特地给父亲制了一付说书用的云阳简板。老人不便夸自己的儿子,就借说书经常给人们说些中华孝道的故事,以飨诸位乡亲听众。
三位孤老说,前世修了个“孝子官”
更令世人赞叹的是,董练武对全村所有父老乡亲也是如此。村里开会,董练武总是这样讲:老人们一生不容易,要是老无所依,老无所靠,我心里比什么都难受,尤其孤寡老人们一生受磨难,有的一生没有成家,有的生了一大群,却因饥荒和疾病没落一个,但他们都对村里有贡献,对他们,我们也有义务尽孝心,更重要的是把党的温暖送给他们。
他这不是空话大话。城西村的董玉玲、肖冬英、陈金田三位孤寡老人,住地分散,董练武不仅把自己当作三位老人的儿子,还发动全家照顾他们,夏天给他们买衬衣、电扇、蚊帐,冬天问寒问暖,雪中送炭。他至今忘不了1990年那个一场大雪封门的冬夜,天还没亮,他就踏着齐腰深的雪到一个个老人的家去看望。当了解到肖冬英老人已有一天多没吃饭,他眼泪禁不住刷刷地流下来,心里自责:为什么没早来看望?于是赶紧回家叫爱人做好饭又亲自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手中,并同儿子把自己家里100多斤木炭分头送到几位孤老家里,为他们生好火盆,烤火取暖,老人感动得流着眼泪:“练武,你真是我们的亲人啊!”
1993年过大年,他将三位孤老请到家中,由父亲作陪,还请来村干部和自家亲朋特地为老人举办家宴祝寿祝福。不知怎么竟传到上面去了,孝南区委宣传部领导和街道党委书记,还有另外五个村的支书都赶来参加祝寿,并一起回忆家史,畅谈村里发展史和改革开放的好形势。席间练武对三位老人说:“您们虽然没有后人,但在我们村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晚辈都是您们的后人,祝老人们健康长寿!”从此,每逢传统节日,练武都要把孤老们接到家里吃团圆饭后又买礼品“打发”,三位老人总是感动不己地说:“我们是孤老,有了练武这样的孝子官,我们并不孤独!”以后三位老人相继去世,都是练武和村干部给操办后事。
“德孝工程”,开始就没有完结
翻开中国孝道史,历朝历代包括千古传颂的董孝子,无不是表现在孝敬祖辈、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极尽儿女膳养之情上。这位走向新时代的“董孝子”,却把孝道诠释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并以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和行动,深化和拓展了孝的内涵和外延,把回报父母祖辈延伸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积德一片”的“公孝”上!这在倡导以德治国的今天,可谓典示一范!
自从1978年练武当上村官、1989年担任村支书以来,他就把孝敬父母同孝敬全村父老乡亲统一到自己的为官为人的目标之内,带领班子成员大办好事,大干实事,大行善事,件件宗宗,数不胜数,聊拈一例。
北邻董家台与汉孟路相隔,有一片据说是清朝光绪年代建造的坟莹,俗称“大坟垄”,近邻市中心竟长期占据着6亩之地。这里埋葬着51座不同年代的先人,不少坟墓因年久失修,塌坟露棺,白骨抛荒。如何让这些亡灵有个安身之所,也算尽一份孝,练武早存此心。但有人劝他,那里埋的是“腊骨头”,啃不得!谈到这里,练武把思维回溯到九年以前……
1992年,当城区经济开发热向城郊辐射、拓展,这片坟地已划入开发区时,练武想,这些祖坟有本村的也有外地投亲靠友下葬的,一旦开发这片坟肯定夷为平地。别看有的坟平时没人管,可真要平了,正像“挖了他祖坟”一样,名堂都来了——有的说,这是清朝就有的,又不是现在违章建造的;有的说,要开发可以,一个坟垄多少钱,必须按政策补偿,还有的说,平坟必须易地还建等等。
对此,作为村支书的董练武当然不能听之任之,不管是外地的还是本村的,占地都在城西村,但发号召叫各家搬迁不行,硬下压力更不行,古坟里的白骨头果真是难啃的“腊骨头”!
一向以德感人,以孝育人的董练武却想得更深更远:既不能用开发来压群众强行搬迁,更不能片面考虑群众要求而阻拦开发。如何才能上对列祖列宗寄托哀思,又能开发这片热土,造福全村乡亲和子孙万代呢?练武思绪烦缠,困挠得他简直茶不饮、饭不思、寐不眠:从旧社会棺葬想到今天的火葬,从历史固有想到现实改革,从占地散葬想到集中合葬,从积善行孝想到易风易俗……多少个不眠之夜他都在思谋这些事,但苦于没有很妥善的方案。
这年夏天,他同上级组团到全国闻名的华西村考察,看到该村农民公园里的24孝图,一下获得灵感,何不像华西那样投资在村里建造一座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大“孝堂”,给那些散落的先辈亡灵安一个“家”?回家以后他又派当时的村委副主任董德华再次前去索取图样,接着他又把这一想法同村委一班商量,得到一致赞同,并经多次讨论制定出了一套方案,在董家台湾前划出600平方米,一共投资72万元,当年动工第二年就建成一座融古庙建筑与现代艺术为一体的“孝堂”,取名怀思堂。在来自各村和市区有关部门参加完工庆典会上,一位领导称赞,这在全市农村还是一个创举!
此举比号召还灵,比强行加压还效!村民们因为村里给他们做了这个大好事,都高高兴兴自觉自愿“挖祖坟”,有的把坟埋的白骨挖起来化成灰入盒,还有近年新故的骨灰也安放在了怀思堂,使这些故人骨灰到这里安了“新家”。
全村8个湾所有村民普遍赞赏地说,在“孝子书记”的带领下,村里不仅给所有健在的老人们造了福,也为故人安了“家”!一些暮年老人感到百年后有如此“归宿”而深感慰藉!
今年为配合市政府在这里创建“孝感市青少年生态公园”,又在澴河入口处迁坟12座。至今已有2800多个仙逝者供奉在这里。
怀思堂,既是怀思先祖的祠堂,又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课堂”。每年清明节,怀思堂里人们川流不息,来此祭祀英灵,缅怀先辈遗愿。昔日晚上磷火飘忽、朽棺白骨暴露的大坟垄乱葬岗,如今已变成贸易繁华、商贸云集的西大市场。
村里建怀思堂,以孝暖人,以德感人,真是一举三得——既安抚了亡灵,积了阴德;又慰藉了后人,积了阳德;还为一方经济发展积了公德!一点也不假,仅这片面积达六亩的开发一项,就增加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老人是财富,青年是希望,村里的父老乡亲也是我的父老乡亲。”这是董练武常挂嘴边的口头禅。
从此,继“希望工程”以后,一项“德孝人心工程”在城西经济发展轨道上铺开了,并把这一工程贯穿于全村农民奔小康的始终来赢得民心,永远没有完结。笔者采访这位“孝子书记”时,他拿出《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政绩,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来对照自己,每办一件事,考虑的是:村民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百姓答应不答应。用这杆无形的“秤”来检验和衡量自己的工作。
从1995年开始,先后对村里年满55岁的131位村民,不论男女,有无儿女,一律按每月70元发放养老金,迄今为止,已发放80多万元,年平12万元。而且为了让老人们活得更扎实,玩得更开心,养得更健康,还定期给老人们进行体检,求医治病。次年,村里又出钱给老人们申请办了“三公优待”的《老年优待证》。为了使“德孝工程”后继有人,1997年,他从长远目标着眼,为村里培养了几个年轻人,把行政一摊子交给了年青有为的董德华,也把孝敬全村父老乡亲、造福子孙后代的重任交给了他。去年9月,村里又拿出一笔重金为老人们增加优待项目,申报到省老龄委批准,颁发了《湖北省老年人优待证》,这在孝感还是第一村!“董孝子”的言传身教,感化了年青的一代。年轻的村委主任董德华也像董书记那样孝敬父母和全村父老乡亲,传出美谈;还教育了一批落后群众,使全村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吵嘴打架的少了,婆媳不和的没有了。40余岁的李云安感动之下,以个人名义向村领导赠送锦旗,大书“赤子之情,菩萨之心”表达感激之情。
尾声:你不能不……
喜看今日城西村,步步崛起向明天。董练武注重以孝为先,以德为本,以仁为径,坚持走科教兴村、科教强村之路,开展争创“双文明村”、“十星级农户”,村经济简直是一年一个坎地发展,至200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18万元,上缴各项费税78万元,固定资产5000万元,流资175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400元。尤其是近5年来兴修致富之路抓“硬件”投入,共投资78万元建成包括向阳路、城西三路在内的5000米村级公路,使城西村连续8年被评为先进双文明村和先进党支部。2000年8月5日,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聚焦在摄像机前,一部反映孝文化的20集电视系列剧在这里拍了两个小时背景镜头,今年2月底,中央电视台又以孝敬父老乡亲的感人事迹,在这里采撷“夕阳红”的实景。
如今假若你走进城西村,你不能不受到一种激励,那就是以德治村、以孝育人、不甘平庸的激励;你不能不领略一种风采,那就是干部尊群众为父母、俯首甘为“公孝子”的风采;你不能不平生一种感佩,那就是对全村巨大变化的感佩!